时间倒回一天前。
    清江省,云州市。
    云州岛內工业园。
    这里匯聚了数十家来自岛內的知名企业,尤其以计算机和电子產业相关居多。
    作为工业园的明星企业,也是最早入驻的开荒者之一,鸿飞科技的厂区显得格外气派。
    今天,鸿飞科技华夏大区的总裁於惠嫻,正亲自站在公司门口,迎接一位重要的客人。
    一辆黑色的奔驰轿车缓缓停下。
    车门打开,一个戴著金丝眼镜,气质儒雅的中年男人走了下来。
    正是积架公司董事长,陈念安。
    “陈董,您大驾光光临,真是让我们这里蓬蓽生辉啊。”於惠嫻满面春风地迎了上去,伸出了手。
    陈念安和她握了握手,环顾四周。
    “於总,你们这里搞得真是热闹。”
    “都是托大家的福,小打小闹罢了,哪里比得上陈董您在沪市的大手笔。”於惠嫻巧笑嫣然。
    “沪市的晶圆厂,八字还没一撇呢。倒是於总你们,在这里深耕多年,已经开结果了。”陈念安的话里,带著一丝不易察觉的羡慕。
    【记住全网最快小説站 读好书选 101 看书网,??????????????????.??????超讚 】
    於惠嫻引著他,在园区里慢慢走著。
    她能感觉到,这位在岛內半导体行业呼风唤雨的大人物,今天似乎心事重重。
    “陈董,是在为欧洲的事情烦心?”於惠嫻状似无意地问了一句。
    陈念安的脚步顿了一下。
    他看了一眼於惠嫻。
    这个女人,不仅漂亮,而且聪明得可怕。
    “於总,明人不说暗话。”陈念安停下脚步,“你们这么帮著內地,到底收了他们多少好处?”
    於惠嫻笑了。
    “陈董,我们都是商人。能让我们赚到钱,就是最大的好处。”
    “我可看不出来,这件事对我们积架有什么好处。”陈念安的语气有些冷。
    “陈董,我们当初为什么来大陆投资?”於惠嫻不答反问,“不就是因为这里像一张白纸,有无限的可能吗?”
    “內地给的优惠政策,固然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態度。”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二十多年了,他们的政策始终没有变过,反而越来越开放。为了加入wto,他们谈了整整十五年。这本身就是一种承诺,一种融入全球化的决心。”
    “一旦深度绑定,谁也不可能轻易脱鉤。鸿飞的判断很简单,与其把未来赌在一个充满变数的地方,不如把宝押在確定性更高的大陆市场。”
    陈念安沉默不语。
    他无法反驳。
    因为如果他不看好大陆市场,积架公司就不会斥巨资在沪市建设晶圆厂。
    “可你们有没有想过,”陈念安说出了自己最深的忧虑,“一旦西方下定决心,对华夏进行全面技术制裁,逼著我们选边站队,我们怎么办?到时候就是血本无归!”
    “制裁的风险一直都存在,但全面脱鉤的可能性,我认为不大。”於惠嫻的分析很冷静,“贸易摩擦才更有可能成为常態。”
    “於总对內地就这么有信心?”
    “我在这里工作了几年,接触过不少內地的官员。”於惠嫻的脑海里,闪过一张年轻而英俊的脸。
    “他们跟岛內媒体宣传的完全不一样。他们有手腕,有立场,有远见,甚至很多人的专业知识,比我们这些搞企业的人还要扎实。”
    “跟这样的人合作,我找不到不放心的理由。”
    “而且,陈董,您有没有想过另一个可能?”於惠嫻话锋一转。
    “什么可能?”
    “他们吸引的外资越多,和全球经济捆绑得越深,就越符合美国人的利益。华尔街的资本,也需要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不是吗?”
    这句话,像一道闪电,划过陈念安的脑海。
    他心头剧震。
    是啊,自己怎么把这一点给忘了!
    资本是逐利的。
    只要能赚钱,政治风险也可以被重新评估。
    “於总,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陈念安的表情,第一次真正地放鬆下来。
    “陈董言重了。”於惠嫻见火候差不多了,便开始切入正题。
    “陈董,云州虽然比不上沿海那些一线城市,但也正因为如此,我们这些先来的企业,才会更受重视。”
    “您看我们这个工业园,土地成本、人力成本、政策优惠,哪一样不比沪市更有优势?”
