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一起回雪野
第121章 一起回雪野
许清淑看著那么一堆好吃的,突然又想到后面两天,家里人都各忙各的,自己一个人在家也是无聊,不如回一趟许久不曾回去的故乡呢。
於是对许清华说:“哥,我和清寧姐去二爸家了,我回去看看爷爷奶奶,不回家了。”
许清华知道,他们若是回去看爷爷奶奶,看二爸二妈,他们的爸爸许文民不仅不会怪罪,还会很高兴。
还经常给他们说有空就要多回去看看爷爷奶奶。
之前吴月梅还会叻叻几句,现在也不说了,因为穷亲戚现在不穷了。
再说,许清淑跟著沈砚和许清寧,她放心。
“好的,我回去给爸妈说,你去了就放心玩吧。”
许清华也挺想回去的,现在的这个季节,还可以进山捉野鸡,追野兔,好玩极了。
许清寧说:“我妈还念叻你呢,说好久没见过你了。”
“我也想你二妈了呢,她一直不来城里,好久没看到她了。”
“她天天忙地里的活儿呢。”许清寧无奈地说道。
许芳说:“这次回去,我们去山里捉野兔吧。”
“能捉到吗?”
“能,我弟年年都能捉到野兔回来。”
许清淑兴奋地说:“好啊,好啊。”
沈砚突然也有了一种山林之感,也想去山里设陷阱,捉野鸡野兔玩。
“清寧姐,你到时一起去吧。”
“好。”许清寧微微点了点头。
三个女生高兴极了,一起挤在了车的驾驶室的第二排。
沈砚刚想上车,突然想起了什么事。
就把许清华拉到一边:“之前让你找的路子怎么样了?”
许清华正在纠结要不要对沈砚开口呢,听到沈砚这么说,大鬆了一口气,赶紧把自己了解的都说了。
不是搞运输就是搞养殖,不是搞加工厂就是搞矿山。
沈砚摇了摇头说:“这样,我给你说一条路子。”
“什么?”
“这事我们两个合伙做,我出本钱,你出人力。”
“那太好了,我有人力,就是没本钱。那条路子是什么?”许清华兴奋地问道。
“你去收茅台酒,只要茅台的酒,收一瓶,我给你一块钱的跑腿费。行吗?”
由於茅台酒是国家计划调控的重要商品,流通受到严格限制,一般普通人很难购买,更別说批量採购了。
但许清华这人认识的人多,路子也野,兴许真能搞来。
许清华想了一下,自然同意,收一瓶能拿一块钱。
一个月少说能多挣几十块钱啊。
“你要那么多茅台酒干啥?”许清华不解。
“你不用管,你收来就行,我自己有用处,包你以后不后悔。”
许清华自然相信沈砚的眼光,也不管到底收来干啥,立即点头说:“好。”
沈砚给了许清华五百块钱:“这是启动资金,你找个时间就开始吧。”
许清华第一次见到这么多钱,接过来时手都在颤抖。
“放心,我一定会好好做好这事的。”
“你做好台帐,一个月我们交接一次就行。”
“没问题。”许清华做事还是很稳妥的。
他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感觉跟著沈砚能挣钱。
出產茅台酒的仁怀,和绥县同属遵市,所以收购起来並不是太困难。
沈砚知道,现在的茅台市场价8.8元一瓶,86年的市场价是18元一瓶,88年市场价是30元一瓶,89年市场价就是106元一瓶,再往后就是天价了。
只要密封到位,沈砚能把这些酒放个几十年,以后写作不挣钱了,卖茅台也挣钱。
算是未雨绸繆吧。
把钱拿来收茅台酒比放在银行要好多了。
给了许清华五百元后,沈砚手里的现钱就只有一百元钱了。
存的2500元活期,看来要取一部分出来用了。
“钱太快了啊。”沈砚也不得不感嘆。
沈砚上车前,又在百货大楼那里买了好几版津威酸奶、几包麻辣土豆丝以及刺梨乾等零食,上车时丟在了后排,让她们三个吃。
女生哪有不爱吃零食的,虽然在学校吃了饭,但现在还是抱著零食吃了起来,边吃边嘰嘰喳喳地聊起来,开心得很。
货车往雪野乡行驶著,不断逼来的是熟悉的故乡景色,对於许清寧她们三个,这是久违的风光,她们盯著盯著就有了一种惆帐之感。
故乡就是那么恼人,天天在故乡,就厌倦得想出去,在外面久了,又想回去看看。
故乡就像是一根风箏线,老是牵绊著她们。
车在青塘镇停了一个小时下货,这一个小时,沈砚和她们在青塘镇转了转。
青塘镇还不如雪野乡的集市大,就是在一个山沟沟里,一条主干道,两边都是商店,显得又破又寒酸。
但他们却逛得很有兴趣,这里走走,那里逛逛。
一个小时后,他们就上了车,继续往雪野乡赶去。
车要先经过燕塘,再到许家庄,所以在燕塘时,沈砚和司机就一起把自行车和一台缝纫机以及一半的副食品等搬了下来。
刚下下来,生產队的人就围拢了过来。
“沈砚,买的什么东西啊?”
