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孙云回娘家
第166章 孙云回娘家
从王建国那里出来,沈砚直接去了孔权家,
今天由於是乡里民兵训练,所以砖厂就暂时停工了。
孔权恰好在家,不仅在家,还在家写情书。
初中毕业生为此愁得眉头皱成一块。
“写啥呢?”沈砚猛地出声,把孔权嚇得整个身子就往前扑,要把他正在写的东西压住。
等发现是沈砚后,禁不住抱怨说:“砚哥,你嚇死我了,我以为是我爸妈呢。”
“哈哈,是不是在写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
孔权红了脸,支支吾吾地说:“就记记帐。”
“记帐用不了这么多字吧!”沈砚笑著问:“是不是在给许芳写情书?”
“砚哥你看到啦?”
“没看到,猜到的。”
孔权尷尬一笑:“既然被你发现了,那砚哥你帮我改改吧,我写了一早上,感觉都不行。“
沈砚拿过来一看,越看越皱眉,
这傢伙的情书满篇都是咕嚕话,一句我喜欢你反覆说。
“写情书不是这样写的。”
“那是怎样写的?”孔权一副认真的模样,估计他这辈子就没有过这么认真求知的眼神。
教人写情书估计是天底下最累的事情,尤其还是教孔权这种半文盲。
沈砚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孔权笔下写的,还是惨不忍睹。
“好了好了,不会言巧语,那就主打真诚吧。”沈砚放弃了。
“可是这样行吗?”
“你觉得许芳是看中了你的才华?”
..
孔权不说话了。
“哎呀,沈砚来了啊?”
孔权他妈回来了。
“是啊,我不是去了沪城一趟吗?买了一包大白兔奶给孔权。”
沈砚说著就从包里掏出来,放在了桌上。
刚才一直教孔权写情书,都忘了正事。
孔权和他妈都露出惊喜,倒不是这包,孔权的家庭,大白兔奶还是吃得起的。
他们惊喜的是,沈砚的这个行为,说明他把孔权真当作朋友的。
孔权顿时觉得在他妈面前有了面子,他爸妈一直说孔权交的都是什么狐朋狗友,现在沈砚证明,我孔权是真有个好朋友的,而且还是一个大作家朋友。
孔权他妈感动地说:“你有这份心意就很好了,还送什么东西呢?你让我家孔权跟你学好,我和他爸都对你万分感激。”
“孔权本来就是个不错的孩子”
孔权:“???”
他感觉他的兄弟一下子变成了他的长辈。
从孔权家出来后,沈砚在雪野乡的礼物就送完了。他感觉他就像是一个驾著驯鹿到处发礼物的圣诞老爷爷。
剩下的礼物,就等著下周日的时候,去县城后再拿给许清寧和许文民家吧。
与此同时,孙云拿著东西到了孙家湾娘家,
孙云以前回家,从来没有这么扬眉吐气过,以前都是悄悄地趁著夜色来去。
以前的十几年,孙云嫁给沈墨后,又要养孩子,还要供小叔子上学,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光景算是雪野乡最差的那一拨。
那时她回娘家,不是借粮食就是借钱,不仅自己被邻居耻笑,连带著父母也被邻居耻笑。
说什么,当初就不该让孙云嫁给沈墨的,你看嫁过去后,过得是啥光景啊。
还有说,谁家閒得慌会把兄弟当儿子养的啊?早点和他分家不就行了,又不是爹妈,真是咸吃萝卜淡操心。
更有甚者,拾孙云的父母,让孙云和沈墨离婚,让孙云再嫁的。那时候女方好嫁,男方难娶,所以这样的人还不少。
幸好孙云爸妈和兄弟姐妹都脑子清醒,没有这么干,反而还时不时地向孙云和沈墨伸出援手,
这才让孙云和沈墨勉强把日子过了下来。
以为孙云跟著沈墨会一直这样过下去呢,没想到,当初那些人觉得是累赘的沈砚突然变成了大作家,变成了大作家还没什么,还对自己的哥嫂这么照顾。
不仅给他们承包下了一个砖厂,还给他们买自行车、买手錶、买缝纫机等等,一时之间,就让这些人羡慕嫉妒了,可是却又毫无办法。
孙俊海都在沈砚手头吃了,谁敢再说三道四啊。
所以现在孙云回娘家,回得光明正大,回得理直气壮,回得趾高气扬,她就是要让这些狗眼看人低的邻居看看。
她孙云,跟著沈墨也能过好日子,而且过的还是他们都过不上的好日子。
孙云把自行车直接骑进了村子,还叮铃铃地打著铃鐺。
人们都知道是孙云回来了。
孙云前段时间已经学会了自行车,经常骑著这辆崭新的凤凰牌自行车到处办事。
整个孙家湾,有车的,就一个孙俊海,其次就是孙云了。
所以孙云一进村子,人们就出来打招呼了。
“回来了啊?”
“回来了。”
“又给你爸妈带了啥好东西?”
