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萨克森州,阿舍斯莱本。
    这是一座典型的德国小城,寧静而古老。
    奉都集团的庆功酒会就在这里举办,为了庆祝他们成功併购了本地的西斯公司。
    酒会现场,灯火辉煌,人声鼎沸。
    刘清明端著一杯红酒,站在角落里,安静地看著这一切。
    这次併购案,他是批准方,甚至连奉都集团聘请的卡尔諮询公司,都是他牵的线。
    不过,他並没有在这里看到卡尔。
    那个精明的德国人,此刻正在荷兰,搅动著另一场更大的风暴。
    一个略带疲惫但又难掩兴奋的男人端著酒杯走了过来。
    “刘处长,你能来,真是太好了!”
    是寧远省工业厅的厅长,陆荣炳。
    相比上次见面时的愁容满面,他现在显得正常多了,眼神里充满了惊喜。
    刘清明与他碰了碰杯:“我跟代表团过来的,听说你们谈成了,过来看看。”
    “要不是你的支持,这事还不知道会怎么样呢。”
    刘清明却很谦逊:“陆厅,这是你们辛苦谈判的成果,我可不敢居功。”
    “不不不,”陆荣炳连连摆手,“你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思路,光是外匯就省了一大笔,这难道不是功劳吗?”
    刘清明笑了笑。
    “可惜,最重要的部分,最后还是没能突破限制。”
    他指的是西斯公司最核心的那部分技术。
    陆荣炳的脸上闪过一丝,但很快又恢復了笑容。
    “不,刘处长,不是没有突破,我们只是暂时搁置了那部分的谈判。”
    “哦?”
    “我们先把其他能达成的协议都签了。我们的打算是,等首轮对话的风头过去,再找机会和德方单独交涉。”陆荣炳压低了些许音量。
    刘清明立刻明白了。
    “这是卡尔的建议吧?”
    “没错,就是卡尔先生的建议。”陆荣炳点头称是,“他说,相比瑞典和芬兰那些国家,德国在政治上更具自主意识,他们有时候,也乐於看到美国人不高兴。”
    刘清明心领神会。
    卡尔这个傢伙,真是把人心和国际政治玩得明明白白。
    当然,分阶段谈判,也意味著他能再赚一笔諮询费。
    刘清明不无恶意地想著。
    “希望你们能成功,那样的话,我们后续的谈判,就有一个很好的案例可以参考了。”刘清明说。
    “我们也希望能成。”陆荣炳嘆了口气,“毕竟了国家这么多钱,如果能直接把技术买回来,能省下多少宝贵的时间啊。”
    “德国政府那边的態度怎么样?”刘清明问。
    “卡尔去接触了一下。有保守派反对,但也有不少人赞成,大部分人保持中立。”
    陆荣炳顿了顿,有些无奈。
    “卡尔表示,他可以去游说那些中立派,不过……费用相当昂贵。奉都集团的领导层开会研究后,觉得不划算,就没通过。”
    刘清明端起酒杯,掩饰住了自己的一丝失望。
    “唉,算了。”
    “刘处长,我知道你在想什么。”陆荣炳苦笑,“我们这些人,都还没有僱佣外国人去搞政治公关的习惯,总觉得不靠谱,信不过他们。”
    “我明白,所以说算了。”
    “慢慢来吧,能走到今天这一步,已经是非常好的结果了。”陆荣炳自我安慰道。
    刘清明点点头。
    確实如此。
    对於陆荣炳和奉都集团的领导们来说,他们首先是官员。
    只要把事情办成了,对上对下就都有了交代。
    至於更长远的未来,那是下一任的事情。
    先庆功,把眼前的胜利果实拿到手再说。
    “来,刘处长,我带你去认识一下我们奉都的领导。”陆荣炳热情地拉著他。
    这次併购是奉都集团的头等大事,集团里但凡有点级別的领导几乎都来了。
    听说刘清明是国家发改委的实权副处长,这些人立刻表现出了十二分的热情。
    以后打交道的机会多的是。
    现在结个善缘,绝对是明智之举。
    要是在京城,他们想把这位年轻的处长单独约出来,恐怕连门都摸不著。
    刘清明也是来者不拒。
    东北片区,正好是他的分管范围。
    奉都集团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典型,能挣扎著活到现在,背后是整个寧远省在全力扶持。
    他早就计划著要去东北调研,奉都是必去的一站。
    就这样,刘清明在一片笑语晏晏中,与奉都集团的人、寧远省工业厅的人、华夏领事馆的官员、德方西斯公司的管理层、阿舍斯莱本的地方政府官员,甚至是德国相关行业的代表们,一一碰杯,相谈甚欢。
    整个酒会,洋溢著成功和胜利的热烈气氛。
    ***
    而在万里之外的清江省云州市。
    一场深刻的变革,正在悄然发生。
    根据刘清明的建议,由清江省国资委牵头,一份红头文件正式下发。
    云州电子一厂、二厂等多家经营状况一般的国有企业被整合重组。
    一个全新的省级国有企业——云州高科集团,正式掛牌成立。
    集团成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与云州大学等本地高校签订了產学研合作协议。
    紧接著,云州高科集团旗下的第一家全资子公司——云州电子机械製造有限公司,宣告成立。
    这家公司,就是刘清明整个计划中,用来承接欧洲先进技术的核心载体。
    在他的设计蓝图中,这家公司最终会是一家合资公司。
    它將把德国的蔡司、甚至是岛內的积架等所有相关的產业链企业,全都拉进来,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
    公司的生產模式,將完全对標荷兰的阿斯麦。
    全球採购,集成创新。
    研发中心可以放在欧洲,但最大的生產基地,必须放在清江!
