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重大发现
钻杆上的深度指示器稳定跳动。
半分钟后,李伟停手,抽出钻杆。探头留在了钻孔底部。
“钻孔深度三米五,抵达目標空腔边缘。”李伟操作著终端。
屏幕上,探头传回的数据流快速刷新,构建出一个小型腔室的轮廓。
“腔室容积约八十立方米……等等!”李伟的声音陡然拔高,“温度异常!腔室內部温度恆定在零下二百一十摄氏度左右!远低於周边岩层!”
“冰?”陈志刚立刻追问。
“光谱分析仪正在工作……確认!水冰特徵光谱!纯度……非常高!初步估算固態水储量超过五十吨!”李伟的声音带著难以置信的激动。
“天啊,它被密封在熔岩管侧壁的天然『保温瓶』里,至少保存了十亿年!”
消息通过“鹊桥”中继站,瞬间跨越地月空间,抵达启明港基地深空通讯中心,最终呈现在联合指挥部的巨大屏幕上。
“风暴洋熔岩管入口侧壁,確认发现高纯度固態水冰沉积,储量可观,初步估算五十吨以上。”
主世界工程师王振华的声音通过扬声器传出,控制室內一片寂静,只有设备运行的微弱嗡鸣。屏幕上,放大的钻孔数据图和光谱分析结果清晰无误。
秦卫国站在指挥台前,目光锐利地扫过数据:“水冰位置?”
“位於熔岩管主入口內侧三十米,侧壁底部一个独立小型腔室,深度约三米五。”王振华迅速调出三维结构图。
用光標圈出位置,“独立腔室,与主熔岩管通道有岩层隔断,开採作业不会影响主通道结构稳定性。”
“好!”秦卫国果断下令,“立刻调整工程舰任务优先级。原定熔岩管主通道的初步加固和生命维持系统铺设任务延后。
安全、完整地提取並封存该处水冰资源!工程组优先保障冰层开採设备的投送和安装!”
命令化作加密数据流,射向月球轨道。
秦卫国则在思考著原世界月球上是不是也有冰,要是有冰的话,那建立长期驻扎的基地对於华国来说太过重要了,不管是对外探索还是对內的威慑,这至关重要。
月球轨道,太空工程船缓缓调整姿態。
腹部货舱门无声开启,一架造型更加厚重、如同钢铁蜘蛛般的工程平台被缓缓释放出来。
平台下方悬掛著数台专门设计、闪烁著寒光的月面钻探与冷凝回收设备。
“冰层开採平台已释放,开始向熔岩管入口降落。”舰桥內,张卫国盯著控制台反馈的降落轨跡。
平台喷射著精准的减速粒子流,稳稳降落在距离熔岩管入口百米外的平坦月面上。
平台展开四条粗壮的机械腿,深深扎入月壤固定自身。
顶部伸缩吊臂旋转,將一台形似巨型针筒、末端带有复杂切割与低温吸附装置的设备,精准吊运至钻孔位置上方。
熔岩管入口处,陈志刚小队已用可携式工程雷射器清理出更大一片平整区域,並架设了临时照明和通讯中继器。
“钻孔位置坐標已同步至『寒渊』平台。”陈志刚报告。
“收到。开始冰芯提取作业。”平台操作员的回应传来。
针筒状的冰芯提取器在吊臂控制下,缓缓降下,其末端锋利的合金钻头旋转著,轻鬆扩大並加深了李伟之前钻出的孔道。
钻探持续了十分钟,直至深度指示器达到目標。钻头停止,內部核心的低温吸附臂探出,精准地接触冰层。
“吸附臂接触冰层,低温锁止启动……抓取成功!开始回收!”
