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万物基底
统合宇宙?
沈恆眼皮忍不住跳了下,怎么突然从音波跳到宇宙的概念上了。
“你这说法,怎么比我说的还玄?”李道一也跟著眉头一蹙。
焉屿並没有反驳,反而道:“神学与科学,未来在某些方面也许还真的是相通的也不一定。”
“行了,行了,快把你那理论说清楚吧!”李道一打断道。
沈恆也放下了思索,將目光再度放到了焉屿的身上。
焉屿也开口说了起来,
“古时候认为,世界的基底,是由神,或者说上帝创造的,所有的物质与能量都是神所赋予的。”
“但伴隨著前面数百年科学的发展,我们现在普遍认为。”
“世界的基底,是物质,是一个个点状的粒子。”
“这些粒子组成了一种又一种的不同物质,最终构成了我们现在所在的这个世界。”
焉屿一边说著,一边用另一只空閒的手在空中轻点著。
伴隨著他的动作,一幅淡蓝色的图景在虚空中显现了出来。
图景起初只是一个个小点,隨后小点环绕出现了物质的雏形,物质快速集成,变成了土地、森林、动物……
沈恆侧眸看了眼从四周投射过来的极淡的光线,隨后將目光收了回来,望向了那幅森林图景。
只见焉屿继续道:
“这种说法就是现行的,最严谨的说法。”
“只是在这种说法之下,物质与力,被分成了两个模块。”
“物质是物质,力是力。”
焉屿一边说著,一边抬手一挥。
森林图景迅速散开,变回了最初的那种一个个小点。
小点相互环绕、运动,並不时有一颗小点,离开原来的位置,飞向另一个小点。
焉屿的目光隨著那个飞去的小点移动著,
“这虽然能极其精確地描述现象,但作为一个基础物理的描述框架,它在美学上缺乏一种统一性。”
“因此,有人提出,能否將力与物质给结合起来?”
將力和物质结合起来?
这两个东西还能结合的?
沈恆微微蹙眉,一时有些无法理解无形的力和有形的物质要怎么结合起来。
但没让他多想,焉屿已经在那继续说著了,
“……基於此,弦理论这一框架便被提了出来。”
“弦理论假设,世界的基底,是一根根的弦。”
“这些弦以特定的频率、方式进行振动,表现为不同的力和物质。”
焉屿的手指在空中轻轻划动,虚蓝图像中的小点隨之拉伸、延展,化作无数细微的、颤动的线段。
这些线段很快化成或大或小的点,然后又迅速衍变为刚才沈恆等人看到的一幕。
凝成物质的雏形,物质快速集成,然后土地、森林、动物……
沈恆看著面前这再度出现的森林图景微微蹙眉。
前面的还好说,后面的就不是很理解的,但总而言之,他明白了焉屿想要表述的。
“意思就是说,在原有的物质底下,再加了一层,这一层是弦,然后弦通过振动,可以变为不同的力和物质是吧?”
焉屿看著沈恆,片刻后忽的轻笑了下,
“可以这么理解。”
他先是肯定了沈恆的比喻,但隨即话锋一转,道:
“不过,更准確地说,並非加了一层,而是换了一层基底,这个基底……”
不是,这小子连这个都听的懂吗?……李道一略带诧异的看向沈恆,他在焉屿说物质和力结合的时候就放弃了,没想到沈恆听完后面一大段后,竟然还能提出自己的看法。
焉屿继续在那说著,
“……总之,力和物质,都不过是弦理论中弦的不同展现罢了。”
emm...听不懂……沈恆沉默了下,询问道:
“那这和我的构型有什么关係?”
“弦理论中,世界的基底是振动的弦,而你的构型……”
焉屿的目光重新落回沈恆身上,眼神逐渐锐利起来:
“一个不断变幻,却又和谐统一的环,且散发的波动,能够自然的牵引源力……你不觉得,这很像我刚刚所说的弦吗?”
“可是教授……”乐谷南插话道,“这个理论不是还是一个假说吗?”
