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 南洋之行(上)
第477章 南洋之行(上)
“呕~”
“呕”
远望号出海的前两天,船上的四百余人有一大半都晕船了,尤其是那三百名炮术班的学员,几乎直接倒下了大半,一个个吐得稀里哗啦的,弄得船舱里的味道出奇的恶心,逼的汪大渊只能命令打开所有炮窗通风。
尤其离谱的是,陈友谅居然也是半死不活的样,谁能想到一个疍户渔民的儿子,从小在船上长大的人居然也会晕船。
陈友谅趴到船舷边,看着远处一望无际的大海,吐完了才虚弱的说道,“那不一样,在内陆江湖里跟海船是不一样的,只是我没想到,这么大的船到了海上居然也会如此颠簸,我以为越大的船就应该越平稳才对。”
汪大渊端着一个瓷碗还有橘子说道,“殿下曾经说过,再大的船也会晕船,你现在没晕只是因为风浪还不够大而已,更何况和一望无际的汪洋相比,这又和鄱阳湖中的一叶扁舟有何区别呢?”
“这倒也是。”陈友谅点了点头,又指着他递过来那碗红褐色的汤问道,“先生这是端的什么?”
“盐水,你呕吐的那么厉害,喝点盐水可以补充体力,还有这青桔,你把它吃下,再把橘子皮捂在口鼻处,闻着青桔的味道或许能好一些。”
陈友谅闻言当即接过,将其一饮而尽,又剥开橘子深吸了一口气,果然感觉舒服了许多,这才拱手道,“多谢先生,船上其他那些人也有吗?”
汪大渊点点头,“橘子人人都有,是出发前特意从江西买的,盐水只给吐得严重的人,许多人都是初次出海,晕船在所难免,可以后如果还这样,恐怕就只能硬挺了,这红可不便宜,还是殿下特意嘱咐采买的,不然我可舍不得,陈将军也要尽快习惯才好。”
陈友谅当即道,“这才两日,再有两日肯定就习惯了,只是我听说爪哇之地多暑湿瘴气,就是不知道到了那里会不会水土不服。”
汪大渊再次解释道,“中国地处温带,四季分明,而爪哇地处热带,他们那里不分四季,一年只有雨季和旱季之分,我们这边秋冬时他们那里正好是旱季,犹如江西的春夏之交,这个时节还算干爽,没有那么多瘴气。
“而且殿下说过,若是怕水土不服,就不要饮当地的生水,最好煮沸泡了茶再喝,或许能好得多,再说船上还有郎中,带了治病的药材,将军大可不必如此担心。”
“那就好。”陈友谅这才点了点头说道,“先生事多,就不必看顾我了,还是自忙自的去吧。”
汪大渊见他好转了许多,这才转身离去。
只是当天,那个沈氏来的船把头杜瑞就向汪大渊汇报,说他的针路图在这艘船上废了一半,如今只能重新记录针路图,接下来的航程可能就得靠汪大渊和另一个船把头范云了。
这个结果也没太出乎汪大渊的预料,他跟鲁锦学了地理和导航知识,深知以目前的针路图技术,在远望号上使用,失效几乎是必然的,因此也没太在意,只是点点头交代杜润重新绘制一副针路图即可。
简单来说,这个时代的针路图,更像现代的傻瓜电子导航,先以某个港口为出发点,向某个方向多少度,直线航行多长时间,直到看到下一个地标,比如一座山,一处海角,或者海岸边的一座塔,然后再转向多少度,继续直线航行多长时间。
这就是一套以地标、角度、航行距离和时间这四种要素绘制的海上折线图,连起来便是一条航线,那么它的缺点也就很明显了,地标和角度当然不会变,航行的距离也不会变,唯一会变的就是船只的航速。
远望号跑的太快了,如今正是秋冬时节,西北风盛行,南下的路上几乎一路都是顺风,满帆航行之下,航速足足达到了16节,从太仓的刘家港出海,到杭州湾入口的舟山群岛,居然只用了不到七个小时。
按沈氏来的两个船把头所说,以往乘坐福船从刘家港出海,到舟山群岛至少也要一天一夜,这条船比福船至少快了三倍以上,因此他们的针路图自然也就不太管用了,好在针路图的地标和角度还是能用的,就是得换算一下时间和船速。
