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项目结题,这叫贡献不是很多
时间进入到十一月份,燕京的平均天气,维持在零度和十度之间。
干燥寒冷。
信院项目组这边,在经过大家共同努力,终于使用徐铭推导出的新加权矩阵公式,成功架构出完整的wifi无线定位系统模型。
并在学校体育馆邀请学生配合参与测试。
最终得出各种数据。
“导师。”
“根据我们搭建的微型测试网,所得实验数据平均误差仅为两米。”
“且应约束cond(w)小于10。”
“徐师弟推导出的新加权矩阵公式,成功解决了我们的定位偏移问题。”
现场郭昊强满脸兴奋,神情激动的向许崇兴教授汇报相关的实验结果,同时心里面对徐铭十二分的佩服。
如果说刚见到徐铭的时候,有部分原因是自家导师吩咐才对徐铭非常热情。
那么此刻则属于发自内心。
毕竟天才总是很容易吸引别人的青睐,尤其像他们这种项目上人员。
困扰大家许多天的定位漂移问题,连把林伟从数院借过来都没能解决,结果到徐铭手里几天就有了新公式。
如何不让人感叹。
“这个数据比奥组委技术评审要求的三米误差,还小了足足一米左右。”
“我们的胜算一下子高多了。”不怎么说话的魏大强都忍不住接了句。
许崇兴同样脸上浮现出喜色,庆幸自己在公开课上亲眼见识到了徐铭的水平,专门将其从数院借过来,否则项目情况肯定不会有现在这么顺利。
为此他丝毫未吝啬自己称赞。
“好样的。”
“难怪你们张主任整天挂嘴边念叨,以后想让你去考他的研究生。”
“能用两天时间推导出新加权矩阵公式,连我都开始有点心动想挖人了。”
“那导师非要找过来不可。”林伟笑着附和道。
徐铭则依旧保持和煦笑容,颇为谦逊的回答,并未把所有功劳揽到自己身上。
“许教授在夸下去,我怕我走路鞋底都不挨地了。”
“没有各位师兄学姐前期做数据,再多给我几倍时间恐怕都没法得到加权矩阵公式。”
“我这是踩在了大家的肩膀上面。”
“徐师弟的功劳最大。”郭昊强将手轻搭在徐铭肩膀上笑着补充。
王雯丽眼神全然落在徐铭身上,这时同样发自内心表示佩服。
“学弟,你真厉害。”
这几天他们全力用新公式架构模型,要说心里面没有任何担忧那绝对假的。
就算再相信徐铭的天赋,数据没出来前都是空话。
大家为这个项目前后忙活了不短时间,眼看就要参加首轮测试和其他团队竞争。
自然不想遗憾落败。
失去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内,助力数字奥运的机会。
其意义和其他项目相比完全不同。
好在今天进行实验后,所得到的数据结果,成功达到奥组委技术评审要求。
项目通过的概率可以说相当大。
徐铭礼貌性向王雯丽这位学姐表示感谢,随即话音刚落又听许崇兴继续往下讲。
“根据我目前了解到的信息,箐华那边采用的zigbee加惯性导航方案,虽然有着比较低的电池功耗,定位精准度却是远远不如我们。”
“所以现在咱们的赢面是比较大的。”
“如果真被通过,等奥运结束会有专项奖项和奖金。”
“另外。”
“相关论文等完成后,会投稿ieee学术会议期刊,至于加权矩阵公式这块内容你们俩商议撰写。”最后一句话是同徐铭和林伟所讲。
大家听完许崇兴教授的这番话,心里面可谓是个个振奋的不行。
恨不得现在就开始首轮测试,好带着自家方案,去和其他项目团队竞争。
而徐铭则是高兴自己又要有一篇论文,且影响力还要比先前的数学论文高不少。
明明才入学报到两个多月,竟都有两篇论文。
比普通研究生发表的都多。
关键这两篇论文,还皆不是他主观意愿发表,只能说太优秀有时也是一种烦恼。
当然这话徐铭也就在脑子里想想,当着大家的面肯定不能讲出来。
总要适当照顾师兄学姐面子。
许崇兴很快又想到什么,趁大家收拾设备时,又回过头对徐铭交代起来。
“小徐。”
“咱们项目差不多已经算结题,你不用每天还往这边跑来回折腾。”
