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四年征战,一统草原
四年光景,如白马过膝。
朔风自北而来,如千万匹脱韁野马。
裹挟著高原的寒气和尘沙,狠狠撞在陆沉舟的脸上。
他站在高高的山脊上,粗糲的风抽打著他的玄甲发出悲鸣。
仿佛无数战死者的灵魂在风沙里哭嚎。
极目远眺,莽莽草原铺陈开去,直抵天际尽头那片灰暗的轮廓。
那里,便是突厥王庭。
它盘踞在大地之上,像一头伤痕累累,却依旧齜著獠牙的巨兽不肯倒下。
无数毡帐层层叠叠。
围拱著中央那片巨大而醒目的金色穹顶,那是突厥可汗的象徵。
今年,陆沉舟三十岁了。
他的视线掠过王庭,投向更远处那片起伏的草场。
四年前。
他就是从那个方向,踏入这片无垠的疆域。
四年。
他默默咀嚼著这个漫长而沉重的数字。
一千多个日日夜夜。
从最东边的白山黑水,到西边的瀚海戈壁。
他带著麾下铁骑,如一股无可阻挡的洪流,席捲了这片辽阔的土地。
十八部曾经桀驁不驯的勇士。
或匍匐在他的战旗之下,或永远沉眠在冰冷的泥土之中。
身后的山坡下,是他亲手缔造的虎狼之师。
“將军!”
厚重的声音自身后响起,伴隨著鏗鏘的甲叶摩擦声。
陆沉没有回头。
能如此靠近他,声音又如此熟悉的,唯有赵云。
这个昔日瘦弱的汉子,如今壮硕如山。
赵云的目光也投向山下那片灯火阑珊的王庭。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com】
“最后一战了!”
他的声音带著一种莫名的亢奋,穿透呼啸的风声。
“明天太阳升起时,將军的旗帜就將插上那金帐的穹顶。”
“这片草原,终於要彻底匍匐在您的马蹄之下!”
赵云猛地吸了一口气。
仿佛要將整个草原胜利的气息都吸入肺腑,脸上的每一道刀疤都舒展开来。
“四年!”
“整整四年啊將军!”
“多少兄弟的血流干了,多少刀砍崩了.....”
“值了!都值了!”
是啊,最后一战。
四年征伐,铁蹄踏过千里,刀锋饮血无数。
终於看到了最后名为“和平”的希望。
陆沉舟从腰间取出一块白綾缠在额头,拔出了腰间的唐横刀。
注视著山下覆盖了目力所及的大片草场的钢铁巨兽。
“儿郎们!”
“打完这一仗!我们回家!”
隨即山呼海啸的炸响:“回家!回家!”
呜——呜——呜——
骤然间,三声苍凉悠长的號角声,撕裂了黎明前最后的沉寂。
“杀!”
陆沉舟注视著迅捷的钢铁洪流,十万大军在此刻倾巢而出。
何其壮阔!
“大將军!”
浑厚的声音自身后传来,扑通跪下,甚至没有一丝犹豫。
目光死死盯著面前的男人,想把他的模样刻在脑海里。
没有惧怕,只有狂热和无比的尊敬。
她双手高高捧起一个木雕刻而成的托盘。
托盘之上,並非珍饈美酒,而是厚厚一叠、用各种皮绳綑扎的皮卷文书。
每一卷都代表著草原上曾经桀驁不驯,声名赫赫的部族。
薛延陀、回紇、仆骨、拔野古……整整十八部。
阿依努尔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在风中却异常清晰。
“草原的十八部雄鹰已向您垂下翅膀!”
“金狼旗的光芒在您的马蹄前黯淡。”
她停顿了一下,仿佛积蓄著最后的力气,声音陡然拔高。
“苍天覆盖之下的辽阔大地。”
“草原,终於等来了它唯一的太阳!”
“愿长生天永远保佑您!”
