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回来了!(家人的事)
    医院。
    杜奶奶出院了。
    她坐在板车上, 上面铺了被褥,软得很,一点都不硌人。
    两个儿子在身边陪着, 一路上杜奶奶脸上的笑就没停过。
    这之前带去医院的东西都放在板车上了,也不需要人提。杜有军跟杜父换着推车, 于月莺跟在板车后面走。
    终于到了杜家。
    杜爷爷一直在院子里坐着,不时的站在院门口往外头看。
    来了。
    杜爷爷站起来大步往外走, 肉眼可见的高兴。
    “回来了。”杜爷爷看板车不好进院, 把铁门拉开。
    “爸,我来。”杜有军不敢让老爷子累着。
    这会杜父拉车, 把板车拉到院子里头,尽量挨着门口。
    这样好把人背进去。
    杜有军半蹲着,让杜奶奶靠过来, 抱着他的脖子,这样好背。
    这就么一会跑, 累不着孩子。
    杜奶奶乐呵呵的让二儿子给背进了屋, 杜爷爷跟在旁边一块进去。
    杜父收拾被褥,卷好准备放进屋。
    这板两个回头还要还给老卫的。
    于月莺在旁边小心翼翼的站着, 杜父看了一眼,什么都没说, 抱着被褥回屋去了。
    杜母在厨房做饭。
    家里孩子们也不知道去哪了,一个都不在, 老五不知道是不是上课了 ,今天她就没瞧着人。
    还在老三,也不在家。
    杜母忙得要死。
    身边连个打下手的人都没有。
    更别说有军回来了, 这晚饭还得做些好吃的, 不然净吃萝卜白菜了, 那哪行?
    就是吧,这肉菜不好弄。
    肉票早就用完了,这会去借都不好借。更别说她从医院回来都下午了,不管是供销社还是肉摊,肉早就卖完了。
    杜母后来想了个法子。
    她厚着脸皮出去跟邻居们借一些好菜回来,像老卫家,过年借肉腌得多,这会家里可能还有腊肉。
    还有张婆子家,她女婿听说是什么厂的,跟食品厂有点关系。
    这两家杜母都去了,还真给她借着了。
    老卫家割了一斤借肉给她,张婆子那边给了些火腿肠,足足四根呢,炒一盘子足够了,添个鸡蛋,火腿肠炒蛋,也算是好菜了。
    杜母提着东西回来的时候,碰到小李了,小李听说她家二弟回来了,将国庆没喝完的半瓶酒也给提过来了。
    有菜没酒,这哪行?
    杜母谢了再谢:“小李,太谢谢你了,回头等我家老杜发工资,请你吃饭。”
    杜家这会确实没酒了。
    以前杜爷爷床底下可能还藏了酒,烟啊之类的东西,可现在不是被偷了吗。
    真是的。
    杜母回到家,拿着菜篮子,就往农贸市场去了。
    又去那边买了花生米,豆腐,小葱,土豆,都剩得不多了,再迟一些豆腐都买不着了。
    她还买了些豆干。
    回来后,杜母就马不停蹄的开始洗菜做饭了。
    她一直忙到现在就没停过。
    锅里的油烧热了,杜母把切好的土豆倒了进去,刺啦一声响,杜母往后退了半步。
    “姨妈。”
    于月莺回来见没人理她,就自个来了厨房。
    杜母心着炒菜,压根就没听到有人喊她。
    “姨妈,”于月莺的声音大了些,又喊了两声,杜母这才看到她,“快过来帮忙,你把外头桌子擦一擦,把碗拿到院子里的水龙头底下冲一冲。”
    于月莺把火车票掏了出来,递给杜母,“姨妈,姨父把票买好了。”
    让她明天就走。
    杜母瞧了一眼,“等吃完饭,我会跟你姨父好好说一说的。”
    怎么是明天的票,这退票可就不能全额退了。
    又损失一笔小钱,杜母心疼得很。
    于月莺点头。
    不知道为什么,姨父让她走之后,她感觉在杜家呆着,哪哪都不自在。
    火车站。
    八点。
    从红光县到阳市的绿皮火车到了。
    杜二提着行李下了火车。
    他从火车站出来后,没急着回家,倒是去了以前一起的朋友家。
    火车上烟味太重,他得洗个澡换身衣服再回家。
    要是爷爷不好,或许得去医院。
    杜二的这个朋友叫孟丁,他长得高,人瘦,腿跟竹杆似的,人送外号细杆。
    他是一个人住,他家就他一个儿子,父母去世得早,以前这屋子叫大伯占了去,那会他还在读初中。
    后来就没钱读了,后来他在大伯家过得不好,经常挨打,开始挨打得多,后来学会跑了。
    这越跑越快,大伯就打不着他了。
    他是十七岁的时候碰到杜二的,后来就跟着杜二混。
    熟了后,他才把自己的事告诉了杜二他们,家里的东西全被大伯家占去了。杜二他们知道这事后,就帮细杆把屋子给要了回来。
    把大伯一家给赶出去了。
    后来,这屋子就成了他们五个人的据点。
    细杆听到敲门声的时候,还以为是大伯家的两个儿子又来要屋子了。
    不想开门。
    “细杆,开门。”杜二在外头喊。
    细杆以为自己太想杜二了,产生了幻觉,可尽管这样,他还是一把拉开了屋子的大门。
    活生生的杜二就站在他家门口。
    细杆激动坏了:“杜哥,你回来了!”
