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防狼措施
第444章 防狼措施
“沈总,这是今年的预算,您看一下。”
钱江,顺丰產业园副总裁办公室。
沈欣咬著笔尖若有所思。
“放那儿吧。”
作为顺风实质上的一把手,沈欣现在的心思几乎没怎么在快递业务上。
因为造车那边的动静太大了,她时不时就得掺和一下,而且是主动的。
其实小老板初次提出这个战略的时候,沈欣不怎么赞成。
觉得在主业面临困境的时候,分出太多的精力去搞副业属於不务正业。
可隨著项目的进行,她也有点投入了。
谁也想不到。
顺风造个车,突然就爆了。
不管什么行业,只要有成绩,谁都愿意往上贴。
於是此时的沈欣还在回味小老板提出的智行生態战略。
进来匯报工作的俞兆林看沈欣不在线,有点小埋怨。
“沈总,你还是先看一看吧,情况不容乐观。
“趋势基本上是稳住了,按照邮政那边发布的数据,全国的快递业务大量同比增长了1 1%......
沈欣这才回过神来,拿起了报表。
更新不易,记得分享101看书网
进看一眼,她明白了属俞兆林所说的不容乐观是什么意思。
由於直播电商成为购物的主流,消费者下沉化、碎片化,使快递业务转向轻小件、逆向化。
总体上是量增价减的行情。
单量是保住了,但每单的客单价在逐步下跌。
四年前快递客单价是10.55,三年前9.54、再到后来的9.55、9.04。
一年比一年低,而且肉眼可见,明年还是止不住。
对於其他快递来说,这个客单价目前还在承受范围內。
可顺风,主打的是差异化高质量服务。
成本自然比比人高。
俞兆林急得直嘬牙:“我估计单价跌到八块钱,是眨眼的事儿。”
“关键我感觉我们的生死线就在8块钱左右。”
“一旦低於这个价格,利润会惨不忍睹。”
“日子本来已经很难过了,如果不想办法,这可能会是史上最大危机。”
沈欣能听出俞兆林有明显的秦湘。
於是抬头问道:“那你的意见是?”
“保单量,提单价。”
目前快递业务,沈欣负总责,俞兆林二把手。
剩下的精兵强將,全都被小老板调去造车了。
所以俞兆林感觉他身上的担子可重了。
自从市场部把数据发过来之后,整宿整宿的睡不著觉。
思来想去,他觉得只有这个方法还值得一试。
“你听起来两者是互相矛盾的。”
“实则不然。”
“行业发展的趋势有利於友商,这是不爭的事实。”
“作为客单价比较高的那一方,我们是劣势,这也是不爭的事实。”
“如此大环境,我们只能狠心破釜沉舟了。”
“一手保单量,先用补贴,把市场份额保住,爭取搞死几个同行。”
“等到业务稳固一点,逐渐的把单价提上来,把这两年的亏损补进去。”
沈欣没有发表看法。
一味的沉默。
俞兆林的想法是常规路线,之前在各个行业都有用过。
当市场陷入僵持阶段,为了爭夺有限的客户,几个主要竞爭者开始內卷。
疯了一样的补贴,给消费者撒钱。
一旦市场回归到稳定的三足鼎立,或者一家独大的局面。
再用后续的提价补回损失。
看似没有问题,
消费者在前两年確实得到了真金白银的优惠,可后来呢?
羊毛还是出在羊身上。
最重要的是,按照俞兆林的说法他们必须先搞死几家友商。
沈欣很怀疑,如果快递业只剩三到五家有竞爭力的厂商,行业真的会好起来吗?
这是值得深思的战略问题。
如今的自己,已经不是分管具体业务的执行者,棋子。
而是主管集团战略的棋手。
角色的变化,要求思维也要立刻变化。
沈欣从业多年,经歷和手段不可谓不丰富。
但真正坐到了这个位子,她觉得之前的经歷几乎没什么用。
一人肩负著整个集团业务的生死,每一步棋都尤为重要。
不仅仅是对自己业务能力的考验,更多的还有战略考量、战略定力这些曾经自己接触不到的技能。
“原来小老板真的没那么容易。”
“啊?”
