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元八年。
    春。
    乾旱十五年的大明。
    终於迎来了第一场雨。
    啪嗒。
    啪嗒、啪嗒!
    豆大的雨点,骤然从墨黑的苍穹深处砸落。
    起初是零星几点,试探般地敲打龟裂的大地上。
    瞬间,那声音就连成了一片。
    哗——
    积蓄了十五年的力量,在这一刻彻底爆发。
    天幕仿佛被撕开了一道巨大的口子。
    亿万颗沉重的水珠倾泻而下。
    不再是雨点,而是狂暴密集,连绵不绝的水柱。
    它们疯狂地抽打著乾涸的大地,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
    整个世界瞬间被淹没在一片轰隆隆的水幕之中。
    “下雨啦!!”
    一声撕裂般的狂嚎。
    从山下镇子的方向炸响。
    紧接著,更多的声音爆发了。
    匯成一片山呼海啸般的狂潮。
    “老天爷终於开眼。”
    “雨!是雨!真是雨啊!”
    “十五年!”
    “十五年了啊!”
    无数的人影从那些残破的泥屋里冲了出来。
    他们像疯了一样衝进这瓢泼的暴雨之中。
    男人、女人、老人、孩子....
    一个个瘦骨嶙峋,衣不蔽体。
    他们仰著头,张开乾裂得如同枯树皮的嘴。
    贪婪地吞咽著从天而降的雨水。
    大笑著,哭嚎著。
    有人跪在泥水里,拼命地磕头。
    额头砸在泥泞的地上咚咚作响。
    有人张开双臂,在雨幕中踉蹌著奔跑旋转。
    宣泄著所有情绪的嚎叫......
    曾经的绝望。
    在这一刻被这狂暴的雨水冲刷得乾乾净净。
    只化作歇斯底里的狂欢。
    白行简自认:神諭造势,天命所归。
    命心腹在辖地凿碑,收买游方道士传謁。
    远在长安的陆沉舟佇立窗前。
    望著这场大雨却是心事重重。
    倒不是因为旱情解决,对手就有了粮食收成,所带来的忌惮。
    而是大旱之后,必有大涝。
    顾不得多想。
    连忙让贾三撰写告示,通知关陇各州预防山洪。
    平静的河流孕育不出璀璨的文明。
    这样的河流,大明有两条。
    为什么要叫黄河为母亲河。
    因为黄河一旦开始肘击。
    你就会听到数不胜数的俺滴娘嘞。
    长江?
    那你能活下来再说。
    关中平原四面环山。
    渭河穿行,这种盆地地形本就容易匯集洪水。
    秦岭北坡那些峪口。
    黑河、涝河、灃河这些河道。
    暴雨时就是天然泄洪通道。
    长安的城市规划排水,早在设计之初就埋下。
    后来陆沉舟修缮的时候,又利用现代工艺完善水系网络。
    工部负责疏浚河道,滻河淤积,扩大行洪断面。
    在各峪口修筑堤防,分洪蓄水。
    陆沉舟也打算在河岸种植柳树固土。
    之前还刷过不少桃树、梨树、竹子.....
    本想灾荒结束开始退耕还林,没想到这时候派上了用场。
    长安日报和官文上公布的消息传得很快。
    不到两天时间。
    各地危险地区的百姓就已经转移完毕。
    乘坐火车前往长安避难。
    故土难离,前提是得有活命的机会。
    户部也启动了灾害应急。
    賑灾减赋、以工代賑、开仓放粮。
    这个消息不止在关陇地区流传。
    陆沉舟还派兵加急传到了天下各地。
    起初各诸侯还不信。
    但雨昼夜不息,连月不止的情况。
    不由得让他们开始正视起来。
    其中唯一一位相信的就是白行简。
    不管事情真假与否。
    她的王朝绝对不能在这个紧要关头出事。
    收到消息的半个时辰后,就马上著手於泄洪防汛的工作。
    建元八年,七月。
    也就是宣德元年。
    白行简登基之后,更改了年號。
    荆、襄、陈、宋。
    至於河朔州四十余大水,平地水深数尺....