这最后的呼喊如同惊雷。
所有部落的首领齐刷刷地单膝跪倒。
山风卷过,吹得托盘上那些象徵著屈服的皮卷哗哗作响。
陆沉舟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那些皮卷,每一卷都是无数场惨烈搏杀、无数战士殞命沙场换来的战利品。
初冬的晨光。
带著一种近乎吝嗇的温和,迟疑地爬上將军府东苑的窗欞。
院子中。
几个小小的身影裹著厚厚的锦袄,正追逐著掠过庭院的寒风。
稚嫩的笑闹声穿透了窗纸的阻隔,带来几分不合时宜的喧腾生气。
“慢些跑,仔细摔了!”
一个清亮又带著点无奈的声音自身后传来。
甄宓一身石榴红的新裁冬装。
鲜艷得像雪地里骤然跳出的火焰,衬得她年轻的脸庞愈发娇艷。
“大姐。”
甄宓来到白凤仪的身后,望著镜子的人影,又將桌上的髮簪替她盘起青丝。
“前街的瑞福楼,新进了一批上好的湖州丝绒。”
“说是从南边水路刚运抵的,顏色鲜亮极了。”
“我们今日去瞧瞧?给孩子们裁几件新年的斗篷,也给给府上添点喜气。”
她顿了顿,扬起更明媚的笑意:
“尤其是小满那丫头,成天惦记著要件红的呢。”
白凤仪慢慢梳理著垂落的一缕乌髮:“府库里的料子还多著,不必破费。”
“將军在外,府中一切当以节俭为上。”
“孩子们的冬衣,前几日不是才让针线房赶製了新的?”
甄宓莞尔:“只是孩子们长得快嘛!”
“虎头那小子,才半年功夫,去年的袖子都短了一截了。”
“还有鸞芝,小丫头片子,心思可多著呢……”
她絮絮地说著孩子们的琐事,像一只不知疲倦的雀鸟。
午后的暖阁,熏笼里炭火静静燃烧,散发著乾燥的松木香气。
宋清秋端坐在临窗的矮榻上,面前摊开一卷厚重的《明河录》。
长子陆迟已经八岁,身板挺拔,眉宇间已隱隱透出男儿特有的英气。
只是此刻小脸绷得紧紧的,眼神专注地盯著书页上那些繁复的山川脉络標记。
次子陆准七岁,性子跳脱。
小手握著一柄小小的木剑,心思早已飘到了九霄云外。
“此地古称河套,水草丰美,沃野千里。”
“控扼阴山,襟带黄河,实为北疆锁钥。”
宋清秋的声音不高,如同清泉流淌在暖阁里,她將书中的知识娓娓道来。
她纤细的手指,沿著书页上墨色的线条轻轻划过:
“你们父亲,此刻,大抵就在这一带与突厥周旋。”
“此地开阔,利於骑兵驰骋,却也难守。”
陆迟听得入神,小眉头紧锁,忽然抬起头:
“六娘,书上说那里风沙极大,冬日苦寒。”
“爹爹带的冬衣够厚实吗?他肩上的旧伤,遇到阴冷天气会疼吗?”
最小的女儿陆凤芝,裹得像只圆滚滚的小雪球,依偎在宋清秋身侧。
眼神时不时瞟向两位哥哥还有那本厚厚的书,小脑袋一点一点地打著瞌睡。
宋清秋的声音顿住了,她垂眸看著书页上“河套”二字。
她轻轻吸了口气,压下喉头瞬间涌上的酸涩,声音依旧平稳。
“你父亲是百战之將,这些自然会安排妥当。”
她抬起眼,目光落在陆迟绷紧的小脸上,带著一丝抚慰:
“迟儿,你要记住。”
“为將者,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非仅凭血气之勇,通晓地理,方能料敌先机。”
陆迟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一旁的陆准也好奇的凑过来,指著书籍脆生生地问。
“六娘,这条河大不大?”
“爹爹会带我去那里骑马吗?你上次说那里有好多野马群。”
宋清秋还未回答。
倚在她臂弯里打盹的陆凤芝被哥哥的声音惊动,迷迷糊糊地睁开眼。
长长的睫毛扑闪著,小嘴嘟囔著含混不清的童言:
“爹爹....骑马马....小满也要骑....”