“我原本也並不是很看好这个假说,但现在……”
焉屿话语一顿,目光落在了自己那仍按著的沈恆的腹部,
“也许这个假说还真有一些可用的地方也不一定,只是……为什么这种构型能够成形?”
“这种构型很难成形吗?”沈恆询问道。
“嗯,虽然理论上的確可以,但机率极低。”焉屿点头道,“就像你划著名一个小船在海上漂泊,然后隨手在海面上拨了下,就刚好抓到一条鱼一样。”
“多坚持了一段时间呢?”
“那也不过是多拨几下而已。”
话音落下,屋內顿时陷入了沉默。
“所以这个构型到底算怎么样?好还是不好?”李道一嘖了声道。
“他这个构型可以说,可能触及到了世界的起源,万物的基底,但……”焉屿沉吟了下,道:
“无法直接比较。”
“这就好比问,一个单细胞生物,和一个多细胞生物,谁更高级一样。”
“前者蕴含生命最原始、最本源的蓝图,后者则展现了复杂结构的强大功能。”
“具体如何,还是要看表现出来的情况的。”
“待会儿,来去测试一下这个构型,在源力各方面利用上的效率吧。”
“为什么要等下?”李道一看向焉屿。
沈恆和乐谷南同样有些疑惑的望著焉屿。
“我在记忆他体內构型的变化,需要再过三分钟。”焉屿面色没有什么变化的继续把手按在沈恆的腹部。
呃……记那个?……沈恆沉默了下,將意识沉浸在內景之中。
万千丝线,如星云般围绕著闭环变化著……
二十余分钟后。
沈恆將手从一台类似演讲台的设备上放了下来。
伴隨著一声沉重的“砰”声,一个数吨重的合金铸块在前方落了下来。
这是一台用来检测源力源力的利用效率的设备。
简单的说,就是你在台上输入源力,机器会根据流过的源力总量自动截停,只让固定量的源力流过。
然后通过这些固定量的源力,去推动前方的合金铸块。
推动的越高,其源力利用效率,自然也就越高。
沈恆眼皮忍不住跳了下,怎么突然从音波跳到宇宙的概念上了。
“你这说法,怎么比我说的还玄?”李道一也跟著眉头一蹙。
焉屿並没有反驳,反而道:“神学与科学,未来在某些方面也许还真的是相通的也不一定。”
“行了,行了,快把你那理论说清楚吧!”李道一打断道。
沈恆也放下了思索,將目光再度放到了焉屿的身上。
焉屿也开口说了起来,
“古时候认为,世界的基底,是由神,或者说上帝创造的,所有的物质与能量都是神所赋予的。”
“但伴隨著前面数百年科学的发展,我们现在普遍认为。”
“世界的基底,是物质,是一个个点状的粒子。”
“这些粒子组成了一种又一种的不同物质,最终构成了我们现在所在的这个世界。”
焉屿一边说著,一边用另一只空閒的手在空中轻点著。
伴隨著他的动作,一幅淡蓝色的图景在虚空中显现了出来。
图景起初只是一个个小点,隨后小点环绕出现了物质的雏形,物质快速集成,变成了土地、森林、动物……
沈恆侧眸看了眼从四周投射过来的极淡的光线,隨后將目光收了回来,望向了那幅森林图景。
只见焉屿继续道:
“这种说法就是现行的,最严谨的说法。”
“只是在这种说法之下,物质与力,被分成了两个模块。”
“物质是物质,力是力。”
焉屿一边说著,一边抬手一挥。
森林图景迅速散开,变回了最初的那种一个个小点。
小点相互环绕、运动,並不时有一颗小点,离开原来的位置,飞向另一个小点。
焉屿的目光隨著那个飞去的小点移动著,
“这虽然能极其精確地描述现象,但作为一个基础物理的描述框架,它在美学上缺乏一种统一性。”
“因此,有人提出,能否將力与物质给结合起来?”
將力和物质结合起来?
这两个东西还能结合的?