    “云州市政府的雄心很大,他们想依託我们这些企业,打造一个从上游到下游的信息產业全產业链。积架公司作为產业链最顶端的一环,如果能落户在这里,得到的支持力度,绝对是空前的。”
    “省下来的,可都是真金白银的利润啊。有更便宜、服务更好的选择,我们为什么不选呢?”
    陈念安看著於惠嫻,忽然笑了。
    “欧洲那些諮询公司,收费贵得嚇人。不知道於总您,一个小时的諮询费是多少?”
    於惠嫻风情万种地白了他一眼。
    “陈董,您好坏。”
    陈念安回到酒店,把自己的见闻告诉了远在欧洲的王坚。
    这才有了王坚的阿舍斯莱本之行。
    对於王坚提出来的问题,刘清明已经想到了解决办法,
    “王先生,你提的这两个问题,非常好。”
    刘清明开口了,打破了会议室里的寂静。
    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拿起桌上的一个文件夹,轻轻推到了王坚的面前。
    动作不快,甚至有些缓慢,但每一个细节都透著一股从容不迫的气度。
    王坚的视线落在那份深蓝色的文件夹上。
    很厚。
    封面是铜版纸,印刷精美,上面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只有一行標题。
    《建立云州高科研製中心的构想》。
    標题下面,还有两行稍小的副標题,分別是德文和英文。
    《konzept zur einrichtung des yunzhou high-tech f&e-zentrums》。
    《conception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yunzhou high-tech r&d center》。
    仅仅是这个封面,就让王坚的心狠狠跳了一下。
    这不是一份临时起意、仓促写就的东西。
    中、英、德三种文字,说明对方从一开始,就是奔著国际合作来的,而且目標非常明確,就是德国。
    他强压下心头的一丝惊异,伸出手,翻开了文件夹。
    第一页,是目录。
    项目背景、可行性分析、组织架构、资金筹措方案、人才引进与培养计划、技术路线图、风险评估与应对……
    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王坚的心,又沉了几分。
    他是一个纯粹的技术专家,最看重的就是专业。
    这份目录所展现出来的专业性,已经超出了他之前对內地官员的所有认知。
    他深吸一口气,翻到了“资金筹措方案”那一章。
    他倒要看看,这个年轻人要怎么解决每年十亿欧元的难题。
    “……本项目预计总投资三十亿欧元,分三期投入。首期资金十亿欧元,將採用多方出资的模式进行筹措。”
    “其中,清江省政府及云州市政府,將通过新成立的云州高科集团,注资三亿欧元作为引导资金。”
    “我们將面向全球,寻找战略投资者。初步接触对象包括但不限於:德国蔡司公司、岛內鸿飞科技、美国红杉资本、高盛集团……”
    “同时,我们將积极寻求华夏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等政策性银行的低息长期贷款……”
    “此外,为了激励核心技术团队,公司將预留15%的股权,用於团队激励。王坚先生作为我们擬聘请的研发中心主任,將获得其中3%的股权……”
    王坚的手,微微抖了一下。
    他看到了自己的名字。
    还有那刺眼的“3%股权”。
    他猛地抬起头,看向刘清明。
    刘清明依旧是那副平静的表情,仿佛那3%的股权,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数字。
    王坚的心乱了。
    他不是没见过钱,在积架,他的年薪加分红也不算少。
    但股权,尤其是这样一个前景无限的新公司的创始股权,其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挖人”,这是在邀请他成为“合伙人”。
    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继续往下看。
    这份计划书里,对资金的使用也做了详细的规划。
    购买土地、建设厂房、採购设备、研发投入、人员薪资……每一笔都清清楚楚。
    最让他感到震惊的是,计划书中明確提出,这家新公司將会是一家在香港註册,並在纳斯达克或法兰克福上市的国际化公司。
    公司的管理,將完全按照国际通行的商业规则来运作。
    这意味著什么?
