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全厂沸腾!姚总工上任第一天!
第二天,姚爱国照常骑著自行车去上班。
刚到厂门口,就感觉气氛不对劲。
门口的警卫看到他,远远地就立正敬礼,眼神里全是崇拜。
“姚总工好!”
姚爱国被这称呼叫得一愣,隨即苦笑著点了点头。
看来消息已经传开了。
果然,一进厂区,他就成了所有人目光的焦点。
无论是车间里的工人,还是办公室里的干部,看到他都主动停下来打招呼,毕恭毕敬地喊上一声“姚总工”。
那態度,比对王援朝厂长还恭敬。
王援朝厂长亲自在办公楼门口等著姚爱国。
看到姚爱国过来,他满脸堆笑,快步迎了上来。
“姚总工!您来啦!”
这声“姚总工”,他叫得那叫一个心甘情愿,甚至还有点与有荣焉的自豪。
“王厂长,您可別这么叫了,我还是习惯您叫我小姚。”姚爱国有些无奈。
“那哪儿行!”王援朝把头摇得像拨浪鼓,“规矩就是规矩!您现在是咱们厂的总工,我必须带头遵守!”
他说著,领著姚爱国往里走。
“姚总工,您的新办公室已经准备好了,就在我对面!全厂採光最好的一间!里面办公桌、资料柜、绘图台,全都换了新的!我还特地给您配了个电话!”
姚爱国跟著王援朝来到三楼。
果然,厂长办公室对面那间原本是会议室的房间,已经被收拾得焕然一新。
宽敞明亮,窗明几净。
崭新的办公家具,散发著淡淡的油漆味。
这待遇,確实是全厂独一份了。
“王厂长,太破费了。”姚爱国说道。
“不破费!一点都不破费!”王援朝摆著手,“跟您的贡献比起来,这算什么!您安心工作,需要什么儘管开口,我就是砸锅卖铁,也给您办到!”
王援朝现在是彻底想明白了。
红星厂能不能翻身,能不能吃上肉,全看眼前这位年轻人了。
把他伺候好了,比什么都重要。
寒暄了几句,王援朝就识趣地告辞了,让姚爱国熟悉新环境。
姚爱国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看著窗外热火朝天的厂区,心里也生出几分豪情。
从今天起,这里就是他的战场了。
他从抽屉里拿出纸笔,开始梳理自己接下来的工作计划。
03號项目只是一个开始。
红星厂的问题,积重难返,必须从根子上解决。
设备,工艺,管理……
千头万绪,得一步一步来。
他首先把目標,锁定在了厂里那些傻大黑粗的老旧工具机上。
这些工具机,很多都是建厂时留下来的,年纪比一些年轻工人还大,精度差,效率低,是制约產品质量的最大瓶颈。
必须先从它们开始动刀!
就在姚爱国全神贯注地规划著名红星厂的未来时,他不知道,一场针对他的“巴结”与“献媚”大潮,也正从四合院开始,悄然涌来。
傍晚,姚爱国下班回到四合院。
刚进院门,就碰上了正在院里浇的三大爷阎埠贵。
“哎哟,爱国回来啦!”
阎埠贵一看见姚爱国,立马扔下手里的水瓢,满脸菊开的笑容,快步迎了上来。
那热情劲儿,跟昨天判若两人。
“三大爷。”姚爱国淡淡地点了点头。
对於阎埠贵这种人,他心里跟明镜似的,谈不上多喜欢,但也犯不著交恶。
“爱国啊,现在可不能叫爱国了,得叫姚总工!”阎埠贵搓著手,一脸諂媚,“你看看你,年纪轻轻就当上了总工程师,这可是光宗耀祖的大好事啊!咱们院儿里也跟著沾光!”
姚爱国心里暗笑。
这三大爷,消息倒是灵通。
“三大爷说笑了,就是个技术岗位,没那么夸张。”他不想在这个问题上多纠缠。
“哎,爱国就是谦虚!”阎埠贵话锋一转,故作关切地说道:“爱国啊,你看你现在工作这么忙,正是需要人照顾的时候。一个人生活,总归是不方便,这衣服破了没人补,生病了没人端水送药的。”
姚爱国眉头微不可察地一挑。
他知道,正题要来了。
果然,阎埠贵清了清嗓子,嘿嘿一笑,说道:“爱国啊,你看我们家解娣,今年也十九了,高中毕业,人长得也水灵,手脚也勤快。我寻思著,你们年轻人,可以多接触接触嘛……”
又来了。
姚爱国心里有些不耐烦。
这阎埠贵,算盘打得真是噼啪响。
昨天还对自己爱搭不理,今天一听自己当了总工,立马就把闺女推出来了。
他虽然对阎解娣没什么恶感,但对阎埠贵这种赤裸裸的算计,却十分反感。
“三大爷,谢谢您的好意。”姚爱国打断了他的话,语气虽然客气,但意思却很明確,“我现在一门心思都在工作上,暂时没有考虑个人问题的打算。”
阎埠贵的笑容僵在了脸上。
他没想到姚爱国拒绝得这么干脆,一点余地都不留。
他心里有些不甘,还想再说点什么。
“三大爷,您要是没什么別的事,我先回屋了,厂里还有一堆图纸等著我看。”
姚爱国说完,冲他点了下头,便径直朝自己屋走去。
留下阎埠贵一个人,尷尬地愣在原地,脸上青一阵白一阵的。
周围几个假装聊天的邻居,都偷偷地往这边瞟,眼神里带著几分看笑话的意味。
“哼,热脸贴了个冷屁股!”