吊臂缓缓提升。提取器被拉出钻孔,透明的观察窗內,一截直径二十厘米、长约一米的圆柱形纯净水冰在內部冷光照射下晶莹剔透,散发著森森寒气。
“冰芯样本回收成功!状態完整!”频道里传来操作员確认的声音。
“样本立刻送入平台恆温储存罐。继续作业。”陈志刚下令。
提取器被移送到平台腹部一个密封的银色罐体前。
罐门滑开,冰冷的白雾涌出,提取器將珍贵的冰柱小心地推入其中。
罐门关闭,多层隔热与恆温系统启动。
提取器再次转向钻孔,开始了周而復始的切割、吸附和转移作业。
无声的月面上,只有机械运转的嗡鸣和吊臂移动时带起的微尘。
地球同步轨道,船坞巨大的开放式骨架结构在深邃的宇宙背景中勾勒出充满力量感的几何线条。
船坞中央,那艘长达一百五十米的星舰龙骨,此刻已被银灰色的复合装甲板覆盖了大半,初步显露出流线型的舰体轮廓。
一艘小型工程艇如同灵活的蜂鸟,悬停在星舰中段靠后位置。
艇腹射出的牵引光束,正稳稳地將一个直径超过五米、表面布满复杂能量迴路接口的圆柱形巨型装置,缓缓送入龙骨上预留的、闪烁著定位指示灯的引擎舱接口。
“引擎核心单元,脉衝聚变推进器模块,物理对接完成!”工程艇內,操作员紧盯著对接精度反馈数据,“开始能量迴路初阶导通测试。”
指令通过数据链发出。
船坞平台强大的能源经由粗大的柔性管线,注入引擎模块核心。
嗡……低沉的震动通过工程艇的船体传来。
引擎模块核心处,那枚人头大小的幽蓝色次级能量结晶,如同沉睡的心臟被唤醒,开始散发出柔和而稳定的脉动光芒。
光芒顺著模块表面鐫刻的能量迴路流淌,点亮了引擎尾部喷口內部层层嵌套的环形加速磁场生成器。
“核心结晶激活!能量流稳定!环形磁场生成器运转正常!初阶测试通过!”操作员的声音带著一丝完成重大节点的释然。
“確认。”船坞控制中心的回应简洁有力,“开始引擎外部防护装甲板合拢安装。”
龙骨上,几台多足工程机器人迅速移动到引擎模块接口周围。
它们伸出灵活的机械臂,將一块块厚重的银灰色合金装甲板吊运到位。
高能雷射焊枪亮起,在真空中无声地工作,將装甲板边缘与舰体龙骨严密焊接。
巨大的引擎喷口被层层装甲包裹起来,只留下深邃的出口。
工程艇脱离,悬停在稍远处,將舰体中段的变化完整地拍摄下来,画面实时传输回启明港基地。
启明港地面基地,新落成的航天学院阶梯教室內,灯火通明。
巨大的弧形屏幕上,正播放著轨道船坞传来的实时画面:
星舰龙骨上,巨大的引擎模块被装甲板严密覆盖,只留下深邃的喷口。
画面旁边,是引擎核心能量结晶被激活时散发幽蓝光芒的特写,以及复杂的环形磁场结构动態示意图。
台下,五十名身著崭新学员制服的年轻人屏息凝神。
他们年龄在十六到二十岁之间,是从此界各倖存者基地选拔出的首批航天预备学员。
经歷过病毒的绝望与重建的艰辛,此刻望向屏幕的眼神里,充满了对星空的渴望与纯粹求知的专注。
讲台上,来自主世界的轨道动力学专家周明远关闭了视频。
他身后全息投影切换成一个旋转的三维坐標系,复杂的公式和向量符號悬浮其中。
“刚才看到的引擎启动,其基础物理原理,就是我们接下来课程的核心,高比冲聚变推进系统的工质约束与能量定向喷射。”
周明远的声音清晰平缓,没有任何多余的修饰,“传统化学火箭依赖质量喷射获得反衝,比冲有理论极限。
而聚变引擎,利用磁约束实现轻核聚变,释放的能量加热並加速极少量工质(,使其以接近光速的十分之一喷出,从而获得远超化学火箭的效率。”
他手指轻点,投影中的三维坐標系放大,聚焦於一个动態模擬的托卡马克装置简化模型。
“关键在於约束。超强磁场形成的『磁笼』,將上亿度高温的等离子体与引擎壁隔绝开。能量通过磁流体动力学通道引导,转化为定向喷射的粒子流。”
复杂的磁力线分布图和粒子轨跡模擬图隨著他的讲解同步演化。
“你们手中的平板,”周明远示意学员面前统一配发的学习终端。
“已经接收到本次课程的讲义和引擎磁场约束模型的初级模擬程序。现在,我需要一名学员根据我刚才讲解的磁镜效应原理,调整程序参数,使模擬的等离子体环稳定时间超过五秒。谁愿意尝试?”
