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4章 034 波兰的情况和拿破崙预想的不同
双方此时都在调兵遣將,拿破崙对於弗朗茨皇帝有所期待,也是因为奥地利哪怕没有姻亲关係一层,目前也表现的比较顺从。梅特涅上门来谈判,虽然言语当中已经有了奥地利转投联军的倾向,可是也要注意的是,他们的態度很是曖昧。
至於亚歷山大不愿意和拿破崙直接开始谈判,也和这一层姻亲关係有关。
叶卡捷琳娜总归人在巴黎,亚歷山大最后就是推翻了拿破崙,也得给自己的妹妹和外甥安排好了,要不然在皇室联姻这一层面,对俄国也有些信誉关係。
虽然问题主要还是在拿破崙就是了,亚歷山大是清楚拿破崙野心的,因此他的主张和態度,很是微妙。
要是拿破崙答应下来,大概也就不是他本人了。
从梅特涅第二次去德勒斯登和拿破崙见面以后,情况也发生了变化,奥地利这边对於备战,看起来也更加积极。
而且联军从两翼夹击萨克森,实际上让拿破崙面临的局面很困难。
他从萨克森甚至很难直接威胁到柏林,因为联军此时摆出来的是一个三面夹攻的態势。
奥地利一侧的多瑙河河谷,地形也利用不上,越是开阔的地域,对於法国一方来说也更加难受。
毕竟这种地方,联军总是可以发挥人力优势的,甚至后续还有军队没有组建起来,能够继续去打。
而从大革命开始,已经有近300万人陆续在法国军队中服役,这当中还不包括僕从国的军人,最终到了拿破崙战爭结束,有315万人曾经在法国军队当中服役,而其中的伤亡是三分之一还要多,加上僕从国的军人,损失还会更大。
甚至於因为大军团的规模一再扩大,仅仅使用法国人已经不可能了。
这当中还有波兰、萨克森、符腾堡、巴伐利亚.
这些小国都相应的有军队,只是他们的忠诚度很是个问题。
拉德茨基从索洛维约夫这里离开以后,也带著最新修改的方案,参谋部当中要增加通讯参谋,在军团和师一级成为標配,一些部队能够配属到团。
光学通讯器材,实际上在奥地利本国就可以生產,可能质量还要比俄国皇家工厂出来的还要好一些。
在手工业方面,奥地利还是很有本钱的,哪怕是在其財政收入当中占到了四分之一的义大利北部都被拿破崙给夺取,伊利里亚这个出海口也无了,但是仅仅凭藉奥地利、匈牙利和波希米亚,哈布斯堡也颇有实力。
这就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而且还是没死透的那种。
马匹总是害怕骆驼的,这么看波兰人倒是也没有问题。
奥德河军团的驻扎地,正好在西里西亚军团的背后,也靠近波兰。
索洛维约夫原来比较担心的是,华沙大公国境內的这些支持拿破崙的力量会有所行动,毕竟波兰人作死也不是一回两回了,甚至他们要是有所行动的话,还会给联军的后方造成不小的麻烦。
他这个小军团本身也只有俄军一个师,巴尔干志愿军一个师,普军一个旅,不伦瑞克和普鲁士混编的一个旅,加上一些骑兵部队,总兵力也不过三万五,这还是在满编的情况下。
用来应急尚可,可是要正面对抗拿破崙的军队,可能人数还不太够,现在这会儿,一个主力军团有六七万人,也並不奇怪。
既然作为机动力量,算是“万金油”的配置,那么在战火重燃之前,倒是比较適合放在背后,保护交通线。
不过联军从上到下,都要对波兰人失望了。
波兰人的抵抗並不算激烈,甚至很多地方都静悄悄的。