“就是,也不看看自己什么德行,人家姚总工能看上他闺女?”
细碎的议论声,像针一样扎在阎埠贵的耳朵里。
他感觉自己的老脸,像是被人狠狠地扇了一巴掌,火辣辣的疼。
“有什么了不起的!”他捡起地上的水瓢,悻悻地嘀咕了一句,“不就是个总工吗?尾巴翘到天上去了!”
嘴上虽然这么说,但他心里清楚,这根高枝,自己是彻底攀不上了。
姚爱国回到屋里,根本没把这点小插曲放在心上。
他现在满脑子都是厂里那些老旧工具机的改造方案。
他铺开图纸,拿起铅笔,开始绘製改造的草图。
这些工具机虽然老旧,但底子还在。
关键在於传动系统和刀架。
传动系统齿轮磨损严重,间隙大,导致加工精度不稳。
刀架的刚性不足,切削时容易產生振动,也就是所谓的“颤刀”,严重影响零件的表面光洁度。
姚爱国的想法是,重新设计传动齿轮,採用更高精度的磨齿工艺。
同时,对刀架结构进行加强,改进锁紧装置。
这些改造,技术难度不算特別高,但非常繁琐,需要大量的计算和绘图。
更重要的是,需要有经验的老师傅来配合,进行加工和装配。
这又是一个难题。
厂里的老师傅们,一个个都经验丰富,但思想也相对保守,让他们接受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的新方案,恐怕没那么容易。
“看来,明天得先去车间转转,摸摸底了。”
姚爱国揉了揉有些发酸的眼睛,心里盘算著。
他知道,技术革新,从来都不是纸上谈兵。
要让那些老师傅们心服口服,最终还是要靠实打实的技术和效果来说话。
就在这时,屋外又传来了敲门声。
刚到厂门口,就感觉气氛不对劲。
门口的警卫看到他,远远地就立正敬礼,眼神里全是崇拜。
“姚总工好!”
姚爱国被这称呼叫得一愣,隨即苦笑著点了点头。
看来消息已经传开了。
果然,一进厂区,他就成了所有人目光的焦点。
无论是车间里的工人,还是办公室里的干部,看到他都主动停下来打招呼,毕恭毕敬地喊上一声“姚总工”。
那態度,比对王援朝厂长还恭敬。
王援朝厂长亲自在办公楼门口等著姚爱国。
看到姚爱国过来,他满脸堆笑,快步迎了上来。
“姚总工!您来啦!”
这声“姚总工”,他叫得那叫一个心甘情愿,甚至还有点与有荣焉的自豪。
“王厂长,您可別这么叫了,我还是习惯您叫我小姚。”姚爱国有些无奈。
“那哪儿行!”王援朝把头摇得像拨浪鼓,“规矩就是规矩!您现在是咱们厂的总工,我必须带头遵守!”
他说著,领著姚爱国往里走。
“姚总工,您的新办公室已经准备好了,就在我对面!全厂採光最好的一间!里面办公桌、资料柜、绘图台,全都换了新的!我还特地给您配了个电话!”
姚爱国跟著王援朝来到三楼。
果然,厂长办公室对面那间原本是会议室的房间,已经被收拾得焕然一新。
宽敞明亮,窗明几净。
崭新的办公家具,散发著淡淡的油漆味。
这待遇,確实是全厂独一份了。
“王厂长,太破费了。”姚爱国说道。
“不破费!一点都不破费!”王援朝摆著手,“跟您的贡献比起来,这算什么!您安心工作,需要什么儘管开口,我就是砸锅卖铁,也给您办到!”
王援朝现在是彻底想明白了。
红星厂能不能翻身,能不能吃上肉,全看眼前这位年轻人了。
把他伺候好了,比什么都重要。
寒暄了几句,王援朝就识趣地告辞了,让姚爱国熟悉新环境。
姚爱国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看著窗外热火朝天的厂区,心里也生出几分豪情。
从今天起,这里就是他的战场了。
他从抽屉里拿出纸笔,开始梳理自己接下来的工作计划。
03號项目只是一个开始。
红星厂的问题,积重难返,必须从根子上解决。
设备,工艺,管理……
千头万绪,得一步一步来。
他首先把目標,锁定在了厂里那些傻大黑粗的老旧工具机上。
这些工具机,很多都是建厂时留下来的,年纪比一些年轻工人还大,精度差,效率低,是制约產品质量的最大瓶颈。
必须先从它们开始动刀!
