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老李一家
流浪地球世界,2044年9月17日,傍晚,华国西南,蓉城。
某小区六楼老李一家正准备吃晚饭。
屋內,瀰漫著家常菜的香气。父亲李卫国把最后一道清炒时蔬端上桌,招呼著:“开饭了,小雅作业写完没?爸,妈,吃饭了。”
“来了来了。”十岁的李小雅从自己房间跑出来,手里还捏著一张画,“爸,你看我画的,老师说可以参加市里的比赛呢。”
“好,好,先吃饭。”李卫国脸上露出疲惫却温和的笑容,揉了揉女儿的头。
他是个普通的机械厂技术员,最近厂里订单锐减,人心惶惶,加班费也没了,日子紧巴巴的。
爷爷李大山从阳台踱进来,手里拿著手机,里面正播报著国际新闻:“联合政府特別会议今日继续进行,就『移山计划』预算分配问题,各国代表仍存在严重分歧.....数字生命倡导者在纽约举行大规模集会...”
“唉,吵吵吵,太阳都要炸了,还在吵。”李大山嘆了口气,把手机关掉,声音里满是忧虑。
他退休前是中学物理老师,比普通人更清楚“太阳氦闪”意味著什么。
新闻里关於“移山计划”建造行星发动机推动地球和“数字生命计划”將意识上传虚擬世界的爭论越来越激烈,恐慌像看不见的阴云笼罩著每个人。
奶奶王秀英默默地把盛好的米饭递给每个人,母亲张梅在社区医院当护士,最近病人激增,多是焦虑症和失眠的,她脸上也带著掩饰不住的倦意。
饭桌上气氛有些沉闷。
小雅嘰嘰喳喳说著学校的趣事,试图活跃气氛,大人们只是勉强应和著。
李卫国扒拉著碗里的饭,看著手机屏幕上弹出的“物价上涨”、“多地出现抢购潮”的新闻推送,眉头紧锁。
他知道家里存款不多,真要进入地下城时代,那点钱能撑多久?未来在哪里?一片迷茫。
夜深了,城市並未完全沉睡。远处偶尔传来一两声模糊的警笛,还有不知哪家窗口飘出的爭吵声。
李卫国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张梅轻声问:“卫国,你说……我们將来怎么办?真要进地下吗?小雅她……”
“別瞎想,”李卫国握住妻子的手,声音低沉却努力显得坚定,“国家会有办法的。睡吧。”话虽如此,他心里的不安和张梅一样沉重。
凌晨三点,万籟俱寂。
突然!
篤、篤、篤!
清晰而克制的敲门声响起,打破了深夜的寧静,也瞬间惊醒了本就睡得不沉的李卫国和张梅。
“谁?”李卫国猛地坐起,被突然惊醒,心臟咚咚直跳。而且这个时间点了,还有人敲门,太不寻常了。
“李卫国同志,张梅同志,请开门。社区的王建国,有紧急通知。”门外传来一个刻意压低的男声。
李卫国和张梅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惊疑。
张梅迅速披上外衣,李卫国走到门边,透过猫眼向外看。楼道感应灯亮著,门外站著三个人。
为首的是熟悉的社区的王建国,他身后是两名穿著深色作训服、身姿挺拔的军人,臂章是“西南战区”的標识,眼神锐利而平静,没有携带明显武器,但那股肃然的气质让人心头一凛。
李卫国深吸一口气,打开了门。
“李卫国同志,张梅同志,打扰了。”王建国微微点头,脸上没有往日的笑容,只有凝重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
他递过来一张摺叠起来、印有国徽和“最高指令”字样的淡黄色硬质卡片。“请立刻叫醒所有家庭成员,收拾必要个人物品和身份证明文件,一小时內楼下集合。这是最高级別的转移指令。”
“转移?去哪里?现在?”张梅的声音有些发颤,下意识地抓紧了李卫国的胳膊。
屋內的动静也惊醒了老人和孩子,李大山和王秀英穿著睡衣走了出来,李小雅揉著惺忪的睡眼,茫然地看著门口的陌生人。
“目的地是绝对安全的新家园。”王建国旁边的年轻军人开口了,声音不高却带著令人信服的力量,“同志,请相信国家。这是华夏文明延续的火种计划,。时间紧迫,详情会在集合点说明。
请务必携带好身份证、户口本、医保卡等所有个人证件。衣物以保暖、舒適、便於行动的为主,每人限带一个双肩包大小的隨身行李,食物和水少量携带,那边已准备好。贵重物品如存摺、少量现金可以带上,大型家电、家具、过多衣物请务必捨弃。”
“新家园?”李大山喃喃道,浑浊的眼睛里爆发出难以置信的光芒,“是…是那个移山计划?”
