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修厂。
    “新年好。”
    杜思苦起得很早, 没想到张阿姨更早。
    张阿姨乐呵呵的给了杜思苦一个小红包,“新年好啊,来, 这个拿着。”红包里钱不多,就是沾沾喜气。
    杜思苦没想到还能收到红包, 心情好得很。
    从宿舍出来,她就看到了昨天张阿姨跟张阿姨一起贴的红对联。
    “这么早出门, 路上可得小心些。”张阿姨在后面叮嘱。
    “我知道的。”
    杜思苦个抬头看了眼天色, 天还没大亮。昨天三哥送她的时候叮嘱过,今天要早点去家里, 一早要给爷爷上香磕头,他们是孙子辈,早点去, 爷爷会保佑他们这一年顺顺利利的。
    杜思苦虽然不太信这些,但还是听了三哥的话, 早早出发。
    杜家。
    今天杜家格外的热闹, 人来人往。
    院里鞭炮声不断。
    杜二在门口帮着杜父接待客人,他看到小姑带人过来了, 两人还挽着手,也不避嫌, 不禁眉头一皱。小姑闹着要结婚的事老三写信告诉他了。
    长辈的事,他原本也不想管。
    可眼下, 爷爷这丧还不到半年,小姑就这样,太扎眼了。
    “老二。”杜得敏看到杜二, 赶紧把大程拉了过去, “大程, 这是杜武,我大哥家的老二,可能干了。”
    文秀一声不吭的跟在后面,小脸都瘦了一圈。
    大程笑着跟杜二打了招呼。
    上门是客。
    杜二也笑着,请他们进屋,之后,又去招待下一波客人。
    杜得敏心里舒服极了。
    还是老二会做人,比大哥大嫂强多了,她进屋就带着大程给杜爷爷上了香。
    “爸,我回来看你了。”几日不见,杜得敏看这遗像都觉得亲切了许多。
    在程家的这些天,她脑子里全是父母这些年来对她的好。
    杜思苦比杜得敏来得早,她在厨房给朱婶打下手。
    朱婶跟卫叔今天都过来帮忙了,中午有些客人要留下吃饭,厨房这边人手不够。今天家里人多,事多,杜父杜母都顾不上她,杜思苦也乐得自在。
    中午。
    开了五桌席。
    本来位置是够的,临到开席的时候,小程带着程家一家老小全过来了,除了他亲爸跟后妈,还有后头妹妹,跟大哥家的两个孩子。
    这一来就是六个人。
    算是大程跟杜得敏文秀他们,一共九个,单他们家就坐了一桌。
    提了点米酒过来。
    杜父的脸色不太好看。
    杜得敏搬到程家去,本来说出去就不太好听,这结婚酒席没摆,也没通知亲朋好友,程家长辈也没上门见过杜奶奶,本来就不算结亲。
    这会还拖家带口的上门了,这怎么让不挑理?
    “这几位是?”杜家的亲戚好友问。
    杜得敏瞧着老程跟后妈,脸色也是难看。可是大程在身边,她也不好发作。
    谁叫他们来的?
    蹭饭的吧。
    杜父冷眼瞧着,也没介绍。
    杜二道:“小姑的朋友吧。”他走过去,“几位,这边上香。”要把人领过去。
    老程家人一愣。
    小程说杜家有席,他们是过来吃席的,还要上香?
    小程道:“我哥跟你小姑……”话才说到一半,杜二过去胳膊环住了小程的脖子,力道有些大。
    小程勒得喘不上气。
    杜二声音不大:“怎么,你家里人上门见过我家老人了?还是说摆酒了?也不看看今天是什么日子,等会上完香,给我奶奶拜完年,赶紧滚。”
    小程咬着牙,不肯答应。
    脖子越勒越紧,再这么下去,会死人的!
    “……好,我答应。”
    杜二这才松手,小程一阵猛咳。
    杜二笑着问:“是不是身体不舒服,等会上完香得赶紧去医院看看。”今天人多,他得顾着点形像。
    小程白着脸去给杜爷爷上了香,磕了头。
    他望着那遗像的时候,只觉得骨子里升起了一股寒意,怪渗人的,不用杜二说,磕完头他就要跑,被杜二揪没走成。
    “把人带走。”
    说的是老程跟后妈他们。
    那俩小孩子一进杜家就去找了大程,后来杜得敏让他们去找文秀玩了,中午开席的时候两孩子也在。
    乖乖巧巧的,寸步不离的跟在文秀身边。
    厨房。
    朱婶炒完香肠,尝了一片。
    这味!
    错不了!
    “老四,这香肠听你妈说是你提回来的?”朱婶问。
    杜思苦道:“是,跟同事买。”
    朱婶琢磨了一会,问道,“是男的女的?”
    杜思苦想了想:“我朋友的一个朋友。”现在杜思苦对别人打听是男是女这事很敏感,怕被人‘安排对象’。
    朱婶也不拐弯了:“是不是姓朱?”
    杜思苦愣了一下,姓朱?
