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时代的改变
    让奥斯曼帝国钱买装备一事,在贾璉看来不值得炫耀。儘管一支线膛枪卖价是一百元,贾璉也没有太自豪。
    关键吧,子弹是一次性的买卖,这个就很无奈。米涅弹太容易仿製了。
    穆罕穆德在鸿臚寺的官员指引下,见到了承辉帝,递上了国书。
    离开时贾璉被承辉帝留下了,好奇的问一句:“既是友好国家,为何你卖人家一桿火銃一百元,一门炮两千元?大赚特赚不厚道啊!”
    贾璉对此作答:“陛下,微臣心中只有两个国家,一个是我国,一个是他国。友好是为了做买卖挣钱,不是为了亏钱。无论哪个国,不能让微臣挣钱,都不是友好国家。以前西班牙与荷兰都不友好,现在西班牙从南美运来大量的铜锭和银锭做生意,又友好了!”
    这个回答让承辉帝眼神都涣散了一些,又觉得吧,有道理。自古就有华夷之辩,道理上是站的住脚的。所谓的藩属朝贡关係,明朝有最痛苦的领悟。一个瓦剌围京城的叫门皇帝,明帝国由强转衰,一个万历朝鲜战爭,打干了国库里张居正积累的最后一点家底。
    现在周边的国家,虽然不好意思改变藩属关係,但是贾璉推行的新的平等外交政策,真的能捞到好处。
    “那个公使提出,两国结盟,共同对付沙俄,爱卿意下如何?”承辉帝心里的坎过去了,就不去想良心了。
    “陛下,莫要听那廝胡扯,我国与沙俄之间的久怨,与当下俄土矛盾毫不相干。那沙俄是在我国这里吃了亏,才转而西去谋出海口。我天朝上国,对待不服王化的蛮夷,先打一顿再讲道理。如今沙俄也没招惹我们,何必为奥斯曼火中取栗耶?他们打他们的,我们做生意就好。”
    承辉帝听了这番话,算是看透了贾璉对外人的心態。还真就是真金白银拿出来,大家都是好朋友。至於外人之间的你死我活,与我何干?
    “朕没事了,爱卿回吧。”承辉帝彻底想通了,什么友好国家,都是嘴上说说的。朕居然信了!
    过几日,默罕默德没等到鸿臚寺方面的回话,心里很是失望,当时周国皇帝好像很动心啊,怎么没后续了。
    贾璉以最快的速度交付军火,两个月之后,易卜拉欣踏上了归途。
    这日下值,贾璉去了宝釵处,坐下没一会,薛蟠就出现了。这傢伙,一如既往的眼神躲闪,说一些片汤话,一看就是有亏心事。
    越发丰腴的宝釵,对著薛蟠嫌弃道:“哥哥有话就说,都是自家人。”
    薛蟠这才低声道:“是这样的,印度那边的英国海军,来到缅甸补给时,提出一笔买卖,实在是太挣钱了,我没忍住就做了。”
    贾璉嗯了一声:“啥买卖,你都忍不住下场?”
