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0章 争取再调一半人走(4k)
    “高委员,这东西太长的话,会影响到布置的吧。”
    高振东有些哭笑不得的摇摇头:“有的地方吧,这年头就喜欢长车头,船型车身,浮夸的外观和装饰,大量的镀铬件……”
    其他同志听得人都麻了,这东西怎么想象都觉得不好看啊。
    看见他们的表情,高振东笑道:“这个没办法,毕竟我们的审美是数千年来,传承有序,中间偶有波折,但是基本脉络不变。但是要是碰上乍富又没什么传承历史的国家,什么魔幻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更何况这国家曾经的主体民族还几乎都被割了头皮,剩下一帮杂揉的,更是没个主心骨。
    其他同志听得啧啧称奇,不过也都知道,高振东见多识广博闻强识,他说有这么回事,大约就是真有。
    “还有这个?难怪你说要往那边卖的话,在外观上就得多听高卢人的建议。”这事情想起来还真是合理。
    高振东点点头:“对。而且对方在这方面,有点儿引领西方潮流的意思,相对那边的用户,解释权在他们手里。”
    “这样一来,有了他们在外形上把关,结合我们两边的技术,这个合作希望能像民航客机一样,能出大成果!唯一变数就是,如果他们的汽车政策发生改变,那他们可能不再需要我们作为生产基地。”外商部的同志很是憧憬,同时也有一定的担心。
    高振东笑了起来,摇了摇头。
    他可太清楚对方的情况了,别说现在了,就算是到了21世纪,他们复活豪车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有什么大的野心,而是为了最终合并出来的那个怪胎集团派系内斗。
    甚至因为内斗,复活的“豪车”甚至拿不到大型车平台,只能在中型车平台上修修补补抠抠搜搜。
    就这?能有个什么大出息。
    不过这个原因现在可没法说出来,但是高振东有别的理由安同志们的心:“放心吧,即使他们也能造成,只要我们的汽车产业发展起来,有一个原因会让他们永远离不开我们。”
    “什么原因?”
    “成本!”高振东道。自己上辈子的时候,我们造车成本高昂是因为那时候整个产业链都在国外,我们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来重建能够跟得上外面的技术水平的产业链。
    而在现在,如果就这么按部就班的发展下去,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我们会一直保持一条技术水平在线的产业链,那成本谁高谁低,也就不用担心了。
    就这一条,就能让先天不足的高卢人离不开。
    “成本……嗯。我们回去仔细琢磨琢磨这个问题。”机动工业部的同志们若有所思。
    产业链的事情,在这之前,高振东就和十一机部的同志提起过,作为从十一机部分离出来的同志们,对此自然是早有所闻,有所布局。
    “我们这一次,我建议是把所有的好货都装上去,就像是以车身稳定控制为代表的一批先进技术,能上的都上,还有一些舒适性配置也是,务必要做到一炮而红。”
    “但是这样一来,是不是有点便宜对方了?毕竟外观是他们为主导,一般人也就记得个外观。”机动工业部的总工沉吟道。
    高振东笑道:“那简单,搞个孪生车型嘛,平台都是那个,以往我们这半边卖的需要我们做决定的名义,做个同平台同底子的换壳车型不就完事儿了。开并蒂,岂不美哉。”
    科技,以换壳为本。
    而且要论超豪车的大气,我们还真不输任何人。相信豪车上面,也有很多可以用的元素,对于这一点,高振东信心十足。
    美学的表达方式可以有流派,但结果美不美大家大约是一致的,不同流派的美学表达,在正常人眼里都是美,就好像川菜鲁菜都是菜,做法不同但并不妨碍人们都觉得好吃。
    如果有反常的评价,大约能肯定其中必有猫腻。
    高振东这个建议,让外商部的同志很是高兴,这个好!面子里子都有了,而且也不耽误事,同时国内也能用。作为外商部的人,他是多多少少见识过一些外面的妖魔鬼怪的,有的还真不适合国内用。
    而高振东这个建议,很好的解决了这方面的担忧,同时对本战线的其他国家,也算是有个交代,看不惯那边的妖魔鬼怪是吧?没事儿,这边有正宗的赤色经典!
