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李通明从床上醒来时,铜漏已指向辰时三刻。
    他眼睛半睁未睁的下地,摸到放茶杯的案前。
    端起茶盏放至嘴边一仰头,一饮而尽。
    凉水入腹。
    整个人总算清醒了一些。
    若是对比卯时初,便起床苦读的书院学子,他这著实称得上是懒惰了。
    穿戴好衣物,走去膳堂吃饭。
    饭菜大多都已凉透。
    不过好在书院伙食不错。
    带肉糜的饼,虽说有些冷硬,但李通明还是吃下不少。
    至於吃饭过程,用八字足以概括。
    狼吞虎咽,风捲残云。
    膳堂里负责做饭打饭的膳夫,举著长柄木勺站在不远处,一脸笑意。
    这才是吃饭的样子。
    不像书院那些学子,嚼好几下才咽,吃个饭能急死个人。
    吃过早饭,李通明原路返回,往学舍方向走去。
    准备继续昨天的画图工作。
    像他这样的墨家宅男,不去工部当牛马,一时还真没太多能做的。
    回到学舍,见院中正站著一人。
    二弟的老师,谢观澜。
    李通明走上前行礼:“先生可是找在下有事?”
    作为书院大儒,谢观澜又怎会不知道,他二弟这时还在上课。
    所以只能是在等他。
    谢观澜微微頷首:“书院岁试在即,往年皆是我为算学出题,今年也不例外。”
    “许是题出得多了,总想换些新意,正好记起济舟兄长是墨家高徒,便来叨扰。”
    算学……李通明陷入沉思。
    如果只是出题的话,他也想不到什么新颖的。
    主要是对於算学,这方世界之人也极为精通。
    和他前世的古代差不多。
    只是计算过程和效率有所不同。
    尤其是天理书院的学子,几乎都是读书种子。
    想难倒他们可不容易。
    思来想去,李通明只有取巧这一个思路。
    既然题不好出,那不如考校考校书院学子的思维逻辑。
    也算是和算学沾一点边。
    李通明先是將自己的想法与谢观澜说出。
    隨后又向其確认:“先生以为如何?”
    墨家本就有辨学,谢观澜又是出了名的通晓百家。
    故而很轻易便能理解李通明的意思。
    “可试。”谢观澜捋须笑问,“一日时间出题,可够?”
    “何须一日,在下现在便可出题。”李通明走回学舍。
    须臾又捧著一张墨跡未乾的纸张出来。
    上面所写內容为大晏本土化后的三神谜题。
    谢观澜接过一看,眼前一亮,而后思索片刻,將答案说出。
    他看向李通明,故意拖长声调,“可对?”
    李通明苦笑,唇角牵起无奈:“自是对的,还是未能难住先生。”
    谢观澜抬起手,掌间流光浮动,赫然是一片散发著五彩色泽的莲瓣。
    “这便算作出题的答谢,如何?。”
    五色金莲的莲瓣?!
    李通明瞳孔微缩,喉头滚动:“太贵重了……这怎么好意思。”
    “此物对我无用,你出身墨家,想来更……”
    谢观澜话音未落,便见李通明利落的接过五色金叶,並將之放入腰间黑尺。
    谢观澜哑然失笑,转身离开,“莫送。”
    李通明目送对方远去。
    之后回到学舍,取出五色金叶,仔细打量。
    五色金莲生长於地脉之下,百年方长一瓣。
    由於深埋地底,再加上数量稀少,故而往往只有地牛翻身时,方有机会遇见。
    想找这么一片,已是殊为不易。
    更別说用它製造战甲。
    或许用来打造纳米飞剑更合適。
    不对,在这个世界应该叫芥子飞剑。
    不过以我神魂目前的强度,最多只能精確到一百微米大小。
    还远远达不到纳米程度。
    李通明之所以会想著打造芥子飞剑。
    是因为游侠路径第二境名为御气,能以侠意滋养剑气,驭飞剑对敌。
    搭配神魂对微观的感知,应当大有可为。
    在书院不方便开炉。
    芥子飞剑只能等之后再进行打造了。
    不过图还是可以画的。
    之后的时间,李通明除去画图。
    便是又打造了几具送信机关和玄龟行车。
    他准备將这些送给谢观澜、裴让等人。
    时间转眼到第二日。
    今天便是书院岁试开启的时间。
    岁试第一天主考经义、诗赋、策论、史学。
    经义是四书五经,诗赋是创作能力。
    策论是时政文章,史学是史实评论。
    明天则是考算学、韜略、实学。
    前两者不必多说。
    至於实学,多是些水利工程和地理问题。
    比如治理水患,绘製地图等等。
    岁试第一日,无事发生。
    岁试第二日,书院学子匯聚成群。
    皆是在討论算学的一道压轴题目。
    说:
    【在云海繚绕的崑崙绝顶,隱居著三位上古仙人。一为真言仙,二为虚妄仙,三为无常仙。】
    【某日,你持真言、虚妄、无常三仙贡品,登上神山,欲向三仙求得长生大道。】
    【一旁石碑刻:欲献长生贡,需解三仙讖。登山者需以三问辨明三仙法相,三仙若贡品错置,则道缘尽毁。】
    【你从中得知,真言仙句句真言,虚妄仙字字皆假,无常仙行事无常,或真或假。】
    【且三仙身后皆有光轮蔽目,法相难辨;口吐只作“然”“朽”之答。你虽略懂仙语,却不知“然”是代表否意,还是“朽”代表否意。】
    【这时,你想起书院夫子所言:若以常理相问,犹如雾里观;唯有设连环之问,方可破此讖中之讖!】
    这一题,便难倒了书院近乎所有的学子。
    仅三问该如何辨三仙?
    且三仙只回答然和朽。
    而这然和朽,还无法確定哪个是代表是,哪个代表否。
    然或可做是,亦可做否。
    朽或可做否,亦可做是。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虚实难辨。
    即使眾学子都明知最后两段话是提示,也依旧想不出破解之法。
    后续,有人提议找夫子解答,结果夫子竟也解不出。
    夫子还言,此题就连书院的大儒谢观澜,也被难住了片刻。
    如此一来,便更加激发了学子们的解题之心。
    正值晚间饭点。
    学子们蜂拥踏入膳堂,几乎所有人都在议论三仙讖题。
    膳堂正中间,一张被拼凑起的斋桌前,坐著学院內十数名最为精通算学的学子。
    周围学子亦无心吃饭,取出纸笔,目光皆匯聚此间。
    记录著解题过程,等待著答案问世。
    一时间,斋桌碗碟里的食物纹丝未动,甚至早已冷透。
    反倒是砚台里的墨被频繁光顾。

章节目录

我只想死,怎么还成圣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PO18脸红心跳只为原作者蚂蚁斩春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蚂蚁斩春风并收藏我只想死,怎么还成圣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