路过舟山的第二天时,就连船上操帆的那些老水手也被这艘船的航速震惊了,他们只用了一天一夜,就从舟山跑到了福建的漳州附近,就连澎湖湾都已经遥遥在望,一昼夜居然航行了1400多里,而如果是福船,这段距离至少要跑上四天左右。
路过福建泉州时,他们还发现泉州港的船只少了很多,已经不复往日商业大港的形象,海上跑的商船同样十分稀少,可海盗船却很多,他们还亲眼目睹了一起海盗抢劫商船的事件。
不过这也不奇怪,鲁锦现在虽然还没打下福建,但已经控制了江西和湖广,那可是最重要的内陆货源地,泉州的色目海商们没了内陆的货源供给,那泉州这个商业港口自然也要跟着凋敝。
远望号才出海两日,船上的补给目前还很充足,而且船上压根没几门炮,真的跟海盗交战的话会很麻烦,再说那些色目海商被抢了也是活该,加上他们本身又有任务在身,汪大渊就做主没有在福建靠港。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他们船快,只要一心想跑,那些海盗船也追不上他们。
不过就在远望号抵达澎湖之后,船上的领导层起了点分歧,为此他们不得不在澎湖停船开了一次小会。
起因是这样的,汪大渊经过前几天的航行,对鲁锦给的海图和六分仪、航海钟这些东西有了些信心,他连续测算了好几天,经纬度的误差都不超过五里,在大海上,五里的距离肉眼都能看见,如果站在桅杆顶端用望远镜观察,三十里外的岛屿和船只也能发现,可以说这个测量精度已经很高了。
于是汪大渊决定来一次冒险,想再次验证一下,在长距离行驶的情况下,鲁锦给的海图是否还那么精准,他想从澎湖直线航行到占城的金兰湾(越南南部)。
而这件事的分歧就在于,沈氏来的两个船把头杜瑞和范云,他们都没这么跑过,一般来讲,这个时代的南洋航线,基本还是沿着海岸线走,有东线和西线两条线。
西线就是泉州、广州、琼州(海南岛)、安南的岘港、占城的头顿(胡志明市)、淡马锡(新加坡、马六甲)、巨港、爪哇。
东线是泉州、吕宋的马尼拉国、苏禄苏丹国或者渤泥国(文莱),然后到巨港,再到爪哇,全都是沿着海岸航行。
而汪大渊规划的航线却是要直线穿越南海,从澎湖湾直到占城,这段距离到金兰湾是1700公里,到头顿(胡志明)正好是2000公里,两千公里的路程,全程看不到陆地和海岸线,一直行驶在南海的深海之中,沈氏来的两个船把头都不敢这么跑,万一在深海中迷失了方向,这不是玩命吗?
陈友谅就是跟着出来长见识的,因此没有说话,而汪大渊却反驳道。
“我刚刚在图上量了一下,从澎湖到占城的金兰湾是3400里,到头顿是4000里,以我们一昼夜航行1420里的航速,到占城最多也只需两天半,或者三天,而我们船上的补给至少还能吃三个月,因此补给绝对不是问题。
“至于迷航,这就更不可能了,就算我们找不到精准的角度,可天上还有日月,难道我们连东西南北都分不清吗?
“再退一万步讲,哪怕我们真的迷航了,可南海就这么大,我们把船舵锁死,顺着一个方向一直航行,不论是往哪边走,最远距离也不超过五天,就能再次看到陆地,所以你们究竟有什么好担心的?”
杜瑞和范云却对视一眼,当即拱手道,“使君本事大,又有王命在身,使君说怎么走,那自然可以怎么走,可小的两人绝无这个冒险的胆子,若是害死了这一船人,小的担待不起啊,所以使君若执意如此,也就不用问小人了。”
行吧,合着就是这两人害怕担责而已,汪大渊闻言点了点头,这才说道,“我明白你们心中所想,我也不为难你们,这件事就是我一人的决定,若是出了事自然也由我一人来扛。”
就在这时,船上的南洋情报站总站长李彬也出声说道,“我支持汪使君的决定,这趟下南洋本来就是给新船试航,为明年蹈海做准备,汪使君这也是为了验证海图,因此稍微冒些险也是值得的,若是连这点危险都不敢冒,明年又如何有胆量横渡大洋呢?”
汪大渊闻言顿时连连点头,“是极是极,我就是这个意思,这海图和六分仪、航海钟,若不能做到心中有数,那明年去黎洲的时候该怎么办?
