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5章 今系孤身做楚冠
    元顺帝的大皇后全名叫做弘吉剌·伯颜忽都,弘吉剌是姓,伯颜是富贵、有福的意思,忽都是多、厚、满,所以她的名字翻译成汉话应该是福满多?或者钱多多?
    鲁锦也没想到这个鞑子女人如此刚烈,不过一想到历朝历代亡国之后那些宫廷女子的下场,或许自尽也算是一件好事吧。
    “一个王朝的灭亡,总是要有人为其殉葬的,妥雚于危难时抛弃了她,反而带上那个高丽婢女,却不想维护元廷最后尊严的,反而是这个不受皇帝宠爱的正妻皇后,何其荒谬,这大元亡的不冤,给她找个棺材敛了吧。”
    “是。”
    交代完福满多的处置办法,鲁锦又看向跟在身边的华北情报站站长刘子贤,当即道,“子贤有大功,当提拔重用,你在大都潜伏日久,对这里的情况最为熟悉,先在此处做一任知府如何?”
    刘子贤连忙拱手道,“臣敢不从命?!”
    “嗯,那就改大都为奉天府,属政务院直隶府,你来做第一任奉天知府,秩从三品,这里暂时设为陪都,今后新朝也是要迁都此处的,后续还要移民屯垦,建设都城,你好好做,做的好将来还有重用。”鲁锦立刻画大饼说道。
    刘子贤闻言大喜,这可是都城的知府啊,寻常知府才正四品,鲁锦却给了个从三品,可见对这个职位的重视,这要是放到唐宋,他这个职位就相当于京兆尹了,若是干的好了,前途自然不可限量,于是连忙躬身谢恩道,“多谢陛下栽培,臣一定殚精竭虑,建设好奉天,让朝廷能早日迁都。”
    “你明白就好。”鲁锦点了点头,然后又说道,“我现在就有几件事让你们做。”
    “请陛下吩咐。”在场众人连忙躬身听令。
    鲁锦当即道,“第一,把大都所有的宫人,婢女,还有元廷旧官,全都集中起来,一个也不许放走,尤其是宣政院官员,我稍后要亲自询问,这个事交给子贤来做。”
    刘子贤立刻应道,“臣遵旨。”
    “第二,把城中所有僧人,尤其是番僧,也全部集中起来,我稍后要亲自审问,这个事交给永忠去做,你去把僧人都抓起来。”
    “末将遵令!”廖永忠也立刻领了差事。
    “第三,收集城中各衙门府库文牍图册、文吏,为将来修史做准备,宫廷财宝搜刮完毕,用于赏赐北伐将士,搬不走的,或将来营建新都要用的,就在城中找个仓库就地封存,登记造册,由奉天知府看管,这件事交给百室先生来做。”
    “臣遵旨!”李善长也连忙领了差事。
    “第四,贴安民告示,将宫人、官员、僧人与百姓区分之后,要探查百姓情况,若百姓家中揭不开锅的,就用我军军粮开仓赈济。
    “高耀,你是方面军总训导官,掌管全军后勤,此事由你来负责,不惟大都之内,凡周围各县,有穷困者皆要救济,起码要让他们挺到来年秋收,至于明年春耕之事,要给各地知县负责。”
    “是,臣这就去办。”高耀也连忙应了下来。
    鲁锦又继续说道,“第五,朱亮祖负责指挥南路军各部兵马,在城中坐镇,让冯胜和郑用等将,去招抚华北其余城池,尽快使其归附。”
    “是。”朱亮祖和冯胜也连忙答应下来。
    “暂时就这些了,不是来信说妥雚帖木儿被抓到了吗,何时能押来大都?”鲁锦交代完之后再次问道。
    朱亮祖闻言连忙道,“前锋斥候汇报,元太子与那个奇皇后被羁押在怀来的居庸关,元帝被压在古北口,现在应该正在往大都赶,最多不出三日,必能送来大都。”
    “嗯,那就行,都各自去办差吧。”
    “是。”
    众人齐声应诺,然后立刻分头行动,很快大都城中就被搞得一阵鸡飞狗跳,有抓和尚的,有抓太监和宫女的,还有抓官员和家眷的,李善长也带着一群士卒到各个官署和衙门去收缴文牍图书画册,然后清点装箱,准备运回建康。
    众人忙作一团,而鲁锦却带着侍卫在参观元大都的皇宫,元大都大内是双主殿形制,午门叫做崇天门,进午门之后有一道殿门,称作大明门,大明门再里面就是皇宫主殿了,称作大明殿。
    不得不说,这真是一种讽刺,胡元建了个宫殿叫大明殿,这下真把大明迎来了.
