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战协议现在还是有效的,双方也在布拉格开会。
    法国方面一开始的代表是路易十六时期的战爭大臣德·纳博訥,作为大革命时期的立宪派,国內政治的动盪显然也让他长期不能担任什么重要职务。
    直到1809年,他才恢復了现役將军身份,不过主要还是以外交官的身份出现。
    法国的外交官,在拿破崙后期已经有很多人都是军人出身,或者有过长期的服役经歷,他的政府看起来,无论怎样都是一个军政府。
    妙的一点是,这位老资歷的贵族,居然没有任何决定权。
    等到了布拉格会议开了一阵,科兰古先生取代他的位置来到这里以后,法国方面才有了一个可以代表皇帝做出和平决定的人。
    在春季作战当中,拿破崙通过吕岑和包岑的两场主要会战取得了不小的优势,因此看起来他也只是拖延时间,甚至还有些志在必得的意思。
    因为西班牙方面一直都有马塞纳在那里,因此威灵顿一时间也占不到什么便宜,这个老兵痞经验丰富,而且判断精准,让英军在半岛的行动也比较困难。
    甚至约瑟夫这么怂的国王,此时仍然在马德里,絮歇能够控制住他负责的区域,法军此时还处於均势当中,只不过因为一直从西班牙抽调军队,导致这里看起来比较空虚。
    可是英国人的兵力补充也很困难,要是这样下去的话,半岛战爭大概到了联军以后取胜,都打到巴黎了,还是这种对於双方来说都深陷泥淖的环境。
    不过因为奥地利的加入,联军一方的实力得到加强,甚至於此时俄国对於奥地利做出的一些让步,也总是让弗朗茨皇帝有了一些信心。
    俄国支持奥地利在伊利里亚和义大利东北部的要求,此时各方面的要求,甚至解散莱茵邦联的时候,还给拿破崙留了不少。
    科兰古虽然没说,不过他也认为,此时是缔造和平的一个好机会,法国的势力甚至还保留在莱茵河流域,將来无论是战是和,对於法国来说都得到了喘息的机会。
    而盟国这边,英国、俄国和普鲁士、奥地利这三方,他们的诉求就分成了三个部份,甚至各自也討价还价,爭吵不停。
    如果能够利用好的话,大概以后还有机会。
    但梅特涅这个时候採用了一个外交当中常用的手段,就是要订立一个书面条约,那种公开的,而不是之前他在德勒斯登和拿破崙本人密谈的方式。
    这样的话,各方面的诉求,最后都要在一纸公文当中体现出来。
    背地里要是想要达成什么谅解,肯定是不可以的。
    实际上也是梅特涅意识到了一个问题,也不是歷史上的那种因素,当时奥地利连君主都不相信以后还会保持和平,一定要战爭来解决问题。
    拿破崙毕竟是亚歷山大的妹夫,科兰古和亚歷山大的关係很好,甚至於科兰古在彼得堡当大使的时候,亚歷山大就提醒过他,法国人真的打过来,会面临著俄国人前所未有的抵抗,此外就是恶劣的气候。
    但是拿破崙有用的是一点都没听进去,可是现在他们这层姻亲关係,如果亚歷山大愿意的话,大概会和法国订立一个条约,法国人还可以从莱茵河把力量投送出来。
    这样就非常不妙,即使亚歷山大已经下定决心要继续打下去,不过法国方面如果採取外交手段,在俄普奥三国君主,以及他们的外交大臣中间製造些麻烦,那么对於奥地利的压力就很大了。
    梅特涅通过宫廷里的风言风语,已经知道了尼古拉和普鲁士的夏洛特在彼得堡的时候就是很好的玩伴,哪怕是没有双方家长的撮合,他们大概也会走到一起去,俄普之间的联姻必將要孤立奥地利。
    之前约瑟夫大公去彼得堡,就因为双方相处的並不好,最后亚歷山德拉去了符腾堡。
    再加上拿破崙这里,显然將来奥地利的外交环境,要比奥地利王位继承战爭那会儿还要恶劣。
    他要书面的协议,亚歷山大也看在眼里。