拿破崙麾下的这些僕从国,实际上此时都有著倒戈的倾向,只不过是萨克森和巴伐利亚等国因为利益绑定,和法国走的比较近。
而丹麦不跳船的原因,还是因为他们的亲戚带英帝国的大缺大德,甚至还保留了一些部队来协助达武元帅坚守汉堡周围。
要是拿破崙这会儿在战爭中出现颓势,大概这些小国的君主们,很快也会选择倒戈的。
至於这段歷史为什么看起来没有前后的1812年战爭和滑铁卢看起来更有名,也跟这些德国佬都是墙头草,有那么一些关係。
连作为强国的普鲁士和奥地利,都是首鼠两端,前一年还在打俄国,第二年就倒戈了,甚至对自家抵抗运动的镇压,普鲁士这边还不遗余力,以至於砍了一些游击队长的脑袋送给法国人。
不要为普鲁士的行为辩解,1810年以前王室还没有回到柏林呢,根本就不在法国的控制之下,还不是自己构了,fw国王就是比较废,哪怕是他的儿子里比较出色的威廉老皇帝,有时候都是哭哭啼啼的,还一把年纪了
要是细究起来,以欧洲这些国家的表现,大概也就是西班牙的人民比较值得尊敬了,王室也是水母和猪,要让他们崛起,还不够貽害百姓的呢。要是换成法国,大概跟日本人一样,不抢点什么东西难受。而英国人么,他们的工人要骄傲的东西,也不会让自己得到什么好处。
至於俄国索洛维约夫自己也不想多说什么,他將来肯定是要出使清朝的,虽然没有语言环境,不过他的基本技能都还没有丟。
这个农奴制国家,不趁著拿破崙战爭以后取得胜利,加速解决国內的问题,以后也会直接在悬崖顶上踩油门的。
而波兰的情况,就很奇怪。
当初波兰被俄普奥三国瓜分的时候,其实开始普鲁士才吃到了最肥的那一部份,並且在波罗的海的粮食贸易当中有利可图。
俄罗斯最开始得到的,不过是波兰东部地区白俄罗斯的这部分,而奥地利弄走的那一部分,也包括克拉科夫这样的地块。
说起来俄国人对于波兰人的態度,可能还要比那两家好一些,在波兰1831年起义以前,波兰王国都是俄国沙皇兼任,不过实际上的管理也宽鬆。
然后,闹的越厉害,沙俄的铁棒打的就越狠,最后变成了俄国的一系列省份。
再往后来看,虽然华沙的总督一度还姓罗科索夫斯基(跟我们熟悉的司机不是一支),可是波兰人的自由度反而给收窄了。
他们这么闹,到底是给自己换取自由,还是波兰小贵族的什么目的,这就不好说了。
甚至现在,索洛维约夫也能够注意到,在波兰境內,那些平民对於俄军的过境是无所谓的。
毕竟不像是普鲁士人那样,有时候还要打劫村庄——普军普遍都有这个问题,这个“普”字实在是恰到好处。
只是索洛维约夫治军的时候,显然在他手下的普鲁士人,也意识到了,到底什么是纪律。
索洛维约夫从来不用体罚的,至少鞭子见不到。
可是要犯了错误,比如拿了哪一家的东西,是要去人家给干活的,別管你拿了老爷的东西还是平民的东西,下馆子不给钱的,那更是要蒙受经济损失。
就他这套管理办法,看起来还挺有效的,至少在他驻扎的从波兹南到柏林的这条线上,都没有什么问题。
都不需要来什么小治强,当地人还是很配合的。
而拿破崙此时还希望,在波兰能够有人有所行动,尤其是在战爭重启以后。
这个命题,本身就不太靠谱。
在华沙的时候,那些亲法的贵族,不少人甚至直接就跑了,在波兰境內正在训练的新兵也几乎一枪未放,就在各自的营地里被遣散。
现在这些人都在乡里,根本就没有办法组织起来,再加上俄军在波兰境內留下的部队,那些波兰人的態度就是,希望拿破崙打回来,可是现在这会儿俄国人到了地方,沙皇本人都路过了。
