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天才需要天赋,还要努力
採访分为两部分,视频和文字。
天地无常將其分了两个楼层,上面上传视频截图,下面是文字部分。
贴吧里的网友最先看到是视频部分。
截取的图片中,男孩坐在记者对面,那还是三月份,天气还很冷。
身体小小一只的少年被包裹在宽大的春秋季校服中,拉链拉到顶端,只露出的一张瘦成锥子的小脸,被毛躁的头髮遮挡的还没巴掌大。
削瘦,弱小,除了一双眼睛依旧明亮外,找不到一点之前访谈截图中的样子。
“这是同一个人?”
有人在底下评论。
“不是说偶像么,再怎么样挣的也比普通人多吧,怎么弄成这个样子?”
翻到下面的文字採访,很快给了他们答案。
虽然前因后果没有详细说出来,但从已知的內容,大家都能脑补出具体情况。
“从这篇採访中,我们可以做一番合理的推测。”
天地无常在下一楼层说道。
“陆清风的父母很早把他送去经纪公司做偶像练习生,后面也顺利出道了,但当时他的年龄,挣的钱肯定都被他父母拿走了。
后来组合中其他几人出了问题,他也被人扒出人设造假,组合糊了。
他父母估计也关係不太好,没多久就离了婚。
陆清风由他父亲抚养,但他父亲並没有尽到责任,母亲也不管他。
这段时间我们不知道持续了多久,但可以肯定在这段时间,陆清风的生活非常艰难,大家可以看看他出道后和接受採访后的照片对比。”
在文字下面,放了两张图片。
一张是做偶像时粉丝拍的陆清风,一张是採访时。
非常鲜明的对比。
“所以为了挣钱,陆清风开始了第一次创作。
他最初写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和《丑小鸭》大家可以去看一看,我个人认为是他生活映射。”
有人真的去找这两篇童话来看。
因为字数不多,看完后回来说自己的体会。
“单独来看可能没什么感觉,因为我知道这是假的,是个故事,但结合作者本人的经歷,我有些难受。”
“不偏不倚的说,故事写的是真好,文字简练,画面感很强,不是亲身感受,写不出来这样的文字。”
……
到了这里,质疑声基本没有了。
如果是其他题材或许还会有些想法,但童话结合作者本身的经歷,潜意识里就觉得是顺理成章的事。
“顺带一提,陆清风接受的这家媒体是先锋少年报,苏城官媒,同时,他也是因为协助警方破获了一起拐卖案件,才被採访的。”
天地无常又在下面放出了苏城警察新闻媒体中心的报导截图。
这下,帖子下面只剩下讚扬。
“案件具体情况大家可以自己去看看採访,本贴是挖掘作者的写作经歷,我就不多说了。”
“因为缺少生活费,所以开始了第一次创作。
这里为什么会选童话这个题材,除了相对容易以外,我认为还有其他因素,不过我们暂时还不得而知。
然后就是三月初开始的新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这篇作文他构思了多久,我们不得而知,但从文笔上来看,依旧延续了写童话时的简练,这个时候他应该还创作了另外三篇童话,在四月份的《儿童文学》发表。
然后,我猜测《餵—出来》差不多在这个时候完成,这篇作文也开启了陆清风对其他类型文章的兴趣。
应该也是这个时候,作者开始涉猎其他类型,写了《蛋》和推理小说,这个时候,我们能看出他的文笔风格都有了不小的变化。
到了五月份,就是北大文学杯这篇作者文笔的巔峰之作《温一壶月光下酒》。”
洋洋散散的分析,要是陆清风看到,都要惊讶一声。
基本还原了他写作的全过程,连不少他自己都没想到的细节都给他完善了。
底下有人评论。
“我去,楼主太细了,你说你写网络小说,不会写的推理吧。”
天地无常给这人回復了一个害羞的表情。
什么都没说,但又像什么都说了。
“言归正传。
说了这么多,大家也都看出来,这个陆清风就是一个天才,阅读量还非常大,且善於从其他书籍提炼知识来充实自己的写作库,这点从《温一壶月光下酒》和《蛋》中能看得出来。
另外,他目前风格还没完全稳定下来,还处於摸索阶段。
能够熟练驾驭多种题材的文学作品,想像力丰富,脑洞极大。
因为自身的遭遇,文字中又能留下的深刻思想。
说实话,我特別期待以后的作品,我会一直关注他的。”
帖子差不多到这里就结束了,但不少人还在下面发问。
“楼主,你还没说说他那本青春小说呢。”
天地无常回復。
“没什么好说的,这就是一本为了挣钱而写的小说,估计是《萌芽》约稿,作者本人也想挣点钱,和他其他作品相比,一点內涵都没有,就学生味写的还可以。”
看得出来,这位对青春文学不怎么待见。
“楼主,你不是说《岁月推理》论坛还有一些趣事么?”