说著,小脑袋一歪,又沉沉地睡了过去,嘴角还掛著一丝晶莹的口水。
暮色四合,如同饱蘸了浓墨的笔,在將军府中肆意晕染。
雪,不知何时悄然而至。
一张宽大的梨木圆桌摆在厅中,上面铺著喜庆的猩红毡毯。
白凤仪端坐主位,赵红缨和白凤婉分坐左右。
陆迟被二娘看的发憷,连忙坐得笔直。
陆准则有些不安分,小脚在桌下轻轻晃荡,眼睛不时瞟向桌上刚端上来的热气腾腾的点心。
老四陆洵,老五陆浙被奶娘照顾著,坐在特製的高凳上。
小手抓著一个做成小兔子模样的奶黄包,啃得小脸上沾满了金黄的碎屑。
乌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打量著大人们。
厅內暖意融融,食物的香气混合著淡淡的薰香。
厅外,雪落无声。
整个世界被纯净的白色温柔地覆盖。
甄宓脸上带著笑,夹起一块山楂糕,要递给陆洵。
“洵儿,尝尝这个,酸酸甜甜的....”
她的话音未落,厅外沉重的脚步声响起。
望著贾三披著大大氅迈步走了进来。
白凤仪眉间闪过一丝狐疑,率先起身:“三哥,这么晚了,是有事发生吗?”
“大夫人!捷报!”
那声音带著喜悦,清晰地撞入每一个人的耳膜。
“明公已破突厥王帐,不日还家!”
最后四个字。
如同九天落下的惊雷,狠狠地砸在她们每一个人的心上。
白凤仪挺直的脊背几不可查地晃了一下,仿佛那最后四个字带著千钧之力。
她缓缓地转过身,目光越过呆立的甄宓,越过浑身颤抖泪水无声汹涌的白凤婉....
最终落在了贾三手中的两封家书上。
只有最小的陆浙,眨巴著湿漉漉的大眼睛,好奇地看著被母亲像宝贝一样捧著的信件。
突厥之战终於收尾,那场暴风骤雨般的鏖战已然远去。
只余下战场上空盘旋不散的浓重血腥气。
以及营帐间游荡的、难以言表的疲惫。
处理完政务的陆沉舟回了中军大帐,刚刚靠著椅子上闭眼休息。
不到三分钟的时间,就被突兀的声音打破。
“大將军,军中文书呈上。”
亲兵捧来一叠卷册,恭敬地放在案头。
夜晚吹得帐中摇曳,露营灯也被光纤也摇晃不定,映照著案上堆积如山的军务。
陆沉舟提起笔,笔尖悬停在名册上方。
目光扫过那些墨写的名字,心中不由泛起一阵钝痛。
—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曾是鲜活的生命。
都曾是一个家庭的顶樑柱......
“大將军,降卒之中,多是十少年郎,皆不足十五。”
“皆是牧羊童子,被突厥强掳为兵,是否留下当值?”
军司马低沉的声音打断了陆沉舟的思绪。
他深吸一口气:“传令,十五岁以下者,归还部落。”
“军中识文断字的老卒,或是朝廷派来的使者,教其汉话、农桑之道。”
“待来年春暖,分予他们农具种子,使其有田可耕,有粮可食。”
陆沉舟顿了顿:“你亲自督办此事,不可断其生路。”
军司马眼中掠过一丝动容,抱拳应诺:“末將领命!”
看著军司马退出帐外,陆沉舟的目光重新落回案上。
那厚厚一叠阵亡將士名册。
那些年轻的面容在记忆里闪过:有憨厚笑著的关中汉子,有眼神清亮的新兵....
取过笔,蘸饱了墨,在抚恤奏报上郑重添上一笔。
凡阵亡將士家中有孤老幼子者。
除例定抚恤外,额外加赐粟帛,免其户赋十年。
“报!”