    “好!在合作中,我们会向对方重点提出的。”
    同志们临走的时候,高振东想起一件事情来。
    “对了,如果真的合作成功,要为合作车型起名字的话,最好是音译意译结合起来,不要采用翻译的惯例,直接采用音译或者是简写。总之就是,名字这东西,得双方商量,都认可才行。”
    同志们点点头,这话不用高振东说他们都会注意,高委员也太细心了吧,连这都要叮嘱。
    他们不知道,高振东说这个,主要是上辈子对方的“豪华”车系那个名字太过惨烈,就跟没个正经名字一样,两个字母算什么意思?
    最惨的还不仅仅如此,而是那个车的名字本意是女神(deesse),但是在国内被戏称为屌丝……
    这就好比某人名尚飞,但姓史,最终人称乌蝇哥。
    其实车挺有特点,但是这名字两者结合,这就特么很淦!高振东不敢冒险,能多叮嘱一句算一句。
    送走机动工业部和外商部的同志,高振东坐下来,拿出来另外一套资料,思考着什么。
    那台车子的动力系统比较特殊,能薅的羊毛有点多,多到他都不敢一次性拿出来的地步。
    作为插混车,用的不是高振东穿越时,插混车常用的dht变速箱,而是用的油电并联结构。
    这个结构相对dht来说,有些复杂,说它好的,说它在通过性上更加可靠,说它不好的,系统复杂,不是新能源的最优解。
    不过这些对高振东来说无所谓,反倒是带来了一个优点。
    ——这货有全套的动力系统,从发动机到变速到三电非常全套的那种。
    现在高振东手上拿着的,就是车用液力耦合自动变速器的资料。
    说人话就是,自动挡变速箱。而且还是个大扭矩的,毕竟那台车就是台柴油车,扭矩天生就大。
    高振东很清楚,现在的amt是权宜之计,这货名为自动挡,实际上整得不好,顿挫很明显。
    能把客户骗进来杀,但是如果长久不更新,下场不会太好。
    但是自动变速箱这东西靠国内其他同志想突破,还是有点困难,这是客观现实,高振东上辈子,这玩意到21世纪,我们才算是弄得差不多真正利索了。
    这个利索,指的是可以用于量产车上,可靠性、成本、维护、性能都能达到商用标准的那种。
    高振东自己搞也是不可能的,在这方面,他唯一的本事就是当知识的搬运工。
    而现在,这东西就这么水灵灵的来到了他手上。
    这台车的三电在这个年头还有些超前,这台车来到他手上,电池包居然是镍氢的,说明现在无论是高振东手上还是世界范围内,想要搞上辈子的混动纯电都还不现实。
    对于这个,高振东不急,时间长着呢,这羊毛他能薅上几十年!
    但是这台车里面那个国产自动变速箱,在刨除和电动系统的并联机构之后,却实打实是这年头最好的自动变速箱。
    国产怎么了,21世纪20年代的国产自动变速箱,技术也是足够先进,该有的都有了,提出来的时候还被系统给降了级呢。
    不降不行,那个原版的箱子,这年头的技术根本搞不出来。
    所以高振东手上,是一个4at变速箱,还是一个成熟、先进的4at变速箱,是当前技术条件下量产变速箱的极致。
    8at变4at,但是却让高振东眉开眼笑,这8at啊,我能吃几十年!
