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燕大有自己的陶哲轩【二合一】
听到张鲁平的这番话,田纲顿时眼前一亮,脸上浮现出浓厚兴趣。
能让张鲁平和郑以中拿过来的论文,不用想也知道肯定非比寻常,于是未曾耽搁连忙开口接过话茬应和。
“去我办公室说。”
话音落下立刻走在前面带路。
徐铭头回来镜春园,不熟悉里面结构,便跟着导师并没有多说。
很快众人走进一间办公室,田纲先是把桌面上的东西简单收拾干净,并取出眼镜戴上后这才开始查看论文。
看到论文标题和摘要,眼中顿时闪过惊色。
“院里竟有人证明斐波那契数的无穷性问题,这可是数论领域的突破性成果。”
他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多个数学分支,并将其紧密连接起来推动发展。
对于数论同样不算陌生。
自然清楚素数分布中的无穷性经典问题,如果证明的话绝对会引起数论界热潮。
这时郑以中也没沉默,他拿出上午的验证步骤,同田纲讲出自己的观点。
“田院士。”
“论文中的多尺度解析筛法非常巧妙,我认为对斐波那契数无穷性证明是成立的。”
“能让郑教授认可,看来这篇论文确实不错。”田纲接过写有验证过程的草稿纸点点头说。
下秒。
越发迫不及待,也顾不上招呼张鲁平等人,立刻把注意力投入到论文中认真审核。
至于徐铭他们三个人,则自己找到位置坐下,耐心等待最终的结果。
随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田纲脸上表情不断变换。
从期待到惊喜。
中间经过短暂皱眉,拿起笔根据郑以中的结果验证步骤进行复核。
最后满是激动之色。
当窗户外面的天色逐渐变黑,他终于停下手上动作毫不掩饰脸上欣喜。
“对了。”
“证明斐波那契数无穷性的公式是成立的。”
“这种多尺度解析筛法,确实能够作为解决素数分布问题的全新工具。”
深吸一口气,讲出这几句话之后,闻言站起来的张鲁平和郑以中顿时浑身放松下来,互相对视一眼甚是激动。
早在上午的时候,他们便隐隐确定,徐铭的论文推动了数论领域筛法工具的发展,但出于对理论数学严谨态度这才搬出田纲院士进行复核。
眼下结果达成一致,表明徐铭的论文确实有资格发表在数学顶刊上面。
然而还没等他们开口接话,又听田纲院士追问起来。
“论文作者是哪位教授?”
前脚话音刚落,紧随其后又接话补充。
“怎么只有中文版?”
在他看来如此水准的论文,只能是院里教授,但仅有中文版可没法投稿顶刊。
“这篇论文并非是院里教授撰写。”张鲁平嘴角挂着笑容摇摇头回答。
田纲一脸惊讶:“难道是哪个博士?”
闻言张鲁平不再卖关子如实说:“它是我学生徐铭的本科毕业论文。”
讲这句话时整个表情只能用两个字形容。
骄傲。
而当此话传进田纲的耳朵中,则立刻把目光锁定在距离自己较远的徐铭身上。
对这个结果非常意外。
“毕业论文?”
约摸顿了两三秒,才回过神来忙详细询问情况。
“高教社杯专家组面试结束那天,你说已经完成的本科毕业论文,难道就是这篇斐波那契数无穷性问题?”