    大明殿左右还有文恩殿和紫檀殿,后面则是香阁寝殿,寝殿后面还有个宝云殿,这是第一重院落,后面还有个第二重院落,殿门称作延春门,主殿称作延春阁,也是元大都大内最大的一处寝殿,供皇帝皇后日常起居之用。
    再往后则是第三重院落,里面是御园和清宁宫,最离谱的是,鞑子就是鞑子,在这中轴线上的三处主要宫殿群东侧,还有一大片空地,上面扎了一排蒙古包,皇宫的东北角还有一处大型羊圈,西北角有一处鹿圈,里面养了不少梅鹿。
    鲁锦直接下令把这些羊和鹿全杀了,用来犒赏士卒,外面百姓都人相食了,小铁锅居然还有闲心在皇宫里放羊养鹿,也是离谱.
    参观完了大内的部分,一行人又转战太液池西侧,也即后来的中南海西岸,这里也有三处宫殿,前面并排的是隆福宫和太子宫,据说这隆福宫曾为太子住所,后来又改成太后住所,再往后还有一处兴圣宫,那里才是正经的太后住所,只是后来一直空置着罢了。
    鲁锦忍不住对跟在身边的李定邦吐槽道,“这蛮夷就是蛮夷,给城门取了个名叫‘文明门’,便以为自己学到了中国文化,自以为学了个人样,却三分似人,七分还是蛮夷,历来营造宫室,太子都居东宫,西宫乃太皇太后住所,此乃东升西降,日月更替之意。
    “可胡元偏偏把太子宫建在主殿西侧,这岂非倒反天罡?也难怪那胡元太子想要逼宫篡位,活该啊这是。”
    李定邦闻言当即接话道,“陛下从前不是说胡元最大的错误,就是在汉化与反汉化之间摇摆不定吗,可能这就是他们内斗不休,以至于亡国的原因吧。”
    鲁锦点点头,“不错,元廷的灭亡的确有这个原因,盖因其原本为部落制度,各部落角力纷争不断,惯以武力争夺大宝,而入主中原后却水土不服,中原主耕稼,最需要的是稳定,政权传承有序。
    “忽必烈虽然后来创立大元,效仿汉制,可鞑子终究是鞑子,部落争斗那一套的习俗却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这才导致其后代内斗不止,终致亡国。”
    李定邦点了点头,正想再说什么,刘子贤就一溜烟的找了过来。
    “陛下,臣去检点被俘旧元之官,还发现了些意外之喜,当今高丽国王的王叔原本留在大都做人质,这次也被咱们抓获,另外还有高丽派来的士卒将领官员合计两千余人,高丽使者也在大都。
    “之前攻城时,这群高丽士卒也参与了守城战,被咱们打死不少,如今被俘的还有一千四百余人,这些人要如何处置?”
    鲁锦闻言挑了挑眉,高丽国王的王叔居然也被抓到了,还有那么多士卒将领和大臣,这倒的确是个好消息,可以从中做做文章。
    于是他当即问道,“有名单吗?”
    “有,在这。”刘子贤连忙将名单呈上。
    鲁锦接过来看了看,当即皱眉道,“这个人质,是高丽王的堂叔?德兴君,塔思帖木儿?高丽宗室不是都姓王吗,这人怎么是个蒙古名?”
