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天幕开始播放。
    【在中国历史上,“皇二代”往往是个高危职业。】
    【许多二代们要么活在开国父亲的阴影下碌碌无为,要么骄奢淫逸把江山败光。】
    【总览下来。】
    【皇二代们的形象可谓千差万别。】
    【有的在父辈的庇荫下骄奢淫逸,沦为历史的笑柄;】
    【有的虽心怀壮志,却因种种局限难以施展抱负。】
    【然而,有一位皇二代却脱颖而出,】
    【他以非凡的智慧、果敢的决策和勤勉的为政,在东汉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就是汉明帝刘庄。】
    【他不仅完美继承了光武帝刘秀的政治遗产。】
    【更以雷霆手段整顿吏治、开疆拓土,一手缔造了“明章之治”的盛世局面。】
    【这位十岁通晓《春秋》、十二岁智破“度田案”的天才少年。】
    【如何在登基后以铁腕治国?】
    【他又为何被后世史家誉为“东汉真正的奠基者”?】
    【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位最强“皇二代”的传奇人生。】
    天幕外。
    唐朝。
    李世民饶有兴趣的看着这段天幕的开头部份。
    对于汉明帝刘庄,李世民自然是并不陌生,也非常的欣赏和认可。
    但是看到皇二代这个词。
    李世民也不禁想起了自己。
    于是李世民半开玩笑的说道:
    “最强皇二代?”
    “可是天幕之前,不是也曾经多次的夸耀过朕吗?”
    “说朕的功绩很大。”
    “难道在天幕看来,朕的功绩还是比不上汉朝的明帝?”
    李世民也只是开个玩笑说说。
    但在李世民的一旁,魏征倒是真就分析了起来,然后说道:
    “陛下,您虽然名为皇二代。”
    “但一生功绩与开国之君无异。”
    “这一段天幕。”
    “他们所说的皇二代,可能是专门指继承社稷的二代。”
    “而陛下您,大概率是被归为开国之君的。”
    天幕继续。
    【刘庄,字子丽,原名刘阳,于公元28年出生在常山郡元氏县。】
    【他是光武帝刘秀与阴丽华的第四子。】
    【阴丽华是谁?】
    【她是刘秀的初恋,更是历史上著名的贤后,那句“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的千古名言,说的就是她。】
    【刘庄从小继承了父母的优秀基因。】
    【史载他“容貌壮丽,应对敏达”,十岁就能精通《春秋》。】
    【要知道,《春秋》言辞隐晦、寓意深刻,即使对于成年人来说,理解起来都颇具难度。】
    【而小小年纪的刘庄却能领悟其中要义。】
    【这让光武帝刘秀大为惊讶,对这个儿子另眼相看。】
    【十二岁时更在著名的“度田案”中一鸣惊人。】
    【当时,官府发现垦田亩数和人口不对应,为了保证国家税收和稳定,光武帝下诏令各州郡进行检查核实。】
    【各州郡的官员派使者进京汇报工作。】
    【刘秀在查看陈留郡官吏的简牍时,看到上面写着“颍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不可问”。】
    【这让刘秀一头雾水,不明其所以然。】
    【于是,刘秀询问陈留吏,陈留吏却坦言自己也不清楚,只说是从长寿街上得来的。】
    【就在众人都摸不着头脑的时候。】
    【年仅十二岁的刘庄站了出来,一语道破天机。】
    【他说,这是郡里的官吏教陈留吏如何核查土地呢。】
    【刘秀好奇地进一步追问,为何河南与南阳不能问?】
    【刘庄不慌不忙地解释道,河南是京都所在,南阳是父亲的家乡。】
    【这里有太多皇亲国戚和亲近的官僚,他们的田地住宅必定会超过规定,所以根本没法认真核查。】
    【刘秀听后,半信半疑,令虎贲将领再次询问陈留吏。】
    【结果陈留吏的回答和刘庄如出一辙。】
    【经此一事,刘秀对刘庄愈发喜爱,认定这个儿子有着非凡的见识和洞察力。】
    【如果说少年聪慧只是刘庄的“基础配置”,那么他的政治天赋则在平叛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建武十七年,刘庄被封为东海王。】
    【此后不久,单臣、傅镇等人发动起义,占领了原武城,还劫持了城中官吏。】
    【刘秀派臧宫等将领率兵围剿,然而原武城易守难攻,官兵们久攻不下,士兵伤亡惨重。】
    【刘秀召集众人商议对策。】
    【众人大多主张悬赏攻城,企图以重赏激励士兵奋勇向前。】
    【这时,刘庄却提出了截然不同的建议。】
    【他认为不要将城池围得太紧,应该让叛军有突围的机会,待他们逃亡溃散后,只需一个亭长就足以对付他们。】
    【刘秀采纳了刘庄的建议,结果正如刘庄所料,叛军分散突围后很快就被平定。】
    【这场胜利让刘秀彻底认定了这个儿子的接班人地位。】
    弹幕也是纷纷看乐了。
    《围师必阙,可以啊。》
    《以刘秀的军事能力,这事还用商量?》
    《刘秀能不知道啥办法吗?考验儿子呢!》
    《这是给儿子积攒威望。》
    《那意思在这里,刘庄就基本已经内定要成新太子了吧?》
    ……
    【同年,刘庄被立为皇太子,师从大儒桓荣学习《尚书》。】
    【有趣的是,这段师生情谊后来成为帝王尊师的典范。】
    【即便登基后,刘庄仍坚持亲自到桓荣府上听课,让老师坐主位,自己与诸生并列。】