还记得颁奖结束后,他主动和徐铭搭话,表达对年轻优秀学生的勉励。
得知对方那么快就完成毕业论文,认为价值不会多大便没有进一步关注。
结果谁曾想竟是使用新筛法,把斐波那契数的无穷性问题给彻底证明。
若早知道论文含金量如此之高,那说什么都要帮忙审查指导。
徐铭倒没多想,闻言仅点点头表达确定。
刚做完动作又听郑以中附和道:“徐铭从今年四月份便确定了毕业论文方向。”
“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便通过解析数论和复积分优化出多尺度筛法,并成功证明斐波那契数无穷性问题。”
“数学天赋着实难得。”
“尽快把论文翻译成英文版投稿数学年刊,数论界可许久没有这样的进展了。”
田纲重新坐下,给徐铭列举建议的同时,想到什么又多补充句。
“我和数学年刊的主编彼得·萨纳克相熟,以前在普林斯顿大学任教时是同事,到时会推荐你的这篇论文。”
“应该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审稿发表。”
徐铭将田纲院士的这番话悉数听进耳中,心里不由得涌现出喜色。
既然要把这篇毕业论文投稿,那肯定是越快越好。
需知数学年刊作为数学界顶刊,由普林斯顿大学高等研机构发行,截至目前已经有着一百多年历史,
平均审稿周期最少都在六个月,相比数学领域其他期刊较为漫长。
但若有数学界的知名作者对论文推荐,优先审稿的话流程上能节约不少时间。
这显然是好事。
正当徐铭想着这些时,导师张鲁平的声音下秒突然在耳旁响起。
“能让田院士开口帮忙的论文,这几年整个燕大可都找不出几份来。”
徐铭闻言自是没能半分耽搁,连忙近前两步向田纲院士由衷表示感谢。
“谢谢田院士。”
“你是我燕大数院的学生,如果能在国际数学界崭露头角学校脸上也有光,我作为你的前辈应该适当帮忙。”
田院士看到徐铭的举动脸上笑容更盛,摆手以长辈的口吻回应这么句。
接着他嘴上话语不停,又看向徐铭表达自己的期望。
“能在这个年纪里取得数论领域上的成就,已经超过世界上很多数学人。”
“陶哲轩去年三十岁获得菲尔兹奖。”
“而你就是咱们燕大自己的陶哲轩,希望你未来能有更高的成绩。”
“有机会可以随时来这里交流。”
“在我的印象中,田院士可还是头一次,对学生有这么高的评价。”郑以中脸上堆着笑容率先开口附和句。
作为燕大数院的教授,对国际数学界的情况,那自然是了解的非常清楚。
要说最近两年风头最盛的数学新星,毫无疑问要属去年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以三十岁年纪拿到菲尔兹奖的天才数学家陶哲轩。
如今田纲院士,将徐铭比喻是燕大的陶哲轩,绝对称得上是非常高的评价。
徐铭对这个名字自然更为熟悉。
还记得新生报到入学后,头次去图书馆,便看到关于国际数学家大会的海报。
其中菲尔兹奖获得者陶哲轩的名字格外刺眼。
是每个数学人最想获得的荣誉。
“谢谢田院士,我把论文翻译完再找你审查。”徐铭再次表示感谢。
然田纲则直接摇头道:“你的论文不用找我修改了。”
提起这件事他更是感到诧异,徐铭身为本科生在数学上有着很高天赋就罢了,没想到写起论文也找不到一处逻辑错误和格式符号方面问题。
要知道他无论在海外名校任教还是回国,每年帮忙审查的数学论文数量,毫无疑问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
且每篇论文或多或少,都能找到些错误。
结果在徐铭这里却愣是无从下手。
其中哪一个公式符号都称得上巧妙,逻辑严谨思路清晰明确。
不过想到徐铭刚入学,就先后发表数学和无线通信领域顶刊论文。
便随之释然了。
只能说天赋这种东西,有时候哪怕教授都眼馋。
可惜没法强求。
当然他也没有在这件事情上卖关子,随即便又详细解释了几句。
“你的这篇论文很完美,没有需要修改的地方,等翻译完直接投稿就行。”
“相信张主任和郑教授也有这种感觉。”说到最后不忘分别向两人笑着投去目光。
张鲁平回忆起来。
“其实我在审查小徐第一篇论文的时候,都没能找到需要修改优化的地方。”
就这样。
接下来的时间,徐铭等人便不再镜春园逗留,毕竟天色都完全黑了下来。
而在返回数院的路上,张鲁平教授的情绪,依旧没有彻底平复。
边走边说起后续的安排。
“小徐。”
“接下来这几天,先把论文的英文版完成,然后按照田院士的建议投稿给数学年刊。”
“剩下的时间可以提前接触研究生的专业课程。”
“这样等明年正式读研,就能参与导师负责的一项数学应用重点项目。”
“知道了导师。”徐铭闻言点点头回答。
……
徐铭和导师以及郑以中教授分开,便先去了学五食堂解决晚饭问题。
期间掏出手机查看消息时,发现刘新杰师兄下午竟发来好几条短信。
都是询问论文的最终结果。
对此徐铭自然也没什么好隐瞒的,直接如实回复。
这次主要是因为,徐铭一直当毕业论文撰写,所以才只有中文版本。
如果知道要在数学年刊上发表,以他的英语水平完全可以直接英文撰写,能够省下中间翻译的步骤。
不过这点工作量对他而言显然不算什么,晚上回到宿舍便打算立刻着手翻译。
从外面推门进来,放眼望去倪明杰他们三人,都待在宿舍里各自忙碌。
其中朱志轩和倪明杰仍在补习复变函数,避免下个月的期中考试挂科。
至于蒋旭面前桌子上虽放着教材,注意力却在手中高教社杯荣誉证书上,用卫生纸擦拭着并不存在的灰尘。
大家看到徐铭的身影后,忙都停下手上动作,集体转过身来纷纷开口询问。
“咋样徐铭?”