    现在他並没有半场开香檳,甚至吕岑和包岑的作战也没有取胜。
    不过他也有自己的想法,如果打败了拿破崙的话,法国大概也只有那么几种可能的统治方式。
    拿破崙一定要被从君主的宝座上移开,这个人只要有一点力量,都是非常危险的。
    不过亚歷山大还是很好面子,肯定是不会枪毙或者吊死拿破崙,哪怕不是自己妹夫,仅仅是敌人也不会这样做。
    毕竟拿破崙也是个君主,现在也有了自己继承人,正在从法国人投票投出来的皇帝和统帅,向著世袭的王朝君主变化。
    要把他从王位上赶下来,也就只有波旁復辟,和波拿巴的一个年幼君主,这两个基本选项。
    不过以路易十八的態度来看,他跑去了英国,总是可能会让英国捡了大便宜,哪怕是这位流亡在外的君主,他最落魄的时候,还是女皇接收了他这一家,保罗送给他叶尔加瓦的宫殿,让他衣食无忧,甚至还能够保持自己的流亡小朝廷。
    但有时候也要做出让步,这毕竟还有政治因素,而且波旁的復辟,似乎也是其他几家能够接受的。
    要是个年幼的波拿巴,也就是叶卡捷琳娜的长子保罗·约瑟夫·夏尔,那就需要找个摄政了。甚至选项都不止一个,不管是自己妹妹当太后,还是让亚歷山大一向印象不错的欧仁从义大利回来。
    但是不管哪个条件拿出来,法国的力量都遭到了很大的削弱,这也是毋庸置疑的。
    梅特涅大概也能够摸到风向,因此他也採取了手段。
    至於科兰古的外交努力,几乎也没有什么成功的机会。
    这个时候,接下来一个阶段的战爭,已经在所难免了。
    只不过是要等到1813年8月13日,停战期结束以后,到底是继续停战,还是直接开打。
    在这个阶段,法国那边,也是议论纷纷的。
    约米尼在內伊的参谋长阵亡以后,就来到他这个军开始担任参谋长,也算是此时內伊的“外置大脑”。
    但是他在法军当中的升迁一直有些困难,虽然作为军参谋长看起来地位已经很高了,可是1812年的战爭开始的时候,他已经在大军团参谋部里了,甚至拿破崙还很欣赏他,认为他是个出色的参谋军官。
    可是他是个瑞士人,而且贝尔蒂埃对他似乎有些意见。
    在这种情况下,他也在考虑个人问题。
    之前在包岑战役的时候,內伊无视了拿破崙的命令,最后还是约米尼提醒,这才让他反应过来,但是此时已经没有了击败联军主力的大好时机。
    不过一如既往的是,法军当中缺乏骑兵,因此包岑的行动虽然是个大胜,也是收效甚微。
    这总不能用上帝视角,或者那种事后诸葛亮的態度来分析。
    哪怕是保罗还在的时候,他也要在大演习场上让俄军分成两队,各自模擬战场態势,才发表一个態度。
    虽然有些滑稽,但是起码也是復盘了。
    现在內伊就有些愧疚,他想要给约米尼找一些补偿的地方,可是被贝尔蒂埃抓住了小辫子。
    於是约米尼此时也不像是过去那样积极,他在战爭爆发以前,也总是要考虑自己立场的。
    此时亚歷山大还不知道,对面的法军当中,会有什么人过来。
    约米尼知道內伊对自己也还算不错,而且皇帝此前一直赏识自己。
    但是现在的情况就是,贝尔蒂埃看他从来就不顺眼。
    在法军当中,能够准確理解拿破崙意图的人並不多,贝尔蒂埃算是其中一个,而且现在的这套参谋班底,也是他构建起来的。
    拿破崙的私人秘书大概也算,因为拿破崙的拼写,有时候看起来简直是天书。
    加上他个人的意图总是很抽象,甚至下达的命令,也经常是含混不清的,哪怕是一些资深的参谋军官都要考虑清楚了。
    这样下来,约米尼其实还是个稀缺资源,毕竟他能够准確判读皇帝的意图。
    除此之外,大概就是贝尔纳多特这样的,不过他日常划水,现在也是不痛不痒的在后方重组的军团当中,並没有在前线战场。