军人摇了摇头:“不是的,老爷子。是我们找到了新的生路。请抓紧时间,一小时后,体育中心东广场,有专人引导。
记住,保持镇定,不要声张,不要使用手机对外联繫,网络已被临时管制。”他指了指楼道,“整个单元,整个社区都在同步通知。我们会確保秩序。”
李卫国看著军人眼中那份不容置疑的坚定,再看看手中沉甸甸的指令卡,一股混杂著巨大震惊、难以置信、以及所说的新的家园猛地衝上头顶,让他一时有些眩晕。
“好!我们马上准备!”李卫国用力点头。
门关上了。小小的家瞬间被一种紧张而有序的气氛填满。
“快!爸,妈,小雅,赶紧换衣服,卫国的工装外套也带上!”张梅第一个反应过来,展现出护士的干练,立刻开始指挥。
“我去拿证件!小雅,把你的书包清空,装上你最喜欢的书和那个画画的速写本,別的玩具不能带了。”
王秀英默默走进臥室,从衣柜深处拿出一个老旧的铁皮盒子,里面装著几张泛黄的老照片和一枚褪色的军功章,那是他父亲牺牲在边境线上留下的。
她小心地把盒子塞进自己准备的一个结实小包里。
李小雅还有些懵懂,但也被大人的情绪感染,飞快地跑回房间,把课本作业本胡乱塞进书包,又抱起床头那只洗得发白的巨大毛绒兔子。
犹豫了一下,看看妈妈严厉的眼神,最终还是把大兔子放下了,换了一个小兔子,又把速写本和几支笔塞进去。
某小区六楼老李一家正准备吃晚饭。
屋內,瀰漫著家常菜的香气。父亲李卫国把最后一道清炒时蔬端上桌,招呼著:“开饭了,小雅作业写完没?爸,妈,吃饭了。”
“来了来了。”十岁的李小雅从自己房间跑出来,手里还捏著一张画,“爸,你看我画的,老师说可以参加市里的比赛呢。”
“好,好,先吃饭。”李卫国脸上露出疲惫却温和的笑容,揉了揉女儿的头。
他是个普通的机械厂技术员,最近厂里订单锐减,人心惶惶,加班费也没了,日子紧巴巴的。
爷爷李大山从阳台踱进来,手里拿著手机,里面正播报著国际新闻:“联合政府特別会议今日继续进行,就『移山计划』预算分配问题,各国代表仍存在严重分歧.....数字生命倡导者在纽约举行大规模集会...”
“唉,吵吵吵,太阳都要炸了,还在吵。”李大山嘆了口气,把手机关掉,声音里满是忧虑。
他退休前是中学物理老师,比普通人更清楚“太阳氦闪”意味著什么。
新闻里关於“移山计划”建造行星发动机推动地球和“数字生命计划”將意识上传虚擬世界的爭论越来越激烈,恐慌像看不见的阴云笼罩著每个人。
奶奶王秀英默默地把盛好的米饭递给每个人,母亲张梅在社区医院当护士,最近病人激增,多是焦虑症和失眠的,她脸上也带著掩饰不住的倦意。
饭桌上气氛有些沉闷。
小雅嘰嘰喳喳说著学校的趣事,试图活跃气氛,大人们只是勉强应和著。
李卫国扒拉著碗里的饭,看著手机屏幕上弹出的“物价上涨”、“多地出现抢购潮”的新闻推送,眉头紧锁。
他知道家里存款不多,真要进入地下城时代,那点钱能撑多久?未来在哪里?一片迷茫。
夜深了,城市並未完全沉睡。远处偶尔传来一两声模糊的警笛,还有不知哪家窗口飘出的爭吵声。
李卫国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张梅轻声问:“卫国,你说……我们將来怎么办?真要进地下吗?小雅她……”
“別瞎想,”李卫国握住妻子的手,声音低沉却努力显得坚定,“国家会有办法的。睡吧。”话虽如此,他心里的不安和张梅一样沉重。
凌晨三点,万籟俱寂。
突然!