“沈砚去沪城做演讲,买了一些沪城土特產回来,带给我爸妈尝尝。”
“你爸妈好福气啊。”
孙云把车瀟洒地停在了家里的院坝。
孙海走出来:“姐,你来啦?”
孙海的新媳妇也出来喊:“姐,快家里坐。”
孙云有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
妹妹结婚了,嫁到了其他县,父母跟著小儿子孙海一起住。
孙海刚结婚时,还从孙云那里拿回了一百块钱,沈墨为此把过年猪都卖了,孙海才娶到了这个媳妇。
“爸妈呢?”
“去串门了。”孙海话刚说完,孙云父母就来了。
“又拿这么多东西干啥子?你们也要过日子的。”
“是沈砚在沪城买来的。”孙云说著就把那些东西拿出来。
“这两条羊毛围巾,你和爸一人一条,暖和得很,围著一个冬天都不冷。”
“我们哪里用得起这个高档货。”
“买都买了。”孙云给他们围上。
“还真暖和。”
“这是大白兔奶,沈砚给我们买了三包,一包家里吃,一包给砖厂的大伙儿吃,一包拿给你们。”
“这沈砚也是太浪费了,他挣钱也不容易。”
孙海笑著说:“爸,沈砚赚钱比我们容易多了,写几个字就能有钱。”
孙云说:“写那几个字也不容易,你是没看到沈砚边带孩子边写,每晚晚上我们都睡了,他还在写,也不容易的。”
孙云在外面,都是维护沈砚的,
孙云继续拿东西:“这是我买布回来给你们做的衣服,你们试试合適不合適。”
沈砚给她买了缝纫机后,孙云就忙开了,一有空就在家做裤子做衣服的。
“才给我们做了一件,又做,今年都两件新衣服了,以前几年都没有一件新衣服,日子不也过过来了吗?要这么多新衣服干吗嘛?”
“之前那是热天的,现在是冷天的,不一样。”
孙云又拿出二十块钱递给他爸:“这是沈墨说给你们的,我可没钱给你们。”
孙云她爸说:“我们钱够用呢,你让你兄弟去你们砖厂打工,收入是以前的好几倍,还拿钱给我们干啥呢。”
“孙海拿钱给你用是他的孝心,沈墨拿钱给你用是沈墨的孝心,你只管收著就是了。”
孙海也说:“姐夫给你的,你就收了吧。”
孙云她妈揉著眼睛说:“你们也是过好了,当娘的心里高兴。”
孙云的眼眶也有些红起来。
日子过成现在这样,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从王建国那里出来,沈砚直接去了孔权家,
今天由於是乡里民兵训练,所以砖厂就暂时停工了。
孔权恰好在家,不仅在家,还在家写情书。
初中毕业生为此愁得眉头皱成一块。
“写啥呢?”沈砚猛地出声,把孔权嚇得整个身子就往前扑,要把他正在写的东西压住。
等发现是沈砚后,禁不住抱怨说:“砚哥,你嚇死我了,我以为是我爸妈呢。”
“哈哈,是不是在写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
孔权红了脸,支支吾吾地说:“就记记帐。”
“记帐用不了这么多字吧!”沈砚笑著问:“是不是在给许芳写情书?”
“砚哥你看到啦?”
“没看到,猜到的。”
孔权尷尬一笑:“既然被你发现了,那砚哥你帮我改改吧,我写了一早上,感觉都不行。“
沈砚拿过来一看,越看越皱眉,
这傢伙的情书满篇都是咕嚕话,一句我喜欢你反覆说。
“写情书不是这样写的。”
“那是怎样写的?”孔权一副认真的模样,估计他这辈子就没有过这么认真求知的眼神。
教人写情书估计是天底下最累的事情,尤其还是教孔权这种半文盲。
沈砚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孔权笔下写的,还是惨不忍睹。
“好了好了,不会言巧语,那就主打真诚吧。”沈砚放弃了。
“可是这样行吗?”
“你觉得许芳是看中了你的才华?”
..
孔权不说话了。
“哎呀,沈砚来了啊?”
孔权他妈回来了。
“是啊,我不是去了沪城一趟吗?买了一包大白兔奶给孔权。”
沈砚说著就从包里掏出来,放在了桌上。
刚才一直教孔权写情书,都忘了正事。
孔权和他妈都露出惊喜,倒不是这包,孔权的家庭,大白兔奶还是吃得起的。
他们惊喜的是,沈砚的这个行为,说明他把孔权真当作朋友的。
孔权顿时觉得在他妈面前有了面子,他爸妈一直说孔权交的都是什么狐朋狗友,现在沈砚证明,我孔权是真有个好朋友的,而且还是一个大作家朋友。
孔权他妈感动地说:“你有这份心意就很好了,还送什么东西呢?你让我家孔权跟你学好,我和他爸都对你万分感激。”
“孔权本来就是个不错的孩子”
孔权:“???”