    这意味著,这家公司从诞生之日起,就將摆脱內地国企那种浓厚的行政色彩。
    它將更加透明,更加高效,也更能被国际资本市场和合作伙伴所接受。
    王坚ajs的心,像是被重锤狠狠砸了一下。
    他之前所有的疑虑,在“上市”、“国际化管理”、“股权激励”这几个词面前,都显得有些可笑。
    这不是画饼。
    这是一份逻辑严密、细节详实、具备高度可行性的商业计划。
    他压抑住內心的波澜,翻到了下一章:“人才引进与培养计划”。
    “……研发中心初期,我们將组建一支由五十名核心专家构成的团队。团队的招募將面向全球,不设任何国籍、地域限制。”
    “我们將为每一位专家提供具有国际竞爭力的薪酬待遇、完善的福利保障,以及自由开放的科研环境。”
    “研发中心主任,將拥有对团队成员的完全任免权和技术路线的最终决定权。”
    “同时,云州高科集团將与云州大学、清江大学等省內高校,以及华夏科学院相关院所展开深度合作,设立『微电子』、『精密仪器』、『光学工程』等相关专业,订单式培养后备人才。”
    “我们將选派最优秀的学生,前往德国、荷兰、美国等地的高校和研究机构进行深造,並提供全额奖学金。”
    “我们的目標是,在五年內,培养出一百名本土工程师;在十年內,打造出一支超过五百人的,以华夏本土人才为主体、兼具国际视野的顶尖研发团队。”
    “……”
    王坚的呼吸,变得有些急促。
    如果说资金方案是给了他一颗定心丸,那么这份人才计划,则彻底击中了他內心最柔软的地方。
    作为一个技术专家,他比任何人都清楚人才的重要性。
    更重要的是,他比任何人都渴望拥有一个能够让他施展拳脚、不受外行掣肘的平台。
    “完全任免权”。
    “技术路线的最终决定权”。
    这是怎样的信任!
    在积架,甚至是在阿斯麦,他都不可能拥有这样的权力。
    那里有太多的办公室政治,太多的利益纠葛,太多的掣肘。
    而眼前这份计划书里所描绘的,几乎就是一个技术人员最理想的天堂。
    他看到了刘清明在这份计划书里倾注的诚意,一种不掺任何杂质的,纯粹想要把事情做成的诚意。
    他继续往下翻。
    技术路线图。
    全球採购模式。
    当他看到计划书中明確写著“光学组件將继续从德国蔡司公司採购,並邀请蔡司以技术入股的方式成为公司股东”,以及“控制系统、光源系统等关键零部件,初期將全部採用全球採购模式,不盲目追求国產化率”时,王坚彻底沉默了。
    他终於明白,自己从一开始就错了。
    他以为对方是想搞一个大而全、封闭的国產化项目。
    但他错了。
    对方的眼光和格局,远远超出了他的想像。
    全球採购,集成创新。
    这不就是阿斯麦正在走的路吗?
    甚至,邀请蔡司入股,这一步棋比阿斯麦走得更远,更狠!
    这是要把產业链上最关键的伙伴,牢牢绑定在自己的战车上,形成一个谁也离不开谁的利益共同体!
    高明!
    实在是太高明了!
    王坚看完最后一行字,缓缓合上了计划书。
    他抬起头,重新审视著眼前这个年轻人。
    这张脸依然年轻,但在此刻的王坚眼里,却多了一层深不可测的神秘。
    他到底是谁?
    一个国家发改委的副处长,怎么可能拿出这样一份堪称完美的计划书?
    这里面的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对半导体行业深刻到骨子里的理解,以及对国际政治、金融资本运作的嫻熟。
    这绝对不是一个三十岁不到的年轻人应该具备的眼界和能力。
    “想不到……”
    王坚沉默了许久,才艰难地开口,嗓音有些乾涩。
    “想不到,你们是真得想把这件事干成。”
    这句话,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
    它代表著王坚放下了自己作为技术专家的最后一点骄傲,承认了对方的专业和实力。
    刘清明淡淡一笑。
    “王先生,我是个官员,但我更希望自己是个能做成事的人。”
    “我对你的承诺,以及这份计划书里提到的所有条款,都可以用最严谨的法律合同形式確定下来。”
    “我们即將成立的这家合资公司,会以最先进的国际流行方式进行管理和运行。我向你保证,绝对不会出现外行领导內行的情况,更不会有任何行政命令来强行干涉你的研发工作。”
    刘清明注视著他,目光诚恳。
    “请你,一定要认真考虑我们的邀请。”
    王坚的心,彻底动摇了。
    拒绝?
