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砖厂成功的同时,《收穫》第5期终於要下印了。
    由於临时改了之前的排版,要將大量版面留给《活著》,所以这次出刊要比以往晚了好几天。
    甚至还引起了不少作者的抱怨,纷纷指责《收穫》编辑部是不是在为什么人开后门,不然怎么可能把他们確定好的档期延后了呢。
    但编辑部在很大压力下,还是强行推动了《活著》的提前面世。
    他们都是深耕行业的专家,知道这部小说的分量。而且更知道,这部小说是很呼应当下人们的主流心理状態的。
    刚从混乱中出来的人们,还是迷茫的,对未来还是忐忑而恐惧的,这部小说是能给人们打一针强心针的。
    所以这部小说的不管从哪方面来说,都有大火的潜质。
    1983年的《收穫》每期发行量在七八十万册,发行量最高的一期將將达到了一百万册。
    所以这次吴强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下印了九十万册。他把这十万册的余量加注在了《活著》这篇小说上,根据这部小说的质量,多卖个十万册应该是有可能的。
    当然吴强也承认,这是有一些冒险的。
    但最终他选择相信这部小说的魅力,决定冒一次险。
    很快,刊载著《活著》的《收穫》第5期下了印厂,並在黎明的朦朦亮中,被摆放在了各处报刊亭,供销社,新华书店,邮局等等地方。
    还有更多的,正在从沪城向著全国各地扩散的路上。
    最先拿到最新一期的是沪城市民。
    一块钱一本的《收穫》在沪城最为畅销,毕竟《收穫》是南方文学期刊的执牛耳者,沪城又是《收穫》的大本营。
    很快新面世的《收穫》就被沪城人民一本本买走了,一开始並没显露出什么特別的地方。
    陈雪的父亲陈愷骑车去学校的路上,在报刊亭买了一本《收穫》,昨晚陈雪就告诉他,《收穫》第二天就能买了。
    他是看过《活著》的人,但他觉得他欠《收穫》编辑部一本《收穫》。
    拿著崭新的《收穫》,陈愷径直来到了復旦大学,走进了中文系的教室,今天他要给大一的学生们讲中国古典文学。
    口乾舌燥后,终於下课了。
    陈愷笑著说:“同学们,我给你们提个小建议,你们下课后,可以去买一本第5期《收穫》来看,有惊喜。”
    “陈老师,难不成是你的小说刊载在《收穫》上啦?”
    “没有没有。”陈愷有点汗顏:“我是说,上面有篇特別好的长篇小说,我推荐同学们去看看。”
    “哦,好的,谢谢陈老师。”
    学生们只以为这是老师又推荐的一次课外阅读而已,並不是很上心,要是老师推荐的每本书都要去看的话,那他们哪里还有时间玩乐啊。
    但却有几个学生把陈愷的话听进去了,下了课后就去买了《收穫》。
    打开一看,在中长篇小说目录下面,有一个叫作《活著》的小说,在这后面,有小小的一行字:《收穫》编辑部隆重推荐。
    “陈老师推荐的那个长篇小说就是这部吧。”
    几个同学付了钱后,边走边看。
    然后,就不可自拔了。
    第二节课,看閒书,第三节课,看閒书,第四节课要下课时,突然没忍住,眼泪哗啦一声滚了出来。
    而且一流泪,就有五六个学生相次流泪。只是有的人任其眼泪流下,有的人使劲憋住而已。
    正在上英语课的外教老师一下子慌了神。
    怎么了?难道是我教得太难了?
    其他同学都回过头来,盯著这几个特意挑了后排看閒书的同学。
    “太感动了,没忍住。”一个男生说。
    “你一个大男生,哭什么啊?丟脸。”
    “这小说写得太好了啊,忍不住嘛。”
    “陈老师推荐的那个小说?”
    “嗯。写得真好,说不出的那种好。”
    “给我看看。”
    “一块钱。”
    “你妈!”
    在第一波同学的带动下,第二波同学纷纷涌向了学校外面的报刊亭,然后又是第三波,后一波人的数量是前一波人数量的指数级增长。
    就像是传染病似的,一个人传两个人,两个人传四个人,天都黑了,还有人来问《收穫》。
    报刊亭的老板已经察觉到了不对劲儿,好傢伙,这些人怎么都是奔著《收穫》来的啊?
    很快他今天进的货就卖光了。
    “有《收穫》吗?”
    “不好意思同学,你来晚了。”
    “哦,那我去其他家看看。”
    “同学,我这里还有《人民文学》《当代》这些,买一本吧。”
    “我只想买《收穫》。”这个同学说完,匆匆向下一个报刊亭跑去。
    报刊亭老板望著还剩了一大摞的其他文学期刊。
    “不对劲儿,很不对劲儿,这期《收穫》里有鬼。”
    究竟是什么鬼呢?他无法知道啊,他手里的《收穫》全卖完了。
    “不行,我也要去买一本《收穫》来看看。”
    陈莹班上同样发生了这种情况,她把她买的第5期《收穫》推荐给了自己的好朋友看了后,这个好朋友又推荐了其他人看,接著,下午时,几乎半个班的同学都去买了《收穫》。
    但陈雪所在的《收穫》编辑部,他们整天却都是沉闷,失落,而又胆战心惊的。
    因为根据市场反馈,第5期《收穫》並没有他们想像的那样爆火。
    上午没有反馈大家还能接受,怎么下午都要过完了,还是没什么反馈啊。
    难不成大伙儿的眼光集体失灵了?
    吴强更是鬱闷,因为按照他的经验,一般一篇好的小说出来后,要不了多久就会形成效应,进而带动销量的。
    但是,这个经验在《活著》那里似乎是无效了。
    吴强抬起手錶看了一眼,还差半小时就下班了。
    看来今天是等不到好消息了。
    吴强有些忐忑,今天一大早,他就送了一本期刊到了巴老府上,交给了巴老的女儿李晓林,还给李晓林说,可以请巴老重点看看《活著》这篇小说。
    李晓林说巴老今天有会,等开完会后再给他说。
    那时的吴强是多么自信啊,他相信不管是巴老还是市场,都能给予《活著》这篇小说热烈的回应。
    但是,都快下班了,两方的回应都没有来。
    老康见陈雪万分失落,走过来道:“没事的,有些作品是会被埋没一时的,但绝不会被一直埋没。”
    陈雪微微点了点头,语气落寞地说:“我知道的,不管市场认可不认可,我自己知道那是一篇好小说就行了。”
    正在大家失落时,年轻的陈永昕跑进来大声说:“我出去看了好几个报刊亭,我们的《收穫》卖疯了,报刊亭的货基本都售罄了,我们的眼光没有错,应该很快就会有加印的电话打来。”
    下午,大家都在著急等待结果时,陈永昕跑出去实际调研了一把。
    陈永昕话音刚落,办公室果然响起了电话铃声。
    同时,吴强的办公室里的电话也响了起来。
    吴强接起电话一听,里面传来了巴老醇厚的声音:“《活著》那篇小说我看了,写得很好,这个叫石见的作者很有才华,我们应该对他多点关注和关心。”
    吴强的心终於落进了肚子里。
    掛完电话,他听到了外面的喧闹声,走出来一看,发现所有人脸上都洋溢著狂喜。
    “老吴,我们的这期《收穫》爆了!”老康对吴强大声说道。
    吴强自己都没闹明白,他的那一套经验怎么在《活著》这里失灵了。

章节目录

1983我的文豪时代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PO18脸红心跳只为原作者佚名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佚名并收藏1983我的文豪时代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