    “他们用大米和白奴换茶叶。一开始我寻思,这买卖可以试一试,就弄了一些红茶,换了十船的大米和一百个女奴。东西运到松江,三天就卖空了。大米还不算稀奇,就是便宜点,当地的粮商给包圆了。就是那些女奴,真是太抢手了。一个能挣三百银元呢。”
    薛蟠对贾璉是真的害怕,所以说的都是实话。
    贾璉听了顿时就奇怪了:“不对啊,当年王子腾倒腾胡姬,也没见价格如此离谱啊?我听说最贵的才二百两。”
    薛蟠道:“那不一样,那是西域胡姬,我这可是来自波西米亚的上等货色。”
    贾璉瞬间听懂了,这还是三角贸易的延续啊。英国啥时候开始废除奴隶制的?居然忘记了。
    大家没看错,奴隶贩子可不管你的肤色如何,只要能挣钱,你就是绿色(音:sai第三声)的,照买不误。
    如今最大的黑奴消费国,就是阿美的南方种植园。
    至于波西米亚的白奴,这是奥斯曼帝国的罪恶勾当。看这意思,倒腾这个是真挣钱啊。
    果然人不能有良心,有良心就挣不到钱。
    【记住全网最快小説站101??????.??????】
    “嗯嗯,你继续。”贾璉有点心不在焉的,奴隶贸易一直存在,现代社会都所谓的高度发达了还存在。可见啊,文明和科技没关係。
    “我找人打听过了,英国人弄来的女奴,都是他们自己上岸抓回来的,大米也是印度人上贡的。都是没本钱的买卖。他们给的价格也低,我用一点去年的陈茶就换回来了。要我说,这买卖做得。江南那些有钱的豪绅们,就喜欢这些平时见不到的好货。”
    “扯淡,无非就是猎奇罢了。我要是你啊,一次最多送二三十个过去,多了就不值钱了。物以稀为贵!至於大米嘛,倒是可以直接运到天津上岸。反正別人也不知道,是江南的大米,还是別的地方出的米。”
    只要能挣钱,贾璉是真的无所谓,那么大一家子,每日开销真不小的。
    薛蟠听贾璉这么说,顿时嘿嘿嘿笑起来:“说个事情,交趾王家的大米买卖,如今做不下去了。让二殿下的南洋大米挤兑的够呛,运一船亏一船。年初广州米价每斗十文,粮商都要跳海了。”
    “这是批发价,市面上价格如何?”贾璉当然知道这个,批发价和零售价能一样么?地里两毛一斤的西瓜,运到城里卖两块都正常。
    “粮店里的米价,也就是十五文以下,贵了也卖不出去。听说官府担心穀贱伤农,正在寻思著高价收民间的粮食。为此,巡抚和总督吵了一架,下面的三司也跟著被扯进去了。巡抚的意思,官方出面將海外进来的穀子全吃下来,填补进常平仓。总督的意思,城內的米价还是高了,盛唐时米价不过五文一斗,不能输给古人。还说太平年景,最可恨的就是这些粮商,有个天灾粮食价格飞涨,挣的都是丧良心的钱。”
    贾璉低头不语,南洋那边的情况,贾璉是了解的,向土著收税,他们拿不出什么贵重金属,只能交稻穀。李元运粮食回国內,换茶叶等硬通货回去,下一趟再来,压仓的是南美的铜锭和银锭,就没指望粮食挣钱。如今李元的买卖越做越大,在国內到处忽悠人去南洋打拼。
    “你这样,英国人的白奴,精挑细选后,少数人送回国內,让江南的豪绅们充当冤大头。余下的运到南洋,那边男女比例差距大,好出手。记住,別说什么女奴,就说是买回去做老婆的。”
    全世界都在干这个买卖,凭啥我不能做?贾璉也是没良心的,只要不是亲手去做,就绝不接受良心的谴责。
    关键吧,能解决男女比例差距太大的问题。
    薛蟠连连点头,这廝也是没啥良心的。在国內也不缺人口买卖,凭啥卖外国人还要良心不安。
    “如今珠宝生意不错,缅甸那地方的翡翠是真不错,每年做这个,少说能挣二百万元。”
    贾璉对此倒是无所谓的点点头,真正挣钱的还是卖军火。
    薛蟠手里的买卖,每年能给贾家带回来差不二百八十万的分红,宝釵这边留下一百万元,王熙凤那边送一百万,贾璉留下零头做私房钱。根据贾璉的估算,薛蟠每年也差不多挣二百万元左右。贾璉觉得,对得起薛家了。
    “还有个买卖,我发愁要不要做。”薛蟠又提出一个问题,贾璉点头:“说。”
    “英国人在印度弄的,回去拿机器纺织的布,价格比松江布还便宜三成。”
    贾璉直接抬手打断他:“不要说了,这买卖我都不敢碰,你倒是真敢想。布绝对不能碰,但是买卖可以做。”
    薛蟠听了很不捨得道:“如此,真是要苦了那些印度人了,种的没衣服穿,种粮食的没吃的。太惨了!”