“毕业论文肯定过了吧?”
前天大家在校外饭店庆祝时,徐铭就提过自己本科毕业论文就快完成,今天又和两位教授约了时间,倪明杰他们自然知道是去让导师审查论文。
徐铭迎上几人好奇期待的眼神,走到自己床铺下面的桌子旁坐下点头说。
“通过了。”
此话一出大家自然都为徐铭高兴。
“我就知道铭哥的毕业论文肯定没问题。”朱志轩依旧话里话外不掩饰自己的崇拜。
他们都知道徐铭发表过两篇论文,展现出自身天赋和实力的同时,本科毕业论文肯定会有更高的要求。
需知学院正常大四本科生,挑选导师撰写完论文后往往需要多次修改。
才能得到导师的满意。
结果徐铭哪怕在这种情况下,都能一次通过。
足以证明其论文质量。
和蒋旭他们随便闲聊两句,徐铭便把目光放到自己笔记本电脑上面。
正式开始毕业论文的翻译工作。
而随着十指落在键盘上,以很快的速度翻飞,不多时便引起宿舍其他人注意。
明明徐铭的毕业论文都已经通过,那后续只需要等待院里答辩开始就行,结果眼下却又撰写起论文来,并且这次还直接用上了英文。
倪明杰和蒋旭以及朱志轩三个人,默默站在徐铭身后瞧了好一会儿。
最终愣是没有半点收获。
尽管能认出其中的一些单词,但连到一起就直接成个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互相对视一眼面面相觑。
倍感好奇之下,虽然很想开口向徐铭询问,却又害怕打扰到对方的思路。
只得暂时返回自个位置,直到徐铭停下手上动作喝水时才急忙抓住机会。
“徐铭。”
“你的本科毕业论文不是已经通过了吗,怎么又在用英文撰写。”
“难道是一篇新论文?”
倪明杰率先开口,直接指出问题不拖泥带水。
徐铭将倪明杰的话听进耳中,他不认为这有什么故意去隐瞒的必要。
毕竟若论文被数学年刊接受发表,学校方面按照规章制度肯定会发布公告奖赏。
于是如实回答句。
“还是那篇毕业论文,不过导师让我翻译成英文版。”
“竟然要两个语言版本?”倪明杰听到这句话猛然提高音量表示惊讶。
他现在虽刚进入大二,但再过一年同样要开始撰写毕业论文参加答辩,自然不想看到院里如此高要求。
蒋旭闻声也忍不住怀疑道:“院里该不会决定提高毕业论文的要求吧?”
听完两个人的话,徐铭知道他们这是误会了,只好又在后面特意补充几句。
“和其他人的毕业论文没关系,是导师带我去镜春园那边的国际数学研究中心,让田纲院士帮忙审查论文后认为可以给数学年刊投稿。”
“所以才需要进行翻译。”
经管徐铭叙述白天发生的事情时,语气和神色都非常平静像再讲一件小插曲,可传到倪明杰和蒋旭以及朱志轩的耳中后则完全不一样。
完全不夸张的讲,他们三人几乎同时瞪大眼睛。
口中轻声低喃重复。
“田纲院士……投稿数学年刊……”
无论怎么看,都想象不到这几个字,为什么能和本科生的毕业论文产生关系。
约摸怔住有十多秒,蒋旭最先反应过来,咽了口吐沫试探性追问。
“徐铭。”
“你说的是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那个年刊?”
“数学界顶级期刊?”