    但是这个箱子却不能交给机工部的同志了,一是太过密集,二来,这玩意还得去掉点东西才能用,这个事情如果交给机工部的同志,对汽车机械更加熟悉的他们容易看出些端倪来,至少会觉得奇怪,高委员设计这自动变速箱,怎么无用功这么多。
    需要去掉的东西,正是自动变速箱和三电的并联机构,这套先进的、集合了数十年后汽车工业人员心血和汗水的先进系统,在此时是多余的。
    明珠投暗了啊,高振东在心里念叨着。别委屈,总有你出头的一天!
    高振东没想多久,他好就好在手上有一个算得上是综合的技术体系,人员、设备、场地、材料什么都不缺。缺了也很容易,补上就是了。
    所以这件事,自然又要交给三分厂技术处的同志们。
    高振东一个电话打出去,没多久,两位同志就来到了他这里。
    “高总工,您有什么任务?”一个老面孔,一个生面孔。
    高振东有些愕然,我的人呢?怎么还有个生面孔?
    “这位同志是……”
    “哦,高总工,这位是新调来的。我们科有一半的同志,都被调到十一……哦,现在是机动工业部去了。”技术处机械科的那位老面孔笑道。
    作为463发动机的诞生地,三分厂技术处机械科的这帮同志绝对是当时的十一机部眼里的香饽饽。
    十一机部那边软磨硬泡想尽办法,硬生生调了一半走,要不是郑良枢坚持,恐怕连一半都留不下,不过十一机部最终便宜了机动工业部,那就是后来的事情了。
    不当时十一机部也不是只知道竭泽而渔,所以在调人走之后,又给这边补充了一批来自十一机部的、机械技术底子很好的同志。
    ——可持续性的竭泽而渔才是他们想要的。
    高振东乐了,好家伙,训练营是吧?
    他颔首道:“这样啊,嗯,好,好。”
    他是真的觉得好,这里走出去的同志越多,那说明能发挥的作用就越大,他高振东一个人,就算浑身是铁又能打几根钉?这些有技术、有成果、有经验的同志们大量的走出去,才是整个产业健康发展的保证。
    一开始一个两个型号的发动机就够用,但是随着产业发展,没有足够雄厚的技术队伍,恐怕也难以为继。这也是高振东并不担心高卢人脱离合作的另外一重底气,有了这些同志,合作不合作的无所谓,只要拿到了钥匙打开了口子,一切皆有可能。
    连赞几声好之后,他递出去一套资料:“你们的任务,就是试制这个东西!我希望这件事情成功之后,你们再被调走一半!”
    再被调走一半?这难道是什么好事情不成?机械科的同志一头雾水。
    等等,上一次被调走一半是因为463??!!!好像有点明白了!
    机械科的同志一脸激动的接过资料,高总工这么正经交代的工作,必定不简单,上一次类似的,是463发动机,那东西有多重要,不必多说。
    “自动变速箱?!!!!”一看见封面,机械科的同志们都愣了,刚刚还在想463呢,现在它的搭档就来了。
    那位从十一机部调过来的同志,更是喜不自胜,这个神秘的单位,在调过来的时候,他是新鲜而又忐忑的,毕竟对他来说,没有商量,没有动员,没有谈话,一纸调令就过来了。
    过来之后还有些不习惯,太严,规矩忒多,上个班比坐飞机还麻烦。
    现在看来,这都是有原因的啊。
    463的诞生地,现在又要搞自动变速箱,这单位应该是现在机动工业部管才对嘛。
    十七机部:再说?再说扣工资!
    “还是个4at!”机械科的同志一脸的惊讶,这个档位可多,能省油!在这之前,哪怕是来自十一机部的那位同志,也只接触过3at,而且效果还不怎么好。
    难怪高总工说这件事情如果成功了,机械科会被再调走一半。面对一台成功的4at变速箱,机动工业部能忍得住才有鬼。
    两位同志忍不住现场就翻看起资料,看到总图的时候,愣了。
    (本章完)

章节目录

四合院里的大国宗师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PO18脸红心跳只为原作者打小就清澈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打小就清澈并收藏四合院里的大国宗师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