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谷之死》全球首映,眾星云集。
    程龙、斯嘉丽·詹森、海伦·米伦、吴震宇……以及渣渣辉。
    没错,这次渣辉哥真的来了。
    主竞赛单元入围影片《放·逐》的主演之一。
    大家都很给方元面子,收到首映礼请柬后没有拒绝。
    全球首个百亿俱乐部华人导演,名头太过嚇人。
    说实话,真没人敢拒绝。
    虽然这里面的“百亿”单位没有刀。
    但在国內演员眼中,依旧显得非常恐怖。
    属於浑身闪金光的那种。
    “渣辉哥,以后有机会合作啊。”
    “一定一定,方导你有合適的戏叫我就行。”
    渣渣辉有点受宠若惊。
    没想到现场这么多大咖,方元竟然首先给自己打招呼。
    不过他总感觉有点奇怪,怎么方导的普通话比自己还不標准?
    还总是一直盯著自己笑……
    看著怪渗人的。
    渣渣辉自然不知道,方元一看到他的脸,脑海中就不自觉响起“是兄弟就来砍我”。
    “方导。”程龙走过来,满脸笑意打著招呼,心情很不错。
    《宝贝计划》在威尼斯的展映情况,口碑基本都比较正面。
    说明这次转型,他確实没有失败。
    “大哥,快进来,我就是在等你。”
    “你確定是在等我?”
    程龙指了指不远处缓缓走来两位大美女。
    杨蜜和刘艺菲自然也要来参加《梵谷之死》的首映。
    而大哥经验丰富,早就看出方元和这两位的关係不一般。
    方元很无奈。
    自己明明是坐怀不乱的正人君子,怎么总有人误会他呢?
    他只是想给她们一个温暖的家,他有错吗?
    没错。
    大哥表示,我们只是犯了全天下男人都会犯的错。
    “你们刚刚在聊什么呢?”刘艺菲走过来,好奇问道。
    “没什么,快进去吧,等会儿你坐我旁边。”方元机智转移话题。
    刘艺菲闻言顿时高兴起来,像小猫咪似地连连点头。
    杨蜜就没有这么好的待遇了,只能坐在刘艺菲旁边。
    因为还有一边,方元打算留给梁佳辉。
    ……
    “佳辉哥,紧张吗?”坐在放映厅,方元转头问道。
    梁佳辉淡定道:“这有什么可紧张的?只是电影首映而已,我参加过不知道多少次了。”
    “那就好,我还怕你不习惯呢。”方元笑了笑。
    “我来过几次国际电影节,没什么不习惯。”梁佳辉用右手按著颤动的左手,面无表情。
    嗯,不紧张,他真的不紧张。
    严格来说,《梵谷之死》应该是双主角。
    但这次入围威尼斯主竞赛单元,方元只將他定为主角上报。
    这样一来,获奖概率会大一些。
    很快,影片放映开始。
    全场安静下来。
    除了一眾明星之外,还有许多导演、影评人同样坐在最佳位置观影。
    冯裤子、杜琪风、贾樟科、让-吕克·戈达尔……
    他们都受邀来参加《梵谷之死》的首映。
    影片开头,是一场抽象扭曲的梦境。
    夜空,蓝得发黑,又黑得发亮。
    漩涡状的云气盘旋而上,仿佛无数只无形的手,在撕扯著天空。
    月亮是黄的,黄得刺目,周围还裹著一圈光晕,活像一只病態的眼睛,冷冷地注视著人间。
    星星也不安分,个个都膨胀著,扭曲著,似乎隨时会爆裂开来。
    赵小刚从这般诡异的梦境忽然惊醒,他面前正摆放著一幅还未临摹完成的画。
    “这是……梵谷的《星月夜》!”让-吕克·戈达尔眼中闪过一丝兴趣。
    用梦境作为开头,两者结合,正好符合《星月夜》的主题。
    从艺术特色看,《星月夜》是梵谷看到的幻象。
    这种幻象,超出了当时所有艺术家所做过的任何尝试,它来自梵谷某种直觉或自发的表现行动,並不受理性的思想过程或严谨技法的约束。
    简单来说,就是將超感官的幻想体验,大胆地用笔触来加以证明和復现。
    那么,还有什么比梦境,更適合这种表达?