帐外一声稟告响起:
“庆阳信使已回返,大夫人亲笔回书。”
信使跪地呈上回执,白凤仪惯用的素白信笺映入眼帘。
上面只有她娟秀的字跡:安抵勿念。
“知道了,下去吧。”
挥退信使,声音竟有些不易察觉的沙哑。
帐內重归寂静,放下笔,身体向后靠向冰冷的椅背。
目光投向帐顶摇曳的昏黄光影,思绪却如脱韁之马。
逆著迢迢关山,奔回了庆阳那清雅静謐的小院。
朔风自北而来,如千万匹脱韁野马。
裹挟著高原的寒气和尘沙,狠狠撞在陆沉舟的脸上。
他站在高高的山脊上,粗糲的风抽打著他的玄甲发出悲鸣。
仿佛无数战死者的灵魂在风沙里哭嚎。
极目远眺,莽莽草原铺陈开去,直抵天际尽头那片灰暗的轮廓。
那里,便是突厥王庭。
它盘踞在大地之上,像一头伤痕累累,却依旧齜著獠牙的巨兽不肯倒下。
无数毡帐层层叠叠。
围拱著中央那片巨大而醒目的金色穹顶,那是突厥可汗的象徵。
今年,陆沉舟三十岁了。
他的视线掠过王庭,投向更远处那片起伏的草场。
四年前。
他就是从那个方向,踏入这片无垠的疆域。
四年。
他默默咀嚼著这个漫长而沉重的数字。
一千多个日日夜夜。
从最东边的白山黑水,到西边的瀚海戈壁。
他带著麾下铁骑,如一股无可阻挡的洪流,席捲了这片辽阔的土地。
十八部曾经桀驁不驯的勇士。
或匍匐在他的战旗之下,或永远沉眠在冰冷的泥土之中。
身后的山坡下,是他亲手缔造的虎狼之师。
“將军!”
厚重的声音自身后响起,伴隨著鏗鏘的甲叶摩擦声。
陆沉没有回头。
能如此靠近他,声音又如此熟悉的,唯有赵云。
这个昔日瘦弱的汉子,如今壮硕如山。
赵云的目光也投向山下那片灯火阑珊的王庭。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com】
“最后一战了!”
他的声音带著一种莫名的亢奋,穿透呼啸的风声。
“明天太阳升起时,將军的旗帜就將插上那金帐的穹顶。”
“这片草原,终於要彻底匍匐在您的马蹄之下!”
赵云猛地吸了一口气。
仿佛要將整个草原胜利的气息都吸入肺腑,脸上的每一道刀疤都舒展开来。
“四年!”
“整整四年啊將军!”
“多少兄弟的血流干了,多少刀砍崩了.....”
“值了!都值了!”
是啊,最后一战。
四年征伐,铁蹄踏过千里,刀锋饮血无数。
终於看到了最后名为“和平”的希望。
陆沉舟从腰间取出一块白綾缠在额头,拔出了腰间的唐横刀。
注视著山下覆盖了目力所及的大片草场的钢铁巨兽。
“儿郎们!”
“打完这一仗!我们回家!”
隨即山呼海啸的炸响:“回家!回家!”
呜——呜——呜——
骤然间,三声苍凉悠长的號角声,撕裂了黎明前最后的沉寂。
“杀!”
陆沉舟注视著迅捷的钢铁洪流,十万大军在此刻倾巢而出。
何其壮阔!
“大將军!”
浑厚的声音自身后传来,扑通跪下,甚至没有一丝犹豫。
目光死死盯著面前的男人,想把他的模样刻在脑海里。
没有惧怕,只有狂热和无比的尊敬。
她双手高高捧起一个木雕刻而成的托盘。
托盘之上,並非珍饈美酒,而是厚厚一叠、用各种皮绳綑扎的皮卷文书。
每一卷都代表著草原上曾经桀驁不驯,声名赫赫的部族。
薛延陀、回紇、仆骨、拔野古……整整十八部。
阿依努尔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在风中却异常清晰。
“草原的十八部雄鹰已向您垂下翅膀!”
“金狼旗的光芒在您的马蹄前黯淡。”
她停顿了一下,仿佛积蓄著最后的力气,声音陡然拔高。
“苍天覆盖之下的辽阔大地。”
“草原,终於等来了它唯一的太阳!”
“愿长生天永远保佑您!”