    考虑到他的指挥能力.要是索洛维约夫的自评,他现在的能力打败贝尔纳多特大概也不是问题,毕竟以前在朗热隆和巴格拉季昂手下,已经作为参谋长干过一次了。
    约米尼感觉到自己在法国军队的前途也就是那么回事,瑞士人的身份也让他虽然一直说法语,但是在军官圈子里没有太多的归属感。
    这样也让他下定决心,在战爭重新爆发以前,就要离开法国军队,到对面的阵营去。
    亚歷山大在进入8月以后,也越发的感觉战爭要来临,他在加紧备战的时候,也在打听对面的动向。
    波兰大妞前不久生了个儿子伊曼努尔
    对於自己只能生女儿感到沮丧的亚歷山大,因为一些事情,也有所怀疑,不过重要的事情还是现在的战事。
    孩子的问题,他可以放一放。
    巴克莱呈上来的最新的计划,也是因为拉德茨基的计划虽然很好,可是施瓦岑贝格
    总之,现在的局面,力量上是联军占优,加上从英国的汉诺瓦领地徵召的士兵,联军在欧洲中部能够投入战场的兵力达到了50万。
    这个会战兵力,显然是优势在我了。
    在这个时候,波希米亚军团的前哨匯报,有个法国將军主动到了他们的营地来。
    来的人是约米尼,让亚歷山大更是喜出望外。
    其实约米尼也不是第一次萌生了“为俄罗斯服役”的想法,在第四次反法同盟以后,因为当时在內伊身边,总是有些人要排挤他,就让他萌生去意。
    还是拿破崙知道了他的想法,又一次给他升官,这才让他暂时打消了这个念头。
    约米尼从內心深处,对拿破崙和內伊还是很感激的。
    拿破崙读了他的作品,直接就给他上校军衔,法兰西帝国男爵身份,勋章和奖金也没有少过。
    內伊对他也很照顾,这一次还想要提升他去当师级將军。过去在內伊的军团,那些人詆毁他,也是內伊一直维护,虽然有些不愉快的经歷,但总也是对自己有些恩情的长官。
    离开他们,到亚歷山大这里来,虽然说也是一个选择,亚歷山大还亲自欢迎他。
    他从个人感情角度考虑,或者又是从其他方面来考虑,都做出了一个决定。
    目前法国的行动计划,他不会直接透露出来,对於过去服务的君主和长官也算是仁至义尽了。
    “.由於个人原因,陛下,我並不会透露法国人的计划。但是俄国军队在行动中,也应该適当的避免和法国军队的主力遭遇,要採取更谨慎的態度。”
    亚歷山大虽然点头称是,甚至对於这样现在还对自己没有绝对忠诚的人,直接开出来了陆军中將和侍从將军的待遇,以及俄国贵族身份。
    除了个爵位,索洛维约夫看了得馋哭了,约米尼可没像是自己这样出生入死,救驾都干了好几回;在北方把能收拾的瑞典將军打了个遍,顺带击败了英军;到了南方击败了土耳其人,也不知道刷出来了多少军功。
    然后,两个人的待遇是平级的。
    就是克劳塞维茨,他在俄军当中服务了这么长时间,加上以前在普军当中的资歷,此时也就给了个少將军衔。
    看起来,还是法国人那边验证过能力的,待遇更好一些。
    亚歷山大,除了老婆是別人的好,连將军都是別人的好。
    甚至对於约米尼的这个態度,他都能够同意,连在一旁的巴拉索夫看到了,都忍不住想要拿出来对付斯佩兰斯基的劲头。
    只不过约米尼是掌握核心科技的那类人,至少法国人的行动方式他是知道的,因此也给亚歷山大提出了建议。(本章完)

章节目录

索洛维约夫在沙俄1796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PO18脸红心跳只为原作者黎塞留号战列舰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黎塞留号战列舰并收藏索洛维约夫在沙俄1796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