短暂的安静后,第三排中间,一个短髮、面容沉静的女生举起了手。
“苏媛。”周明远看了一眼座位表。
苏媛站起身,手指在自己平板屏幕上快速滑动、点击。几秒钟后,她將平板屏幕通过无线投送到讲台的主屏幕上。
复杂的磁场线模型开始运行,代表高温等离子体的光点在强大的环形磁场束缚下高速旋转,形成一个稳定的炽热圆环。
屏幕一角,一个计时器数字稳定跳动:5.00,6.00,7.00……
“参数调整:增强环形场线圈电流百分之十五,补偿磁镜端塞的磁场梯度。成功稳定时间七点三秒。”苏媛的声音不高,但条理清晰。
周明远微微点头:“很好,苏媛同学抓住了磁镜场梯度和中心约束场强的平衡点。这就是精確控制的意义。
任何微小的参数偏差,都可能导致约束失效,能量逸散,引擎熄火,甚至……”
他顿了一下,“灾难性的熔毁。所以,你们未来在星舰引擎控制台前的每一次参数输入,都必须像今天这样,精確,冷静,有据可依。”
他关闭模擬程序,投影切换回星舰龙骨在轨道船坞中的全景。
“这艘船,还有未来更多的星舰,它们的心臟能否安全有力地跳动,取决於你们今天在这里打下的基础。
继续看讲义第三章,聚变反应质量流控制方程推导。二十分钟后课堂练习。”
教室內只剩下纸张翻动和指尖划过平板屏幕的细微声响,年轻的头脑沉浸在轨道与方程构成的宇宙中。
生化危机世界这边在热火朝天的进行探索的时候,主世界华国也给所有国家来了一个大惊喜或者说惊嚇!
半分钟后,李伟停手,抽出钻杆。探头留在了钻孔底部。
“钻孔深度三米五,抵达目標空腔边缘。”李伟操作著终端。
屏幕上,探头传回的数据流快速刷新,构建出一个小型腔室的轮廓。
“腔室容积约八十立方米……等等!”李伟的声音陡然拔高,“温度异常!腔室內部温度恆定在零下二百一十摄氏度左右!远低於周边岩层!”
“冰?”陈志刚立刻追问。
“光谱分析仪正在工作……確认!水冰特徵光谱!纯度……非常高!初步估算固態水储量超过五十吨!”李伟的声音带著难以置信的激动。
“天啊,它被密封在熔岩管侧壁的天然『保温瓶』里,至少保存了十亿年!”
消息通过“鹊桥”中继站,瞬间跨越地月空间,抵达启明港基地深空通讯中心,最终呈现在联合指挥部的巨大屏幕上。
“风暴洋熔岩管入口侧壁,確认发现高纯度固態水冰沉积,储量可观,初步估算五十吨以上。”
主世界工程师王振华的声音通过扬声器传出,控制室內一片寂静,只有设备运行的微弱嗡鸣。屏幕上,放大的钻孔数据图和光谱分析结果清晰无误。
秦卫国站在指挥台前,目光锐利地扫过数据:“水冰位置?”
“位於熔岩管主入口內侧三十米,侧壁底部一个独立小型腔室,深度约三米五。”王振华迅速调出三维结构图。
用光標圈出位置,“独立腔室,与主熔岩管通道有岩层隔断,开採作业不会影响主通道结构稳定性。”
“好!”秦卫国果断下令,“立刻调整工程舰任务优先级。原定熔岩管主通道的初步加固和生命维持系统铺设任务延后。
安全、完整地提取並封存该处水冰资源!工程组优先保障冰层开採设备的投送和安装!”