这最后的呼喊如同惊雷。
所有部落的首领齐刷刷地单膝跪倒。
山风卷过,吹得托盘上那些象徵著屈服的皮卷哗哗作响。
陆沉舟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那些皮卷,每一卷都是无数场惨烈搏杀、无数战士殞命沙场换来的战利品。
初冬的晨光。
带著一种近乎吝嗇的温和,迟疑地爬上將军府东苑的窗欞。
院子中。
几个小小的身影裹著厚厚的锦袄,正追逐著掠过庭院的寒风。
稚嫩的笑闹声穿透了窗纸的阻隔,带来几分不合时宜的喧腾生气。
“慢些跑,仔细摔了!”
一个清亮又带著点无奈的声音自身后传来。
甄宓一身石榴红的新裁冬装。
鲜艷得像雪地里骤然跳出的火焰,衬得她年轻的脸庞愈发娇艷。
“大姐。”
甄宓来到白凤仪的身后,望著镜子的人影,又將桌上的髮簪替她盘起青丝。
“前街的瑞福楼,新进了一批上好的湖州丝绒。”
“说是从南边水路刚运抵的,顏色鲜亮极了。”
“我们今日去瞧瞧?给孩子们裁几件新年的斗篷,也给给府上添点喜气。”
她顿了顿,扬起更明媚的笑意:
“尤其是小满那丫头,成天惦记著要件红的呢。”
白凤仪慢慢梳理著垂落的一缕乌髮:“府库里的料子还多著,不必破费。”
“將军在外,府中一切当以节俭为上。”
“孩子们的冬衣,前几日不是才让针线房赶製了新的?”
甄宓莞尔:“只是孩子们长得快嘛!”
“虎头那小子,才半年功夫,去年的袖子都短了一截了。”
“还有鸞芝,小丫头片子,心思可多著呢……”
她絮絮地说著孩子们的琐事,像一只不知疲倦的雀鸟。
午后的暖阁,熏笼里炭火静静燃烧,散发著乾燥的松木香气。
宋清秋端坐在临窗的矮榻上,面前摊开一卷厚重的《明河录》。
长子陆迟已经八岁,身板挺拔,眉宇间已隱隱透出男儿特有的英气。
只是此刻小脸绷得紧紧的,眼神专注地盯著书页上那些繁复的山川脉络標记。
次子陆准七岁,性子跳脱。
小手握著一柄小小的木剑,心思早已飘到了九霄云外。
“此地古称河套,水草丰美,沃野千里。”
“控扼阴山,襟带黄河,实为北疆锁钥。”
宋清秋的声音不高,如同清泉流淌在暖阁里,她將书中的知识娓娓道来。
她纤细的手指,沿著书页上墨色的线条轻轻划过:
“你们父亲,此刻,大抵就在这一带与突厥周旋。”
“此地开阔,利於骑兵驰骋,却也难守。”
陆迟听得入神,小眉头紧锁,忽然抬起头:
“六娘,书上说那里风沙极大,冬日苦寒。”
“爹爹带的冬衣够厚实吗?他肩上的旧伤,遇到阴冷天气会疼吗?”
最小的女儿陆凤芝,裹得像只圆滚滚的小雪球,依偎在宋清秋身侧。
眼神时不时瞟向两位哥哥还有那本厚厚的书,小脑袋一点一点地打著瞌睡。
宋清秋的声音顿住了,她垂眸看著书页上“河套”二字。
她轻轻吸了口气,压下喉头瞬间涌上的酸涩,声音依旧平稳。
“你父亲是百战之將,这些自然会安排妥当。”
她抬起眼,目光落在陆迟绷紧的小脸上,带著一丝抚慰:
“迟儿,你要记住。”
“为將者,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非仅凭血气之勇,通晓地理,方能料敌先机。”
陆迟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一旁的陆准也好奇的凑过来,指著书籍脆生生地问。
“六娘,这条河大不大?”
“爹爹会带我去那里骑马吗?你上次说那里有好多野马群。”
宋清秋还未回答。
倚在她臂弯里打盹的陆凤芝被哥哥的声音惊动,迷迷糊糊地睁开眼。
长长的睫毛扑闪著,小嘴嘟囔著含混不清的童言:
“爹爹....骑马马....小满也要骑....”