沈欣摇摇头:“没什么。”
坐在这个位置上,她才能理解卫筱的苦楚。
当初的创新无极限战略,站在马后炮的角度,谁都觉得是神之一手。
给顺风续命到了现在。
可时间拨回立战略的前夕,也就是小老板还没勾搭上陈晨的时候。
天知道小老板做出这么破釜沉舟的决定,需要多大的勇气?
她真的是个天才。
那么——.
“如果是小老板,面对今天这样的局面,会怎么做?”沈欣突然发问。
俞兆林恍惚半响,犹豫道:“她—她可能会让利於市场吧。”
“我也觉得。”
先竞爭,后提单价。
看似能保住当前的局面,甚至有可能迴光返照一下。
但当局面稳定之后,羊毛还是出在羊身上,就像外卖行业一样。
如果生產力没有巨大的革新,行业也就那样了。
“所以我们是不是应该像小老板一样,目光更长远一些,不要著眼於眼前的得失。”沈欣若有所思。
“那你的意思是?
“单量可以不保,先著手把快递时效提上去。”
沈欣觉得如果是小老板做决断,肯定也会这样做。
“那单价呢?”
“单价儘量低。”
沈欣自知自己绝对达不到小老板那样的战略高度。
所以她只能从表象上照猫画虎。
总结小老板上任以来的商业决断,无非就两点。
第一,保快递时效。
通过大量的研发投入,著重推进生產力的更新,
於是在她掌管期间,无人机逐渐成为了顺风运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降低客单价。
但凡有任何价格上的抉择,小老板总是喊著降价。
当初大家都举反对大旗。
但回过头一看,降价不降服务,反倒巩固了市场,形成一眾死忠粉。
小老板这么做的雄才伟略,正著学习还真不好学。
但是倒著抄,照猫画虎,沈欣觉得还是可以的。
俞兆林也能大概理解沈欣的意图,但他没那么大的胆子。
“一方面保快递时效,另一方面降低客单价,我怎么看都是亏的啊。”
沈欣点头:“確实,那我们和小老板之间,还缺了什么?”
“缺了一个陈总。”俞兆林想都没脱口而出。
!!
一语点醒梦中人。
沈欣觉得自己就像个傻逼。
復盘了小老板的操作那么久,愣是忘了这个最关键的点。
小老板哪次操作,不是有人家陈总在背后撑著?
她立刻站起身,从背后的柜子里翻找材料。
俞兆林有些奇怪:“咋了你?”
“陈晨真是个天才!”沈欣像是疯了似的翻箱倒柜。“陈总早就预判到了今天的局面,他还给我们留下了锦囊妙计。”
“啊?”
“找到了!”
沈欣终於在机密文件中找打了一份厚厚的计划书排在桌面上。
小船快跑,快递航母。
“陈总早就布局了造船业,提出用水运来丰富公司运力,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臥槽.”
俞兆林差点都要忘了这一茬。
这个是大家都有印象。
当初刚提出来的时候,没几个人同意,所以顺风这边就没什么水了。
可结合现在的局面,陈总简直神了。
人家早就预料到快递会向著碎片化的方向发展,单价会一降再降。
要论成本低,有什么比水运陈本还低的呢?
俞兆林一万个佩服,恨不得伸手遥远拜:“陈总和卫总太牛了,不怪人家赚钱呢。”
“陈总搞项目,卫总定战略。”
“双剑合璧,简直无敌。”
沈欣看了眼计划书的详情,细思极恐:“这都不是最恐怖的,最恐怖的在这里!”
她指了指项目的预期落地时间。
俞兆林都看傻了。
就是最近三个月!
