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作战会议
指挥中心 - 战略部署会议
巨大的环形屏幕上,“雨蚀之城”扭曲的钢铁丛林和狰狞的畸变体影像被暂时缩小到角落。
会议桌旁,秦將军、陈主任、林默、周锐、“工蜂”、情报分析师代表、龙渊阁代表以及几位核心参谋围坐一堂,气氛凝重而专注。
“情况已经很清楚了。”
秦將军的声音沉稳有力,手指敲击著桌面,“『腐化之心』是核心目標,但它在哪?我们像上次那样一头扎进去,无异於大海捞针,风险太高。”
情报分析师立刻接话:“將军,分析林少校和周上尉带回的视频数据,我们发现了一些微妙的线索。”
他调出几段经过处理的画面:
某些建筑残骸上,有非自然形成的、相对规整的刻痕或涂鸦,虽然被腐蚀得厉害,但能看出是人形生物留下的痕跡,风格原始却带有一定的规律性。
在探索那个疑似“生物心臟泵站”的区域边缘,头盔拾音器捕捉到过极其微弱、类似金属敲击的短促回音,不像是畸变体发出的无意义噪音。
几处相对“乾净”的废墟角落,有被刻意清理和堆砌的痕跡,形成简陋的掩体,地面上有少量非畸变体的、类似人类的陈旧足跡(被雨水冲刷大半)。
镰刀臂怪物等“高级”畸变体出现的位置,似乎围绕著某些特定的、能量读数异常的区域,像是“巡逻”或“守卫”。
“综合这些线索,”分析师总结道,“我们有理由相信,『雨蚀之城』並非完全是死域。极有可能存在原住民,或者至少是未被完全腐化的人类倖存者!
他们躲藏在城市废墟的深处,像老鼠一样艰难求生。
他们对这座城市、对『腐化之心』的了解,必然远超我们!”
陈主任点头:“找到他们,是打开局面的关键钥匙。
不仅能获取关於『腐化之心』位置、守卫力量、城市布局的宝贵情报。
甚至可能了解腐化源质的特性、弱点,以及这个世界的歷史。
这比我们盲目探索效率高得多,风险也相对可控。”
“我同意。”林默沉声道。
“上次我们如同无头苍蝇,战斗消耗太大,信息获取却有限。
如果能找到倖存者据点,建立初步联繫,哪怕只是观察,也能为我们指明方向。
同时,也能验证系统任务中提到的『阻止腐化扩散至其他维度』的紧迫性——
这个世界是否还有救?
倖存者是否掌握著某种抵抗腐化的方法?
这些都至关重要。”
周锐言简意賅:
“目標:接触倖存者。
方向:避开高级畸变体密集区,向城市深处能量异常或『人造痕跡』集中区域探索。
行动:隱蔽优先,火力备用。”
“工蜂”补充道:“新装备的设计也考虑到了这一点。
『磐石』外骨骼能提升复杂地形穿行效率,降低体力消耗。
无人机更是侦察的神器,可以提前探路,规避大型畸变体集群,寻找可能的倖存者活动跡象。
『静心玉符』在非高强度精神污染环境下,或许能降低被感知或影响的风险。”
“好!”秦將军拍板。
“核心战略调整:下次跃迁,首要任务由『摧毁腐化之心』调整为『寻找並接触异世界人类倖存者』,获取关键情报,尤其是关於『腐化之心』的確切位置和守卫信息。
在確保安全和获取情报的前提下,伺机向核心区域推进侦察。”
他看向林默和周锐:
“你们是执行者,这个策略是否可行?风险是否可控?”
林默与周锐对视一眼,坚定点头:
“可行!接触倖存者是更明智的起点。我们有新装备,有上次的经验,更有明確的目標。风险存在,但值得一搏。”
“很好。”秦將军目光扫过全场。
“那么,接下来一个多月,『神工坊』和『龙渊阁』全力衝刺,完成装备列装和人员强化。林默,周锐,你们的任务就是:榨乾每一分钟,吃透新装备!”