“哦,差点忘了。”
“就是当时在论坛陆清风的新作品很受欢迎,然后有些推理迷阴阳了一位老牌推理作家乱步诚。
乱步诚破防去微博上叫囂,结果被陆清风以前的做偶像时的粉丝懟自闭了,哈哈哈哈。
图片我就不贴了,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微博搜一搜。”
“听楼主这么这么一分析,才发现这人有多强,关键还是高中生。”
“楼上的,人家已经被北大录取了。”
“人和人的差距真踏马大,別人家的十八岁,作品印刷成铅字,;我的十八岁,和沙雕死党每天瞎欢乐。”
“別说的他就只有天赋,没看楼主说么,人家阅读量也非常大,看了很多书的,问问现在有多少人还能安静的读完一本书。”
“確实,找到方向,努力也是成功的一部分。”
……
帖子的热度持续不断,回復短时间內已经超过了两千多条。
各种评论开始五八门,有人在谴责不靠谱的父母,有人在可怜作家身世,还有人在讚嘆作家的顏值……
这种极具戏剧性的情况,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
“楼主分析的特別好,我可以转发到其他平台么?”
天地无常很大方。
“可以。”
於是,这篇帖子出现在越来越多的地方,影响力慢慢发酵。
而此时,陆清风已经动身前往魔都。
天地无常將其分了两个楼层,上面上传视频截图,下面是文字部分。
贴吧里的网友最先看到是视频部分。
截取的图片中,男孩坐在记者对面,那还是三月份,天气还很冷。
身体小小一只的少年被包裹在宽大的春秋季校服中,拉链拉到顶端,只露出的一张瘦成锥子的小脸,被毛躁的头髮遮挡的还没巴掌大。
削瘦,弱小,除了一双眼睛依旧明亮外,找不到一点之前访谈截图中的样子。
“这是同一个人?”
有人在底下评论。
“不是说偶像么,再怎么样挣的也比普通人多吧,怎么弄成这个样子?”
翻到下面的文字採访,很快给了他们答案。
虽然前因后果没有详细说出来,但从已知的內容,大家都能脑补出具体情况。
“从这篇採访中,我们可以做一番合理的推测。”
天地无常在下一楼层说道。
“陆清风的父母很早把他送去经纪公司做偶像练习生,后面也顺利出道了,但当时他的年龄,挣的钱肯定都被他父母拿走了。
后来组合中其他几人出了问题,他也被人扒出人设造假,组合糊了。
他父母估计也关係不太好,没多久就离了婚。
陆清风由他父亲抚养,但他父亲並没有尽到责任,母亲也不管他。
这段时间我们不知道持续了多久,但可以肯定在这段时间,陆清风的生活非常艰难,大家可以看看他出道后和接受採访后的照片对比。”
在文字下面,放了两张图片。
一张是做偶像时粉丝拍的陆清风,一张是採访时。
非常鲜明的对比。
“所以为了挣钱,陆清风开始了第一次创作。
他最初写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和《丑小鸭》大家可以去看一看,我个人认为是他生活映射。”
有人真的去找这两篇童话来看。
因为字数不多,看完后回来说自己的体会。
“单独来看可能没什么感觉,因为我知道这是假的,是个故事,但结合作者本人的经歷,我有些难受。”
“不偏不倚的说,故事写的是真好,文字简练,画面感很强,不是亲身感受,写不出来这样的文字。”
……
到了这里,质疑声基本没有了。
如果是其他题材或许还会有些想法,但童话结合作者本身的经歷,潜意识里就觉得是顺理成章的事。
“顺带一提,陆清风接受的这家媒体是先锋少年报,苏城官媒,同时,他也是因为协助警方破获了一起拐卖案件,才被採访的。”
天地无常又在下面放出了苏城警察新闻媒体中心的报导截图。
