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標指尖叩击御案的节奏骤然加快,目光扫过李善长蟒纹官袍上晃动的烛影。
    这位开国功臣急於將门生推上铁路局总办之位,其心思昭然若揭——淮西党向来视朝廷要职为禁臠,铁路作为未来的聚宝盆,李善长岂会容忍皇权独揽?
    昨夜欧阳伦提及的“木秀於林“之险,此刻化作金鑾殿內明灭的烛火,在朱標眼底燃成警惕的火苗。
    “韩国公倒是心急。“朱標唇角扬起似笑非笑的弧度,“不过这铁路局不同於寻常衙门,既要通实务,又需懂商道。黄侍郎虽熟稔漕运,却未必知晓火车轮轨如何转动。“
    他刻意將“商道“二字咬得极重,余光瞥见殿角的言官们纷纷捏紧奏本,显然“与商贾为伍“的帽子已在他们舌尖打转。
    李善长却恍若未闻,拐杖在青砖上敲出篤篤声响:“陛下明鑑,漕运与铁路,皆为国家血脉。老臣辅佐陛下多年,岂会荐人失当?“他忽然转身,朝黄子澄使了个眼色,“黄侍郎,你且將昨日与老夫商议的章程,说与陛下及诸位大人听听。“
    黄子澄甩袖出列,紫袍在晨光中泛著沉稳的色泽。他先向朱標深施一礼,声线朗朗如击磬:“启稟陛下,臣以为铁路运营当以'稳'字为先。首重票务管理,可仿科举糊名之制,將每日票根编號封存,由户部派专员核查,以防舞弊。次重货运调度,分设'官货'与'民货'两道,官货优先通行,民货按重量计税——如此既保朝廷物资畅通,又能广增税赋。“
    殿內响起低低的讚嘆声。
    左都御史王景弘捻须点头,户部尚书郁新掏出算盘暗暗拨弄。
    朱標却注意到,黄子澄提及“官货优先“时,李善长嘴角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淮西党多有私產,若铁路成为权贵运货的快车道,其中利益可想而知。
    “至於人员管理.“黄子澄继续道,“可沿用工部旧制,设'提举'、'知事'等职,各按品级领俸。
    如此一来,既不违朝廷体制,又能令上下有序。“他特意看向朱標,“臣知陛下忧心冗官之弊,然铁路事关国本,不可因噎废食。“
    这番话巧妙避开了欧阳伦提出的“商行架构“,反而用传统官制包装,既迎合了保守派的心理,又暗合李善长安插党羽的诉求。
    朱標不得不承认,黄子澄確实有两把刷子——若换作寻常帝王,怕是要被这“稳字诀“说动了。
    “黄侍郎所言,倒有几分道理。“朱標缓缓开口,手指却无意识地摩挲著御案边缘的蟠龙纹,“不过朕听闻,太上皇对此事亦十分关切。前日在谨身殿,父皇特意问及铁路如何'不费朝廷一钱,反生万金之利'。“
    他忽然提高声音,“韩国公、黄侍郎,你们且说说,若按你们的法子,这'万金之利'从何而来?“
    殿內温度骤降。
    李善长的拐杖顿在半空,黄子澄的紫袍后背渗出冷汗。
    他们没想到朱標会抬出朱元璋,更没想到话题会从“体制“陡然转向“盈利“——这分明是將他们拖入欧阳伦的战场。
    “回陛下“黄子澄咽了口唾沫,“利在货运。商贾货物经铁路运输,损耗减少三成,速度却快於漕运一倍。臣算了笔帐,若每吨货加收五文转运费,每年可得白银十万两“
    “才十万两?“朱標挑眉,“朕听说,单是车箱gg位,每年便可入银数十万两。黄侍郎可知'gg'为何物?“
    黄子澄脸色一白,额角青筋突突直跳。
    他久居朝堂,何曾听过这般“市侩“之语?李善长却敏锐捕捉到朱標话中的漏洞,立刻接口:“陛下,此等商贾伎俩,岂可用在朝廷產业?若一味逐利,恐失民心啊!“
    此言正中言官下怀。
    刑科给事中周衡立刻出列,高声道:“陛下!昔年王安石变法,因与民爭利而致天下汹汹。今若效商行之制,恐重蹈覆辙!“殿內顿时响起此起彼伏的附和声,如夏日骤雨砸在青瓦上。
    朱標望向阶下的欧阳伦,目光中藏著不易察觉的期许。
    自朝议开始,这位駙马便一直静立在武將队列之后,仿若局外人。
    此刻他抬眼,正撞上朱標暗含深意的眼神,心中暗嘆一声,事又来了!