“是的。”徐铭点头确认。
而这也让几人倒吸一口凉气,纵使徐铭有过发表sci数学论文的经验,依旧难以让自己保持镇定。
没办法。
纽约大学的理论数学与应用通讯期刊,和数学年刊相比那可是差了太多。
待情绪稍微缓平复,他们又对徐铭的毕业论文内容涌现出好奇。
想知道能去投稿数学年刊的本科毕业论文,究竟是怎样的存在。
“那能讲下你论文的方向吗?”
“我优化了一种全新的数论筛法工具,成功证明斐波那契数的无穷性问题。”徐铭扭头看向几人脱口回答。
后者则脸上依旧挂着疑惑,不太明白的样子。
蒋旭他们虽然知道斐波那契数,可涉及到筛法则就基本属于两眼一抹黑。
不过既然能达到数学领域顶刊的层次,就肯定有着比较大的数学成果。
“铭哥的数学水平真是越来越厉害,说不定以后能成为国际上的知名数学家。”朱志轩终于不再沉默发自内心表达此刻内心感受。
倪明杰紧随其后接话道:
“最好再拿几个国际数学奖项,这样连带咱们都有可能被媒体记者采访。”
似乎已经忍不住开始脑补,以后或许会发生的场景。
徐铭听着他们讨论,倒也没去管这几个活宝,直到宿舍熄灯才关掉电脑上床睡觉。
……
接下来几天的时间,徐铭正如导师说的那样,基本上都泡在图书馆翻译论文。
将近有六十页的内容,终于在月底顺利完成。
因为有着田纲院士的亲口认证,不需要修改便能直接给数学年刊投稿,徐铭自然不会白白浪费时间,当天便跑到导师的办公室进行各项繁琐流程。
主要这是他单独给数学领域顶刊投稿,难免会有哪些地方注意不到。
肯定不能怕麻烦导师。
最终在导师和两位师兄的见证下,点击上传论文。
随即状态显示为一串英文字母。
submitted to journal
意思是稿件已经提交成功,接下来只需要等着论文到审核编辑手里。
好在有着田院士和数学年刊主编推荐,论文应该能提前进入匿名评审流程,想必审稿周期不会太长时间。
但可以确定的是,当这篇论文正式发表,多尺度解析筛法必然会受到数论学者的追捧。
……
感谢大家的月票支持,还差八十多张破千,明天万字更新求票。
(本章完)
听到张鲁平的这番话,田纲顿时眼前一亮,脸上浮现出浓厚兴趣。
能让张鲁平和郑以中拿过来的论文,不用想也知道肯定非比寻常,于是未曾耽搁连忙开口接过话茬应和。
“去我办公室说。”
话音落下立刻走在前面带路。
徐铭头回来镜春园,不熟悉里面结构,便跟着导师并没有多说。
很快众人走进一间办公室,田纲先是把桌面上的东西简单收拾干净,并取出眼镜戴上后这才开始查看论文。
看到论文标题和摘要,眼中顿时闪过惊色。
“院里竟有人证明斐波那契数的无穷性问题,这可是数论领域的突破性成果。”
他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多个数学分支,并将其紧密连接起来推动发展。
对于数论同样不算陌生。
自然清楚素数分布中的无穷性经典问题,如果证明的话绝对会引起数论界热潮。
这时郑以中也没沉默,他拿出上午的验证步骤,同田纲讲出自己的观点。
“田院士。”
“论文中的多尺度解析筛法非常巧妙,我认为对斐波那契数无穷性证明是成立的。”
“能让郑教授认可,看来这篇论文确实不错。”田纲接过写有验证过程的草稿纸点点头说。
下秒。
越发迫不及待,也顾不上招呼张鲁平等人,立刻把注意力投入到论文中认真审核。
至于徐铭他们三个人,则自己找到位置坐下,耐心等待最终的结果。
随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田纲脸上表情不断变换。
从期待到惊喜。
中间经过短暂皱眉,拿起笔根据郑以中的结果验证步骤进行复核。
最后满是激动之色。
当窗户外面的天色逐渐变黑,他终于停下手上动作毫不掩饰脸上欣喜。
“对了。”
“证明斐波那契数无穷性的公式是成立的。”
“这种多尺度解析筛法,确实能够作为解决素数分布问题的全新工具。”
深吸一口气,讲出这几句话之后,闻言站起来的张鲁平和郑以中顿时浑身放松下来,互相对视一眼甚是激动。
早在上午的时候,他们便隐隐确定,徐铭的论文推动了数论领域筛法工具的发展,但出于对理论数学严谨态度这才搬出田纲院士进行复核。
眼下结果达成一致,表明徐铭的论文确实有资格发表在数学顶刊上面。
然而还没等他们开口接话,又听田纲院士追问起来。
“论文作者是哪位教授?”