    不过这种事说起来简单,但能通过影像將其表达出来,確实称得上让人眼前一亮。
    “有进步。”让-吕克·戈达尔缓缓点头,看上去很是满意。
    而且不仅仅是他,在场许多歪果仁,都生出了兴趣。
    刚开始,大家都以为,《梵谷之死》可能是讲述梵谷的传记电影。
    但现在镜头视角却放在一个位於偏远乡村的农民画工身上。
    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故事?
    ……
    《梵谷之死》的第一幕,基本都集中在赵小刚身上,讲述他的故事。
    但敘事节奏,並不像《三峡好人》那么沉闷无聊。
    反而充满了趣味。
    深城油画村,来自各地的农民画工们,通过临摹世界名画赚钱养家。
    其中,大家临摹最多的世界名画,正是梵谷的作品。
    而赵小刚是所有画工中,临摹梵谷画作最好的那个人,甚至能闭眼画出《向日葵》。
    他的技术嫻熟,20年的临摹生涯,他“复製”了超过10万幅梵谷作品。
    但他的一幅仿作,仅售几十元至几百元。
    可被商人收购出口海外各大景点,却能转手卖出数十倍的价格。
    於是在像往常埋头绘画的一天,赵小刚心中忽然生出一股强烈的衝动。
    他想去荷兰,看看梵谷的真跡!
    在这20年间,他临摹10万幅梵谷作品,却从未看过梵谷的真跡。
    面对他的想法,家人只觉得他是在浪费钱,不切实际。
    妻子直言道:“你画了20年梵谷,但梵谷和你有什么关係?”
    能有去荷兰的钱,还不如用来改善生活。
    要知道,当下这个时代,对靠临摹油画勉强养家的画工来说,去欧洲可是一笔巨款。
    机票、住宿等可能会掉他们数月甚至一年的收入。
    所以赵小刚的工友们,同样无法理解他的想法。
    “你又不是艺术家,看真跡有什么用?”大家笑话他,觉得他疯了。
    工友们认为仿製只是谋生手段,无需深究艺术本质。
    然而,赵小刚却很坚持:“我画了十万幅梵谷,至少该看一眼真的。”
    对啊,他画了十万幅梵谷,却连一眼真跡都没看过。
    这个世界上,还有比这更可悲的事吗?
    电影里赵小刚的家人、朋友不理解他。
    但坐在放映厅里的观眾,却瞬间与其產生共鸣。
    赵小刚对艺术近乎虔诚的追求,瞬间打动了他们的內心。
    “艺术不该用金钱来衡量!”法国演员凯萨琳·德纳芙心中生出一股强烈的愤懣。
    身为今年威尼斯电影节的评审团主席,她是偷偷来到《梵谷之死》首映礼。
    不仅仅是这场,包括之前主竞赛单元入围影片首映礼,她都是偷偷前往观影。
    这是为了保证公平,做出最公正的评判。
    而作为“法国影坛常青树”、“欧洲影坛第一夫人”、“法兰西电影之光”、“法国自由女神的原型”,凯萨琳·德纳芙的表演风格和独特气质影响了整个欧洲电影史,早已是法国教母级影后。
    同时,她对艺术有著別样的坚持。
    这点从她获得欧洲三大电影节终身成就奖大满贯就能看出。
    赵小刚的艺术追求,在务实的环境中显得格格不入。
    这让凯萨琳·德纳芙想起近几年,坎城电影节全面拥抱商业电影的趋势。
    在她看来,这无疑是一种背叛。
    欧洲三大电影节,虽然表面看上去不分高低。
    但威尼斯绝对是最具艺术坚持的电影节。
    凯萨琳·德纳芙不屑坎城的改变,並对之前获得坎城金棕櫚的这位年轻华人导演,有些意见。
    可现在,她心中那点意见,转瞬消散於无。
    “这部电影拍得很好!无法坚持艺术的人,不能称之为艺术家,也无法成为艺术家。”凯萨琳·德纳芙对赵小刚的选择很是认同。
    再加上梵谷正是欧洲人,她不禁看得更加认真。
    ……
    接下来,影片开始一段快速剪辑蒙太奇。
    赵小刚终於攒够钱,正式开始自己的“朝圣”之旅。
    他来到阿姆斯特丹的梵谷博物馆,充满期待地走进去。
    然后,他看到了梵谷真跡。
    面对真跡,他崩溃地发现,自己的复製品“毫无灵魂”!