    【桓荣病重时,他车驾至街口便步行探望,握着老师的手垂泪不止。】
    【这种对知识与师长的敬畏,为他日后推行文治埋下了伏笔。】
    【在东宫的日子里,刘庄不仅潜心学习儒家经典,还时刻关注着国家大事,积极参与朝廷事务的讨论。】
    【他广交贤能之士,听取不同的意见和建议,逐渐积累起了丰富的政治经验。】
    【刘庄还经常微服出访,深入民间,与百姓们交谈,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对朝廷的期望。】
    【这种深入基层的做法,让刘庄对社会现实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让刘庄和自己的父亲刘秀一样,非常的了解民间疾苦。】
    【也为他日后登基治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公元57年,刘秀驾崩,三十岁的刘庄正式登上皇位,成为东汉的第二位皇帝,史称汉明帝。】
    【新帝即位,往往面临着诸多挑战和考验,刘庄也不例外。】
    【摆在这位新君面前的,是一个看似稳固实则暗流涌动的帝国。】
    【光武帝晚年“以柔道治国”,导致豪强兼并土地、官吏贪污成风,甚至宗室诸王也蠢蠢欲动。】
    【内有豪强大族蠢蠢欲动。】
    【外有匈奴、西域诸国局势不稳。】
    【如何破局?】
    【考验着这位新君的智慧与魄力。】
    【刘庄没有丝毫犹豫,迅速以雷霆手段展开了一系列治国举措。】
    【新帝的应对之策,堪称教科书级别的“新官上任三把火”。】
    【第一把火烧向外戚。】
    【他严格遵循“后宫之家不得封侯与政”的铁律,岳父马援虽战功赫赫,却被踢出“云台二十八将”名单。】
    【亲妹妹馆陶公主为子求官,他宁可赏钱千万也不答应。】
    【第二把火瞄准功臣集团。】
    【大司空窦融的侄子窦林贪污,刘庄不顾其开国元老身份,将其处死,并罢免窦融。】
    【楚王刘英、广陵王刘荆等兄弟谋反,一律逼其自杀。】
    【第三把火则焚向官僚系统。】
    【尚书郎记错西域贡品数量,刘庄亲自持杖责打。】
    【大司农江京,凭借着先帝旧臣的身份,贪污朝廷钱粮。】
    【刘庄得知后,不顾众人劝阻,直接将其下狱处死,抄没全部家产。】
    【司隶校尉、刺史每年必须举报“最优”与“最差”官员,形成高压考核机制。】
    【某次天现异象,他连夜召集大臣问责,吓得三公九卿纷纷自劾。】
    天幕外。
    刘备看到这里,也是忆甜思苦,颇为神往的说道:
    “明帝啊,那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时代。”
    “整个大汉,在明帝的治理之下蒸蒸日上,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繁荣稳定统一!”
    “再看一下如今山河破碎的大汉。”
    “真是让人忍不住流下眼泪。”
    “也不知道我穷尽这一生的努力,有没有机会让大汉重新回到明章二帝时的鼎盛时期呢?”
    “或许能,或许不能。”
    但无论如何。
    刘备缓了缓,站起来,目光坚定的说道:
    “无论如何,我会为这个目标而一直奋斗。”
    天幕继续播放。
    【刘庄的一系列举措犹如一记重锤,敲醒了朝廷上下,让官员们明白新帝治理贪腐的决心。】
    【此后,刘庄还建立了严格的官员选拔和监督制度,亲自过问重要官员的任命。】
    【选拔德才兼备之人充实到各级官府。】
    【他还鼓励百姓检举揭发官员的不法行为,使得官场风气为之一振,贪污腐败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
    【这种近乎苛刻的治国风格,让群臣战战兢兢。】
    【再加上刘庄和刘秀一样,也是乐此不疲的工作狂。】
    【史载刘庄“乙更尽乃寐,先五更起”,批阅文书时连标点错误都要追究。】
    天幕在讲述汉明帝刘庄工作热情的同时,也给出了相应的影视和纪录片画面。
    可以看到。
    皇帝的确是干到了很晚。
    甚至熬出了黑眼圈。
    明朝。
    朱元璋看到汉明帝刘庄辛苦工作的画面,也是不禁带着欣赏的表情,点了点头。
    同样作为工作狂的朱元璋。
    其实很早就用汉明帝的工作热情来要求自己。
    而登上皇帝位置之后,朱元璋也的确做到了这一点。
    朱元璋指着天幕,说道:
    “看到了吧,标儿,你是个皇二代,刘庄也是皇二代,但他做的很好,是你的榜样。”
    朱标十分认可的说道:“儿臣自然是晓得。”
    朱元璋欣慰的点点头,说道:
    “要想当一个好皇帝,懒是没法懒的。”
    “咱皇帝这个位置,坐上去就得吃苦,就得受累!”
    “坐上去就得为了天下百姓熬夜!”
    “就得干活干到死!”
    “这就是皇帝冕冠的重量。”
    “以后等你坐上了这皇帝的位置,可得记住这一点,当皇帝懒不得呀!”
    朱标听着朱元璋的话。
    是十分坚定的点了点头。(本章完)

章节目录

剧透历史:从世界大战开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PO18脸红心跳只为原作者红茶配可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红茶配可乐并收藏剧透历史:从世界大战开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