说著,小脑袋一歪,又沉沉地睡了过去,嘴角还掛著一丝晶莹的口水。
暮色四合,如同饱蘸了浓墨的笔,在將军府中肆意晕染。
雪,不知何时悄然而至。
一张宽大的梨木圆桌摆在厅中,上面铺著喜庆的猩红毡毯。
白凤仪端坐主位,赵红缨和白凤婉分坐左右。
陆迟被二娘看的发憷,连忙坐得笔直。
陆准则有些不安分,小脚在桌下轻轻晃荡,眼睛不时瞟向桌上刚端上来的热气腾腾的点心。
老四陆洵,老五陆浙被奶娘照顾著,坐在特製的高凳上。
小手抓著一个做成小兔子模样的奶黄包,啃得小脸上沾满了金黄的碎屑。
乌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打量著大人们。
厅內暖意融融,食物的香气混合著淡淡的薰香。
厅外,雪落无声。
整个世界被纯净的白色温柔地覆盖。
甄宓脸上带著笑,夹起一块山楂糕,要递给陆洵。
“洵儿,尝尝这个,酸酸甜甜的....”
她的话音未落,厅外沉重的脚步声响起。
望著贾三披著大大氅迈步走了进来。
白凤仪眉间闪过一丝狐疑,率先起身:“三哥,这么晚了,是有事发生吗?”
“大夫人!捷报!”
那声音带著喜悦,清晰地撞入每一个人的耳膜。
“明公已破突厥王帐,不日还家!”
最后四个字。
如同九天落下的惊雷,狠狠地砸在她们每一个人的心上。
白凤仪挺直的脊背几不可查地晃了一下,仿佛那最后四个字带著千钧之力。
她缓缓地转过身,目光越过呆立的甄宓,越过浑身颤抖泪水无声汹涌的白凤婉....
最终落在了贾三手中的两封家书上。
只有最小的陆浙,眨巴著湿漉漉的大眼睛,好奇地看著被母亲像宝贝一样捧著的信件。
突厥之战终於收尾,那场暴风骤雨般的鏖战已然远去。
只余下战场上空盘旋不散的浓重血腥气。
以及营帐间游荡的、难以言表的疲惫。
处理完政务的陆沉舟回了中军大帐,刚刚靠著椅子上闭眼休息。
不到三分钟的时间,就被突兀的声音打破。
“大將军,军中文书呈上。”
亲兵捧来一叠卷册,恭敬地放在案头。
夜晚吹得帐中摇曳,露营灯也被光纤也摇晃不定,映照著案上堆积如山的军务。
陆沉舟提起笔,笔尖悬停在名册上方。
目光扫过那些墨写的名字,心中不由泛起一阵钝痛。
—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曾是鲜活的生命。
都曾是一个家庭的顶樑柱......
“大將军,降卒之中,多是十少年郎,皆不足十五。”
“皆是牧羊童子,被突厥强掳为兵,是否留下当值?”
军司马低沉的声音打断了陆沉舟的思绪。
他深吸一口气:“传令,十五岁以下者,归还部落。”
“军中识文断字的老卒,或是朝廷派来的使者,教其汉话、农桑之道。”
“待来年春暖,分予他们农具种子,使其有田可耕,有粮可食。”
陆沉舟顿了顿:“你亲自督办此事,不可断其生路。”
军司马眼中掠过一丝动容,抱拳应诺:“末將领命!”
看著军司马退出帐外,陆沉舟的目光重新落回案上。
那厚厚一叠阵亡將士名册。
那些年轻的面容在记忆里闪过:有憨厚笑著的关中汉子,有眼神清亮的新兵....
取过笔,蘸饱了墨,在抚恤奏报上郑重添上一笔。
凡阵亡將士家中有孤老幼子者。
除例定抚恤外,额外加赐粟帛,免其户赋十年。
“报!”
帐外一声稟告响起:
“庆阳信使已回返,大夫人亲笔回书。”
信使跪地呈上回执,白凤仪惯用的素白信笺映入眼帘。
上面只有她娟秀的字跡:安抵勿念。
“知道了,下去吧。”
挥退信使,声音竟有些不易察觉的沙哑。
帐內重归寂静,放下笔,身体向后靠向冰冷的椅背。
目光投向帐顶摇曳的昏黄光影,思绪却如脱韁之马。
逆著迢迢关山,奔回了庆阳那清雅静謐的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