“等下半月首轮测试开始,再一起前往鸟巢。”
“好的许教授。”徐铭点点头应声。
说起来如今鸟巢刚完成钢结构主体,距离正式建成竣工使用还需要时间,能去到里面参加技术竞争,着实是种很难得的新奇体验。
……
暂时结束信院那边的项目,徐铭回到数院每天日程依旧保持着规律。
不是去听院里的高年级课程或院士讲座,便泡在理科楼四楼讨论室,把前几天缺的学习小组活动给补回来。
还有就是到图书馆查文献资料。
而因上回的事情,他每次去图书馆时,都会给陈璐发条短信过去。
大多时候陈璐都会带着教材过来,两人共同学习。
从某种程度上去讲,和两人学习小组没区别,虽然并非同个学院。
这天晚上。
徐铭带着笔记本电脑来到讨论室。
待插好电源,打开郭师兄发来的论文初稿,准备把加权矩阵公式那块的内容给写了。
早点完成校稿,也好投给ieee学术会议期刊。
旁边严伟豪和高科两人,则埋头做着习题作业,时不时皱起眉头作思考状。
“这道实变函数题,难度简直爆表,估计是教授亲自出的变种题。”
突然严伟豪身体往后一仰,将水笔丢在本上,眼睛望向头顶大白墙面。
有种被折磨崩溃的既视感。
旁边高科同样也好不到哪里去,用手抓着好不容易长出来的头发吐槽。
“条件同时涉及二元函数的可积性,和绝对连续性以及可微性三种分析性质,我暂时也没什么清晰思路。”
“实变函数学十遍,泛函分析心犯寒,这话果然一点错都没有啊,本以为把定理掌握的差不多能够解题,结果遇到综合性强的还是两眼一抹黑。”严伟豪接过高科的话颇为幽怨的持续输出垃圾话。
高科无奈道:“看来这周习题作业危险了。”
徐铭听到两人的话,双手从笔记本键盘上放下,略作迟疑小声应和句。
“那个……要不让我看看?”
此话一出顿时引来两人直勾勾的目光,脸上闪过些许复杂神情。
严伟豪更是觉得五味杂陈。
心想该来的,终究还是要来了……
自从他们见识到徐铭的天赋,以及学习效率,便知道迟早要追赶上他们的进度。
甚至有可能反过来给他们指导实变函数。
可未料到这天竟来的那么快。
不过转念一思索,这倒也不是啥坏事,相反或许能更快掌握类似题型。
念头停留在这里,严伟豪立即起身走过去。
“当然没问题。”
高科则好奇多问了句:“你已经学到实变函数了吗?”
“在信院项目上帮忙刚学的,碰巧有位数院热心肠的博士师兄指点。”徐铭未卖关子如实回应对方。
关于自己被信院借过去帮忙,严伟豪和高科两人自然是知晓的。
刚开始得知此消息时,羡慕的酸味怎么都掩盖不住。
徐铭接过严伟豪递来的习题本看去,伴随题目和问题条件映入眼帘,顿时明白这是一道关于重积分富比尼定理与可微性的深层综合题。
难度确实比较高。
他在解构推导使思路清晰后,这才边手写公式边进行分析讲解。
“这道题比较复杂,可以尝试将导数,转化为差商的极限写出表达式。”
“g(y+h)-g(y)/h=∫f(x,y+h)-f(x,y)/h”
……
“证明极限与积分可交换,寻找控制函数。”
“最后应用控制收敛定理就行。”
严伟豪好歹也是年级前几名的成绩,被徐铭点拨思路之后很快便明悟过来。
同时被徐铭的思维惊住。
接过习题本后才回过神来,竖起大拇指由衷赞叹。
“我真服了。”
“你这哪里像才学实变函数,感觉思路比我们助教还要快上不少。”
“恐怕以徐铭你现在的数学天赋,不比今年获得菲尔兹奖的陶哲轩差。”高科在旁边听完讲题过程也忍不住给了句自认为很高的评价。
而正当严伟豪准备回座位时,眼角余光瞥见徐铭似乎正在撰写论文。
诧异之下随口问出句:“你这是又在写论文?”
“信院项目上的论文,我因为推导了一个公式,许教授让我把这块写上。”
“好尽快投稿正式结题。”徐铭面色淡然开口解释。
但听进严伟豪和高科耳中,则完全不一样,让人很难不去多想。
还在攻克难点的项目,因徐铭一个公式,就要投稿论文准备结题了,这价值可不是一般的高,说成关键进程那都丝毫不为过。
高科满眼羡慕道:“你对项目的贡献应该很大吧?”