“从澎湖到巨港不过6500里,可从刘家港到黎洲却有四万多里,六千里都不敢走,那没有任何补给的四万里航路不就更不敢去了吗?”
只是谁知道他才说完,李彬就再次开口道,“新船试航,验证海图,下官也是支持的,只是下官还有一个问题,请使君解答?”
“李站长请说。”
李彬当即道,“殿下让我探查南洋各地情况,如果这趟不走东线,那就没办法在马尼拉国和渤泥国设立据点,那我的任务怎么办?我还要留在巨港,要是回程时再走东线,渤泥国和马尼拉国我就去不了了啊?”
汪大渊闻言当即道,“这好办,反正现在也已经验证了,咱们这艘船足够快,大不了我带你在南洋多转一圈,肯定让你能亲自到各地设立商号,这不就行了,无非是多费一些时间而已。”
“如此.也好。”李彬当即答应了下来,他不管船怎么跑,只要能让他完成任务就行。
见众人都不再反对,陈友谅终于出声问道,“那要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建康?”
汪大渊心中算了算说道,“最多多耽搁一个月,明年三月前我们肯定能够回去。”
陈友谅这才道,“那我也同意了,就这么办吧。”
于是众人终于达成一致,同意陪着汪大渊一起冒险,他们仔细用罗盘测量了角度,再次从澎湖湾启航,一头扎向了南海深处,在两面皆看不到海岸和陆地的深海中,笔直的朝着占城的金兰湾驶去。
而沈氏的两个船把头杜瑞和范云,他们起初还有点怕,可在第二天看到了广东外海的东沙群岛后,顿时让两人信心大增,这说明他们航行的角度没问题,与汪大渊测算的一致,鲁锦的海图标注的也足够精准。
到了第二天,远望号又从中沙群岛的西侧驶过,再次坚定了众人的信心,又朝着西南方向航行了半日,果然看到了陆地和海岸,也让众人都松了口气,等靠港一问,还真是到了占城。
只是14世纪的占城地名和现代不一样,鲁锦标注的金兰湾,此时还叫做宾童龙,众人大松一口气的同时,汪大渊也下令靠港休整,这也是他们出航后的第一次靠港,正好李彬带情报局的人员上岸,以商贾的名义在宾童龙开设商号,贩卖商货。
当地商贾和官员还是第一次见到远望号这么高大怪异的船只,得知他们是中国来的商贾,顿时十分热情,有商人上前推荐自己的特产,也有人询问李彬带了什么货物和价格,甚至就连宾童龙的官员也跑来询问中国的消息,那官员还贴心的自己从当地找了个华人当翻译。
结果李彬真给他们带来了一个大消息,把中国当下的形势大致讲了一遍,元朝马上就快玩儿完了,新崛起的楚王已经攻占了大半个天下,很快就能赶走元朝的蛮夷,重新一统中国,而他们就是楚王治下的江南海商。
宾童龙的官员得知这个消息后,顿时大为震惊,当即把李彬等一行人请为座上宾,向他仔细询问中国的情况,末了又邀请他们去占城的国都,如果能去见一趟占城国王那就更好了。
占城的国都并不在湄公河三角洲,而是在岘港附近,名叫因陀罗补罗,而湄公河三角洲现在还属于真腊的地盘,占城的都城现在还挺靠北的,宾童龙又在岘港的南边,如果李彬真的要去占城国都的话,他还得调头往北走不短的距离,因此他就没答应。
宾童龙的官员还直呼可惜,于是又邀请他回程的时候务必来占城一趟,说不定还可以让他牵线,带着占城使者去找中国的楚王朝拜,占城愿意做*****的藩属,如果能做成此事,那李彬身为‘商贾’定然能立下大功。
这个表态顿时让李彬、陈友谅、汪大渊等人大吃一惊,他们没想到占城居然这么主动。
等三人屏退外人,私下的时候李彬才说道,“出航前听殿下说,占城一直在和安南打仗,两国皆欲吞并对方的领土,如果占城能先成为中国的藩属,两国便可结盟,从南北两面夹击安南,我猜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们才如此主动。”
陈友谅和汪大渊互相对视一眼,陈友谅这才说道,“这是要远交近攻啊,不过我之前听殿下的意思,他好像确实想打安南,那这个占城就可以交,将其收为藩属,这样我们将来打安南时,也可派一支大军从占城向安南进攻,如此声东击西,两面夹击,安南定然无法预料。
“我看这件事能做。”
(本章完)
“呕~”
“呕”
远望号出海的前两天,船上的四百余人有一大半都晕船了,尤其是那三百名炮术班的学员,几乎直接倒下了大半,一个个吐得稀里哗啦的,弄得船舱里的味道出奇的恶心,逼的汪大渊只能命令打开所有炮窗通风。
尤其离谱的是,陈友谅居然也是半死不活的样,谁能想到一个疍户渔民的儿子,从小在船上长大的人居然也会晕船。
陈友谅趴到船舷边,看着远处一望无际的大海,吐完了才虚弱的说道,“那不一样,在内陆江湖里跟海船是不一样的,只是我没想到,这么大的船到了海上居然也会如此颠簸,我以为越大的船就应该越平稳才对。”
汪大渊端着一个瓷碗还有橘子说道,“殿下曾经说过,再大的船也会晕船,你现在没晕只是因为风浪还不够大而已,更何况和一望无际的汪洋相比,这又和鄱阳湖中的一叶扁舟有何区别呢?”
