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思苦坐了足足两天的火车, 才到首都。之后便回了学校,她的东西还在学校宿舍呢,户口还没迁出来。
    “杜同学, 毕业生分配办公室的王主任找你。”
    王主任?
    杜思苦心里纳闷,难不成是分配工作?
    现在七月, 这位王主任应该休假了才是。
    杜思苦还是过去了。
    很快,就到了学校的行政办公楼, 这会是暑假, 学校办公楼很安静,老师并不多。这位王主任是包分配工作的, 这是个油水很足的岗位。
    “杜同学,来,坐坐坐。”
    王主任个头不高, 头发稀疏,为人倒是亲切, 笑眯眯的。
    杜思苦坐下。
    “你会开车吗?”王主任问。
    “会。”
    “那修车呢?”
    “也会。”杜思苦道, “我以前在机修厂干过,修车会一点。”
    “要不, 等会去试试?”王主任斟酌再三,决定先看看杜思苦怎么样, 再决定说不说汽车厂的事。
    这汽车厂昨天找到学校了,想把这位杜思苦同学要过去。
    说是汽车厂那边缺大学生人才。
    汽车厂那边给的待遇很好, 还说明年会多给学校的学生几个工作名额。
    王主任立刻就上心了。
    但是呢,这位杜思苦同学中途退过学,是不是‘人才’不好说, 王主任就想着把人叫过来, 瞧一瞧。
    摸摸底, 万一是个绣花枕头,也不好跟汽车厂交待。
    一整个上午,王主任就在这边问东问西,就把杜思苦的老底掏出来。杜思苦回答得滴水不漏,除了工作跟学业上的事,家里的事一句不提。
    下午,王主任带着杜思苦离开了行政办公楼。
    杜思苦也没问去哪。
    直到,她看到一辆小汽车,方头灯,横条格栅,很新。
    这车是王主任借来的,他想让杜思苦上车试试,是不是真会开。
    “我去开?”杜思苦很惊讶。
    哟,这来这里这么久,还真没开过轿车呢,拖拉机开过,大货车也摸过,这轿车太贵了,连机修厂的领导配的都是吉普车。
    “你是会开吧,”王主任手里的钥匙拿了出来,可迟迟不想递过去,“杜同学,你要是不会开车,这会还来得及……”
    “我会。”
    杜思苦使了老大劲才把轿车钥匙从上王主任手上拿过来。
    她还贴心的问,“主任,您要不要上车试试?”
    “不不不。”
    王主任可不敢上车,他千叮万嘱,“你可得小心些开,这撞坏了要赔的。”
    杜思苦明白。
    王主任就盯着小轿车。
    杜思苦用车钥匙打开车门上车了。
    开起来了!
    哎呀,怎么突然冲出去了!
    他得躲远点。
    咦?
    怎么开得还挺稳!
    王主任离得远远的瞧,他亲眼看到杜思苦的车技从生疏到熟练,再到来去自如。别说,开得还挺好。
    上回来学校的那位领导,他那司机开的还不如杜同学呢。
    王主任瞧着瞧着就乐了。
    这杜同学是真会开车啊,好,好啊!
    只要会开车,汽车厂那边就有交待了!
    王主任让杜思苦把车停好后,喜滋滋的带着杜思苦去了办公室,拿出一份分配工作的合同,是汽车厂的。
    上面写的待遇是,五十块钱一个月,每个月四十斤粮票,每个月两张工业劵,年底单位有布票粮油票,表现好的工人会有额外的钱。
    “杜同学,这次可是汽车厂点名要你的。”王主任直接说了,“这个汽车厂是咱们国内数一数二的,一年能生产3000年轿车。”
    汽车厂?
    点名要她,为什么?
    杜思苦等王主任说完,才道,“人能跟汽车厂的同志见见吗?”
    突然冒出一个汽车厂,杜思苦心存疑惑,仔细想想,国内汽车发展前程好,现在正是缺人的时候。
    如果进汽车厂,也不是不行。
    “没问题。”王主任一口答应。
    汽车厂那边的人也等着见见杜思苦。
    一
    首都,汽车厂。
    这是一个小型内部会议。
    “这个项目是工业部批准的,上面领导很关注,这次咱们汽车厂一定要成功。”负责人看了一眼屋里的数十人,“咱们缺人,缺八级工,缺工程师,缺人才!”
    “首先,咱们得把人招齐了!”
    国家给他们安排了一个艰巨的任务,要将‘散装进口’的五十辆德国整车散件组装起来,实现秘密技术突围。
    汽车厂这边试过自己组装,太难了。
    之后他们寻求突破办法。
    首先,去大学寻找人才,然后,去国家重点项目里挖些人才过来,尤其是跟车相关的,不管是军用车还是民用车,只要干得好的,都可以‘引进’嘛。
    像是阳市拖拉机厂那边的军用坦克项目,就有好些人才。
    尤其是八级技工!