    这话说的贾璉都乐了,你还有悲天悯人的关怀呢,要不你代替他们吃苦?
    算了,看他辛苦的份上,不打击他了。
    至於所谓的波西米亚女奴之类的话,贾璉甚至都怀疑,就是从印度抓的女奴。带英人做这种断子绝孙的买卖,那是毫无心理压力。
    只要不是走私大烟,毒害本国百姓,贾璉就能睁一眼闭一眼。上次打掉的四海会馆,真正让贾璉愤怒的,还是大烟的出现。
    为此,贾璉指示五城兵马司,对走私大烟的行为严厉打击。民间也不让种,太医院种了一下做药材,贾璉倒是没管。
    送走了薛蟠,贾璉见宝釵眼波流转,暗暗的揉了揉腰。
    躲是躲不掉的,宝釵不会放过他的。
    贾璉现在是真的能理解皇帝的懈怠了,换成自己也一样,温柔乡真箇叫销魂蚀骨。
    隨著研发厅的清理结束,后续的鸿臚寺也好,工部也罢,贾璉倒是没去碰了。甚至身为工部尚书,都不怎么去上班。
    今年春天,贾璉倒是搞了一个植树活动,好几万人,浩浩荡荡的去山里种树。儘管很多人暗戳戳的嘲讽贾璉种的树,多半长不大就被无知的刁民偷了去当柴火,但贾璉却丝毫不以为意。还有官员上奏称,贾璉拿研发厅的钱去搞种树活动,为个人谋取名誉。
    承辉帝虽然留中不发,贾璉还是上奏解释了一下,为何要种树。
    承辉帝特意把这份奏摺,纳入邸报中。当然也没忘记特意把贾璉叫去问他。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此举虽出自善意,朕却心忧,下面的官员,多了一个中饱私囊的由头。”
    贾璉笑道:“陛下,此事不强求,哪个衙门声称做了此事,派人去实地看看,到底种没种。別管这树啊,最后种在谁家的山上,总归是这片土地上的树。臣其实还是想说,黄河上游,才是真正要多种树的地方。这树种下去了,能挡住春冬风沙吹进京城,还能减少黄河里的泥。”
    承辉帝只是点头,表示听到了,没有明確的答覆。
    此事之后,贾璉派人去买下郊区一些荒山,专门僱人种树护林。
    但凡是有用的事情,贾璉都会坚持去做,別人怎么说,怎么看,贾璉不在意。
    当下还有一件最要紧的事情,那就是蒸汽机车的车头的研发,终於有了结果。
    困扰工程师(工匠的新职称)们的气压造成的风险,被成功解决了。解决的办法也很简单,就是加一个阀门,气压超过了一个閾值,阀门就打开。也就是贾璉是个文科僧,不知道这些原理,不然工程师们早就解决了。
    车头决定送到天津组装,贾璉亲自到现场盯著。
    歷时半个月,一个火车机车头组装完毕,出现在轨道上的时候,贾璉激动的难以抑制情绪。
    黑烟从烟囱里滚滚而出,让车头看上去像一头凶猛的巨兽。呜呜呜,准备出发的蒸汽机车,发出汽笛声,在这片大地上的机魂初啼。
    酷酷酷,况且况且况且。巨大的车轮缓缓移动,慢慢的往前,坚定的推著车头往前走。
    第一次试车,距离十公里,平均时速十五公里,最高时速,二十公里。就这还是没带车厢的。
    儘管如此,贾璉还是高举双臂,振臂高呼:“成功了!”
    三日后,车头第二次试行,从开滦煤矿上,一次拉著三节车厢,以时速十公里的速度,运回一百吨煤炭的时候,贾璉知道,世界改变了。
    “车头还要改进,现在的马力太小了。不能停下啊,一定要造出更好的机车。”贾璉在奖励有功人员的大会上,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此次参与的人员,主要负责人,一律官升一级,下面的人也各有收穫,哪怕是个打杂的,也拿到了一百元的奖金。
    进宫报喜时,承辉帝也发出惊呼:“一次能拉二十万斤?”