就在姚爱国全神贯注地规划著名红星厂的未来时,他不知道,一场针对他的“巴结”与“献媚”大潮,也正从四合院开始,悄然涌来。
傍晚,姚爱国下班回到四合院。
刚进院门,就碰上了正在院里浇的三大爷阎埠贵。
“哎哟,爱国回来啦!”
阎埠贵一看见姚爱国,立马扔下手里的水瓢,满脸菊开的笑容,快步迎了上来。
那热情劲儿,跟昨天判若两人。
“三大爷。”姚爱国淡淡地点了点头。
对於阎埠贵这种人,他心里跟明镜似的,谈不上多喜欢,但也犯不著交恶。
“爱国啊,现在可不能叫爱国了,得叫姚总工!”阎埠贵搓著手,一脸諂媚,“你看看你,年纪轻轻就当上了总工程师,这可是光宗耀祖的大好事啊!咱们院儿里也跟著沾光!”
姚爱国心里暗笑。
这三大爷,消息倒是灵通。
“三大爷说笑了,就是个技术岗位,没那么夸张。”他不想在这个问题上多纠缠。
“哎,爱国就是谦虚!”阎埠贵话锋一转,故作关切地说道:“爱国啊,你看你现在工作这么忙,正是需要人照顾的时候。一个人生活,总归是不方便,这衣服破了没人补,生病了没人端水送药的。”
姚爱国眉头微不可察地一挑。
他知道,正题要来了。
果然,阎埠贵清了清嗓子,嘿嘿一笑,说道:“爱国啊,你看我们家解娣,今年也十九了,高中毕业,人长得也水灵,手脚也勤快。我寻思著,你们年轻人,可以多接触接触嘛……”
又来了。
姚爱国心里有些不耐烦。
这阎埠贵,算盘打得真是噼啪响。
昨天还对自己爱搭不理,今天一听自己当了总工,立马就把闺女推出来了。
他虽然对阎解娣没什么恶感,但对阎埠贵这种赤裸裸的算计,却十分反感。
“三大爷,谢谢您的好意。”姚爱国打断了他的话,语气虽然客气,但意思却很明確,“我现在一门心思都在工作上,暂时没有考虑个人问题的打算。”
阎埠贵的笑容僵在了脸上。
他没想到姚爱国拒绝得这么干脆,一点余地都不留。
他心里有些不甘,还想再说点什么。
“三大爷,您要是没什么別的事,我先回屋了,厂里还有一堆图纸等著我看。”
姚爱国说完,冲他点了下头,便径直朝自己屋走去。
留下阎埠贵一个人,尷尬地愣在原地,脸上青一阵白一阵的。
周围几个假装聊天的邻居,都偷偷地往这边瞟,眼神里带著几分看笑话的意味。
“哼,热脸贴了个冷屁股!”
“就是,也不看看自己什么德行,人家姚总工能看上他闺女?”
细碎的议论声,像针一样扎在阎埠贵的耳朵里。
他感觉自己的老脸,像是被人狠狠地扇了一巴掌,火辣辣的疼。
“有什么了不起的!”他捡起地上的水瓢,悻悻地嘀咕了一句,“不就是个总工吗?尾巴翘到天上去了!”
嘴上虽然这么说,但他心里清楚,这根高枝,自己是彻底攀不上了。
姚爱国回到屋里,根本没把这点小插曲放在心上。
他现在满脑子都是厂里那些老旧工具机的改造方案。
他铺开图纸,拿起铅笔,开始绘製改造的草图。
这些工具机虽然老旧,但底子还在。
关键在於传动系统和刀架。
传动系统齿轮磨损严重,间隙大,导致加工精度不稳。
刀架的刚性不足,切削时容易產生振动,也就是所谓的“颤刀”,严重影响零件的表面光洁度。
姚爱国的想法是,重新设计传动齿轮,採用更高精度的磨齿工艺。
同时,对刀架结构进行加强,改进锁紧装置。
这些改造,技术难度不算特別高,但非常繁琐,需要大量的计算和绘图。
更重要的是,需要有经验的老师傅来配合,进行加工和装配。
这又是一个难题。
厂里的老师傅们,一个个都经验丰富,但思想也相对保守,让他们接受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的新方案,恐怕没那么容易。
“看来,明天得先去车间转转,摸摸底了。”
姚爱国揉了揉有些发酸的眼睛,心里盘算著。
他知道,技术革新,从来都不是纸上谈兵。
要让那些老师傅们心服口服,最终还是要靠实打实的技术和效果来说话。
就在这时,屋外又传来了敲门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