    原作的笔触和色彩远超他的想像。
    绝对不是通过照片能够感受到的那种想像。
    “我的画是死的,他的画是活的……我根本不懂梵谷。”
    “那我算什么?我只是个复印机。”
    “我闭著眼睛都能画《星空》,但现在才知道,我画的只是『商品』。”
    “那些买画的人,真的在乎我画的是什么吗?或许,他们只在乎它像不像。”
    “我一辈子都在画別人的梦,但我的梦呢?”
    这一刻,影片剧情和开头赵小刚的梦境,实现了呼应。
    他甚至连做梦,都是在做別人的梦。
    赵小刚茫然地走在街头,看见景点商店里摆放著无数梵谷仿作。
    他很快分辨出,其中有部分,就是他亲手临摹的作品。
    然而现在的他已经能够分辨出,自己的仿作“只是皮毛”,真跡的笔触、色彩和生命力是无法复製的。
    赵小刚心中那缕刚燃起对艺术追求的火苗,正在摇摇欲坠。
    他窝在小乡村临摹绘画20年,自认为技法已然大成。
    闭眼都能画出《向日葵》,怎么能不算大成呢?
    但面对真正的艺术,他发现自己的技法,毫无用处。
    他竟然天真的以为,技术就是艺术。
    他或许,永远无法成为一名真正的艺术家……
    “你要坚持啊!”凯萨琳·德纳芙双眼盯著银幕一动不动,为赵小刚感到揪心。
    此时放映厅的歪果仁们,同样默默在给他加油打气。
    让-吕克·戈达尔更是满眼惊讶,似乎没想到方元的进步,远超他的想像。
    就连冯裤子、贾樟科等人,內心深处同样对此感到触动,神情微微动容。
    贾导演就不用多说了,从看到这部影片关注的是底层人的时候,他就已经对方元產生了认可。
    冯裤子虽然是商业导演,但他也有一颗追求艺术的心。
    不然也不会拍摄《一九四二》这样的影片,然后给华艺造成了巨大亏损,不得不再拍部烂俗的《私人订製》重新赚钱。
    而且从《私人订製》之后,冯裤子便一头钻进文艺片领域,或者说想要实现自己的艺术表达。
    《我不是潘金莲》、《芳华》、《只有芸知道》等等,其实质量都还不错。
    不过后面发现观眾不买帐,气得他又拍了部《非诚勿扰3》。
    结果观眾还是不买帐。
    但由此也能看出,冯裤子虽然表面粗俗,但也是有颗脆弱敏感的文青小心臟。
    包括带著《夜宴》来到威尼斯电影节这样的艺术殿堂进行展映,也是他小心思的体现。
    现在看到赵小刚面对梵谷真跡时的崩溃,他其实要比其他人更加五味杂陈、百感交集。
    或许,这也和主角名跟他一模一样有关。
    你叫小刚,我也是小刚。
    代入感太强了!
    “嘶,等等,方元导演不会就是在拍我吧?”冯裤子脑海中忽然蹦出一个想法。
    你別说,你还真別说。
    全都对上了!
    冯裤子感觉强烈,怀疑方元就是照著自己在拍。
    “看来方导这人还挺不错的。”冯裤子心里美滋滋,盯著大银幕看得更起劲了。
    ……
    赵小刚站在橱窗前,看著自己的梵谷仿作不断被卖出,游客称讚他的临摹手艺。
    他的心却一点都开心不起来。
    因为无人关心他的艺术表达,或者说他本来就没有。
    他连一点点属於自己的东西都没有。
    赵小刚彻底陷入迷茫。
    他,到底是谁?