    就不能让我当个透明人么!
    “诸位大人所言差矣。“欧阳伦声音不大,却如利刃劈开嘈杂,“铁路之利,不在与民爭利,而在便民生利。三等座二十文,可让农夫一日往返百里卖菜;货运损耗减少三成,可让商贾降低成本、货通天下——此乃'藏富於民'之道。至於gg位,不过是利用车厢空间,於百姓无害,反能令商家广而告之,何错之有?“
    他转向朱標,从袖中取出一捲图纸:“陛下,这是臣绘製的'列车时刻表'。若按此表发车,每日可精准调度二十趟列车,较漕运效率何止十倍?且每趟列车可载乘客五百人、货物十吨,如此计算,年盈利何止百万两?“
    图纸在群臣手中传递,李善长盯著上面密密麻麻的时辰標记,忽然冷笑:“駙马爷果然精通商道。只是这'时刻表'听起来美妙,若遇到颳风下雨、机械故障,如何准时?届时延误的是朝廷物资,责任谁来担?“
    “自然是'绩效考核'。“欧阳伦早有准备,“每月统计准点率、货运量、乘客满意度,得分最低的司主官撤职查办。若连续三月达標,赏银千两——如此重赏重罚,何愁人不尽心?“
    此言一出,武將们轰然叫好。
    已经是兵部侍郎的徐辉祖拍著胸脯道:“咱带兵就靠赏罚分明!这法子可行!“文官们却面面相覷,不知如何反驳——毕竟军队与衙门,终究不同。
    朱標看著阶下对峙的两派,心中暗嘆欧阳伦的精明。
    他故意將“绩效考核“这样的新词拋给武將,借他们的粗豪性格打破文官的教条主义,果然收效显著。
    此刻李善长面色铁青,黄子澄攥紧朝笏的手指泛白,显然没料到駙马会有此一招。
    “依朕看“朱標故意拖长声音,“黄侍郎的'稳字诀'与駙马的'利字诀'各有可取。”
    朱標指尖摩挲著御案蟠龙纹的动作忽然停住,转而看向欧阳伦,目光里多了几分意味深长的探询:“駙马既然深諳此道,可有人选荐举?“这句话如同一枚投入湖面的棋子,瞬间让殿內暗流翻涌。李善长的拐杖在青砖上划出刺耳的声响,黄子澄的喉结急促滚动,而阶下武將们则纷纷將目光投向沉默的駙马——他们早知这位爷与淮西党面和心不和,此刻怕是要有一场硬仗。
    朱標心中自有盘算。
    昨夜在宗人府,欧阳伦对铁路局的架构已推演得滴水不漏,从三司设置到绩效考核,从票务分层到gg营收,每一处细节都透著革新者的锋芒。
    若说这世上最懂铁路的人,除了欧阳伦再无第二人。
    但朱標更清楚,若直接任命欧阳伦,必遭淮西党群起攻訐,言官们的“外戚干政“奏本能堆成山。
    此刻借询问人选之名,实则是给欧阳伦一个“曲线救国“的机会——推荐信得过的人执掌铁路局,既能確保新政落地,又能为日后欧阳伦介入留足转圜余地。
    李善长的瞳孔骤然收缩,蟒纹官袍下的脊背瞬间绷紧。
    他忽然想起欧阳伦助蓝玉在草原获胜之后,淮西党与欧阳伦达成的微妙平衡。
    但此刻铁路总办的肥缺摆在眼前,谁能保证欧阳伦不会藉机打破平衡?