    恨不得抱上去。
    杜二扒开他,“别黏黏糊糊的,我身上味重,等会要去医院,在你这边洗个澡,马上就走。”
    “杜哥,你好不容易回来,我找叫小齐他们过来,咱们好好聚聚,喝喝酒。”细杆太高兴了,他们一群人好久都没这么齐过了。
    杜二 :“我家里有事,得先回家,聚的事回头再说。”
    先回去看老头子死了没。
    先回家,老头子没死他爸会说是哪个医院的。
    杜二跟杜爷爷不合,可一想到老爷子要是没了,心里怪难受的。
    医院。
    “出院了,什么时候出的院?”
    老五在天黑前赶到了医院,可上去一看,杜奶奶已经出院了,再到楼下一看,爷爷也出院了。
    这两老人怎么回事。
    还没好呢,都出院了?
    老五跟身边的老三抱怨着,“我还说这轮椅奶奶能用上呢。”结果人都出院回家了。
    这轮椅真是白借了。
    还累得她跑了一整天,还麻烦三哥去接她。
    “借都借了,就算出院了,奶奶这一时半会也不好走动,回家能用上。”老三推着轮椅往外走,“你借了几天啊?”
    “借了两个星期。”老五跟在老三后面往外走,“我早上去医院的时候碰到钟小青了,才知道她爸是康复医院的,那边有轮椅。”
    要不是有钟小青牵线,她还借不来这轮椅呢。
    不过老五是学生,这借轮椅得给押金,不然借走了还不还怎么办?
    她没钱。
    只好找三哥帮忙。
    幸亏三哥兜里还有点钱。
    钟小青说了,一个轮椅一百块钱呢,押五十,算便宜了。
    老五说:“我跟钟小青关系好,她跟她爸说好了,只用交押金,等用完回去,押金就退给我们。”
    没有额外费用。
    还是钟小青讲义气。
    老三:“行了,累了一天吧,赶紧回家吧。”
    也不知道家里有没有吃的。
    他说完,看了眼身后,“文秀,你说你不好好在家,跟着我们跑什么。”
    累吧。
    文秀说:“我还以为你去冰棒厂。”
    她妈今天肯定回冰棒厂了,她还想回去的。
    铁路家属大院。
    杜母还有最后一个菜,打个蛋花汤。
    她催杜父:“你去外头找找,看老五是不是去哪个同学家了?”这一天了,一个姑娘家到底去哪了。
    学校那边说老五没去上课。
    杜父道:“兴许是跟老三一块出去了 ,我去院里看看。”
    杜有军在杜爷爷那屋陪他们说话。
    五六年没见,杜奶奶有一辈子的话跟二儿子说,孙子孙女们好不好,今年过年回不回来?
    杜父从屋里走到院子,到了院门口,伸出半个身子往外头看。
    左边,没人。
    右边,有人来了。
    他再一看,这身形,这绿军装,是不是大儿子回来了!
    杜父赶紧往外走,想走近些,这样看得仔细。
    “爸。”
    来人认出杜父了,喊了一声。
    真是大儿子杜文回来了!
    杜父惊喜不已,手重重的落到杜文的肩上,“是不是老三给你发电报了?”
    “老三给通讯室打了电话。”杜文说,“杨莉(他媳妇)身子不舒服,这路程太远,我就没让她回来。”
    说到这,杜文赶紧问,“爷爷呢,现在怎么样了?”
    “在家呢,走,回家去!”杜父伸手帮杜文拿行李,东西不多,就一个手提的帆布行李包。
    杜父看到大儿子,话都多了,“你爷爷看到你,肯定高兴,你二叔也回了。”
    一家子人快齐了。
    “老二没回来?”杜文问。
    刚才他下火车出站的时候,看到前面有个人特别像老二,不过那人走得太快了,他追出去的时候已经不见人影了。
    杜父叹了口气,“这小子跟你爷爷怄气呢。”
    说起来,“老二也不知道分到哪了,这想传消息过去那没法传啊。”又是乡下地方,莫说电话,电通没通还不一定呢。
    杜文跟着父亲回了家。
    进了屋,杜父朝厨房喊道,“彩月,阿文回来了! ”
    没过一会,就见杜母拿着锅铲跑出来,看到大儿子,鼻子发酸,上前去用手摸了又摸,真是她儿子回了!

章节目录

六零年代机修厂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PO18脸红心跳只为原作者白静年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白静年并收藏六零年代机修厂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