    离开荷兰的最后一天,赵小刚再次来到梵谷博物馆。
    他想再看一眼梵谷真跡。
    从此以后,他或许不会来到这个地方。
    这是最后一次。
    但就是这一次,意外发生了。
    其实关於这场意外,之前就有过铺垫。
    赵小刚茫然地在异国他乡閒逛的时候,遇到一群正在游行的环保组织团队。
    他们希望大家多关心一下地球母亲,而不是那些没有丝毫用处的艺术作品。
    画作能当成饭吃吗?
    完全没有半点真正的价值。
    我真正需要的是拯救地球母亲!
    赵小刚当时还很愤怒,与这群人爭辩,然后被暴揍了一顿。
    而现在,他再次遇到了这群人。
    他们衝进梵谷博物馆,想要呼吁大家觉醒。
    当然,这时候他们並没有焚烧这些画作的想法。
    但是不知为何,其中一人突然发癲,竟然掏出了汽油和打火机。
    或许这些人本来就是癲的。
    整个博物馆开始发生骚乱,汽油不小心在一幅“向日葵”前被点燃。
    赵小刚就站在附近。
    他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想的,衝上去抱住“向日葵”的画框,想要將其救出火场。
    但他不经意吸入太多浓烟,大脑昏昏沉沉,很快倒在地上。
    这一刻,他手中的“向日葵”仿佛和周围的火海遥相呼应,画框中的金黄瓣在火光映照下愈发鲜艷夺目,仿佛要燃烧起来,
    炽热的空气让画作表面泛起奇异的光晕,每一朵向日葵都像在火中涅槃重生,绽放出比生前更加耀眼的金色光芒。
    然后,赵小刚突然恢復清醒,茫然地站在一片麦田里。
    “你是谁?我从未在奥维尔小镇见过你。”头戴一顶磨损的草帽的中年男人,满脸警惕地盯著赵小刚这个长相奇怪的人。
    赵小刚还没反应过来,但当他看到草帽下那张熟悉的面孔,整个人瞬间呆在原地。
    梵……梵谷?
    消瘦、憔悴,脸上有著浓密的红色鬍鬚,还穿著一身破旧、沾满顏料的深色外套。
    这就是梵谷啊!
    赵小刚激动起来,连连开口说著什么,兴奋异常。
    然而很明显,两人语言不通。
    这时,赵小刚忽然想起自己手中抱著的“向日葵”,赶忙拿给梵谷看,用手不断比划著名想表达自己的意思。
    梵谷见状很快平静下来,缓缓抬手灌了自己一瓶酒,喃喃道:“原来,是我又出现了新的幻觉,难道我真的疯了吗?”
    他才刚把“向日葵”画出来,怎么可能出现在外界?
    唯一知道的人,只有他的好朋友高更。
    那天高更为他带来了新顏料和一种黄麻质材的画布。
    但很快,两人因为艺术理念上的差异发生了剧烈的衝突。
    情绪激动之下,梵谷用剃鬚刀割下了自己的耳朵。
    高更在惊恐中离开了这里,离开了梵谷。
    於是,梵谷在对高更的思念中,画出了15朵向日葵,消除了一切可能带来现实主义联想的细节,以迎合高更的艺术趣向。
    因为他要把这一幅画送给高更。
    但,一切都是徒劳的。
    高更走后再也没与他见过面。
    因为对友情的期望过於强烈,对友情过分看重,当对方让他失望之后,由此而来的痛苦对梵谷来说是致命的。
    失去高更的梵谷从此一蹶不振,於是在两年后的1890年,他放下画笔,拿起手枪,结束了自己37岁的生命……
    “竟然是……穿越。”程龙微微愣神。
    他对这个可不要太熟。
    由他主演的《神话》,就有梦中穿越的桥段。
    或者说是前世今日。
    《梵谷之死》这段剧情,还是跟《神话》存在很大不同。
    而放映厅內的观眾,虽然对此感到有些意外,但也並没有什么反感。
    因为早在《梵谷之死》首映前的宣传,就已经著重说明,该片是魔幻现实主义风格。
    况且,这场“穿越”,怎么看怎么像是赵小刚临死前產生的幻觉。
    因为赵小刚和梵谷身处的这片麦田,整体运用了极其意识流的特效渲染,看起来就跟假的一样。
    包括天上的云,还有吹过来的风,都有明显的特效痕跡。
    所以,到底见到梵谷是赵小刚的幻觉,亦或者赵小刚是梵谷的幻觉?