    朱婶也姓朱。
    难道是亲戚。
    杜思苦道:“那人叫朱安,您认识?”
    朱婶一听就乐了:“是啊,那是我堂哥的儿子,他家里是肉联厂的。”都姓朱,是一家人。
    难怪她说这香肠看着眼熟呢,是原来是堂嫂做的。
    杜思苦没想到这世界这么小,朱安竟然跟朱婶是本家。
    “朱婶,没想到这么巧。”
    要是余凤敏跟朱安真成了,那余凤敏跟朱婶还成了亲戚呢。
    朱婶笑着:“明天我就回娘家了,到时候我跟小安说说,回头让他在厂里多帮帮你。”机修厂嘛,肯定是男人多,这女的在那边肯定不如男的好过,所以朱婶才有这么一说。
    她也是为杜思苦着想。
    因为这香肠跟朱安的事,朱婶对杜思苦一下子亲近了许多。
    先是聊这做菜手艺,这香肠该怎么做,肥瘦的肉该怎么挑,说到后来,就从菜上说到了周围的那些人那些事。
    张婆子牵了那门不像样的亲事后,再没人找她当媒婆了。
    还有贺家老二,说年后就要结婚了。
    还有隔壁沈家的小儿子,带了一个特别俊的对象去了沈家,听说沈母(刘芸)给了一个特别大的红包呢。
    看来是对未来二儿媳妇特别满意。
    至于隔壁家的沈洋,前头没良心的媳妇跑了,工作也还回来了。
    还有铁路食堂的秋姨,买了个小平房后,竟然有人上门提亲了。不过大多是死了老婆带着孩子的。
    “你说这人,五十七的人了,这多享两天福。要是找个老头,搭上房子不说,还得帮人家带孙子,又不是亲生的,等你老得不能动了,人家还管啊?”朱婶说得直摇头。
    她劝过秋姨了。
    就是不知道人家听不听得进去。
    五十七了?
    一个人过了大半辈子,临老要找个老头?
    杜思苦认真的琢磨了一下,看来结婚这事要么一辈子不结,要么得在适合的年纪结,要不然跟秋姨这样,找个老头就不划算了。
    外头,杜母过来催了,“菜好了吗,该上菜了。”
    “好了,马上。”
    肉是不缺的,昨天杜父去了老卫家,大晚上新鲜肉就送过来了,给了一半的钱,剩下的先赊着,等以后给。
    杜思苦本来要帮着端菜的,结果没用上她,二哥的几个朋友过来帮忙了。几个大男人,拿着托盘,一拿就是好几个菜,没一会,五桌的菜就上齐了。
    杜二抽空过来看了一下杜思苦:“忙坏了吧,跟我来。”他给杜思苦找了个座,今天人多,要是去晚了,就不一定能上桌了。
    杜思苦坐下后,旁边还有一个空座,杜二说是留给老五的。
    老五去哪了?
    外头,某户人家。
    破四旧。
    打打砸砸的。
    过年的大好日子,革委会的从这家翻出了禁书,书上写着名,那人年纪不心了,硬是被革委会的拖走了。
    屋里的东西也被抢了不少。
    老五脸色发白。
    同学见她不对,忙问:“忆甜,你是不是哪不舒服?要不你回先去,我们下午还有一家要去呢。”
    “我不舒服,你陪我回家。”老五拉着同学就走。
    早上忙完,她同学来家里,说有热闹瞧,非拽她去,结果来了才知道是这么场热闹,怎么就变成这个样子了呢?
    再这样下去,只怕要乱。
    老五心里沉甸甸的。
    “老五,这边。”杜思苦看到老五回来,招了让她过来,这边留了一个座,这桌现在已经挤了十三个椅子。
    原本是十人一桌的。
    老五带着同学过来了。
    又多一个。
    还得再加一把椅子。
    “你是怎么了,不舒服啊?”杜思苦瞧老五脸色不对。
    老五同学正要说话,被老五扯了一下,“没事,就是刚才回来的时候被炮仗吓了一跳。”炒家这种事,虽然老五没参与,但是她知道老四不喜欢,所以不敢说。
    上回她姐就提点过她的。
    “那等会吃完回屋躺躺,收收惊。”
    午饭过后。
    各桌的盘子都空了,只剩一些汤汤水水,这就些也没倒,倒进潲水桶里,有人拿回家去喂猪。
    二哥的几个朋友帮着收盘收桌,杜思苦帮着搬椅子。
    杜得敏脸色难看。
    她跟大程没坐上杜家的主桌,不光这样,大程的两个孩子压根连坐的位置都没有,给了两个碗,夹着菜吃的。
    这不是给她难看吗?
    杜得敏憋着气不说话。
    杜家人进进出出,没人管她。
    大程过来:“我们回家吧。”他虽然名义上算是杜家的女婿,但不管是杜奶奶还是杜父,都没把他当正经女婿。

章节目录

六零年代机修厂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PO18脸红心跳只为原作者白静年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白静年并收藏六零年代机修厂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