命令化作加密数据流,射向月球轨道。
秦卫国则在思考著原世界月球上是不是也有冰,要是有冰的话,那建立长期驻扎的基地对於华国来说太过重要了,不管是对外探索还是对內的威慑,这至关重要。
月球轨道,太空工程船缓缓调整姿態。
腹部货舱门无声开启,一架造型更加厚重、如同钢铁蜘蛛般的工程平台被缓缓释放出来。
平台下方悬掛著数台专门设计、闪烁著寒光的月面钻探与冷凝回收设备。
“冰层开採平台已释放,开始向熔岩管入口降落。”舰桥內,张卫国盯著控制台反馈的降落轨跡。
平台喷射著精准的减速粒子流,稳稳降落在距离熔岩管入口百米外的平坦月面上。
平台展开四条粗壮的机械腿,深深扎入月壤固定自身。
顶部伸缩吊臂旋转,將一台形似巨型针筒、末端带有复杂切割与低温吸附装置的设备,精准吊运至钻孔位置上方。
熔岩管入口处,陈志刚小队已用可携式工程雷射器清理出更大一片平整区域,並架设了临时照明和通讯中继器。
“钻孔位置坐標已同步至『寒渊』平台。”陈志刚报告。
“收到。开始冰芯提取作业。”平台操作员的回应传来。
针筒状的冰芯提取器在吊臂控制下,缓缓降下,其末端锋利的合金钻头旋转著,轻鬆扩大並加深了李伟之前钻出的孔道。
钻探持续了十分钟,直至深度指示器达到目標。钻头停止,內部核心的低温吸附臂探出,精准地接触冰层。
“吸附臂接触冰层,低温锁止启动……抓取成功!开始回收!”
吊臂缓缓提升。提取器被拉出钻孔,透明的观察窗內,一截直径二十厘米、长约一米的圆柱形纯净水冰在內部冷光照射下晶莹剔透,散发著森森寒气。
“冰芯样本回收成功!状態完整!”频道里传来操作员確认的声音。
“样本立刻送入平台恆温储存罐。继续作业。”陈志刚下令。
提取器被移送到平台腹部一个密封的银色罐体前。
罐门滑开,冰冷的白雾涌出,提取器將珍贵的冰柱小心地推入其中。
罐门关闭,多层隔热与恆温系统启动。
提取器再次转向钻孔,开始了周而復始的切割、吸附和转移作业。
无声的月面上,只有机械运转的嗡鸣和吊臂移动时带起的微尘。
地球同步轨道,船坞巨大的开放式骨架结构在深邃的宇宙背景中勾勒出充满力量感的几何线条。
船坞中央,那艘长达一百五十米的星舰龙骨,此刻已被银灰色的复合装甲板覆盖了大半,初步显露出流线型的舰体轮廓。
一艘小型工程艇如同灵活的蜂鸟,悬停在星舰中段靠后位置。
艇腹射出的牵引光束,正稳稳地將一个直径超过五米、表面布满复杂能量迴路接口的圆柱形巨型装置,缓缓送入龙骨上预留的、闪烁著定位指示灯的引擎舱接口。
“引擎核心单元,脉衝聚变推进器模块,物理对接完成!”工程艇內,操作员紧盯著对接精度反馈数据,“开始能量迴路初阶导通测试。”
指令通过数据链发出。
船坞平台强大的能源经由粗大的柔性管线,注入引擎模块核心。
嗡……低沉的震动通过工程艇的船体传来。
引擎模块核心处,那枚人头大小的幽蓝色次级能量结晶,如同沉睡的心臟被唤醒,开始散发出柔和而稳定的脉动光芒。
光芒顺著模块表面鐫刻的能量迴路流淌,点亮了引擎尾部喷口內部层层嵌套的环形加速磁场生成器。
“核心结晶激活!能量流稳定!环形磁场生成器运转正常!初阶测试通过!”操作员的声音带著一丝完成重大节点的释然。
“確认。”船坞控制中心的回应简洁有力,“开始引擎外部防护装甲板合拢安装。”
龙骨上,几台多足工程机器人迅速移动到引擎模块接口周围。
它们伸出灵活的机械臂,將一块块厚重的银灰色合金装甲板吊运到位。
高能雷射焊枪亮起,在真空中无声地工作,將装甲板边缘与舰体龙骨严密焊接。