前脚话音刚落,紧随其后又接话补充。
“怎么只有中文版?”
在他看来如此水准的论文,只能是院里教授,但仅有中文版可没法投稿顶刊。
“这篇论文并非是院里教授撰写。”张鲁平嘴角挂着笑容摇摇头回答。
田纲一脸惊讶:“难道是哪个博士?”
闻言张鲁平不再卖关子如实说:“它是我学生徐铭的本科毕业论文。”
讲这句话时整个表情只能用两个字形容。
骄傲。
而当此话传进田纲的耳朵中,则立刻把目光锁定在距离自己较远的徐铭身上。
对这个结果非常意外。
“毕业论文?”
约摸顿了两三秒,才回过神来忙详细询问情况。
“高教社杯专家组面试结束那天,你说已经完成的本科毕业论文,难道就是这篇斐波那契数无穷性问题?”
还记得颁奖结束后,他主动和徐铭搭话,表达对年轻优秀学生的勉励。
得知对方那么快就完成毕业论文,认为价值不会多大便没有进一步关注。
结果谁曾想竟是使用新筛法,把斐波那契数的无穷性问题给彻底证明。
若早知道论文含金量如此之高,那说什么都要帮忙审查指导。
徐铭倒没多想,闻言仅点点头表达确定。
刚做完动作又听郑以中附和道:“徐铭从今年四月份便确定了毕业论文方向。”
“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便通过解析数论和复积分优化出多尺度筛法,并成功证明斐波那契数无穷性问题。”
“数学天赋着实难得。”
“尽快把论文翻译成英文版投稿数学年刊,数论界可许久没有这样的进展了。”
田纲重新坐下,给徐铭列举建议的同时,想到什么又多补充句。
“我和数学年刊的主编彼得·萨纳克相熟,以前在普林斯顿大学任教时是同事,到时会推荐你的这篇论文。”
“应该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审稿发表。”
徐铭将田纲院士的这番话悉数听进耳中,心里不由得涌现出喜色。
既然要把这篇毕业论文投稿,那肯定是越快越好。
需知数学年刊作为数学界顶刊,由普林斯顿大学高等研机构发行,截至目前已经有着一百多年历史,
平均审稿周期最少都在六个月,相比数学领域其他期刊较为漫长。
但若有数学界的知名作者对论文推荐,优先审稿的话流程上能节约不少时间。
这显然是好事。
正当徐铭想着这些时,导师张鲁平的声音下秒突然在耳旁响起。
“能让田院士开口帮忙的论文,这几年整个燕大可都找不出几份来。”
徐铭闻言自是没能半分耽搁,连忙近前两步向田纲院士由衷表示感谢。
“谢谢田院士。”
“你是我燕大数院的学生,如果能在国际数学界崭露头角学校脸上也有光,我作为你的前辈应该适当帮忙。”
田院士看到徐铭的举动脸上笑容更盛,摆手以长辈的口吻回应这么句。
接着他嘴上话语不停,又看向徐铭表达自己的期望。
“能在这个年纪里取得数论领域上的成就,已经超过世界上很多数学人。”
“陶哲轩去年三十岁获得菲尔兹奖。”
“而你就是咱们燕大自己的陶哲轩,希望你未来能有更高的成绩。”
“有机会可以随时来这里交流。”
“在我的印象中,田院士可还是头一次,对学生有这么高的评价。”郑以中脸上堆着笑容率先开口附和句。
作为燕大数院的教授,对国际数学界的情况,那自然是了解的非常清楚。
要说最近两年风头最盛的数学新星,毫无疑问要属去年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以三十岁年纪拿到菲尔兹奖的天才数学家陶哲轩。
如今田纲院士,将徐铭比喻是燕大的陶哲轩,绝对称得上是非常高的评价。
徐铭对这个名字自然更为熟悉。
还记得新生报到入学后,头次去图书馆,便看到关于国际数学家大会的海报。
其中菲尔兹奖获得者陶哲轩的名字格外刺眼。
是每个数学人最想获得的荣誉。
“谢谢田院士,我把论文翻译完再找你审查。”徐铭再次表示感谢。
然田纲则直接摇头道:“你的论文不用找我修改了。”
提起这件事他更是感到诧异,徐铭身为本科生在数学上有着很高天赋就罢了,没想到写起论文也找不到一处逻辑错误和格式符号方面问题。