“只是个矩阵公式而已,倒也没有多少。”徐铭轻描淡写回应一句。
何况他也确实这么认为的。
然而严伟豪却挑起眉毛鼻翼微张颇为激动,心想这贡献要多大才算大啊。
……
规律的日程下转眼进入下旬,徐铭也及时接到信院那边许崇兴的通知,被要求一同前往鸟巢参加首轮测试。
(本章完)
时间进入到十一月份,燕京的平均天气,维持在零度和十度之间。
干燥寒冷。
信院项目组这边,在经过大家共同努力,终于使用徐铭推导出的新加权矩阵公式,成功架构出完整的wifi无线定位系统模型。
并在学校体育馆邀请学生配合参与测试。
最终得出各种数据。
“导师。”
“根据我们搭建的微型测试网,所得实验数据平均误差仅为两米。”
“且应约束cond(w)小于10。”
“徐师弟推导出的新加权矩阵公式,成功解决了我们的定位偏移问题。”
现场郭昊强满脸兴奋,神情激动的向许崇兴教授汇报相关的实验结果,同时心里面对徐铭十二分的佩服。
如果说刚见到徐铭的时候,有部分原因是自家导师吩咐才对徐铭非常热情。
那么此刻则属于发自内心。
毕竟天才总是很容易吸引别人的青睐,尤其像他们这种项目上人员。
困扰大家许多天的定位漂移问题,连把林伟从数院借过来都没能解决,结果到徐铭手里几天就有了新公式。
如何不让人感叹。
“这个数据比奥组委技术评审要求的三米误差,还小了足足一米左右。”
“我们的胜算一下子高多了。”不怎么说话的魏大强都忍不住接了句。
许崇兴同样脸上浮现出喜色,庆幸自己在公开课上亲眼见识到了徐铭的水平,专门将其从数院借过来,否则项目情况肯定不会有现在这么顺利。
为此他丝毫未吝啬自己称赞。
“好样的。”
“难怪你们张主任整天挂嘴边念叨,以后想让你去考他的研究生。”
“能用两天时间推导出新加权矩阵公式,连我都开始有点心动想挖人了。”
“那导师非要找过来不可。”林伟笑着附和道。
徐铭则依旧保持和煦笑容,颇为谦逊的回答,并未把所有功劳揽到自己身上。
“许教授在夸下去,我怕我走路鞋底都不挨地了。”
“没有各位师兄学姐前期做数据,再多给我几倍时间恐怕都没法得到加权矩阵公式。”
“我这是踩在了大家的肩膀上面。”
“徐师弟的功劳最大。”郭昊强将手轻搭在徐铭肩膀上笑着补充。
王雯丽眼神全然落在徐铭身上,这时同样发自内心表示佩服。
“学弟,你真厉害。”
这几天他们全力用新公式架构模型,要说心里面没有任何担忧那绝对假的。
就算再相信徐铭的天赋,数据没出来前都是空话。
大家为这个项目前后忙活了不短时间,眼看就要参加首轮测试和其他团队竞争。
自然不想遗憾落败。
失去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内,助力数字奥运的机会。
其意义和其他项目相比完全不同。
好在今天进行实验后,所得到的数据结果,成功达到奥组委技术评审要求。
项目通过的概率可以说相当大。
徐铭礼貌性向王雯丽这位学姐表示感谢,随即话音刚落又听许崇兴继续往下讲。
“根据我目前了解到的信息,箐华那边采用的zigbee加惯性导航方案,虽然有着比较低的电池功耗,定位精准度却是远远不如我们。”
“所以现在咱们的赢面是比较大的。”
“如果真被通过,等奥运结束会有专项奖项和奖金。”
“另外。”
“相关论文等完成后,会投稿ieee学术会议期刊,至于加权矩阵公式这块内容你们俩商议撰写。”最后一句话是同徐铭和林伟所讲。
大家听完许崇兴教授的这番话,心里面可谓是个个振奋的不行。
恨不得现在就开始首轮测试,好带着自家方案,去和其他项目团队竞争。
而徐铭则是高兴自己又要有一篇论文,且影响力还要比先前的数学论文高不少。
明明才入学报到两个多月,竟都有两篇论文。
比普通研究生发表的都多。
关键这两篇论文,还皆不是他主观意愿发表,只能说太优秀有时也是一种烦恼。
当然这话徐铭也就在脑子里想想,当着大家的面肯定不能讲出来。
总要适当照顾师兄学姐面子。
许崇兴很快又想到什么,趁大家收拾设备时,又回过头对徐铭交代起来。
“小徐。”
“咱们项目差不多已经算结题,你不用每天还往这边跑来回折腾。”
“等下半月首轮测试开始,再一起前往鸟巢。”
“好的许教授。”徐铭点点头应声。