沈恆微微蹙眉,一时有些无法理解无形的力和有形的物质要怎么结合起来。
但没让他多想,焉屿已经在那继续说著了,
“……基於此,弦理论这一框架便被提了出来。”
“弦理论假设,世界的基底,是一根根的弦。”
“这些弦以特定的频率、方式进行振动,表现为不同的力和物质。”
焉屿的手指在空中轻轻划动,虚蓝图像中的小点隨之拉伸、延展,化作无数细微的、颤动的线段。
这些线段很快化成或大或小的点,然后又迅速衍变为刚才沈恆等人看到的一幕。
凝成物质的雏形,物质快速集成,然后土地、森林、动物……
沈恆看著面前这再度出现的森林图景微微蹙眉。
前面的还好说,后面的就不是很理解的,但总而言之,他明白了焉屿想要表述的。
“意思就是说,在原有的物质底下,再加了一层,这一层是弦,然后弦通过振动,可以变为不同的力和物质是吧?”
焉屿看著沈恆,片刻后忽的轻笑了下,
“可以这么理解。”
他先是肯定了沈恆的比喻,但隨即话锋一转,道:
“不过,更准確地说,並非加了一层,而是换了一层基底,这个基底……”
不是,这小子连这个都听的懂吗?……李道一略带诧异的看向沈恆,他在焉屿说物质和力结合的时候就放弃了,没想到沈恆听完后面一大段后,竟然还能提出自己的看法。
焉屿继续在那说著,
“……总之,力和物质,都不过是弦理论中弦的不同展现罢了。”
emm...听不懂……沈恆沉默了下,询问道:
“那这和我的构型有什么关係?”
“弦理论中,世界的基底是振动的弦,而你的构型……”
焉屿的目光重新落回沈恆身上,眼神逐渐锐利起来:
“一个不断变幻,却又和谐统一的环,且散发的波动,能够自然的牵引源力……你不觉得,这很像我刚刚所说的弦吗?”
“可是教授……”乐谷南插话道,“这个理论不是还是一个假说吗?”
“我原本也並不是很看好这个假说,但现在……”
焉屿话语一顿,目光落在了自己那仍按著的沈恆的腹部,
“也许这个假说还真有一些可用的地方也不一定,只是……为什么这种构型能够成形?”
“这种构型很难成形吗?”沈恆询问道。
“嗯,虽然理论上的確可以,但机率极低。”焉屿点头道,“就像你划著名一个小船在海上漂泊,然后隨手在海面上拨了下,就刚好抓到一条鱼一样。”
“多坚持了一段时间呢?”
“那也不过是多拨几下而已。”
话音落下,屋內顿时陷入了沉默。
“所以这个构型到底算怎么样?好还是不好?”李道一嘖了声道。
“他这个构型可以说,可能触及到了世界的起源,万物的基底,但……”焉屿沉吟了下,道:
“无法直接比较。”
“这就好比问,一个单细胞生物,和一个多细胞生物,谁更高级一样。”
“前者蕴含生命最原始、最本源的蓝图,后者则展现了复杂结构的强大功能。”
“具体如何,还是要看表现出来的情况的。”
“待会儿,来去测试一下这个构型,在源力各方面利用上的效率吧。”
“为什么要等下?”李道一看向焉屿。
沈恆和乐谷南同样有些疑惑的望著焉屿。
“我在记忆他体內构型的变化,需要再过三分钟。”焉屿面色没有什么变化的继续把手按在沈恆的腹部。
呃……记那个?……沈恆沉默了下,將意识沉浸在內景之中。
万千丝线,如星云般围绕著闭环变化著……
二十余分钟后。
沈恆將手从一台类似演讲台的设备上放了下来。
伴隨著一声沉重的“砰”声,一个数吨重的合金铸块在前方落了下来。
这是一台用来检测源力源力的利用效率的设备。
简单的说,就是你在台上输入源力,机器会根据流过的源力总量自动截停,只让固定量的源力流过。
然后通过这些固定量的源力,去推动前方的合金铸块。
推动的越高,其源力利用效率,自然也就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