    贾三关闭了奏摺,火急火燎地前往將军府邸。
    灾荒的时候巴不得下雨,现在又恨不得它马上停下。
    真是搞得你没有半点脾气。
    “我的想法是移民就粟。”
    商议之后,贾三说出了原因。
    “陇海铁路已至潼关,能快速救援东都。”
    “如今白行简在民间颇有声望,这一场大雨也给我们带来了机会。”
    陆沉舟微微皱眉。
    “你的意思是,以救援的名义,吸引百姓前来长安定居?”
    贾三点头,隨即解释道。
    “一来可以收买民心,二来此消彼长。”
    “东都洛阳人口锐减,劳动力也就少了一大截。”
    “这样一来,洛阳得以缓解本地粮食、社会风险、財政压力。”
    面对双贏的局面。
    陆沉舟没理由不答应。
    连忙让贾三派出使者前去商谈。
    关中暴雨,秦岭北麓山洪冲毁农田屋舍。
    长安城注重排水,地下排水管道,可缓解城区內涝。
    秦岭暴雨致涝河、灃河山洪,冲毁户县、长安多地受灾。
    淹没农田三十万亩。
    陆沉舟下令减免赋税,开仓賑灾。
    儘管有了防患,但在天灾面前,还是显得微不足道。
    根据户部的賑灾报告。
    关陇各州因灾死亡、疫病致死不可胜数。
    逃散至长安者,总数就达到十五万人。
    天下各地之中,洛阳最为严重。
    史官记载:关辅流散,十不存一。
    先是百年一见的旱灾,接著又是连月的涝灾。
    表面上看似一种气象现象,事实上往往与多种形態互相纠结。
    灾民、饥民、难民、流民,甚至“乱民”。
    朝廷救助不力。
    迫使一部分百姓不得不携老扶幼背井离乡,外出逃生。
    一部分百姓在饥荒和苛政的压力下。
    为了生存,只能鋌而走险,揭竿起义。
    白行简也实施了一系列的賑灾政策。
    儘可能的减轻灾害的损失。
    先是实物救治,粮食、布帛、食盐......
    以解灾民燃眉之急。
    其次賑贷,有条件將耕牛、种子、农具、田地帮助灾民恢復生產。
    等灾年过后收回本金。
    但这些仅仅適用那些条件好的,灾情不太严重的灾民。
    蠲免赋税徭役。
    十分损四以上免租,损六以上免调,损七以上全免。
    隨后朝廷节源开支。
    白行简亲自带头减膳,节约用度。
    虽然不是直接賑灾,但却是为了賑济服务。
    最后便是不得不答应了陆沉舟的移民就粟。
    长安城的人口,也因此来到百万大关。
    很难想像灾荒十四年。
    竟然还能有这么多百姓活了下来。
    陆沉舟不得不服。
    人。
    真是一种適应性极强的生物。
    怪不得能成为地球霸主。
    王云裳告诉他,她曾在宫廷中看过先帝记录的《通典》。
    中平元年初,统一过一次人口。
    当即的结果是3041871户。
    如果按照每户四人来算。
    大概在一千两百三十万的人口。
    毕竟是个庞大工程。
    而且存在大量未纳入户籍的流民、逃户。
    依附於豪强的隱户、僧尼、不入户籍的奴婢、士兵及其家属等....