虽然没有给波兰人什么正式的承诺,看起来不用服兵役,甚至还能够都各自做自己的事情,波兰人的抵抗情绪也就不那么强烈。
先后在华沙的几位总督,处事又都很是公正,这也让波兰人感觉到,似乎法国人控制下的傀儡,和俄国人在这里当占领军,並没有什么区別,甚至自身还宽鬆了不少。
原来华沙大公国政府上缴的那些赋税,都绑定在拿破崙的战爭机器上。
索洛维约夫在华沙的那三个月,就把这些税款截留回来,用在修缮道路,还有开垦土地上,虽然也都给掉了,甚至到他去本茨劳的时候,也就听了个响。
可是从小帕伦伯爵和本尼格森先后到来的时候,这个情况就发生了变化。
至少进入了夏天,看到了地里的作物长势良好,波兰人也说不出来什么了。
甚至於给俄军这边缴纳的军粮,也並不是那么多,不像是在法国人在的时候。
俄军自己的后备兵当中,不適合到前线作战的,也在波兰地主和农民的土地边上,自己开垦起来。
甚至波兰人还觉得,俄国人就是有些死心眼,他们在这里开垦的地块,將来总不能一直让军队来屯垦。
以后这些地,要是按照那个绿眼睛的俄国伯爵的办法来,都是好地块。
只能是白便宜了他们这些波兰人,甚至可能都不用钱,就能够白嫖了这些军屯。
虽然俄军的这些从农奴转变过来的新兵,他们的农耕技术也落后,甚至要比起来,还不如他们的军事技能。
但是俄国佬这会儿干活是真卖力气,后备军团所在的地域,除了此时八万人可以陆续地投入战斗,还有数万人是在这里种地的。
那些地块里面,也能够很轻鬆的看到蚯蚓。
以至於阿拉克切耶夫看到了这些屯田以后,还觉得索洛维约夫是个怪人。
他明明反对自己的军屯计划,自己在波兰却玩起了这一套。
要是在俄罗斯境內开垦的话,大概还能够让本国的老爷和农奴占了便宜,或者直接变成他提倡的军事定居点。
可是在波兰境內.
伯爵也觉得,索洛维约夫虽然一向聪明,可是这个问题上,也欠妥。
但是他来到波兹南附近索洛维约夫的驻地时,提到这个问题,索洛维约夫却不以为然。
“波兰人跟著法国人混,也是要好处的。如果法国並不能够保证他们的利益,什么独立,大概都不重要了。那些跟著波尼亚托夫斯基亲王还在法军中的波兰人,大概还会继续战斗,不过在华沙或者波兹南,那就是另外一种情况了。”
“哦?”
“波兰人现在也是在观望,要是拿破崙还能够打回来,可能他们还会迎接。不过按照目前法国军队的补给情况来看,他们要是取胜,大概会一路徵集,到时候波兰人还会不会支持他们,都未可知。就现在萨克森的情况而言,已经有些人往我们这边逃难来了。”
阿拉克切耶夫虽然保守,但也是明白人。
他也知道,萨克森当地的情况很不乐观。
“现在那里肉食缺乏,我以前就知道萨克森人吃狗肉,这会儿怕是连狗肉都难吃上了。”
法国人过境以后,那是能够徵集的东西都会拿走,甚至连白条有时候都懒得打。
也就是萨克森的军人知道,要是被打败了,像是自家这样一直追隨拿破崙的,怕是没有好果子吃。加上割捨不了一直並肩作战的一些法国军官,他们还能够保持著纪律。
就是一些逃亡的萨克森军官和士兵,不少也把马匹和武器留了下来。
拿破崙的统治,实际上已经动摇了。
他本人此时却全然不知,比某个泡菜艺术生强的一点是,他仍然能够有效的掌控军队,並不是在地图上指挥那些已经不存在的军队。
法国军队此时还能够打,而且他还派遣了一些將领,到后方去继续募集兵力。
只不过要等到失败的时候,大概也由不得他了。