    黄子澄更是紧张得指甲掐进掌心,他昨夜与李善长彻夜谋划的“稳字诀“,本以为能借传统官制堵住革新派的嘴,却没想到朱標突然將皮球踢给了欧阳伦。
    殿角的言官们开始交头接耳。
    欧阳伦抬眼,目光与黄子澄相撞。
    这位礼部侍郎的紫袍虽挺括,眉梢却凝著焦虑的纹路。
    昨夜在宗人府,欧阳伦曾在《管理条例》里特意標註“官货民货分流细则“,此刻却故意指著黄子澄道:“黄大人方才提及'官货优先',不知可曾想过,若官货占满轨道,民货滯留延误,商贾岂会再用铁路?又谈何'广增税赋'?“
    黄子澄的脸色瞬间从青白转为涨红:“这自然会预留民货时段.“
    “预留多少?“欧阳伦步步紧逼,“每日卯时到巳时为官货通行,其余时辰为民货?还是按旬轮换?若遇紧急官差,是否又要挤占民货时间?“他从袖中取出一张泛黄的漕运延误记录,“去年漕运因运送江南官窑瓷器,滯留民船三百艘,导致苏州米价暴涨三成——黄大人主管漕运时,可曾想过'藏富於民'?“
    李善长的拐杖重重顿在地上,发出闷响:“駙马这是何意?莫非黄侍郎的过往政绩,还需向你一一报备?“
    欧阳伦却不理会,继续盯著黄子澄:“再问黄大人,火车头每日需检修几次?轨道多久巡查一回?若遇暴雨导致路基塌陷,该如何应急处置?“
    这三个问题如连珠炮般砸来,黄子澄张了张嘴,却一个字也答不出。
    他虽主管过漕运,却从未接触过机械运转的细节,更不懂轨道维护的专业知识。
    豆大的汗珠从他额角滑落,滴在紫袍前襟,洇出深色的印记。殿內响起此起彼伏的窃笑,武將们毫不掩饰地鬨笑出声,徐辉祖更是拍著大腿道:“连火车头都不懂,还管什么铁路?“
    李善长的脸色黑如锅底。
    他忽然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致命错误——不该让黄子澄在欧阳伦面前班门弄斧。这位駙马爷看似閒散,实则早在太乐宫试演时,就已將铁路的里里外外研究透了。
    “駙马既如此精通,“李善长忽然冷笑,“莫不是想荐自己当这个总办?“他这话暗藏杀机——若欧阳伦敢应下,立刻就能被扣上“覬覦要职“的帽子,毕竟駙马乾预朝政本就敏感。
    欧阳伦却摇摇头:“臣身为駙马,岂敢染指实权?不过是见黄大人对实务生疏,担心铁路误了工期。“他转向朱標,神色诚恳,“陛下,铁路总办需兼具三重特质:懂机械运转之理,通商贾盈利之道,更要能抗住权贵施压。此人不必出身显赫,但必须有十年以上的匠作经验,且在民间素有清誉。“
    殿內忽然响起一声轻咳。
    武將队列中,一个身著青衫的中年人越眾而出。此人身材瘦长,眼角布满细密的皱纹,腰间掛著一枚铜质腰牌,上面刻著“工部营缮所“字样。
    李善长皱眉——他竟不知工部有这號人物。
    “启稟陛下,“中年人声音沙哑却沉稳,“小人王铁锤,在工部营缮所做了十五年匠作,参与过南京城墙修缮、清江船厂改造。七年前曾隨郑和下西洋,在西洋诸国见过'蒸汽马车',回来后试著仿造过简易铁轨模型。“他从怀中掏出一个巴掌大的铁製模型,“这是小人去年做的火车头雏形,虽未成真,却琢磨出些门道。“
    朱標眼睛一亮。他见过欧阳伦昨夜展示的蒸汽火车图纸,与这模型竟有几分相似。
    欧阳伦適时开口:“王匠作曾在扬州试行过'民间货运合资'模式,由商贾凑钱僱工匠修路,按出资比例分利——这与臣设想的'衍生收入'不谋而合。“
    李善长急了:“陛下,此人不过是个匠人,如何能管得了朝廷大员?“
    “韩国公此言差矣。“欧阳伦淡淡道,“当年秦始皇修灵渠,用的是监御史史禄;汉武帝治黄河,起用的是田千秋。论出身,他们也非显贵。只要有真才实学,何必论高低?“他忽然提高声音,“况且王匠作无品无级,正合'不入朝廷编制'的新规——如此,言官们便没了'冗官'的由头。“
    这话直击李善长命脉。他终於明白,欧阳伦早已布好局:用一个无党无派的匠人执掌铁路局,既能避开淮西党的染指,又能堵住言官的嘴,更重要的是,这个匠人必然唯駙马马首是瞻。(本章完)

章节目录

大明:如此贪的駙马,朕杀不得?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PO18脸红心跳只为原作者今或古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今或古并收藏大明:如此贪的駙马,朕杀不得?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