“哟,二八大槓,还两辆,这不便宜吧。”
“还有蝴蝶牌的缝纫机,真漂亮。”牛爱香说:“沈砚,这是给你大嫂买的?”
“嗯,是啊。”
“沈墨和孙云也是赚了,把兄弟当儿子养,现在这个兄弟有出息了,他们也享福了。”
“这算啥啊?沈砚不还给他大哥送了个砖厂吗?那才是大头。”村里已经看明白了,这个砖厂就是沈砚送给他大哥大嫂的。
他沈砚写作几个月就能赚一两万,还开砖厂干啥?
“要是我也有这么一个弟弟就好了。”
“嘿,当时让你把你小姨妈介绍给沈砚,你还不愿意,嫌弃沈砚带两个奶娃娃。”
“我哪里知道啊,要早知道,就直接领来了。”
“嘿,现在你晚了,看到那个许家姑娘没有,比清芳还俊俏。”
有些人在旁边小声閒话,有些人却已经上手帮忙了。
沈砚把一包撕开,让那些人抓:“抓两把给孩子。”
“哎呀,这一看就是高档,我抓点给我那两个小崽子,他们就是喜欢吃甜的。”
说著就抓了一把,又抓了一把。
抓来抓去,一大包,基本没剩什么了。
吃了沈砚的,一人拎一点东西,就把这些东西给他们弄了上去。
当两辆二八大槓和缝纫机放在院坝,险些闪瞎了人们的眼睛。
今天在烧窑,沈墨夫妇就没去砖厂,在午后种菜,听到人声,就回来了。
看到这几个大件儿,愣在了那里。
他们什么时候见过这个啊,两辆二八大槓,一台缝纫机,什么人家能买得起这么贵的东西?
现在放在自家院坝,都有点不敢相信。
许清淑看著那么一堆好吃的,突然又想到后面两天,家里人都各忙各的,自己一个人在家也是无聊,不如回一趟许久不曾回去的故乡呢。
於是对许清华说:“哥,我和清寧姐去二爸家了,我回去看看爷爷奶奶,不回家了。”
许清华知道,他们若是回去看爷爷奶奶,看二爸二妈,他们的爸爸许文民不仅不会怪罪,还会很高兴。
还经常给他们说有空就要多回去看看爷爷奶奶。
之前吴月梅还会叻叻几句,现在也不说了,因为穷亲戚现在不穷了。
再说,许清淑跟著沈砚和许清寧,她放心。
“好的,我回去给爸妈说,你去了就放心玩吧。”
许清华也挺想回去的,现在的这个季节,还可以进山捉野鸡,追野兔,好玩极了。
许清寧说:“我妈还念叻你呢,说好久没见过你了。”
“我也想你二妈了呢,她一直不来城里,好久没看到她了。”
“她天天忙地里的活儿呢。”许清寧无奈地说道。
许芳说:“这次回去,我们去山里捉野兔吧。”
“能捉到吗?”
“能,我弟年年都能捉到野兔回来。”
许清淑兴奋地说:“好啊,好啊。”
沈砚突然也有了一种山林之感,也想去山里设陷阱,捉野鸡野兔玩。
“清寧姐,你到时一起去吧。”
“好。”许清寧微微点了点头。
三个女生高兴极了,一起挤在了车的驾驶室的第二排。
沈砚刚想上车,突然想起了什么事。
就把许清华拉到一边:“之前让你找的路子怎么样了?”
许清华正在纠结要不要对沈砚开口呢,听到沈砚这么说,大鬆了一口气,赶紧把自己了解的都说了。
不是搞运输就是搞养殖,不是搞加工厂就是搞矿山。
沈砚摇了摇头说:“这样,我给你说一条路子。”
“什么?”
“这事我们两个合伙做,我出本钱,你出人力。”
“那太好了,我有人力,就是没本钱。那条路子是什么?”许清华兴奋地问道。
“你去收茅台酒,只要茅台的酒,收一瓶,我给你一块钱的跑腿费。行吗?”