等到了7月末,虽然还是在停战阶段,可是法国军队当中连军官都开始有人逃亡了。
这当中,一些说法语的外国人,因为个人待遇的问题,也有离开法军的。(本章完)
至於亚歷山大不愿意和拿破崙直接开始谈判,也和这一层姻亲关係有关。
叶卡捷琳娜总归人在巴黎,亚歷山大最后就是推翻了拿破崙,也得给自己的妹妹和外甥安排好了,要不然在皇室联姻这一层面,对俄国也有些信誉关係。
虽然问题主要还是在拿破崙就是了,亚歷山大是清楚拿破崙野心的,因此他的主张和態度,很是微妙。
要是拿破崙答应下来,大概也就不是他本人了。
从梅特涅第二次去德勒斯登和拿破崙见面以后,情况也发生了变化,奥地利这边对於备战,看起来也更加积极。
而且联军从两翼夹击萨克森,实际上让拿破崙面临的局面很困难。
他从萨克森甚至很难直接威胁到柏林,因为联军此时摆出来的是一个三面夹攻的態势。
奥地利一侧的多瑙河河谷,地形也利用不上,越是开阔的地域,对於法国一方来说也更加难受。
毕竟这种地方,联军总是可以发挥人力优势的,甚至后续还有军队没有组建起来,能够继续去打。
而从大革命开始,已经有近300万人陆续在法国军队中服役,这当中还不包括僕从国的军人,最终到了拿破崙战爭结束,有315万人曾经在法国军队当中服役,而其中的伤亡是三分之一还要多,加上僕从国的军人,损失还会更大。
甚至於因为大军团的规模一再扩大,仅仅使用法国人已经不可能了。
这当中还有波兰、萨克森、符腾堡、巴伐利亚.
这些小国都相应的有军队,只是他们的忠诚度很是个问题。
拉德茨基从索洛维约夫这里离开以后,也带著最新修改的方案,参谋部当中要增加通讯参谋,在军团和师一级成为標配,一些部队能够配属到团。
光学通讯器材,实际上在奥地利本国就可以生產,可能质量还要比俄国皇家工厂出来的还要好一些。
在手工业方面,奥地利还是很有本钱的,哪怕是在其財政收入当中占到了四分之一的义大利北部都被拿破崙给夺取,伊利里亚这个出海口也无了,但是仅仅凭藉奥地利、匈牙利和波希米亚,哈布斯堡也颇有实力。
这就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而且还是没死透的那种。
马匹总是害怕骆驼的,这么看波兰人倒是也没有问题。
奥德河军团的驻扎地,正好在西里西亚军团的背后,也靠近波兰。
索洛维约夫原来比较担心的是,华沙大公国境內的这些支持拿破崙的力量会有所行动,毕竟波兰人作死也不是一回两回了,甚至他们要是有所行动的话,还会给联军的后方造成不小的麻烦。
他这个小军团本身也只有俄军一个师,巴尔干志愿军一个师,普军一个旅,不伦瑞克和普鲁士混编的一个旅,加上一些骑兵部队,总兵力也不过三万五,这还是在满编的情况下。
用来应急尚可,可是要正面对抗拿破崙的军队,可能人数还不太够,现在这会儿,一个主力军团有六七万人,也並不奇怪。
既然作为机动力量,算是“万金油”的配置,那么在战火重燃之前,倒是比较適合放在背后,保护交通线。
不过联军从上到下,都要对波兰人失望了。
波兰人的抵抗並不算激烈,甚至很多地方都静悄悄的。
拿破崙麾下的这些僕从国,实际上此时都有著倒戈的倾向,只不过是萨克森和巴伐利亚等国因为利益绑定,和法国走的比较近。
而丹麦不跳船的原因,还是因为他们的亲戚带英帝国的大缺大德,甚至还保留了一些部队来协助达武元帅坚守汉堡周围。