    大家不得而知。
    只觉得这种表现形式很新奇。
    自此,影片开始第二幕。
    ……
    “越来越有意思了,这种影像风格以前从未见过。”让-吕克·戈达尔眼中生出浓厚的兴趣。
    不是因为方元独创的意识流影像风格。
    关於风格的创新,让-吕克·戈达尔一生不知道见过多少次。
    《梵谷之死》第二幕“穿越”的影像风格变化,有种现实和抽象结合的美。
    他欣赏的就是这点。
    方元使用好莱坞最前沿的特效数位技术,用在了这么一部文艺片中,从而实现自己独特的艺术表达。
    这种事在之前,还没有哪位导演做过。
    因为文艺片导演,向来都比较排斥特效数位技术手段。
    方元这算是开了一条先河,而且看起来效果还非常不错!
    至少让-吕克·戈达尔很喜欢。
    因为梵谷的画作,就是这种感觉,充满了意识流。
    方元用电影特效的形式,將其完全展现出来。
    而且还不影响观看。
    有种令人出乎意料和谐的美。
    包括凯萨琳·德纳芙也是如此,对於“穿越”桥段没有半点排斥,反而看到这种新奇的表现形式,感到非常惊喜。
    而也就是在这时,整部影片的剧情,开始围绕梵谷和赵小刚的接触进行。
    梵谷很快明白过来,赵小刚並不是自己的幻觉。
    因为小镇里的其他人也能看见他。
    所以,“向日葵”赵小刚是如何得到的?
    旅馆里,赵小刚和梵谷大眼瞪小眼,两人手中都有著一幅“向日葵”,而且一模一样!
    只不过,赵小刚手中那幅,看起来要陈旧许多。
    可两人之间,语言又不通。
    赵小刚压根无法解释自己的来歷,也无法说明自己手中的“向日葵”来自何处。
    看著梵谷狐疑的眼神,赵小刚脑海中忽然蹦出一个想法。
    他藉助梵谷房间里的画笔、顏料等工具,当场以极快的速度绘製出幅一模一样的“向日葵”!
    梵谷当场就惊了,满眼不可思议地盯著这位外乡人。
    赵小刚也有些小得意,心想自己还没使用绝招呢。
    他甚至能闭眼绘製“向日葵”!
    分毫不差的那种!
    梵谷开始变得异常激动,抓著赵小刚不断说著什么。
    放映厅內的观眾见此会心一笑。
    他看懂了,梵谷这是把赵小刚当成是自己的粉丝。
    而且还是死忠粉。
    不然怎么可能以如此快的速度临摹出自己的作品?
    赵小刚很懵,完全不知道梵谷在说什么。
    这段剧情中通过语言不通的设定,製造出了很多小笑料,稍微缓解了一下观眾之前压抑愤懣的心情。
    但很快,意外发生。
    一天晚上,梵谷突然叫醒赵小刚,让他赶快跟自己跑,“怪物”出现了!
    赵小刚满脸不解。
    也就是这时,梵谷突然冲了上来。
    他要保护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粉丝!
    梵谷勇敢地用画架击打“怪物”將其赶跑。
    赵小刚心有余悸,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觉得梵谷的行为非常奇怪。
    就……像个疯子一样。
    最后还是梵谷想出办法,两人开始通过绘画代替语言进行交流。
    “妙啊!”放映厅內有位知名影评人激动起来,“语言有限制,但艺术没有限制!”
    赵小刚因为梵谷的画,从而认识到这位伟大的艺术家。
    现在,梵谷和他也是因为画,实现了交流。
    或许两人语言不通,但他们的心在这一刻是相通的!