接下来的日子,林默和周锐几乎住在了神工坊的模擬训练场和龙渊阁的特殊修炼室。
“磐石i型”外骨骼:
负重与机动: 两人背负著接近40公斤(包含备用弹药、生存包、无人机等)的模擬载荷,在模擬“雨蚀之城”复杂地形的障碍场中穿梭。
倾倒的金属梁、湿滑的斜坡、狭窄的管道、深及膝盖的泥泞水池……
外骨骼的液压助力系统发出低沉的嗡鸣,显著减轻了下肢负担,提升了攀爬、跨越和泥泞中跋涉的效率。
周锐结合《追风步》的步法,动作更加飘忽迅捷;
林默则感觉步履沉稳,长途奔袭的耐力大幅提升。
武器操控: 靶场上,qlu-131狙榴沉重的后坐力被外骨骼的肩托缓衝系统和整体框架有效吸收。
林默需要重新適应瞄准基线,但稳定性大增,连续射击的精度和速度都远超徒手状態。
下掛榴弹发射器的加入,让191魔改版的火力层次更加丰富。
周锐则专注於新配备的大口径左轮手枪,在极端近距离模擬对抗中,其恐怖的停止作用能瞬间“击毙”扑到身前的模擬目標。
防护与格挡: 新型纳米陶瓷/液態金属复合插板进行了严苛的抗腐蚀(模擬酸雨喷洒)、抗动能(高速钢珠衝击)、抗切割(模擬镰刀臂挥砍)测试,效果显著。
更令两人惊喜的是,“磐石”框架在周锐运转《天罡功》时,能辅助他將力量传导至双臂和肩部,进行更有效的主动格挡。
在一次模擬对抗中,周锐利用外骨骼框架结合《天罡功》,硬生生架住並偏转了一台模擬“缝合巨像”挥击的液压机械臂,虽然被震退数步,但自身毫髮无损,贏得了满场喝彩。
“静心玉符”(试验型):
龙渊阁搭建了一个特殊的“精神压力室”,利用解析出的微弱腐化精神印记和次声波等技术,模擬低强度的精神污染环境。
林默和周锐佩戴著“静心玉符”(一个掛在颈间的金属扁盒,释放特定频率的波动)进入其中。
初期,那种熟悉的幻听、烦躁感和轻微眩晕再次袭来。
但隨著玉符启动,一种清凉、安定的感觉如同薄纱般笼罩意识,有效地削弱了外界的精神干扰,使他们能保持更清晰的思维和专注力。
虽然在高强度模擬下,玉符的效果会减弱,甚至需要主动加大输出功率(消耗內置微型电池更快),但已证明其在低烈度环境下的价值。
周锐成为了《天罡童子功》和《追风步》的“活体实验样本”兼教官。
在龙渊阁专家的精密监测和辅助下,他对两门功法的理解更加深入,行气路线更加高效流畅。
结合外骨骼后,《天罡功》的爆发力和防御力,《追风步》的闪避与突进,都產生了1+1>2的效果。
他甚至开始尝试將部分內力特性引导至新配备的长刀上,摸索“气贯兵刃”的雏形,追求更强的单体破甲杀伤力。
林默也在龙渊阁的指导下,进行基础的体能强化和精神韧性训练,並针对雁翎刀进行了更系统的近战搏杀训练,尤其侧重於在狭窄空间或被突袭时的快速反应和致命一击。
巨大的环形屏幕上,“雨蚀之城”扭曲的钢铁丛林和狰狞的畸变体影像被暂时缩小到角落。
会议桌旁,秦將军、陈主任、林默、周锐、“工蜂”、情报分析师代表、龙渊阁代表以及几位核心参谋围坐一堂,气氛凝重而专注。
“情况已经很清楚了。”
秦將军的声音沉稳有力,手指敲击著桌面,“『腐化之心』是核心目標,但它在哪?我们像上次那样一头扎进去,无异於大海捞针,风险太高。”
情报分析师立刻接话:“將军,分析林少校和周上尉带回的视频数据,我们发现了一些微妙的线索。”
他调出几段经过处理的画面:
某些建筑残骸上,有非自然形成的、相对规整的刻痕或涂鸦,虽然被腐蚀得厉害,但能看出是人形生物留下的痕跡,风格原始却带有一定的规律性。
在探索那个疑似“生物心臟泵站”的区域边缘,头盔拾音器捕捉到过极其微弱、类似金属敲击的短促回音,不像是畸变体发出的无意义噪音。
几处相对“乾净”的废墟角落,有被刻意清理和堆砌的痕跡,形成简陋的掩体,地面上有少量非畸变体的、类似人类的陈旧足跡(被雨水冲刷大半)。
镰刀臂怪物等“高级”畸变体出现的位置,似乎围绕著某些特定的、能量读数异常的区域,像是“巡逻”或“守卫”。
“综合这些线索,”分析师总结道,“我们有理由相信,『雨蚀之城』並非完全是死域。极有可能存在原住民,或者至少是未被完全腐化的人类倖存者!
他们躲藏在城市废墟的深处,像老鼠一样艰难求生。
他们对这座城市、对『腐化之心』的了解,必然远超我们!”
陈主任点头:“找到他们,是打开局面的关键钥匙。
不仅能获取关於『腐化之心』位置、守卫力量、城市布局的宝贵情报。
甚至可能了解腐化源质的特性、弱点,以及这个世界的歷史。
这比我们盲目探索效率高得多,风险也相对可控。”
“我同意。”林默沉声道。
“上次我们如同无头苍蝇,战斗消耗太大,信息获取却有限。
如果能找到倖存者据点,建立初步联繫,哪怕只是观察,也能为我们指明方向。
同时,也能验证系统任务中提到的『阻止腐化扩散至其他维度』的紧迫性——
这个世界是否还有救?