这下,帖子下面只剩下讚扬。
“案件具体情况大家可以自己去看看採访,本贴是挖掘作者的写作经歷,我就不多说了。”
“因为缺少生活费,所以开始了第一次创作。
这里为什么会选童话这个题材,除了相对容易以外,我认为还有其他因素,不过我们暂时还不得而知。
然后就是三月初开始的新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这篇作文他构思了多久,我们不得而知,但从文笔上来看,依旧延续了写童话时的简练,这个时候他应该还创作了另外三篇童话,在四月份的《儿童文学》发表。
然后,我猜测《餵—出来》差不多在这个时候完成,这篇作文也开启了陆清风对其他类型文章的兴趣。
应该也是这个时候,作者开始涉猎其他类型,写了《蛋》和推理小说,这个时候,我们能看出他的文笔风格都有了不小的变化。
到了五月份,就是北大文学杯这篇作者文笔的巔峰之作《温一壶月光下酒》。”
洋洋散散的分析,要是陆清风看到,都要惊讶一声。
基本还原了他写作的全过程,连不少他自己都没想到的细节都给他完善了。
底下有人评论。
“我去,楼主太细了,你说你写网络小说,不会写的推理吧。”
天地无常给这人回復了一个害羞的表情。
什么都没说,但又像什么都说了。
“言归正传。
说了这么多,大家也都看出来,这个陆清风就是一个天才,阅读量还非常大,且善於从其他书籍提炼知识来充实自己的写作库,这点从《温一壶月光下酒》和《蛋》中能看得出来。
另外,他目前风格还没完全稳定下来,还处於摸索阶段。
能够熟练驾驭多种题材的文学作品,想像力丰富,脑洞极大。
因为自身的遭遇,文字中又能留下的深刻思想。
说实话,我特別期待以后的作品,我会一直关注他的。”
帖子差不多到这里就结束了,但不少人还在下面发问。
“楼主,你还没说说他那本青春小说呢。”
天地无常回復。
“没什么好说的,这就是一本为了挣钱而写的小说,估计是《萌芽》约稿,作者本人也想挣点钱,和他其他作品相比,一点內涵都没有,就学生味写的还可以。”
看得出来,这位对青春文学不怎么待见。
“楼主,你不是说《岁月推理》论坛还有一些趣事么?”
“哦,差点忘了。”
“就是当时在论坛陆清风的新作品很受欢迎,然后有些推理迷阴阳了一位老牌推理作家乱步诚。
乱步诚破防去微博上叫囂,结果被陆清风以前的做偶像时的粉丝懟自闭了,哈哈哈哈。
图片我就不贴了,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微博搜一搜。”
“听楼主这么这么一分析,才发现这人有多强,关键还是高中生。”
“楼上的,人家已经被北大录取了。”
“人和人的差距真踏马大,別人家的十八岁,作品印刷成铅字,;我的十八岁,和沙雕死党每天瞎欢乐。”
“別说的他就只有天赋,没看楼主说么,人家阅读量也非常大,看了很多书的,问问现在有多少人还能安静的读完一本书。”
“確实,找到方向,努力也是成功的一部分。”
……
帖子的热度持续不断,回復短时间內已经超过了两千多条。
各种评论开始五八门,有人在谴责不靠谱的父母,有人在可怜作家身世,还有人在讚嘆作家的顏值……
这种极具戏剧性的情况,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
“楼主分析的特別好,我可以转发到其他平台么?”
天地无常很大方。
“可以。”
於是,这篇帖子出现在越来越多的地方,影响力慢慢发酵。
而此时,陆清风已经动身前往魔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