    而且方元对“通过画来交流”这件事的展现,更是运用了一眼看上去就在经费燃烧的特效画面。
    两人笔尖悬停的剎那,整个房间的空间开始扭曲,顏料从调色盘里自行浮起,像被某种引力牵引著,在空中拖曳出金黄的星轨。
    画布突然爆发出漩涡状的鈷蓝色,顏料颗粒如同活物般簌簌剥落,在空气中凝结成颤抖的麦田,每一道笔触都在燃烧,燃烧成流动的火焰。
    两人的瞳孔里映著这些疯长的色彩,他们伸手搅动那片虚无,於是整个房间开始旋转。
    天板裂开成向日葵的放射状纹路,墙壁渗出柏树般扭曲的阴影。
    他们下意识开口,却发现声带振动出的全是油彩,凝结在嘴边成了哑光的橙红。
    画架在共振中解体成万千光点,两人就这样漂浮在满是色彩的奇幻世界中,心灵在这瞬间实现完美交融。
    “好强的意识流表达!”
    全场导演、影评人等业內专业人士,都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方元这种影像的风格性太强了!
    画面不再是画面,而是情绪的实体化。
    每一帧都在撕扯观眾的视网膜,却又让人无法移开视线。
    有人甚至下意识死死攥住座椅扶手,仿佛稍一鬆手就会被卷进那片狂乱的色彩风暴。
    有的影评人之前拿出笔记本,打算隨时写下自己的观影感受,但此刻笔尖墨水已经晕染成一片混沌的黑,但他们却浑然不觉,只是呆呆盯著银幕里的画面。
    真以为方元了一年多製作的电影,有那么简单吗?
    7000万美元製作成本,他可是一分不少,真真切切地得一乾二净!
    此刻,方元回头看了看大厅里的观眾。
    “嗯?效果原来这么好吗?”方元不自觉摸摸下巴。
    他还以为自己这次没机会拿奖了。
    但现在看来,似乎还有希望?
    至少无论是普通观眾,还是现场的专业人士,都看得非常认真。
    脸上震撼的表情绝对做不了假。
    此时,赵小刚与梵谷经过绘画交流,两人终於明白了对方的特殊。
    梵谷从小就能看见“幻觉”,同时也只有他能看见,而那个“怪物”时不时就会来袭击镇上的村民。
    所以他才会住在这里,以便能隨时发现“怪物”,保护大家。
    但村民对他的行为无法理解,认为他是个疯子,精神出现了问题。
    而赵小刚则是穿越到百年之前,梵谷觉得他比自己更加特殊。
    不过现在,梵谷泪流满面,难以自已。
    他看著赵小刚,用对方听不懂的话颤抖地问道:“我的画真的能给人带来快乐吗?”
    赵小刚同样用听不懂的话坚定地回道:“是的,你的画让无数人看到世界的顏色,就像你看到的那样,你歷史上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
    两人都听不懂对方的话,但同时都能明白对方表达的意思。
    “这……这比我梦想的还要多……”梵谷崩溃大哭。
    在这个世界,没人能理解他。
    他的精神痛苦,还有他对艺术的执著。
    他的画作,一文不值。
    可在百年之后,他却能被世人敬仰。
    赵小刚沉默不语。
    因为他发现,真实的梵谷和他印象中,完全不同。
    他是痛苦的,不被当下的世人理解。
    可他內心的恐惧与孤独,正是他艺术天赋的源泉。
    所以,何为艺术?
    赵小刚再一次陷入迷茫。
    要知道,在当下这个时代,可没谁认为梵谷是一个艺术家。
    只觉得他是疯子、精神病。
    但不等赵小刚多想,梵谷突然紧张起来,表示那个看不见的“怪物”又回来了。
    “我必须要去解决掉这个怪物,不然会有更多人受到伤害。”说著,梵谷將唯一的手枪留给赵小刚,以免“怪物”会伤害到他。
    很明显,梵谷是想让赵小刚留在旅店,他自己则是去单独面对危险。
    赵小刚当然没有答应,跟著梵谷一起追逐“怪物”。
    最终,两人来到一片麦田。
    田野星空异常璀璨,梵谷成功追上“怪物”,开始和空气撕扯扭打在一起。
    就在这时,梵谷大喊著让赵小刚开枪,他已经成功抓住了“怪物”。
    “就往我胸口开!它就在这里!”