    全球化。
    这才是刘清明用来打破西方技术封锁,降低他们警惕性的最终王牌。
    他要让那些高高在上的西方人,尤其是美国人觉得,这家华夏公司的命脉就攥在他们手里。
    只要他们愿意,隨时可以切断零部件供应,掐住华夏半导体產业的脖子。
    只有让他们抱有这样的幻想,他们才有可能鬆开封锁的锁链。
    刘清明坚信,从“911”事件之后到2008年奥运会之前,是华夏发展最宝贵的一段战略机遇期。
    整个西方的注意力,都被反恐战爭牢牢吸引。
    等到他们回过神来,会猛然发现,华夏已经深度融入了全球化进程,成为全球供应链上不可或缺、甚至无法摆脱的一环。
    到那个时候,一切就都晚了。
    省政府,吴新蕊的办公室里。
    办公桌对面坐著云州市委书记黄文儒,他依然向以前那样,对这位强势的女领导。
    保持一贯的尊重。
    “老黄,这次去德国,担子很重啊。”吴新蕊看著自己的老搭档。
    “省长,您放心!”黄文儒的脸上带著压抑不住的兴奋,“我一定不辱使命!”
    这件事,从刘清明最初提出来,到今天终於看到了一丝曙光,黄文儒的內心其实一直有些打鼓。
    如果不是刘清明过去那堪称辉煌的履歷摆在那里,他哪里敢陪著一个年轻人下这么大的赌注?
    事实证明,刘清明的眼光和魄力,確实值得信任。
    吴新蕊仿佛看穿了他的心思,微微一笑。
    “老黄,多余的话我就不提醒你了。”
    “只有一件事,你记牢。”
    “到了德国,跟政府层面打交道的事情,你多费心。至於商业谈判、技术细节这些,就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黄文儒立刻坐直了身体。
    “您放心,我一定当好代表团的后盾,为他们排忧解难,绝不外行指导內行!”
    “你办事,我放心。”吴新蕊满意地点点头,“省財政准备了三十万欧元的专项经费,你们先用著。”
    “至於后续收购企业、成立合资公司需要的资金,省里解决一部分,剩下的,林书记已经答应,会向中央爭取。”
    黄文儒心中一热。
    “祝你们,凯旋归来。”吴新蕊站起身,伸出了手。
    黄文儒紧紧握住。
    就在黄文儒带领著清江省高科技代表团登上飞往德国的航班时。
    阿舍斯莱本。
    刘清明终於见到了王坚。
    是在蔡司公司於此地举办的一个小型科技研討会上。
    王坚的神色憔悴,整个人像是被抽走了主心骨,再也没有了当初在酒会上的那种技术精英的傲气。
    他並不承认自己是专程来见刘清明的。
    “我是应蔡司公司的邀请,来这里参加一个科技研討会。”王坚的辩解显得有些苍白无力。
    刘清明当然不会揭穿他。
    他甚至还饶有兴致地问:“那王先生一定会在会上就浸润式技术发表精彩的演讲吧?我很期待。”
    王坚的脸涨红了,有些尷尬地含糊应付著。
    刘清明一直在和他东拉西扯,聊著天气,聊著德国的风土人情,就是不提他真正的来意。
    这让王坚更加意外和不安。
    他本以为,对方会像一个胜利者一样,迫不及待地向他炫耀,或者提出苛刻的条件。
    可刘清明表现得越是云淡风轻,王坚的心里就越是没底。
    他感觉自己就像一只被猫抓住了的老鼠,对方却不急著吃掉他,只是在玩弄。
    终於,刘清明话锋一转。
    “王先生,前段时间,积架公司的代表去参观了我们云州的台商工业园。”
    “他们对於云州的营商环境,评价很高。这件事,你应该知道吧?”
    王坚点点头:“董事长已经跟我说过了。没想到,会有那么多岛內企业在云州投资。”
    “这很简单。”刘清明拿起一杯清水,慢慢喝了一口。
    “因为我们能让你们赚到钱。”
    “商业就是商业,我们不愿意掺杂太多复杂的东西进去。”
    “我们承诺过,会保护一切合法投资者的权益。美国人可以,德国人可以,日本人可以,为什么你们不可以?”
    这番话,像一把锤子,敲在王坚的心上。
    他沉默了许久,才艰难地开口。
    “我只是单纯地认为,內地……还不具备承接这项顶尖技术的条件。”
    这是他作为一名技术专家,最后的骄傲和坚持。
    刘清明放下水杯,身体微微前倾。
    “什么条件,你可以提,我们来想办法解决。”
    王坚深吸一口气,似乎要用这个问题来击溃对方所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好,那我就直说了。”
    “阿斯麦公司承诺,他们將为后续的浸润式技术研发,每年投入不少於十亿欧元。请问,这笔钱,你们拿得出来吗?”
    “他们的实验室里,匯集了来自全球的六百多名顶尖科学家和工程师。这样的人才,在整个华夏,不知道能不能凑出十个?”
    说完,王坚盯著刘清明。
    在他看来,这两个问题,就是无解的难题。
    资金。
    人才。
    这是现代高科技產业的两座大山,任何一座都足以压垮一个追赶者。
    “你得先解决了这两个问题,我们才有坐下来谈的基础。”王坚补充道。
    刘清明静静地听他说完,脸上没有任何惊讶或者为难的神色。
    他笑了。
    那笑容里,没有嘲讽,没有轻蔑,只有一种让王坚完全无法理解的,强大到了极点的自信。
    王坚看著那张年轻而英俊的脸,看著那双深邃的眼睛,心里忽然有些发毛。
    他为什么笑得出来?

章节目录

重生千禧年:官场之路从片警开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PO18脸红心跳只为原作者佚名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佚名并收藏重生千禧年:官场之路从片警开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