    他找不到任何拒绝的理由。
    阿斯麦的邀请虽然诱人,但他去了,也只是一个高级打工者,要仰人鼻息。
    而这里,提供的是一个开创事业、成就自我的机会。
    更何况,这个机会还包裹著一层名为“股权”的甜蜜衣。
    他看著手边这份厚厚的计划书,它仿佛有千斤重。
    这不仅是一份商业计划,更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和一个宏大未来的蓝图。
    刘清明看出了他的犹豫,並没有催促。
    他反而很理解地站起身,替王坚倒了一杯温水。
    “王先生,这件事不急。”
    “你可以把计划书带回去,慢慢看,仔细研究。”
    “等你考虑好了,隨时可以答覆我们。”
    这份体谅,让王坚心里最后一丝防线也开始瓦解。
    他確实需要时间来消化这一切。
    今天发生的事情,对他来说衝击太大了。
    “好。”
    王坚站起身,郑重地將那份计划书抱在怀里。
    “我会的。”
    他没有再多说一个字,转身离开了会议室。
    看著王坚离去的背影,一直等在门外的许凝快步走了进来。
    她今天穿著一身干练的职业套装,长发束在脑后,显得英姿颯爽。
    她是这次代表团的成员之一,也是刘清明在发改委的同事,算是他半个学生。
    “刘处,就这么让他把计划书拿走了?”
    许凝的脸上带著一丝担忧。
    “这可是您熬了好几个通宵才做出来的,里面每一个数据,每一个方案,都是我们的心血。”
    “万一……万一他们拿走了我们的方案,却不跟我们签约,甚至把它泄露给阿斯麦,那我们怎么办?”
    这確实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这份计划书的价值,不可估量。
    刘清明却显得毫不在意,他走到窗边,看著楼下园里的人来人往。
    “他不会的。”
    “为什么?”许凝不解地问。
    “因为这份计划,是为清江省云州市量身打造的。离开了云州,离开了清江,它就是一张废纸。”
    “这么自信?”许凝还是有些怀疑,“我怎么感觉,可复製性很高啊?比如沪市,他们的条件不是更好吗?”
    刘清明笑了笑,转过身。
    “沪市条件是好,但他们太『洋气』了,也太贵了。光是土地成本和人力成本,就能让投资者望而却步。”
    “更重要的是,积架已经在沪市建了晶圆厂,你觉得沪市还会为了一个光刻机项目,再给他们一份超出常规的优惠政策吗?不会的。”
    “粤省也一样,他们有自己的產业布局,我们的项目过去,未必能得到最高级別的支持。”
    “至於京城,那就更不可能了,天子脚下,限制太多。”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只有云州,只有我们清江省,才会把这个项目当成头等大事来抓。”
    “我们有吴省长和林书记在背后全力支持,这是最顶级的政治资源。”
    “我们有现成的台商工业园,有鸿飞科技这样的企业做配套,这是產业基础。”
    “我们的高校虽然不是顶尖,但培养基础工程师绰绰有余,而且成本低廉。”
    “最关键的是,我们有足够的诚意,和破釜沉舟的决心。”
    刘清明看著许凝,一字一句地说道:“所以,这份计划书,只有在云州才能开结果。王坚是个聪明人,他看得懂这里面的利害关係。”
    “就算真有其他的地方想来爭,也没关係。”
    刘清明的话锋一转,透出一股强大的自信。
    “我要的,只是这个项目能够最终落地华夏。至於是落在云州,还是別的地方,对我个人来说,区別不大。”
    这番话,让许凝心头一震。
    她终於明白了刘清明胸中的格局。
    他所谋划的,早已超出了一个地区、一个省的范畴。
    他著眼的,是整个国家產业的未来。
    “可是……刘处,我还是不明白。”许凝依然有最后的疑惑,“您怎么就这么肯定,他们一定会答应呢?毕竟阿斯麦那边,才是目前看来最稳妥的选择。”
    刘清明没有回答,他指了指会议桌上摊开的一份报纸。
    那是一份德文报纸,德国发行量最大的《图片报》。
    报纸的头版,是一幅巨大的现场照片,火光冲天,浓烟滚滚,背景是一栋现代化的玻璃建筑。
    许凝懂德文,她走过去,一字一句地念出了那黑色的、触目惊心的標题。
    “海牙发生剧烈爆炸,已致三死十九伤。”

章节目录

重生千禧年:官场之路从片警开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PO18脸红心跳只为原作者佚名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佚名并收藏重生千禧年:官场之路从片警开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