要是拿破崙这会儿在战爭中出现颓势,大概这些小国的君主们,很快也会选择倒戈的。
至於这段歷史为什么看起来没有前后的1812年战爭和滑铁卢看起来更有名,也跟这些德国佬都是墙头草,有那么一些关係。
连作为强国的普鲁士和奥地利,都是首鼠两端,前一年还在打俄国,第二年就倒戈了,甚至对自家抵抗运动的镇压,普鲁士这边还不遗余力,以至於砍了一些游击队长的脑袋送给法国人。
不要为普鲁士的行为辩解,1810年以前王室还没有回到柏林呢,根本就不在法国的控制之下,还不是自己构了,fw国王就是比较废,哪怕是他的儿子里比较出色的威廉老皇帝,有时候都是哭哭啼啼的,还一把年纪了
要是细究起来,以欧洲这些国家的表现,大概也就是西班牙的人民比较值得尊敬了,王室也是水母和猪,要让他们崛起,还不够貽害百姓的呢。要是换成法国,大概跟日本人一样,不抢点什么东西难受。而英国人么,他们的工人要骄傲的东西,也不会让自己得到什么好处。
至於俄国索洛维约夫自己也不想多说什么,他將来肯定是要出使清朝的,虽然没有语言环境,不过他的基本技能都还没有丟。
这个农奴制国家,不趁著拿破崙战爭以后取得胜利,加速解决国內的问题,以后也会直接在悬崖顶上踩油门的。
而波兰的情况,就很奇怪。
当初波兰被俄普奥三国瓜分的时候,其实开始普鲁士才吃到了最肥的那一部份,並且在波罗的海的粮食贸易当中有利可图。
俄罗斯最开始得到的,不过是波兰东部地区白俄罗斯的这部分,而奥地利弄走的那一部分,也包括克拉科夫这样的地块。
说起来俄国人对于波兰人的態度,可能还要比那两家好一些,在波兰1831年起义以前,波兰王国都是俄国沙皇兼任,不过实际上的管理也宽鬆。
然后,闹的越厉害,沙俄的铁棒打的就越狠,最后变成了俄国的一系列省份。
再往后来看,虽然华沙的总督一度还姓罗科索夫斯基(跟我们熟悉的司机不是一支),可是波兰人的自由度反而给收窄了。
他们这么闹,到底是给自己换取自由,还是波兰小贵族的什么目的,这就不好说了。
甚至现在,索洛维约夫也能够注意到,在波兰境內,那些平民对於俄军的过境是无所谓的。
毕竟不像是普鲁士人那样,有时候还要打劫村庄——普军普遍都有这个问题,这个“普”字实在是恰到好处。
只是索洛维约夫治军的时候,显然在他手下的普鲁士人,也意识到了,到底什么是纪律。
索洛维约夫从来不用体罚的,至少鞭子见不到。
可是要犯了错误,比如拿了哪一家的东西,是要去人家给干活的,別管你拿了老爷的东西还是平民的东西,下馆子不给钱的,那更是要蒙受经济损失。
就他这套管理办法,看起来还挺有效的,至少在他驻扎的从波兹南到柏林的这条线上,都没有什么问题。
都不需要来什么小治强,当地人还是很配合的。
而拿破崙此时还希望,在波兰能够有人有所行动,尤其是在战爭重启以后。
这个命题,本身就不太靠谱。
在华沙的时候,那些亲法的贵族,不少人甚至直接就跑了,在波兰境內正在训练的新兵也几乎一枪未放,就在各自的营地里被遣散。
现在这些人都在乡里,根本就没有办法组织起来,再加上俄军在波兰境內留下的部队,那些波兰人的態度就是,希望拿破崙打回来,可是现在这会儿俄国人到了地方,沙皇本人都路过了。
虽然没有给波兰人什么正式的承诺,看起来不用服兵役,甚至还能够都各自做自己的事情,波兰人的抵抗情绪也就不那么强烈。
先后在华沙的几位总督,处事又都很是公正,这也让波兰人感觉到,似乎法国人控制下的傀儡,和俄国人在这里当占领军,並没有什么区別,甚至自身还宽鬆了不少。