要知道他无论在海外名校任教还是回国,每年帮忙审查的数学论文数量,毫无疑问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
且每篇论文或多或少,都能找到些错误。
结果在徐铭这里却愣是无从下手。
其中哪一个公式符号都称得上巧妙,逻辑严谨思路清晰明确。
不过想到徐铭刚入学,就先后发表数学和无线通信领域顶刊论文。
便随之释然了。
只能说天赋这种东西,有时候哪怕教授都眼馋。
可惜没法强求。
当然他也没有在这件事情上卖关子,随即便又详细解释了几句。
“你的这篇论文很完美,没有需要修改的地方,等翻译完直接投稿就行。”
“相信张主任和郑教授也有这种感觉。”说到最后不忘分别向两人笑着投去目光。
张鲁平回忆起来。
“其实我在审查小徐第一篇论文的时候,都没能找到需要修改优化的地方。”
就这样。
接下来的时间,徐铭等人便不再镜春园逗留,毕竟天色都完全黑了下来。
而在返回数院的路上,张鲁平教授的情绪,依旧没有彻底平复。
边走边说起后续的安排。
“小徐。”
“接下来这几天,先把论文的英文版完成,然后按照田院士的建议投稿给数学年刊。”
“剩下的时间可以提前接触研究生的专业课程。”
“这样等明年正式读研,就能参与导师负责的一项数学应用重点项目。”
“知道了导师。”徐铭闻言点点头回答。
……
徐铭和导师以及郑以中教授分开,便先去了学五食堂解决晚饭问题。
期间掏出手机查看消息时,发现刘新杰师兄下午竟发来好几条短信。
都是询问论文的最终结果。
对此徐铭自然也没什么好隐瞒的,直接如实回复。
这次主要是因为,徐铭一直当毕业论文撰写,所以才只有中文版本。
如果知道要在数学年刊上发表,以他的英语水平完全可以直接英文撰写,能够省下中间翻译的步骤。
不过这点工作量对他而言显然不算什么,晚上回到宿舍便打算立刻着手翻译。
从外面推门进来,放眼望去倪明杰他们三人,都待在宿舍里各自忙碌。
其中朱志轩和倪明杰仍在补习复变函数,避免下个月的期中考试挂科。
至于蒋旭面前桌子上虽放着教材,注意力却在手中高教社杯荣誉证书上,用卫生纸擦拭着并不存在的灰尘。
大家看到徐铭的身影后,忙都停下手上动作,集体转过身来纷纷开口询问。
“咋样徐铭?”
“毕业论文肯定过了吧?”
前天大家在校外饭店庆祝时,徐铭就提过自己本科毕业论文就快完成,今天又和两位教授约了时间,倪明杰他们自然知道是去让导师审查论文。
徐铭迎上几人好奇期待的眼神,走到自己床铺下面的桌子旁坐下点头说。
“通过了。”
此话一出大家自然都为徐铭高兴。
“我就知道铭哥的毕业论文肯定没问题。”朱志轩依旧话里话外不掩饰自己的崇拜。
他们都知道徐铭发表过两篇论文,展现出自身天赋和实力的同时,本科毕业论文肯定会有更高的要求。
需知学院正常大四本科生,挑选导师撰写完论文后往往需要多次修改。
才能得到导师的满意。
结果徐铭哪怕在这种情况下,都能一次通过。
足以证明其论文质量。
和蒋旭他们随便闲聊两句,徐铭便把目光放到自己笔记本电脑上面。
正式开始毕业论文的翻译工作。
而随着十指落在键盘上,以很快的速度翻飞,不多时便引起宿舍其他人注意。
明明徐铭的毕业论文都已经通过,那后续只需要等待院里答辩开始就行,结果眼下却又撰写起论文来,并且这次还直接用上了英文。
倪明杰和蒋旭以及朱志轩三个人,默默站在徐铭身后瞧了好一会儿。
最终愣是没有半点收获。
尽管能认出其中的一些单词,但连到一起就直接成个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互相对视一眼面面相觑。
倍感好奇之下,虽然很想开口向徐铭询问,却又害怕打扰到对方的思路。
只得暂时返回自个位置,直到徐铭停下手上动作喝水时才急忙抓住机会。
“徐铭。”
“你的本科毕业论文不是已经通过了吗,怎么又在用英文撰写。”
“难道是一篇新论文?”