说起来如今鸟巢刚完成钢结构主体,距离正式建成竣工使用还需要时间,能去到里面参加技术竞争,着实是种很难得的新奇体验。
……
暂时结束信院那边的项目,徐铭回到数院每天日程依旧保持着规律。
不是去听院里的高年级课程或院士讲座,便泡在理科楼四楼讨论室,把前几天缺的学习小组活动给补回来。
还有就是到图书馆查文献资料。
而因上回的事情,他每次去图书馆时,都会给陈璐发条短信过去。
大多时候陈璐都会带着教材过来,两人共同学习。
从某种程度上去讲,和两人学习小组没区别,虽然并非同个学院。
这天晚上。
徐铭带着笔记本电脑来到讨论室。
待插好电源,打开郭师兄发来的论文初稿,准备把加权矩阵公式那块的内容给写了。
早点完成校稿,也好投给ieee学术会议期刊。
旁边严伟豪和高科两人,则埋头做着习题作业,时不时皱起眉头作思考状。
“这道实变函数题,难度简直爆表,估计是教授亲自出的变种题。”
突然严伟豪身体往后一仰,将水笔丢在本上,眼睛望向头顶大白墙面。
有种被折磨崩溃的既视感。
旁边高科同样也好不到哪里去,用手抓着好不容易长出来的头发吐槽。
“条件同时涉及二元函数的可积性,和绝对连续性以及可微性三种分析性质,我暂时也没什么清晰思路。”
“实变函数学十遍,泛函分析心犯寒,这话果然一点错都没有啊,本以为把定理掌握的差不多能够解题,结果遇到综合性强的还是两眼一抹黑。”严伟豪接过高科的话颇为幽怨的持续输出垃圾话。
高科无奈道:“看来这周习题作业危险了。”
徐铭听到两人的话,双手从笔记本键盘上放下,略作迟疑小声应和句。
“那个……要不让我看看?”
此话一出顿时引来两人直勾勾的目光,脸上闪过些许复杂神情。
严伟豪更是觉得五味杂陈。
心想该来的,终究还是要来了……
自从他们见识到徐铭的天赋,以及学习效率,便知道迟早要追赶上他们的进度。
甚至有可能反过来给他们指导实变函数。
可未料到这天竟来的那么快。
不过转念一思索,这倒也不是啥坏事,相反或许能更快掌握类似题型。
念头停留在这里,严伟豪立即起身走过去。
“当然没问题。”
高科则好奇多问了句:“你已经学到实变函数了吗?”
“在信院项目上帮忙刚学的,碰巧有位数院热心肠的博士师兄指点。”徐铭未卖关子如实回应对方。
关于自己被信院借过去帮忙,严伟豪和高科两人自然是知晓的。
刚开始得知此消息时,羡慕的酸味怎么都掩盖不住。
徐铭接过严伟豪递来的习题本看去,伴随题目和问题条件映入眼帘,顿时明白这是一道关于重积分富比尼定理与可微性的深层综合题。
难度确实比较高。
他在解构推导使思路清晰后,这才边手写公式边进行分析讲解。
“这道题比较复杂,可以尝试将导数,转化为差商的极限写出表达式。”
“g(y+h)-g(y)/h=∫f(x,y+h)-f(x,y)/h”
……
“证明极限与积分可交换,寻找控制函数。”
“最后应用控制收敛定理就行。”
严伟豪好歹也是年级前几名的成绩,被徐铭点拨思路之后很快便明悟过来。
同时被徐铭的思维惊住。
接过习题本后才回过神来,竖起大拇指由衷赞叹。
“我真服了。”
“你这哪里像才学实变函数,感觉思路比我们助教还要快上不少。”
“恐怕以徐铭你现在的数学天赋,不比今年获得菲尔兹奖的陶哲轩差。”高科在旁边听完讲题过程也忍不住给了句自认为很高的评价。
而正当严伟豪准备回座位时,眼角余光瞥见徐铭似乎正在撰写论文。
诧异之下随口问出句:“你这是又在写论文?”
“信院项目上的论文,我因为推导了一个公式,许教授让我把这块写上。”
“好尽快投稿正式结题。”徐铭面色淡然开口解释。
但听进严伟豪和高科耳中,则完全不一样,让人很难不去多想。
还在攻克难点的项目,因徐铭一个公式,就要投稿论文准备结题了,这价值可不是一般的高,说成关键进程那都丝毫不为过。
高科满眼羡慕道:“你对项目的贡献应该很大吧?”
“只是个矩阵公式而已,倒也没有多少。”徐铭轻描淡写回应一句。
何况他也确实这么认为的。
然而严伟豪却挑起眉毛鼻翼微张颇为激动,心想这贡献要多大才算大啊。
……
规律的日程下转眼进入下旬,徐铭也及时接到信院那边许崇兴的通知,被要求一同前往鸟巢参加首轮测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