当他们还在前瞻接下来遇到的风险时,陈总和卫总已经把具体的解决手段给落地了。
牛逼的妈妈给牛逼开门,牛逼到家了。
沈欣打了个电话,听说陈总就在二期,马不停蹄的和俞兆林飞奔下楼。
如果小船快跑项目成功的话,保单量和降单价不但可以都要,还能把价格降到最低。
“陈总!你在不在?”俞兆林明知故问的敲门。
屋內:“不在。”
“陈总你真会开玩笑。”俞兆林推开门,笑的很便宜的样子。
看到有人在,他和沈欣也就规矩了一些。
“这位是?”
陈晨指了指眼前的吴前:“阳江船厂的总工,吴前。”
“太好了!船厂的人在,我们就放心了。”
沈欣和俞兆林一左一右,各自搬来一把椅子。
吴前还想跟他们打招呼客套一下,毕竟是第一次见面。
可这两位眼里只有对小船快跑的渴望。
“陈总,我们听说你的快递航母快要早好了是吧?”沈欣罕见的温和。
“你们听谁说的?”陈晨不以为然。
“因为当时项目书上写著这个项目预计年內工啊,马上都年底了。”
“嗷,项目书上只是写了个大概时间,预估嘛,你们懂的,有误差。”
一言至此。
沈欣和俞兆林明显失望的不行。
“那什么时候能工?”
吴前突然发声:“这个项目年中就已经下水了,现在在搞功能性测试,估计年末就能正式投入使用。”
“???””
沈欣和俞兆林有些发愣。
先抑后扬,激动执勤更加明显了。
晨盾的手是真的快。
项目书上写著年內下水,实际上人家已经提前半年搞定了。
得劲儿!
他们猜这种巨大的项目下水是一方面,投入使用还得磨一段时间。
毕竟不是汽车飞机的什么的,只要能动就能用。
实际情况是。
阳江船厂那边早就竣工了,大船也已经拉到了锚地。
曹子华正在带著十来家双尾蝎青春版在船上搞起落適应性训练。
只要这些飞机完全適应了航母的情况,原地就能搭载快递投入使用。
想到这儿,沈欣长舒一口气。
“陈总你不知道,我们现在遇到一些难题,绞尽脑汁的想办法要缩减运力成本,太指望你这艘船了。”
“我知道。”陈晨点点头,心说这不就是为你们准备的吗?
收购阳江船厂,是老爷子出的大头。
当初陈晨承诺,主要战略就是小船快跑,最终的受益者还是顺风。
他也是这样做的。
快递航母的所有配置,都是量身为顺风打造的。
这船,一定要会到卫筱的手里。
“那—我们什么时候考察一下这个项目?”
吴前插话道:“这个月十二號,整个项目有一个协同性演练,你们可以来指导一下。
俞兆林心里有逼数,连忙摆手:“可不敢说指导,折煞我们了。”
陈晨也觉得合適:“反正你们作为甲方,迟早要看,十二號不错,一起研究一下,最好能把你们的业务融合进来。”
话音落下。
只有沈欣没有跟著符合。
进步神速归神速,十二號考察项目也很好,越快越好。
关键是,按照以往的经验来看,晨盾歷年来的大项目,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不稳定因素“陈总——.那什么,內个—
眼前的沈欣让陈晨感到陌生:“真是近墨者黑,你现在怎么也跟曹子华一样娘们唧唧的,你说唄。”
“我的意思是,十二號只有我们自己人去看吗?”
“不,还有林首长和海军的人也要来。”
怕什么来什么!
沈欣的气泄立刻一半。
晨盾和顺风之间,总有一个第三者一一油漆桶!
但凡是大项目,基本上都是军方先用,剩下的在给顺风。
小船快跑能例外?
而且以前,军方都是最后一个到的。
这次倒好,项目没完工人就来了,搁这排队呢?
“那这船还能到我们手里吗?”
陈晨有绝对的自信:“八九不离十。”
“你每次都这这么说的啊!哪次到我手里了?”