    刘子贤连忙解释道,“陛下有所不知,高丽自被蒙元控制之后,世代与蒙元联姻,历代高丽大君皆为蒙元女婿,高丽王室废立也全由蒙元一言而决,高丽王世子还要入大都为质,故而这高丽王室大多都会有一个蒙古名字。
    “比如现在高丽那位国主王颛,也有个蒙古名字,叫伯颜帖木儿。”
    鲁锦撇了撇嘴吐槽道,“这烂大街的名字。”
    然后他又看了看名单上的其他人,还有柳濯、廉悌臣、权谦、元颢、罗英杰、印安、崔莹等等,这些人里鲁锦大多都不认识,但其中两人的名字,他却隐约有些印象。
    一个是印安,在原历史上,印安曾率两万多高丽兵随脱脱征讨高邮的张士诚,后来印安又被脱脱派去打滁州东边的六合,当时朱元璋还未渡江,就驻扎在滁州,六合义军支撑不住,找朱元璋求援,于是朱元璋立刻带兵赶去驰援,也就是说,在原历史上,朱元璋是和这个印安交过手的,因为姓印的比较少,再加上他这名字简单,所以鲁锦至今还有些印象。
    另一个是崔莹,元末明初时,高丽的恭愍王王颛曾派兵侵略北方,趁着元末明初,明军还未在辽东登陆,元军又已经败亡,辽东成了‘无主之地’的战略空窗期,疯狂向北扩张,把高丽领土一直推到了鸭绿江一线。
    而这一系列北扩行动中,高丽方面的领军主帅,就是这个崔莹,至于李成桂,那都已经是后期的事了。
    李成桂父子原本是元朝,在高丽东北部设立的双城总管府的千户,后来投降高丽,里应外合帮高丽破了双城总管府,将其纳入高丽版图,然后李成桂才因功,被王颛封为千户。
    之后又在反击红巾军中路军的战斗中立下大功,才被升为将军,逐渐在高丽成长起来,这个时候的李成桂还只是个小小千户呢,不对,现在的千户是他爹李子春,李成桂还没继承他爹的官职呢.
    鲁锦看着名单想了想才说道,“现在倒是不着急处置,可以等奇皇后被带回来,到时候再一起处置。
    “现在,你先去给我审问一下这些人,我要知道几个问题,第一,高丽那边的亲元派都有哪些势力;第二,高丽世代和蒙元联姻,都有哪些家族;第三,这些人里面有没有亲元派势力的人;
    “第四,这里面谁比较忠心现在那个高丽王王颛,如果我要派一个能辅佐王颛的人回去做使者,谁能胜任?你帮我考察一下,不要告诉这些人目的,从言语中试探一下即可。
    “第五,再帮我问问他们,如今高丽的朝堂是何格局,百姓生活如何,军队有多少,是否精锐。
    “你是搞情报的出身,应该知道我想要什么。”
    刘子贤连忙拱手应诺,“是,陛下放心,臣知道如何套话。”
    “嗯。”鲁锦点点头,又嘱咐道,“记得把他们分开关押,一个一个的单独审,以免他们串供。”
    “是,那臣这就去办?”
    “等一下,还有那些高丽士卒。”鲁锦叫住他,然后想了想才说道,“这样,士卒交给定邦去审,定邦你去禁军中找几个机灵的训导官,然后让刘知府给你安排几个会高丽话和汉话的通译,你去审问那些高丽军官校尉和普通士卒。
    “主要问两个问题,一是他们的出身,是地主,还是佃农,家中可有人做官,他们的职位都是怎么来的。
    “对那些出身普通的士卒,要问他们在高丽的家中情况如何,家里有多少土地,是自耕农,还是给人做佃户,平时可能吃得饱饭,再问问他们对高丽民情知道多少,越详细越好。
    “如果我们要征高丽,并且答应给当地百姓分田,会不会有高丽百姓愿意跟随我们?这个问题你不要问出来,而是要根据问出的民情自己分析,然后再告诉我。”
    “是。”李定邦当即答应下来。
    刘子贤则是有些诧异道,“陛下要征高丽?”
    鲁锦没有正面回答,而是道,“征不征倒不一定,但至少要了解高丽民情,如果将来高丽不听话,朝廷也有方法反制他们,高丽可以不征,但一定要有征讨高丽的能力,走十步看百步,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懂了吗?”