    可惜,一些年纪大的八级工不是被各厂当作宝贝一样,就是退休了。
    那些参与项目的工程师,早就各奔东西了,难找啊。
    好在汽车厂这边是中央下的项目,一些地方单位还是很配合的,零零散散的总算是找到了一些人用的人。
    这次他们一共选中了三十多个人。
    先把人招进来,然后进入项目,这有没有能力,进组干一段时间就能知道了。
    开完会。
    杨工刚回办公室一会,外头就人找过来了,“杨工,首都大学的那位王主任说有事找您,您给他回个电话。”
    杨工办公室没有电话,还得去趟传达室。
    首都大学。
    电话响了。
    王主任赶紧接起电话,“杨工,您什么时候有空,我们这位杜思苦同学想见见您。”
    他还激动的告诉了杨工一个好消息,“我们杜同学还会开小轿车!”
    电话那端的杨工突然站了起来,“她还会开车?”
    这知道这个杜思苦,原本是机修厂的,后来借调到拖拉机厂,参与了军用坦克的项目,在履带板项目中有出色的表现。
    据拖拉厂那边反应,这位杜同学有一个八级钳工的师傅,据说学成了。
    “对,我刚才带她去试了,会开,会得特别好!”
    杜思苦就在旁边听着呢。
    这么夸她,怪不好意思的。
    杨工在电话里表示,现在就可以把杜思苦同学带过去!
    阳市。
    沈家。
    沈洋拿着户口本,眼睛都盯得发酸了,也没在上面找到杜思苦的名字。更没有他的三个孩子,这户口本是不是弄错了?
    “阿洋啊,妈都跟你说了,隔壁老四没跟你结婚,你们没孩子,知道吗。”刘芸说得嘴皮子都破了,可大儿子还是不肯信。
    没有就是没有。
    这是事实啊。
    沈洋放下户口本,抬头看着刘芸,“妈,我明明记得我结婚了,为什么会这样?”
    刘芸:“你记错了。”
    旁边,妹妹沈瑶说道,“哥,你从医院回来的,你病了。”
    沈洋很清楚自己没病。
    他问,“是不是杜思苦把三个孩子带走了?”
    刘芸嘴唇抖动,半天说不出话来。
    她到底要怎么说沈洋才会相信他没结婚!
    隔壁。
    杜家。
    老五脸色难看,“爸,妈,你们怎么回事!隔壁那沈大哥,呸,沈洋天天说我姐是他媳妇,跟他结婚了有孩子了,你们怎么不去说他!再让他这么混说下去,我姐的名声还要不要了?”
    这样的胡话,周围的邻居竟然还有相信的。
    杜母也头疼:“他是病人,你别跟他计较。”
    隔壁跟他们家几十年的老邻居了,沈洋又病成这样了,再上门去打骂,不合适吧。
    杜父脸上没什么表情。
    他是觉得,老四跟沈洋都老大不小了,要是结婚,也不是什么坏事。两家隔壁住着,有事喊一声都能听到。
    老四这个姑娘不行,沈洋这孩子倒是不错。
    不像老二,脾气大,说不得。
    这说走就走。
    老五好不容易回来一趟,有十多天的假,还能住一阵。
    可这住着也不舒心啊。
    老五都想回去了。
    三哥今天去上班了。
    大哥一家在收拾东西,也准备走了。
    二哥两口子一早就提着李行走了,说了,过年不回来了。
    问就是穷,没路费。
    老五才不信。
    二嫂离开家的时候,眼睛都是肿的,估计是哭过的。
    以前老五觉得家里哪哪都好,爷爷奶奶对她好,父母对她好,哥哥姐姐也好。可现在长大后再看,这感觉又不一样了。
    家里人对她都好。
    可是对别人就不一定了,像是她妈,对大嫂就很不好。
    她爸,对四姐不好。
    唉。
    这长大之后烦心事怎么这么多呢。
    老五心里发愁。
    “老五,别想这些不开心的事,”杜母道,“你跟小魏准备什么时候摆酒啊?”
    老五:“妈,我们不准备大办,上回去国光大饭店吃的那顿,就当是摆酒了。”
    这不行!
    杜母不同意:“这怎么成,哪有这样就结婚的!这是不是小魏的意思?他人呢,让他过来跟我说!”
    “妈,这是我的意思,”老五语气坚决,“我们结婚不想浪费铺张,按最简单的来,旧式那样买东买西,大摆宴席的,不好。”
    又劳累又伤财。
    杜母快气晕了:“这不行,你一个好好的姑娘家,什么不要,酒也不摆,这太委屈你了!你婆家怎么能这样!他们没拿咱们家人当回事!”

章节目录

六零年代机修厂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PO18脸红心跳只为原作者白静年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白静年并收藏六零年代机修厂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