    赵小刚什么都看不见,但他能懂梵谷的意思,他选择相信梵谷。
    砰——
    枪声划破寂静的田野,惊起几只夜鸟。
    梵谷踉蹌后退两步,低头看著胸口晕开的血,嘴角却扬起胜利的微笑。
    “打中了……”他嘶哑地说,手指仍死死攥著空气,“它没能逃掉……”
    赵小刚颤抖著跑上前,只见梵谷缓缓跪倒在麦田里。
    “你看……”梵谷咳出一口血,指著正在褪色的星空,“星星……恢復正常了……”
    然而,赵小刚什么也看不见,也不懂梵谷在说什么。
    星空在赵小刚眼中本来就是正常的,周围也没有死掉的“怪物。”
    而他开出的那一枪,却正中梵谷胸口!
    ……
    此刻,放映厅里一片寂静。
    大家都被惊到了。
    因为方元对梵谷之死的解构太过大胆。
    歷史中,梵谷生前最后70天居住在奥维尔的拉武旅馆,並在附近的麦田中开枪自杀。
    但梵谷的死亡过程充满爭议。
    有人说梵谷是用左轮手枪朝自己胸口开枪,隨后踉蹌返回旅馆,因伤势过重於两日后去世。
    也有人说梵谷可能是被当地少年误伤,或因与他人衝突中枪。
    简而言之,就是“自杀说”和“误伤说”。
    不过,梵谷临终前並未明確指认凶手,仅说“我想自杀”。
    现在《梵谷之死》中这一幕是什么意思?
    梵谷是被“误伤”?
    还是说他是故意的?
    其实只是想要“自杀”?
    因为从赵小刚那里,他知道了自己死后,是如何成为伟大的艺术家。
    他的作品被无数人所憧憬和讚美。
    以死亡成就自己的艺术,对梵谷来说很容易做出选择。
    但这里面还有一个问题。
    那个只有梵谷才能看到的“怪物”,究竟是真是假?
    要知道,影片从头到尾,他人看不见的“怪物”从未真正伤害过赵小刚。
    只有梵谷坚定认为,確实有这么一个“怪物”存在。
    但这个问题,就像赵小刚的“穿越”,究竟是真的穿越百年前,还是在火海中临死前產生的幻觉?
    不过此时的梵谷,还並没有死亡。
    赵小刚无比慌乱,赶忙將梵谷送回旅馆,然后出门想要去找医生来救治。
    但梵谷却阻止了他,从他那里夺过手枪,挥手让他赶快离开这里,不然可能会当成凶手。
    梵谷知道,自己已经活不久了。
    但他很满足。
    至少解决了“怪物”,小镇的居民以后不会再面临看不见的危险。
    “这是你的画。”梵谷踉蹌著將“向日葵”塞进赵小刚的怀里。
    旅店房间里一共有三幅“向日葵”,一个是梵谷最近自己画的,一个是赵小刚现场临摹的,一个是赵小刚从后世带回来的。
    现在,梵谷將那幅后世的陈旧画作,放在了赵小刚手里。
    赵小刚颤动著双手接过画框,大脑一片空白,我……杀了梵谷?
    赵小刚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面对他。
    隨后,赵小刚恍恍惚惚,不知不觉间再次来到那片麦田。
    他疯狂地在这里找了很久很久。
    但没能找到任何一丝一毫“怪物”存在的痕跡。
    所以,梵谷是故意让我开枪击中他的吗?