他感觉他的兄弟一下子变成了他的长辈。
从孔权家出来后,沈砚在雪野乡的礼物就送完了。他感觉他就像是一个驾著驯鹿到处发礼物的圣诞老爷爷。
剩下的礼物,就等著下周日的时候,去县城后再拿给许清寧和许文民家吧。
与此同时,孙云拿著东西到了孙家湾娘家,
孙云以前回家,从来没有这么扬眉吐气过,以前都是悄悄地趁著夜色来去。
以前的十几年,孙云嫁给沈墨后,又要养孩子,还要供小叔子上学,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光景算是雪野乡最差的那一拨。
那时她回娘家,不是借粮食就是借钱,不仅自己被邻居耻笑,连带著父母也被邻居耻笑。
说什么,当初就不该让孙云嫁给沈墨的,你看嫁过去后,过得是啥光景啊。
还有说,谁家閒得慌会把兄弟当儿子养的啊?早点和他分家不就行了,又不是爹妈,真是咸吃萝卜淡操心。
更有甚者,拾孙云的父母,让孙云和沈墨离婚,让孙云再嫁的。那时候女方好嫁,男方难娶,所以这样的人还不少。
幸好孙云爸妈和兄弟姐妹都脑子清醒,没有这么干,反而还时不时地向孙云和沈墨伸出援手,
这才让孙云和沈墨勉强把日子过了下来。
以为孙云跟著沈墨会一直这样过下去呢,没想到,当初那些人觉得是累赘的沈砚突然变成了大作家,变成了大作家还没什么,还对自己的哥嫂这么照顾。
不仅给他们承包下了一个砖厂,还给他们买自行车、买手錶、买缝纫机等等,一时之间,就让这些人羡慕嫉妒了,可是却又毫无办法。
孙俊海都在沈砚手头吃了,谁敢再说三道四啊。
所以现在孙云回娘家,回得光明正大,回得理直气壮,回得趾高气扬,她就是要让这些狗眼看人低的邻居看看。
她孙云,跟著沈墨也能过好日子,而且过的还是他们都过不上的好日子。
孙云把自行车直接骑进了村子,还叮铃铃地打著铃鐺。
人们都知道是孙云回来了。
孙云前段时间已经学会了自行车,经常骑著这辆崭新的凤凰牌自行车到处办事。
整个孙家湾,有车的,就一个孙俊海,其次就是孙云了。
所以孙云一进村子,人们就出来打招呼了。
“回来了啊?”
“回来了。”
“又给你爸妈带了啥好东西?”
“沈砚去沪城做演讲,买了一些沪城土特產回来,带给我爸妈尝尝。”
“你爸妈好福气啊。”
孙云把车瀟洒地停在了家里的院坝。
孙海走出来:“姐,你来啦?”
孙海的新媳妇也出来喊:“姐,快家里坐。”
孙云有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
妹妹结婚了,嫁到了其他县,父母跟著小儿子孙海一起住。
孙海刚结婚时,还从孙云那里拿回了一百块钱,沈墨为此把过年猪都卖了,孙海才娶到了这个媳妇。
“爸妈呢?”
“去串门了。”孙海话刚说完,孙云父母就来了。
“又拿这么多东西干啥子?你们也要过日子的。”
“是沈砚在沪城买来的。”孙云说著就把那些东西拿出来。
“这两条羊毛围巾,你和爸一人一条,暖和得很,围著一个冬天都不冷。”
“我们哪里用得起这个高档货。”
“买都买了。”孙云给他们围上。
“还真暖和。”
“这是大白兔奶,沈砚给我们买了三包,一包家里吃,一包给砖厂的大伙儿吃,一包拿给你们。”
“这沈砚也是太浪费了,他挣钱也不容易。”
孙海笑著说:“爸,沈砚赚钱比我们容易多了,写几个字就能有钱。”
孙云说:“写那几个字也不容易,你是没看到沈砚边带孩子边写,每晚晚上我们都睡了,他还在写,也不容易的。”
孙云在外面,都是维护沈砚的,
孙云继续拿东西:“这是我买布回来给你们做的衣服,你们试试合適不合適。”
沈砚给她买了缝纫机后,孙云就忙开了,一有空就在家做裤子做衣服的。
“才给我们做了一件,又做,今年都两件新衣服了,以前几年都没有一件新衣服,日子不也过过来了吗?要这么多新衣服干吗嘛?”
“之前那是热天的,现在是冷天的,不一样。”
孙云又拿出二十块钱递给他爸:“这是沈墨说给你们的,我可没钱给你们。”
孙云她爸说:“我们钱够用呢,你让你兄弟去你们砖厂打工,收入是以前的好几倍,还拿钱给我们干啥呢。”
“孙海拿钱给你用是他的孝心,沈墨拿钱给你用是沈墨的孝心,你只管收著就是了。”
孙海也说:“姐夫给你的,你就收了吧。”
孙云她妈揉著眼睛说:“你们也是过好了,当娘的心里高兴。”
孙云的眼眶也有些红起来。
日子过成现在这样,实在是太不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