“这次我准备了防狼措施,刷什么也刷不到航母上面去,我保证。”
沈欣还是不信:“我真不信你的保证,我估计就你那徵信,扫共享单车都费劲。”
“沈总,这是今年的预算,您看一下。”
钱江,顺丰產业园副总裁办公室。
沈欣咬著笔尖若有所思。
“放那儿吧。”
作为顺风实质上的一把手,沈欣现在的心思几乎没怎么在快递业务上。
因为造车那边的动静太大了,她时不时就得掺和一下,而且是主动的。
其实小老板初次提出这个战略的时候,沈欣不怎么赞成。
觉得在主业面临困境的时候,分出太多的精力去搞副业属於不务正业。
可隨著项目的进行,她也有点投入了。
谁也想不到。
顺风造个车,突然就爆了。
不管什么行业,只要有成绩,谁都愿意往上贴。
於是此时的沈欣还在回味小老板提出的智行生態战略。
进来匯报工作的俞兆林看沈欣不在线,有点小埋怨。
“沈总,你还是先看一看吧,情况不容乐观。
“趋势基本上是稳住了,按照邮政那边发布的数据,全国的快递业务大量同比增长了1 1%......
沈欣这才回过神来,拿起了报表。
更新不易,记得分享101看书网
进看一眼,她明白了属俞兆林所说的不容乐观是什么意思。
由於直播电商成为购物的主流,消费者下沉化、碎片化,使快递业务转向轻小件、逆向化。
总体上是量增价减的行情。
单量是保住了,但每单的客单价在逐步下跌。
四年前快递客单价是10.55,三年前9.54、再到后来的9.55、9.04。
一年比一年低,而且肉眼可见,明年还是止不住。
对於其他快递来说,这个客单价目前还在承受范围內。
可顺风,主打的是差异化高质量服务。
成本自然比比人高。
俞兆林急得直嘬牙:“我估计单价跌到八块钱,是眨眼的事儿。”
“关键我感觉我们的生死线就在8块钱左右。”
“一旦低於这个价格,利润会惨不忍睹。”
“日子本来已经很难过了,如果不想办法,这可能会是史上最大危机。”
沈欣能听出俞兆林有明显的秦湘。
於是抬头问道:“那你的意见是?”
“保单量,提单价。”
目前快递业务,沈欣负总责,俞兆林二把手。
剩下的精兵强將,全都被小老板调去造车了。
所以俞兆林感觉他身上的担子可重了。
自从市场部把数据发过来之后,整宿整宿的睡不著觉。
思来想去,他觉得只有这个方法还值得一试。
“你听起来两者是互相矛盾的。”
“实则不然。”
“行业发展的趋势有利於友商,这是不爭的事实。”
“作为客单价比较高的那一方,我们是劣势,这也是不爭的事实。”
“如此大环境,我们只能狠心破釜沉舟了。”
“一手保单量,先用补贴,把市场份额保住,爭取搞死几个同行。”
“等到业务稳固一点,逐渐的把单价提上来,把这两年的亏损补进去。”
沈欣没有发表看法。
一味的沉默。
俞兆林的想法是常规路线,之前在各个行业都有用过。
当市场陷入僵持阶段,为了爭夺有限的客户,几个主要竞爭者开始內卷。
疯了一样的补贴,给消费者撒钱。
一旦市场回归到稳定的三足鼎立,或者一家独大的局面。
再用后续的提价补回损失。
看似没有问题,
消费者在前两年確实得到了真金白银的优惠,可后来呢?
羊毛还是出在羊身上。
最重要的是,按照俞兆林的说法他们必须先搞死几家友商。
沈欣很怀疑,如果快递业只剩三到五家有竞爭力的厂商,行业真的会好起来吗?
这是值得深思的战略问题。
如今的自己,已经不是分管具体业务的执行者,棋子。
而是主管集团战略的棋手。
角色的变化,要求思维也要立刻变化。
沈欣从业多年,经歷和手段不可谓不丰富。
但真正坐到了这个位子,她觉得之前的经歷几乎没什么用。
一人肩负著整个集团业务的生死,每一步棋都尤为重要。
不仅仅是对自己业务能力的考验,更多的还有战略考量、战略定力这些曾经自己接触不到的技能。
“原来小老板真的没那么容易。”
“啊?”