    贾璉很严肃的回答:“这才是最初级的阶段,將来还能拉的更多。以后这火车,不单单能拉东西,还能拉人。须知此物只要不停的烧煤加水,就能一直不停的跑,不需要休息。就算是坏了,换个零件就能修好。陛下,这就是工业的力量。”
    承辉帝听著频频点头,贾璉则给他描绘了一副前景:“若能修通一条金陵至京城的铁路,以现在的时速,两地之间,三日可达。將来技术进步了,还能做到一日可达。”
    承辉帝顿时也跟著激动了,他可是太知道这其中的好处了。这国家大了,交通就是最大的问题。哪个地方出了灾情,或者是乱局,运粮食运兵,有一条铁路过去,別说一日可达,三日可达也是令人惊喜的好事。
    “据说,火车如吃人的巨兽,声音骇人,可有此事?”承辉帝好奇的问。
    贾璉笑道:“愚民无知,误以为是怪物。一时难以接受,时间长了,习惯了就好。”
    承辉帝点点,表示理解了,凡事见怪不怪。
    “下一步,爱卿有何计划?”承辉帝被这个消息激动著,似乎又找回了当初决心变法的初心。
    “先修一条路,將石景山与京城联繫起来,一个是沿途去矿上上工的人可以乘坐,一个是用机车运输焦煤铁矿、成品钢铁。以前开滦的煤炭,走水路进京,太慢了。修一条铁路,连贯京津,这是第三步。说起来,蒸汽机刚出现的时候,很多人说太吵闹,还说各种不足。现在呢,人们不也接受了么?微臣以为,想做就去做,不能因为別人的议论,就不去做自己认为是正確的事情。”
    承辉帝不確定,这廝是不是在阴阳自己,毕竟士绅一体纳粮的政策,还没推出就遭到大佬最强大的阻力。还不是士绅,而是外戚、勛贵、宗室,他们的藉口很简单,皇庄要不要纳税?虽然觉得这个道理很荒唐,但你还真別说,有一定的道理。再者,承辉帝本身就不坚定,於是拖著。
    最近张庭恩与皇帝也就士绅一体纳粮的事情吵了几次,面红脖子粗的,非常的不愉快。
    此刻,承辉帝多少有点惭愧道:“朕看现在国家也不缺钱了,有些事情,就想著是不是缓一缓。”
    贾璉对此,笑而不语,承辉帝没点破,贾璉也不点破。
    “微臣,只是来报喜的!”贾璉不提这茬,不是说不支持,而是支持与否,不能改变皇帝的决心。
    除非贾璉现在是首辅了,那他肯定带著兵,用刺刀逼著士绅们纳粮。总之,不纳税绝对不行,不服气你就造反。
    为方便第一条铁路的顺利运行,研发厅在天津设车头厂一座。新车头命名是皇帝亲笔御书:盛世號。
    看来皇帝心里还是有执念的,一个关於盛世的执念,儘管他认为现在已经是盛世了,但不妨碍推动著盛世长久一点。
    拿到皇帝的亲笔后,次日,承辉帝在內阁会议下,宣布皇帝带头纳粮,即便是皇庄里的產出,也要照章纳税。
    此事一出,天下震动。
    昭示著,当今皇帝对於推动士绅一体纳粮的决心,不可动摇!
    其后,宗室、外戚、勛贵的反对意见销声匿跡。
    贾璉再次展示了一个宠臣加忠臣的標杆,亲自去户部,將贾家京城外的农庄,以及辽东庄园的產出,进行了通报。制定了每年要纳税的数量。
    事后,贾璉当眾放话:“种地才能挣几个钱?爷不稀罕!”
    (本章完)

章节目录

红楼:我是贾璉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PO18脸红心跳只为原作者断刃天涯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断刃天涯并收藏红楼:我是贾璉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