“这倒也是。”陈友谅点了点头,又指着他递过来那碗红褐色的汤问道,“先生这是端的什么?”
“盐水,你呕吐的那么厉害,喝点盐水可以补充体力,还有这青桔,你把它吃下,再把橘子皮捂在口鼻处,闻着青桔的味道或许能好一些。”
陈友谅闻言当即接过,将其一饮而尽,又剥开橘子深吸了一口气,果然感觉舒服了许多,这才拱手道,“多谢先生,船上其他那些人也有吗?”
汪大渊点点头,“橘子人人都有,是出发前特意从江西买的,盐水只给吐得严重的人,许多人都是初次出海,晕船在所难免,可以后如果还这样,恐怕就只能硬挺了,这红可不便宜,还是殿下特意嘱咐采买的,不然我可舍不得,陈将军也要尽快习惯才好。”
陈友谅当即道,“这才两日,再有两日肯定就习惯了,只是我听说爪哇之地多暑湿瘴气,就是不知道到了那里会不会水土不服。”
汪大渊再次解释道,“中国地处温带,四季分明,而爪哇地处热带,他们那里不分四季,一年只有雨季和旱季之分,我们这边秋冬时他们那里正好是旱季,犹如江西的春夏之交,这个时节还算干爽,没有那么多瘴气。
“而且殿下说过,若是怕水土不服,就不要饮当地的生水,最好煮沸泡了茶再喝,或许能好得多,再说船上还有郎中,带了治病的药材,将军大可不必如此担心。”
“那就好。”陈友谅这才点了点头说道,“先生事多,就不必看顾我了,还是自忙自的去吧。”
汪大渊见他好转了许多,这才转身离去。
只是当天,那个沈氏来的船把头杜瑞就向汪大渊汇报,说他的针路图在这艘船上废了一半,如今只能重新记录针路图,接下来的航程可能就得靠汪大渊和另一个船把头范云了。
这个结果也没太出乎汪大渊的预料,他跟鲁锦学了地理和导航知识,深知以目前的针路图技术,在远望号上使用,失效几乎是必然的,因此也没太在意,只是点点头交代杜润重新绘制一副针路图即可。
简单来说,这个时代的针路图,更像现代的傻瓜电子导航,先以某个港口为出发点,向某个方向多少度,直线航行多长时间,直到看到下一个地标,比如一座山,一处海角,或者海岸边的一座塔,然后再转向多少度,继续直线航行多长时间。
这就是一套以地标、角度、航行距离和时间这四种要素绘制的海上折线图,连起来便是一条航线,那么它的缺点也就很明显了,地标和角度当然不会变,航行的距离也不会变,唯一会变的就是船只的航速。
远望号跑的太快了,如今正是秋冬时节,西北风盛行,南下的路上几乎一路都是顺风,满帆航行之下,航速足足达到了16节,从太仓的刘家港出海,到杭州湾入口的舟山群岛,居然只用了不到七个小时。
按沈氏来的两个船把头所说,以往乘坐福船从刘家港出海,到舟山群岛至少也要一天一夜,这条船比福船至少快了三倍以上,因此他们的针路图自然也就不太管用了,好在针路图的地标和角度还是能用的,就是得换算一下时间和船速。
路过舟山的第二天时,就连船上操帆的那些老水手也被这艘船的航速震惊了,他们只用了一天一夜,就从舟山跑到了福建的漳州附近,就连澎湖湾都已经遥遥在望,一昼夜居然航行了1400多里,而如果是福船,这段距离至少要跑上四天左右。
路过福建泉州时,他们还发现泉州港的船只少了很多,已经不复往日商业大港的形象,海上跑的商船同样十分稀少,可海盗船却很多,他们还亲眼目睹了一起海盗抢劫商船的事件。
不过这也不奇怪,鲁锦现在虽然还没打下福建,但已经控制了江西和湖广,那可是最重要的内陆货源地,泉州的色目海商们没了内陆的货源供给,那泉州这个商业港口自然也要跟着凋敝。