倪明杰率先开口,直接指出问题不拖泥带水。
徐铭将倪明杰的话听进耳中,他不认为这有什么故意去隐瞒的必要。
毕竟若论文被数学年刊接受发表,学校方面按照规章制度肯定会发布公告奖赏。
于是如实回答句。
“还是那篇毕业论文,不过导师让我翻译成英文版。”
“竟然要两个语言版本?”倪明杰听到这句话猛然提高音量表示惊讶。
他现在虽刚进入大二,但再过一年同样要开始撰写毕业论文参加答辩,自然不想看到院里如此高要求。
蒋旭闻声也忍不住怀疑道:“院里该不会决定提高毕业论文的要求吧?”
听完两个人的话,徐铭知道他们这是误会了,只好又在后面特意补充几句。
“和其他人的毕业论文没关系,是导师带我去镜春园那边的国际数学研究中心,让田纲院士帮忙审查论文后认为可以给数学年刊投稿。”
“所以才需要进行翻译。”
经管徐铭叙述白天发生的事情时,语气和神色都非常平静像再讲一件小插曲,可传到倪明杰和蒋旭以及朱志轩的耳中后则完全不一样。
完全不夸张的讲,他们三人几乎同时瞪大眼睛。
口中轻声低喃重复。
“田纲院士……投稿数学年刊……”
无论怎么看,都想象不到这几个字,为什么能和本科生的毕业论文产生关系。
约摸怔住有十多秒,蒋旭最先反应过来,咽了口吐沫试探性追问。
“徐铭。”
“你说的是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那个年刊?”
“数学界顶级期刊?”
“是的。”徐铭点头确认。
而这也让几人倒吸一口凉气,纵使徐铭有过发表sci数学论文的经验,依旧难以让自己保持镇定。
没办法。
纽约大学的理论数学与应用通讯期刊,和数学年刊相比那可是差了太多。
待情绪稍微缓平复,他们又对徐铭的毕业论文内容涌现出好奇。
想知道能去投稿数学年刊的本科毕业论文,究竟是怎样的存在。
“那能讲下你论文的方向吗?”
“我优化了一种全新的数论筛法工具,成功证明斐波那契数的无穷性问题。”徐铭扭头看向几人脱口回答。
后者则脸上依旧挂着疑惑,不太明白的样子。
蒋旭他们虽然知道斐波那契数,可涉及到筛法则就基本属于两眼一抹黑。
不过既然能达到数学领域顶刊的层次,就肯定有着比较大的数学成果。
“铭哥的数学水平真是越来越厉害,说不定以后能成为国际上的知名数学家。”朱志轩终于不再沉默发自内心表达此刻内心感受。
倪明杰紧随其后接话道:
“最好再拿几个国际数学奖项,这样连带咱们都有可能被媒体记者采访。”
似乎已经忍不住开始脑补,以后或许会发生的场景。
徐铭听着他们讨论,倒也没去管这几个活宝,直到宿舍熄灯才关掉电脑上床睡觉。
……
接下来几天的时间,徐铭正如导师说的那样,基本上都泡在图书馆翻译论文。
将近有六十页的内容,终于在月底顺利完成。
因为有着田纲院士的亲口认证,不需要修改便能直接给数学年刊投稿,徐铭自然不会白白浪费时间,当天便跑到导师的办公室进行各项繁琐流程。
主要这是他单独给数学领域顶刊投稿,难免会有哪些地方注意不到。
肯定不能怕麻烦导师。
最终在导师和两位师兄的见证下,点击上传论文。
随即状态显示为一串英文字母。
submitted to journal
意思是稿件已经提交成功,接下来只需要等着论文到审核编辑手里。
好在有着田院士和数学年刊主编推荐,论文应该能提前进入匿名评审流程,想必审稿周期不会太长时间。
但可以确定的是,当这篇论文正式发表,多尺度解析筛法必然会受到数论学者的追捧。
……
感谢大家的月票支持,还差八十多张破千,明天万字更新求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