巨大的引擎喷口被层层装甲包裹起来,只留下深邃的出口。
工程艇脱离,悬停在稍远处,將舰体中段的变化完整地拍摄下来,画面实时传输回启明港基地。
启明港地面基地,新落成的航天学院阶梯教室內,灯火通明。
巨大的弧形屏幕上,正播放著轨道船坞传来的实时画面:
星舰龙骨上,巨大的引擎模块被装甲板严密覆盖,只留下深邃的喷口。
画面旁边,是引擎核心能量结晶被激活时散发幽蓝光芒的特写,以及复杂的环形磁场结构动態示意图。
台下,五十名身著崭新学员制服的年轻人屏息凝神。
他们年龄在十六到二十岁之间,是从此界各倖存者基地选拔出的首批航天预备学员。
经歷过病毒的绝望与重建的艰辛,此刻望向屏幕的眼神里,充满了对星空的渴望与纯粹求知的专注。
讲台上,来自主世界的轨道动力学专家周明远关闭了视频。
他身后全息投影切换成一个旋转的三维坐標系,复杂的公式和向量符號悬浮其中。
“刚才看到的引擎启动,其基础物理原理,就是我们接下来课程的核心,高比冲聚变推进系统的工质约束与能量定向喷射。”
周明远的声音清晰平缓,没有任何多余的修饰,“传统化学火箭依赖质量喷射获得反衝,比冲有理论极限。
而聚变引擎,利用磁约束实现轻核聚变,释放的能量加热並加速极少量工质(,使其以接近光速的十分之一喷出,从而获得远超化学火箭的效率。”
他手指轻点,投影中的三维坐標系放大,聚焦於一个动態模擬的托卡马克装置简化模型。
“关键在於约束。超强磁场形成的『磁笼』,將上亿度高温的等离子体与引擎壁隔绝开。能量通过磁流体动力学通道引导,转化为定向喷射的粒子流。”
复杂的磁力线分布图和粒子轨跡模擬图隨著他的讲解同步演化。
“你们手中的平板,”周明远示意学员面前统一配发的学习终端。
“已经接收到本次课程的讲义和引擎磁场约束模型的初级模擬程序。现在,我需要一名学员根据我刚才讲解的磁镜效应原理,调整程序参数,使模擬的等离子体环稳定时间超过五秒。谁愿意尝试?”
短暂的安静后,第三排中间,一个短髮、面容沉静的女生举起了手。
“苏媛。”周明远看了一眼座位表。
苏媛站起身,手指在自己平板屏幕上快速滑动、点击。几秒钟后,她將平板屏幕通过无线投送到讲台的主屏幕上。
复杂的磁场线模型开始运行,代表高温等离子体的光点在强大的环形磁场束缚下高速旋转,形成一个稳定的炽热圆环。
屏幕一角,一个计时器数字稳定跳动:5.00,6.00,7.00……
“参数调整:增强环形场线圈电流百分之十五,补偿磁镜端塞的磁场梯度。成功稳定时间七点三秒。”苏媛的声音不高,但条理清晰。
周明远微微点头:“很好,苏媛同学抓住了磁镜场梯度和中心约束场强的平衡点。这就是精確控制的意义。
任何微小的参数偏差,都可能导致约束失效,能量逸散,引擎熄火,甚至……”
他顿了一下,“灾难性的熔毁。所以,你们未来在星舰引擎控制台前的每一次参数输入,都必须像今天这样,精確,冷静,有据可依。”
他关闭模擬程序,投影切换回星舰龙骨在轨道船坞中的全景。
“这艘船,还有未来更多的星舰,它们的心臟能否安全有力地跳动,取决於你们今天在这里打下的基础。
继续看讲义第三章,聚变反应质量流控制方程推导。二十分钟后课堂练习。”
教室內只剩下纸张翻动和指尖划过平板屏幕的细微声响,年轻的头脑沉浸在轨道与方程构成的宇宙中。
生化危机世界这边在热火朝天的进行探索的时候,主世界华国也给所有国家来了一个大惊喜或者说惊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