远望号才出海两日,船上的补给目前还很充足,而且船上压根没几门炮,真的跟海盗交战的话会很麻烦,再说那些色目海商被抢了也是活该,加上他们本身又有任务在身,汪大渊就做主没有在福建靠港。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他们船快,只要一心想跑,那些海盗船也追不上他们。
不过就在远望号抵达澎湖之后,船上的领导层起了点分歧,为此他们不得不在澎湖停船开了一次小会。
起因是这样的,汪大渊经过前几天的航行,对鲁锦给的海图和六分仪、航海钟这些东西有了些信心,他连续测算了好几天,经纬度的误差都不超过五里,在大海上,五里的距离肉眼都能看见,如果站在桅杆顶端用望远镜观察,三十里外的岛屿和船只也能发现,可以说这个测量精度已经很高了。
于是汪大渊决定来一次冒险,想再次验证一下,在长距离行驶的情况下,鲁锦给的海图是否还那么精准,他想从澎湖直线航行到占城的金兰湾(越南南部)。
而这件事的分歧就在于,沈氏来的两个船把头杜瑞和范云,他们都没这么跑过,一般来讲,这个时代的南洋航线,基本还是沿着海岸线走,有东线和西线两条线。
西线就是泉州、广州、琼州(海南岛)、安南的岘港、占城的头顿(胡志明市)、淡马锡(新加坡、马六甲)、巨港、爪哇。
东线是泉州、吕宋的马尼拉国、苏禄苏丹国或者渤泥国(文莱),然后到巨港,再到爪哇,全都是沿着海岸航行。
而汪大渊规划的航线却是要直线穿越南海,从澎湖湾直到占城,这段距离到金兰湾是1700公里,到头顿(胡志明)正好是2000公里,两千公里的路程,全程看不到陆地和海岸线,一直行驶在南海的深海之中,沈氏来的两个船把头都不敢这么跑,万一在深海中迷失了方向,这不是玩命吗?
陈友谅就是跟着出来长见识的,因此没有说话,而汪大渊却反驳道。
“我刚刚在图上量了一下,从澎湖到占城的金兰湾是3400里,到头顿是4000里,以我们一昼夜航行1420里的航速,到占城最多也只需两天半,或者三天,而我们船上的补给至少还能吃三个月,因此补给绝对不是问题。
“至于迷航,这就更不可能了,就算我们找不到精准的角度,可天上还有日月,难道我们连东西南北都分不清吗?
“再退一万步讲,哪怕我们真的迷航了,可南海就这么大,我们把船舵锁死,顺着一个方向一直航行,不论是往哪边走,最远距离也不超过五天,就能再次看到陆地,所以你们究竟有什么好担心的?”
杜瑞和范云却对视一眼,当即拱手道,“使君本事大,又有王命在身,使君说怎么走,那自然可以怎么走,可小的两人绝无这个冒险的胆子,若是害死了这一船人,小的担待不起啊,所以使君若执意如此,也就不用问小人了。”
行吧,合着就是这两人害怕担责而已,汪大渊闻言点了点头,这才说道,“我明白你们心中所想,我也不为难你们,这件事就是我一人的决定,若是出了事自然也由我一人来扛。”
就在这时,船上的南洋情报站总站长李彬也出声说道,“我支持汪使君的决定,这趟下南洋本来就是给新船试航,为明年蹈海做准备,汪使君这也是为了验证海图,因此稍微冒些险也是值得的,若是连这点危险都不敢冒,明年又如何有胆量横渡大洋呢?”
汪大渊闻言顿时连连点头,“是极是极,我就是这个意思,这海图和六分仪、航海钟,若不能做到心中有数,那明年去黎洲的时候该怎么办?