倖存者是否掌握著某种抵抗腐化的方法?
这些都至关重要。”
周锐言简意賅:
“目標:接触倖存者。
方向:避开高级畸变体密集区,向城市深处能量异常或『人造痕跡』集中区域探索。
行动:隱蔽优先,火力备用。”
“工蜂”补充道:“新装备的设计也考虑到了这一点。
『磐石』外骨骼能提升复杂地形穿行效率,降低体力消耗。
无人机更是侦察的神器,可以提前探路,规避大型畸变体集群,寻找可能的倖存者活动跡象。
『静心玉符』在非高强度精神污染环境下,或许能降低被感知或影响的风险。”
“好!”秦將军拍板。
“核心战略调整:下次跃迁,首要任务由『摧毁腐化之心』调整为『寻找並接触异世界人类倖存者』,获取关键情报,尤其是关於『腐化之心』的確切位置和守卫信息。
在確保安全和获取情报的前提下,伺机向核心区域推进侦察。”
他看向林默和周锐:
“你们是执行者,这个策略是否可行?风险是否可控?”
林默与周锐对视一眼,坚定点头:
“可行!接触倖存者是更明智的起点。我们有新装备,有上次的经验,更有明確的目標。风险存在,但值得一搏。”
“很好。”秦將军目光扫过全场。
“那么,接下来一个多月,『神工坊』和『龙渊阁』全力衝刺,完成装备列装和人员强化。林默,周锐,你们的任务就是:榨乾每一分钟,吃透新装备!”
接下来的日子,林默和周锐几乎住在了神工坊的模擬训练场和龙渊阁的特殊修炼室。
“磐石i型”外骨骼:
负重与机动: 两人背负著接近40公斤(包含备用弹药、生存包、无人机等)的模擬载荷,在模擬“雨蚀之城”复杂地形的障碍场中穿梭。
倾倒的金属梁、湿滑的斜坡、狭窄的管道、深及膝盖的泥泞水池……
外骨骼的液压助力系统发出低沉的嗡鸣,显著减轻了下肢负担,提升了攀爬、跨越和泥泞中跋涉的效率。
周锐结合《追风步》的步法,动作更加飘忽迅捷;
林默则感觉步履沉稳,长途奔袭的耐力大幅提升。
武器操控: 靶场上,qlu-131狙榴沉重的后坐力被外骨骼的肩托缓衝系统和整体框架有效吸收。
林默需要重新適应瞄准基线,但稳定性大增,连续射击的精度和速度都远超徒手状態。
下掛榴弹发射器的加入,让191魔改版的火力层次更加丰富。
周锐则专注於新配备的大口径左轮手枪,在极端近距离模擬对抗中,其恐怖的停止作用能瞬间“击毙”扑到身前的模擬目標。
防护与格挡: 新型纳米陶瓷/液態金属复合插板进行了严苛的抗腐蚀(模擬酸雨喷洒)、抗动能(高速钢珠衝击)、抗切割(模擬镰刀臂挥砍)测试,效果显著。
更令两人惊喜的是,“磐石”框架在周锐运转《天罡功》时,能辅助他將力量传导至双臂和肩部,进行更有效的主动格挡。
在一次模擬对抗中,周锐利用外骨骼框架结合《天罡功》,硬生生架住並偏转了一台模擬“缝合巨像”挥击的液压机械臂,虽然被震退数步,但自身毫髮无损,贏得了满场喝彩。
“静心玉符”(试验型):
龙渊阁搭建了一个特殊的“精神压力室”,利用解析出的微弱腐化精神印记和次声波等技术,模擬低强度的精神污染环境。
林默和周锐佩戴著“静心玉符”(一个掛在颈间的金属扁盒,释放特定频率的波动)进入其中。
初期,那种熟悉的幻听、烦躁感和轻微眩晕再次袭来。
但隨著玉符启动,一种清凉、安定的感觉如同薄纱般笼罩意识,有效地削弱了外界的精神干扰,使他们能保持更清晰的思维和专注力。
虽然在高强度模擬下,玉符的效果会减弱,甚至需要主动加大输出功率(消耗內置微型电池更快),但已证明其在低烈度环境下的价值。
周锐成为了《天罡童子功》和《追风步》的“活体实验样本”兼教官。
在龙渊阁专家的精密监测和辅助下,他对两门功法的理解更加深入,行气路线更加高效流畅。
结合外骨骼后,《天罡功》的爆发力和防御力,《追风步》的闪避与突进,都產生了1+1>2的效果。
他甚至开始尝试將部分內力特性引导至新配备的长刀上,摸索“气贯兵刃”的雏形,追求更强的单体破甲杀伤力。
林默也在龙渊阁的指导下,进行基础的体能强化和精神韧性训练,並针对雁翎刀进行了更系统的近战搏杀训练,尤其侧重於在狭窄空间或被突袭时的快速反应和致命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