    赵小刚感觉自己分不清,真的分不清。
    就在这时,他手中的“向日葵”仿佛要燃烧起来,再次泛起奇异的光晕。
    火海呼啸、人群的尖叫、警铃声……
    赵小刚在梵谷博物馆甦醒过来,手中依旧抱著“向日葵”的画框,一条手臂被压在等人高的雕像下。
    “我……回来了?”不等他多想,火海已经越烧越猛。
    求生的欲望让他用另一只手推开雕像,疯狂朝著大门口奔去。
    然而一声清晰的猫叫,让他不自觉停下脚步。
    循声望去,只见不远处倾斜的橱柜缝隙,一只小猫的尾巴被死死压住,橘色的毛髮已被燻黑,正无助地哀鸣望著他。
    救猫?还是救画?
    ……
    “当然是救画,这可是不朽的艺术佳作!”现场观眾心中理所当然地闪过一个念头。
    不过也有的观眾,觉得虽然是小猫,但至少是一条生命。
    贾樟科却看出来这一幕的不一般。
    这个场景下是一只小猫和艺术画作的抉择。
    但,如果將猫换成人呢?
    一个人不够,那十个人、一百人呢?
    赵小刚显得有些犹豫。
    但留给他的时间並不多。
    也就是这一刻,他想起了梵谷。
    看不见的“怪物”是真是假?
    梵谷是否故意为了成就自己的艺术价值牺牲生命?
    赵小刚不知道,他选择遵从自己內心。
    当一个人犹豫的瞬间,其实已经有了答案。
    他將“向日葵”放在橱柜里,然后把小猫救出来,抱著它衝出火海。
    或许当他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他无法再成为真正的艺术家。
    但他接受了自己的平庸。
    我是谁?
    这件事並不重要。
    而环保组织所呼吁的拯救地球母亲,本质上也並没有意义。
    因为地球並不需要拯救,人类只是为了拯救自己。
    甚至有时候,连自己都不愿拯救。
    画面一转,影片最后。
    一家小店里,大头电视中正播放著某个专门介绍艺术品故事的纪录片。
    主持人说道,梵谷一生画了很多“向日葵”,但有一副是留存於世爭议最大的。
    正坐在画架前单手紧握画笔的赵小刚微微侧头,看到那副熟悉的临摹作品,眼中闪过一丝怀念。
    那一场旅途,就像一场孤独的朝圣。
    赵小刚看清了现实,但心中那缕微弱的火苗並未熄灭。
    儘管这条路,比继续临摹艰难百倍。
    离开荷兰后,他选择回到老家开了一家小店。
    一半卖仿作维生,一半坚持原创。
    他尝试创作的原创油画,题材是农民工和乡村生活,但市场反响冷淡。
    不过妻子倒是没再泼冷水,反而鼓励他尝试原创,儘管她知道这很难赚钱。
    “梵谷饿著肚子也要画,我现在懂了,有些东西比吃饭重要。”
    “但,我得活著,才能继续画。”
    “可能我一辈子都成不了梵谷,但至少,我能成为我自己。”
    “就像梵谷说的那样,如果一个人真想画画,他一定能画下去。”
    面对记者採访,赵小刚笑著说出了这些话。
    而记者则是感到很疑惑,梵谷有说过这样的话?
    镜头上摇,一片太阳照耀下的明亮天空中,似乎有星星在闪烁。
    影片结束,屏幕渐暗。
    全场观眾久久没能回过神。
    他们脑海中生出许多想法,万千思绪涌上心头,却不知从何处开始理清。
    直至第一道掌声响起,大家才回过神来。
    紧接著,便是全场起立,热烈的掌声久久不绝。
    艺术是人类对抗虚无的方式,是灵魂在物质世界的燃烧痕跡。
    那么,何为艺术?
    其实大家心里早有属於自己的答案。
    “方导,您这部《梵谷之死》,我愿意出价5000万美元买断全球发行权!”首映刚结束,就有一个大腹便便的片商找到方元,开口给出一个惊人的报价。
    方元眼前一亮。
    谁说文艺片赚不到钱?
    这不就有人上门来送钱来了么!
    果然,想搞大钱,还得靠艺术啊。
    但……
    “不好意思,我拒绝。”

章节目录

被内娱封杀后,我成了好莱坞大导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PO18脸红心跳只为原作者佚名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佚名并收藏被内娱封杀后,我成了好莱坞大导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