由於茅台酒是国家计划调控的重要商品,流通受到严格限制,一般普通人很难购买,更別说批量採购了。
但许清华这人认识的人多,路子也野,兴许真能搞来。
许清华想了一下,自然同意,收一瓶能拿一块钱。
一个月少说能多挣几十块钱啊。
“你要那么多茅台酒干啥?”许清华不解。
“你不用管,你收来就行,我自己有用处,包你以后不后悔。”
许清华自然相信沈砚的眼光,也不管到底收来干啥,立即点头说:“好。”
沈砚给了许清华五百块钱:“这是启动资金,你找个时间就开始吧。”
许清华第一次见到这么多钱,接过来时手都在颤抖。
“放心,我一定会好好做好这事的。”
“你做好台帐,一个月我们交接一次就行。”
“没问题。”许清华做事还是很稳妥的。
他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感觉跟著沈砚能挣钱。
出產茅台酒的仁怀,和绥县同属遵市,所以收购起来並不是太困难。
沈砚知道,现在的茅台市场价8.8元一瓶,86年的市场价是18元一瓶,88年市场价是30元一瓶,89年市场价就是106元一瓶,再往后就是天价了。
只要密封到位,沈砚能把这些酒放个几十年,以后写作不挣钱了,卖茅台也挣钱。
算是未雨绸繆吧。
把钱拿来收茅台酒比放在银行要好多了。
给了许清华五百元后,沈砚手里的现钱就只有一百元钱了。
存的2500元活期,看来要取一部分出来用了。
“钱太快了啊。”沈砚也不得不感嘆。
沈砚上车前,又在百货大楼那里买了好几版津威酸奶、几包麻辣土豆丝以及刺梨乾等零食,上车时丟在了后排,让她们三个吃。
女生哪有不爱吃零食的,虽然在学校吃了饭,但现在还是抱著零食吃了起来,边吃边嘰嘰喳喳地聊起来,开心得很。
货车往雪野乡行驶著,不断逼来的是熟悉的故乡景色,对於许清寧她们三个,这是久违的风光,她们盯著盯著就有了一种惆帐之感。
故乡就是那么恼人,天天在故乡,就厌倦得想出去,在外面久了,又想回去看看。
故乡就像是一根风箏线,老是牵绊著她们。
车在青塘镇停了一个小时下货,这一个小时,沈砚和她们在青塘镇转了转。
青塘镇还不如雪野乡的集市大,就是在一个山沟沟里,一条主干道,两边都是商店,显得又破又寒酸。
但他们却逛得很有兴趣,这里走走,那里逛逛。
一个小时后,他们就上了车,继续往雪野乡赶去。
车要先经过燕塘,再到许家庄,所以在燕塘时,沈砚和司机就一起把自行车和一台缝纫机以及一半的副食品等搬了下来。
刚下下来,生產队的人就围拢了过来。
“沈砚,买的什么东西啊?”
“哟,二八大槓,还两辆,这不便宜吧。”
“还有蝴蝶牌的缝纫机,真漂亮。”牛爱香说:“沈砚,这是给你大嫂买的?”
“嗯,是啊。”
“沈墨和孙云也是赚了,把兄弟当儿子养,现在这个兄弟有出息了,他们也享福了。”
“这算啥啊?沈砚不还给他大哥送了个砖厂吗?那才是大头。”村里已经看明白了,这个砖厂就是沈砚送给他大哥大嫂的。
他沈砚写作几个月就能赚一两万,还开砖厂干啥?
“要是我也有这么一个弟弟就好了。”
“嘿,当时让你把你小姨妈介绍给沈砚,你还不愿意,嫌弃沈砚带两个奶娃娃。”
“我哪里知道啊,要早知道,就直接领来了。”
“嘿,现在你晚了,看到那个许家姑娘没有,比清芳还俊俏。”
有些人在旁边小声閒话,有些人却已经上手帮忙了。
沈砚把一包撕开,让那些人抓:“抓两把给孩子。”
“哎呀,这一看就是高档,我抓点给我那两个小崽子,他们就是喜欢吃甜的。”
说著就抓了一把,又抓了一把。
抓来抓去,一大包,基本没剩什么了。
吃了沈砚的,一人拎一点东西,就把这些东西给他们弄了上去。
当两辆二八大槓和缝纫机放在院坝,险些闪瞎了人们的眼睛。
今天在烧窑,沈墨夫妇就没去砖厂,在午后种菜,听到人声,就回来了。
看到这几个大件儿,愣在了那里。
他们什么时候见过这个啊,两辆二八大槓,一台缝纫机,什么人家能买得起这么贵的东西?
现在放在自家院坝,都有点不敢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