沈欣摇摇头:“没什么。”
坐在这个位置上,她才能理解卫筱的苦楚。
当初的创新无极限战略,站在马后炮的角度,谁都觉得是神之一手。
给顺风续命到了现在。
可时间拨回立战略的前夕,也就是小老板还没勾搭上陈晨的时候。
天知道小老板做出这么破釜沉舟的决定,需要多大的勇气?
她真的是个天才。
那么——.
“如果是小老板,面对今天这样的局面,会怎么做?”沈欣突然发问。
俞兆林恍惚半响,犹豫道:“她—她可能会让利於市场吧。”
“我也觉得。”
先竞爭,后提单价。
看似能保住当前的局面,甚至有可能迴光返照一下。
但当局面稳定之后,羊毛还是出在羊身上,就像外卖行业一样。
如果生產力没有巨大的革新,行业也就那样了。
“所以我们是不是应该像小老板一样,目光更长远一些,不要著眼於眼前的得失。”沈欣若有所思。
“那你的意思是?
“单量可以不保,先著手把快递时效提上去。”
沈欣觉得如果是小老板做决断,肯定也会这样做。
“那单价呢?”
“单价儘量低。”
沈欣自知自己绝对达不到小老板那样的战略高度。
所以她只能从表象上照猫画虎。
总结小老板上任以来的商业决断,无非就两点。
第一,保快递时效。
通过大量的研发投入,著重推进生產力的更新,
於是在她掌管期间,无人机逐渐成为了顺风运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降低客单价。
但凡有任何价格上的抉择,小老板总是喊著降价。
当初大家都举反对大旗。
但回过头一看,降价不降服务,反倒巩固了市场,形成一眾死忠粉。
小老板这么做的雄才伟略,正著学习还真不好学。
但是倒著抄,照猫画虎,沈欣觉得还是可以的。
俞兆林也能大概理解沈欣的意图,但他没那么大的胆子。
“一方面保快递时效,另一方面降低客单价,我怎么看都是亏的啊。”
沈欣点头:“確实,那我们和小老板之间,还缺了什么?”
“缺了一个陈总。”俞兆林想都没脱口而出。
!!
一语点醒梦中人。
沈欣觉得自己就像个傻逼。
復盘了小老板的操作那么久,愣是忘了这个最关键的点。
小老板哪次操作,不是有人家陈总在背后撑著?
她立刻站起身,从背后的柜子里翻找材料。
俞兆林有些奇怪:“咋了你?”
“陈晨真是个天才!”沈欣像是疯了似的翻箱倒柜。“陈总早就预判到了今天的局面,他还给我们留下了锦囊妙计。”
“啊?”
“找到了!”
沈欣终於在机密文件中找打了一份厚厚的计划书排在桌面上。
小船快跑,快递航母。
“陈总早就布局了造船业,提出用水运来丰富公司运力,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臥槽.”
俞兆林差点都要忘了这一茬。
这个是大家都有印象。
当初刚提出来的时候,没几个人同意,所以顺风这边就没什么水了。
可结合现在的局面,陈总简直神了。
人家早就预料到快递会向著碎片化的方向发展,单价会一降再降。
要论成本低,有什么比水运陈本还低的呢?
俞兆林一万个佩服,恨不得伸手遥远拜:“陈总和卫总太牛了,不怪人家赚钱呢。”
“陈总搞项目,卫总定战略。”
“双剑合璧,简直无敌。”
沈欣看了眼计划书的详情,细思极恐:“这都不是最恐怖的,最恐怖的在这里!”
她指了指项目的预期落地时间。
俞兆林都看傻了。
就是最近三个月!