    “臣明白了。”
    “嗯,那就去吧,速度要快,我只给你们一两天的时间。”
    “是。”两人当即领命而去。
    等二人离开后,鲁锦则是带着侍卫继续在逛皇宫,很快就转到了中南海湖中间那个琼华岛上,岛上有一座广寒殿,鲁锦站在殿前的台基上,凭栏远眺中南海的风景,心里则是想着怎么拿下高丽的问题。
    高丽现在的这个恭愍王王颛,嗯,暂时还不能叫恭愍王,恭愍是朱元璋给他封的谥号,现在人家还没死呢,不仅没死,还非常年轻有为。
    王颛是1330年生人,现在刚刚24岁,比鲁锦还小两岁,但这货却极为有抱负,他当上高丽国王后,因为正值元末明初,因此特别想趁机清除高丽内部的亲元势力,摆脱元朝对高丽的控制。
    不过因为奇皇后的原因,高丽的亲元派势力十分强大,再加上原历史上的大元是在1368年才灭亡的,因此在王颛清除亲元派的行动中并不顺利,还和元军打了几次,虽然最后是高丽军赢了,但麻烦事却不少。
    原历史上,明军北伐收复大都之后,王颛立刻对国内的亲元派大开杀戒,然后废除使用元廷年号,改用明朝的洪武年号。
    只不过后来那次徐达北伐和林,被王保保打的大败,明军差点全军覆没,再加上有北元的威胁,导致高丽内部的亲元派势力再次抬头,于是后来高丽就在北元和大明之间摇摆不定,最终给王颛自己招来杀身之祸,被高丽内部的亲元派势力联合太监刺杀身亡。
    元末明初之时,高丽内部也是问题重重,当然主要还是亲元派搞的鬼,尤其是那几个和蒙元联姻的家族,仗着元朝做靠山,在高丽胡作非为,强抢民田,将百姓掳为奴隶,导致高丽内部土地兼并严重,百姓怨声载道。
    甚至龙凤北伐的时候,关铎的中路军打到高丽,还有十几万倍受压迫的高丽农民参加了红巾军,由此可见高丽国内的土地矛盾到了什么程度。
    另外就是高丽的倭患严重,倭寇想到中国沿海劫掠还是太远了些,但到高丽就比较容易了,两边只隔着一道对马海峡。
    仅据史料可查的记载,从1350年到1391年间,高丽就发生各种规模的倭寇入侵事件303次,袭扰城镇591处,涉及的倭寇集团136个,仅1350年的倭寇大规模袭扰事件就有六次,劫掠城池,焚烧房屋,抢劫运粮漕船。
    甚至在1351年,还有一伙130条船的倭寇,一路打到了江华岛,那可就在高丽开京的边上啊,吓得开京数次发出戒严令,对倭寇严防死守,由此可见,高丽的倭寇猖狂到了什么程度。
    就这还不省心,原历史上高丽就在这样的内忧外患下,1358年,也就是四年后,居然还发生了一次严重的大旱,导致国内爆发饥荒,一度到了人吃人的程度。
    当然给高丽造成破坏最严重的,还要属关铎率领的中路红巾军,这帮人可是切实夺取过高丽首都开京的。
    不过和原历史不同,鲁锦所在的这个时空,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对高丽来说,好处是红巾军入侵高丽这件事不会再发生了。
    至于坏处嘛,因为鲁锦的北伐战略和朱元璋不同,这次直接从锦州登陆,一下就在辽东登陆了三个集团军,将近二十万人,现在刘福通的暂编第十一集团军,已经占领了沈阳东面的东宁府,来到了鸭绿江边上。
    王颛在高丽国内怎么搞,鲁锦暂时懒得管,但他要是还想像历史上那样向北扩张,估计是不可能了。
    等鲁锦搞清了高丽国内的情况,缓上几年,一旦高丽国内发生旱灾和饥荒,他就能顺势打进去。
    而且鲁锦手里是有海军的,他可跟蒙古九征高丽不一样,每次都是顺着陆地去打,鲁锦有海军,能玩的样就多了,半岛三面登陆,再加上陆路平推,王颛就算想跑都没地方跑
    鲁锦这边琢磨着怎么将高丽纳入版图,另一边,平定和张德胜也在带着小铁锅和爱猷识理答腊,以及奇皇后、哈麻等人,一路向大都赶来。
    终于在十月初一这天,将俘虏押到了大都。
    张德胜见到鲁锦的第一面,就掏出一张纸来。
    “陛下,这是妥雚帖木儿被羁押在古北口期间,写下的一首诗,臣让人抄了下来。”
    鲁锦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道,‘金帐尘封血泪干,忽闻羯鼓报更残;曾驱万骑骄胡马,今系孤身做楚冠;
    雪岭驼酥填欲壑,霜街人腊砌雕栏;汴京若有轮回月,莫照燕云囚室寒。’
    鲁锦看完当即冷笑道,“呦呵,他居然还知道自己做了什么,现在终于知道后悔了,早干什么去了?”
    鲁锦讽刺了一句,又问道,“爱猷识理答腊和奇皇后也到了吗?”
    已经审讯回来的李定邦当即答道,“回陛下,已经到了。”
    鲁锦点点头,“连同那些元廷官员,跟那些番僧一起,全都带进宫来,朕今日要大开杀戒,血洗大内,刷刷这皇宫的晦气!”
    “是!”
    (本章完)

章节目录

元末:朕才是真命天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PO18脸红心跳只为原作者叁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叁瞐并收藏元末:朕才是真命天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