    加上岭南、西南、西北少数民族人口。
    陆沉舟猜测,实际人口可能会在一千八百万或者两千万左右。
    长安城百万人口,全部由王云裳亲自划分。
    真不愧是贤內助。
    事事面面俱到,处理得有条不紊。
    王云裳將灾民分为两批,一批內城,一批外城。
    由户部和明镜司联手。
    整理灾民户籍,调查个人信息,以此划分。
    进入內城的百姓,一部分併入官僚机构。
    执行杂务,如书吏、衙役、捕快等。
    一部分併入商业与服务业。
    东西两市,拥有固定商铺的商贾。
    如丝绸、珠宝、药材、茶叶、香料、陶瓷、书籍、酒肆、饭馆等。
    车坊租赁马车的马夫、搬运工脚夫、城內及漕运船夫。
    或是从事娱乐业者,如歌舞伎、乐师、说书人、杂技艺人。
    还有一些有技术的女性。
    一部分併入手工业。
    这都是官营工匠,负责工程建筑的將作监。
    下属的庞大作坊中工作的各类匠人。
    如金银器匠、玉器匠、织锦匠、铁匠、木匠、漆匠、画工等。
    他们身份特殊,有“匠籍”世代相传,为官府服役。
    在长安坊市內,自家开设作坊的独立手工业。
    纺织、木器这类较少,更多是食品加工。
    磨坊工、榨油工、酿酒工、制酱醋工、糕点工等。
    除此之外,就是个人的服务行业。
    理髮、修面、修脚、澡堂、算命先生、媒婆。
    或者向长安人民银行贷款,做一个流动小商贩。
    外城的百姓没有一技之长,也分为两个部分。
    一部分,粮农和菜农。
    这是最主要的职业,也是最重要的產粮区。
    其次就是畜牧业与养殖业。
    水果、桑麻、卉、油料、茶叶,供应长安市场。
    另一部就是在各行各业打短工、做杂活的人。
    挑水夫、挑粪工、清洁工....
    长安周边地区,是支撑这座超级都市运转的后勤基地。
    百姓的职业与长安城內互补性极强。
    陆沉舟觉得这辈子做过最正確的决定。
    就是把她掳回来。
    换做是他,想破脑袋都想不到。
    应该如何处置这些灾民。
    最后的结果,很有可能一股脑全部拉出去修建铁路。
    毕竟他是一个现代人。
    对於古代的谋生的手段了解甚少。
    各行各业也不如王云裳懂得多。
    其麾下的武將全是一群大老粗,儘管这几年学会了认字。
    真让他们处理政务,堪比张飞绣。
    对此,王云裳也乐在其中。
    她看到了一个无比繁荣昌盛的都城。
    正在冉冉升起。
    宣德二年。
    天气终於走上正轨。
    春雷炸响,万物生机。
    各地百废待兴。
    各路诸侯纷纷军民屯田,筹备粮草,枕戈待旦。
    投靠陆沉舟的凉州节度使安文定三人。
    先是击败吐谷浑,后收復项党。
    关陇的世界拼图,又增加了一块。
    通往草原的铁路也正式完工。
    好事全部落到一天了。
    自从宋符逃到琉球以后。
    整个草原的运转机构已经被他控制。
    其幽灵小队已经升级成了重装合成旅。
    放眼整个大明。
    他的地盘、军事、经济、生產,都已经到达顶峰。
    宣德二年,农历三月初三。
    陆沉舟广发檄文。
    任命陈服为行军总管,率兵十万进攻渤海。
    李四郎率领五万水军协助。
    进攻新罗和高句丽,断其后路。
    韩成功领军十万大军,进攻河北道。
    意图將整个北方收入囊中。
    刘五为主將协同陈大山、赵云的重装合成旅。
    合军五万,南下东都,陈兵潼关。
    十四岁的陆迟,十三岁的陆准隨军,成为一名小卒。
    为此,白凤仪跟陆沉舟第一次发生了爭执。
    次日,庆阳日报上详细地写明了这件事情。
    陆沉舟说:我儿子的命是命,別人的儿子就活该成了草芥吗?
    再一次笼络了大批民心。

章节目录

一文钱秒杀:我在灾荒年间捡娘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PO18脸红心跳只为原作者佚名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佚名并收藏一文钱秒杀:我在灾荒年间捡娘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