当他们还在前瞻接下来遇到的风险时,陈总和卫总已经把具体的解决手段给落地了。
牛逼的妈妈给牛逼开门,牛逼到家了。
沈欣打了个电话,听说陈总就在二期,马不停蹄的和俞兆林飞奔下楼。
如果小船快跑项目成功的话,保单量和降单价不但可以都要,还能把价格降到最低。
“陈总!你在不在?”俞兆林明知故问的敲门。
屋內:“不在。”
“陈总你真会开玩笑。”俞兆林推开门,笑的很便宜的样子。
看到有人在,他和沈欣也就规矩了一些。
“这位是?”
陈晨指了指眼前的吴前:“阳江船厂的总工,吴前。”
“太好了!船厂的人在,我们就放心了。”
沈欣和俞兆林一左一右,各自搬来一把椅子。
吴前还想跟他们打招呼客套一下,毕竟是第一次见面。
可这两位眼里只有对小船快跑的渴望。
“陈总,我们听说你的快递航母快要早好了是吧?”沈欣罕见的温和。
“你们听谁说的?”陈晨不以为然。
“因为当时项目书上写著这个项目预计年內工啊,马上都年底了。”
“嗷,项目书上只是写了个大概时间,预估嘛,你们懂的,有误差。”
一言至此。
沈欣和俞兆林明显失望的不行。
“那什么时候能工?”
吴前突然发声:“这个项目年中就已经下水了,现在在搞功能性测试,估计年末就能正式投入使用。”
“???””
沈欣和俞兆林有些发愣。
先抑后扬,激动执勤更加明显了。
晨盾的手是真的快。
项目书上写著年內下水,实际上人家已经提前半年搞定了。
得劲儿!
他们猜这种巨大的项目下水是一方面,投入使用还得磨一段时间。
毕竟不是汽车飞机的什么的,只要能动就能用。
实际情况是。
阳江船厂那边早就竣工了,大船也已经拉到了锚地。
曹子华正在带著十来家双尾蝎青春版在船上搞起落適应性训练。
只要这些飞机完全適应了航母的情况,原地就能搭载快递投入使用。
想到这儿,沈欣长舒一口气。
“陈总你不知道,我们现在遇到一些难题,绞尽脑汁的想办法要缩减运力成本,太指望你这艘船了。”
“我知道。”陈晨点点头,心说这不就是为你们准备的吗?
收购阳江船厂,是老爷子出的大头。
当初陈晨承诺,主要战略就是小船快跑,最终的受益者还是顺风。
他也是这样做的。
快递航母的所有配置,都是量身为顺风打造的。
这船,一定要会到卫筱的手里。
“那—我们什么时候考察一下这个项目?”
吴前插话道:“这个月十二號,整个项目有一个协同性演练,你们可以来指导一下。
俞兆林心里有逼数,连忙摆手:“可不敢说指导,折煞我们了。”
陈晨也觉得合適:“反正你们作为甲方,迟早要看,十二號不错,一起研究一下,最好能把你们的业务融合进来。”
话音落下。
只有沈欣没有跟著符合。
进步神速归神速,十二號考察项目也很好,越快越好。
关键是,按照以往的经验来看,晨盾歷年来的大项目,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不稳定因素“陈总——.那什么,內个—
眼前的沈欣让陈晨感到陌生:“真是近墨者黑,你现在怎么也跟曹子华一样娘们唧唧的,你说唄。”
“我的意思是,十二號只有我们自己人去看吗?”
“不,还有林首长和海军的人也要来。”
怕什么来什么!
沈欣的气泄立刻一半。
晨盾和顺风之间,总有一个第三者一一油漆桶!
但凡是大项目,基本上都是军方先用,剩下的在给顺风。
小船快跑能例外?
而且以前,军方都是最后一个到的。
这次倒好,项目没完工人就来了,搁这排队呢?
“那这船还能到我们手里吗?”
陈晨有绝对的自信:“八九不离十。”
“你每次都这这么说的啊!哪次到我手里了?”
“这次我准备了防狼措施,刷什么也刷不到航母上面去,我保证。”
沈欣还是不信:“我真不信你的保证,我估计就你那徵信,扫共享单车都费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