原来华沙大公国政府上缴的那些赋税,都绑定在拿破崙的战爭机器上。
索洛维约夫在华沙的那三个月,就把这些税款截留回来,用在修缮道路,还有开垦土地上,虽然也都给掉了,甚至到他去本茨劳的时候,也就听了个响。
可是从小帕伦伯爵和本尼格森先后到来的时候,这个情况就发生了变化。
至少进入了夏天,看到了地里的作物长势良好,波兰人也说不出来什么了。
甚至於给俄军这边缴纳的军粮,也並不是那么多,不像是在法国人在的时候。
俄军自己的后备兵当中,不適合到前线作战的,也在波兰地主和农民的土地边上,自己开垦起来。
甚至波兰人还觉得,俄国人就是有些死心眼,他们在这里开垦的地块,將来总不能一直让军队来屯垦。
以后这些地,要是按照那个绿眼睛的俄国伯爵的办法来,都是好地块。
只能是白便宜了他们这些波兰人,甚至可能都不用钱,就能够白嫖了这些军屯。
虽然俄军的这些从农奴转变过来的新兵,他们的农耕技术也落后,甚至要比起来,还不如他们的军事技能。
但是俄国佬这会儿干活是真卖力气,后备军团所在的地域,除了此时八万人可以陆续地投入战斗,还有数万人是在这里种地的。
那些地块里面,也能够很轻鬆的看到蚯蚓。
以至於阿拉克切耶夫看到了这些屯田以后,还觉得索洛维约夫是个怪人。
他明明反对自己的军屯计划,自己在波兰却玩起了这一套。
要是在俄罗斯境內开垦的话,大概还能够让本国的老爷和农奴占了便宜,或者直接变成他提倡的军事定居点。
可是在波兰境內.
伯爵也觉得,索洛维约夫虽然一向聪明,可是这个问题上,也欠妥。
但是他来到波兹南附近索洛维约夫的驻地时,提到这个问题,索洛维约夫却不以为然。
“波兰人跟著法国人混,也是要好处的。如果法国並不能够保证他们的利益,什么独立,大概都不重要了。那些跟著波尼亚托夫斯基亲王还在法军中的波兰人,大概还会继续战斗,不过在华沙或者波兹南,那就是另外一种情况了。”
“哦?”
“波兰人现在也是在观望,要是拿破崙还能够打回来,可能他们还会迎接。不过按照目前法国军队的补给情况来看,他们要是取胜,大概会一路徵集,到时候波兰人还会不会支持他们,都未可知。就现在萨克森的情况而言,已经有些人往我们这边逃难来了。”
阿拉克切耶夫虽然保守,但也是明白人。
他也知道,萨克森当地的情况很不乐观。
“现在那里肉食缺乏,我以前就知道萨克森人吃狗肉,这会儿怕是连狗肉都难吃上了。”
法国人过境以后,那是能够徵集的东西都会拿走,甚至连白条有时候都懒得打。
也就是萨克森的军人知道,要是被打败了,像是自家这样一直追隨拿破崙的,怕是没有好果子吃。加上割捨不了一直並肩作战的一些法国军官,他们还能够保持著纪律。
就是一些逃亡的萨克森军官和士兵,不少也把马匹和武器留了下来。
拿破崙的统治,实际上已经动摇了。
他本人此时却全然不知,比某个泡菜艺术生强的一点是,他仍然能够有效的掌控军队,並不是在地图上指挥那些已经不存在的军队。
法国军队此时还能够打,而且他还派遣了一些將领,到后方去继续募集兵力。
只不过要等到失败的时候,大概也由不得他了。
等到了7月末,虽然还是在停战阶段,可是法国军队当中连军官都开始有人逃亡了。
这当中,一些说法语的外国人,因为个人待遇的问题,也有离开法军的。(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