“从澎湖到巨港不过6500里,可从刘家港到黎洲却有四万多里,六千里都不敢走,那没有任何补给的四万里航路不就更不敢去了吗?”
只是谁知道他才说完,李彬就再次开口道,“新船试航,验证海图,下官也是支持的,只是下官还有一个问题,请使君解答?”
“李站长请说。”
李彬当即道,“殿下让我探查南洋各地情况,如果这趟不走东线,那就没办法在马尼拉国和渤泥国设立据点,那我的任务怎么办?我还要留在巨港,要是回程时再走东线,渤泥国和马尼拉国我就去不了了啊?”
汪大渊闻言当即道,“这好办,反正现在也已经验证了,咱们这艘船足够快,大不了我带你在南洋多转一圈,肯定让你能亲自到各地设立商号,这不就行了,无非是多费一些时间而已。”
“如此.也好。”李彬当即答应了下来,他不管船怎么跑,只要能让他完成任务就行。
见众人都不再反对,陈友谅终于出声问道,“那要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建康?”
汪大渊心中算了算说道,“最多多耽搁一个月,明年三月前我们肯定能够回去。”
陈友谅这才道,“那我也同意了,就这么办吧。”
于是众人终于达成一致,同意陪着汪大渊一起冒险,他们仔细用罗盘测量了角度,再次从澎湖湾启航,一头扎向了南海深处,在两面皆看不到海岸和陆地的深海中,笔直的朝着占城的金兰湾驶去。
而沈氏的两个船把头杜瑞和范云,他们起初还有点怕,可在第二天看到了广东外海的东沙群岛后,顿时让两人信心大增,这说明他们航行的角度没问题,与汪大渊测算的一致,鲁锦的海图标注的也足够精准。
到了第二天,远望号又从中沙群岛的西侧驶过,再次坚定了众人的信心,又朝着西南方向航行了半日,果然看到了陆地和海岸,也让众人都松了口气,等靠港一问,还真是到了占城。
只是14世纪的占城地名和现代不一样,鲁锦标注的金兰湾,此时还叫做宾童龙,众人大松一口气的同时,汪大渊也下令靠港休整,这也是他们出航后的第一次靠港,正好李彬带情报局的人员上岸,以商贾的名义在宾童龙开设商号,贩卖商货。
当地商贾和官员还是第一次见到远望号这么高大怪异的船只,得知他们是中国来的商贾,顿时十分热情,有商人上前推荐自己的特产,也有人询问李彬带了什么货物和价格,甚至就连宾童龙的官员也跑来询问中国的消息,那官员还贴心的自己从当地找了个华人当翻译。
结果李彬真给他们带来了一个大消息,把中国当下的形势大致讲了一遍,元朝马上就快玩儿完了,新崛起的楚王已经攻占了大半个天下,很快就能赶走元朝的蛮夷,重新一统中国,而他们就是楚王治下的江南海商。
宾童龙的官员得知这个消息后,顿时大为震惊,当即把李彬等一行人请为座上宾,向他仔细询问中国的情况,末了又邀请他们去占城的国都,如果能去见一趟占城国王那就更好了。
占城的国都并不在湄公河三角洲,而是在岘港附近,名叫因陀罗补罗,而湄公河三角洲现在还属于真腊的地盘,占城的都城现在还挺靠北的,宾童龙又在岘港的南边,如果李彬真的要去占城国都的话,他还得调头往北走不短的距离,因此他就没答应。
宾童龙的官员还直呼可惜,于是又邀请他回程的时候务必来占城一趟,说不定还可以让他牵线,带着占城使者去找中国的楚王朝拜,占城愿意做*****的藩属,如果能做成此事,那李彬身为‘商贾’定然能立下大功。
这个表态顿时让李彬、陈友谅、汪大渊等人大吃一惊,他们没想到占城居然这么主动。
等三人屏退外人,私下的时候李彬才说道,“出航前听殿下说,占城一直在和安南打仗,两国皆欲吞并对方的领土,如果占城能先成为中国的藩属,两国便可结盟,从南北两面夹击安南,我猜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们才如此主动。”
陈友谅和汪大渊互相对视一眼,陈友谅这才说道,“这是要远交近攻啊,不过我之前听殿下的意思,他好像确实想打安南,那这个占城就可以交,将其收为藩属,这样我们将来打安南时,也可派一支大军从占城向安南进攻,如此声东击西,两面夹击,安南定然无法预料。
“我看这件事能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