篤、篤、篤!
清晰而克制的敲门声响起,打破了深夜的寧静,也瞬间惊醒了本就睡得不沉的李卫国和张梅。
“谁?”李卫国猛地坐起,被突然惊醒,心臟咚咚直跳。而且这个时间点了,还有人敲门,太不寻常了。
“李卫国同志,张梅同志,请开门。社区的王建国,有紧急通知。”门外传来一个刻意压低的男声。
李卫国和张梅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惊疑。
张梅迅速披上外衣,李卫国走到门边,透过猫眼向外看。楼道感应灯亮著,门外站著三个人。
为首的是熟悉的社区的王建国,他身后是两名穿著深色作训服、身姿挺拔的军人,臂章是“西南战区”的標识,眼神锐利而平静,没有携带明显武器,但那股肃然的气质让人心头一凛。
李卫国深吸一口气,打开了门。
“李卫国同志,张梅同志,打扰了。”王建国微微点头,脸上没有往日的笑容,只有凝重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
他递过来一张摺叠起来、印有国徽和“最高指令”字样的淡黄色硬质卡片。“请立刻叫醒所有家庭成员,收拾必要个人物品和身份证明文件,一小时內楼下集合。这是最高级別的转移指令。”
“转移?去哪里?现在?”张梅的声音有些发颤,下意识地抓紧了李卫国的胳膊。
屋內的动静也惊醒了老人和孩子,李大山和王秀英穿著睡衣走了出来,李小雅揉著惺忪的睡眼,茫然地看著门口的陌生人。
“目的地是绝对安全的新家园。”王建国旁边的年轻军人开口了,声音不高却带著令人信服的力量,“同志,请相信国家。这是华夏文明延续的火种计划,。时间紧迫,详情会在集合点说明。
请务必携带好身份证、户口本、医保卡等所有个人证件。衣物以保暖、舒適、便於行动的为主,每人限带一个双肩包大小的隨身行李,食物和水少量携带,那边已准备好。贵重物品如存摺、少量现金可以带上,大型家电、家具、过多衣物请务必捨弃。”
“新家园?”李大山喃喃道,浑浊的眼睛里爆发出难以置信的光芒,“是…是那个移山计划?”
军人摇了摇头:“不是的,老爷子。是我们找到了新的生路。请抓紧时间,一小时后,体育中心东广场,有专人引导。
记住,保持镇定,不要声张,不要使用手机对外联繫,网络已被临时管制。”他指了指楼道,“整个单元,整个社区都在同步通知。我们会確保秩序。”
李卫国看著军人眼中那份不容置疑的坚定,再看看手中沉甸甸的指令卡,一股混杂著巨大震惊、难以置信、以及所说的新的家园猛地衝上头顶,让他一时有些眩晕。
“好!我们马上准备!”李卫国用力点头。
门关上了。小小的家瞬间被一种紧张而有序的气氛填满。
“快!爸,妈,小雅,赶紧换衣服,卫国的工装外套也带上!”张梅第一个反应过来,展现出护士的干练,立刻开始指挥。
“我去拿证件!小雅,把你的书包清空,装上你最喜欢的书和那个画画的速写本,別的玩具不能带了。”
王秀英默默走进臥室,从衣柜深处拿出一个老旧的铁皮盒子,里面装著几张泛黄的老照片和一枚褪色的军功章,那是他父亲牺牲在边境线上留下的。
她小心地把盒子塞进自己准备的一个结实小包里。
李小雅还有些懵懂,但也被大人的情绪感染,飞快地跑回房间,把课本作业本胡乱塞进书包,又抱起床头那只洗得发白的巨大毛绒兔子。
犹豫了一下,看看妈妈严厉的眼神,最终还是把大兔子放下了,换了一个小兔子,又把速写本和几支笔塞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