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诉状
大晏朝,京城。
城门外。
“终於到了。”
李通明抬头看了眼数丈高的城墙。
他紧了紧左臂往外渗血的布条,搀扶起一旁眼窝深陷的老农,开始进城
“路引。”
城门守卫用拇指抵住剑格,眯眼扫过一身血跡且腰间佩剑的李通明。
验过路引,无误。
进城后,李通明带老农直奔京兆府。
从郡到洲,又到现在的京城。
一路上,老农及其家人,遭遇堵截围杀六次。
诉状曾向过路府衙递交多次,却无人受理。
若非地方墨工李通明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老农想到京城,难。
京兆府外。
早早便站著两人。
一人是礼部六品主事,兼李通明好友。
一人是御史台监察御史,七品。
后者官不大,却可风闻奏事。
两人都是来传话的。
好友赵瑜上前,用力攥住李通明手臂,喉咙上下滚动三次才挤出声音:
“通明,现在退去,还来得及!”
朝堂近日,正值变法派与守旧派激烈交锋。
而白虹洲,是大晏朝的官道枢纽,距离京城不过几百里。
却发生一起豪绅侵地。
若是寻常,这事地方官府便可处理。
但那豪绅有一同族,是地方平南伯。
以宰相王载道为首的变法派,顿时抓住守旧派命门。
势必要以此为切入,展开变法。
敏感时期,莫说郡府,便是州府、朝堂,也无人敢趟这浑水。
唯独李通明,竟主动往枪口上撞。
“怀瑾,王相让你来,不是让你劝我的。”
李通明拍了拍好友肩膀,“这位老丈,一家七口,只剩他一人了。”
赵瑜神色一滯,不敢去看一旁衣著单薄的老农:
“王相惜才,你退出此事,他不会怪你!”
李通明默然。
走到好友身侧,手刀疾落,將其击晕。
等將好友移至一旁石狮前,安置妥当。
李通明视线转向一侧。
只见那名被守旧派派来的监察御史,眉间皱起,自觉向后退了几步。
变法派希望有人能將侵地案捅大,好以此为机推出变法法案。
赵瑜不过是因为与他有私交,这才不顾上头命令,出言劝阻。
至於不支持变法的守旧派,才是一路派人阻挠他入京的幕后推手。
现下对方又让一名御史前来,无非是想出言威胁,叫他莫要多管閒事。
又或者准备以利、以色诱之,让他放弃。
鑑於李通明家世普通,勉强只能算作寒门,显然前者的概率更大。
李通明从胸前掏出早已写好的诉状,递给京兆府外守门的衙役。
衙役带著诉状,进府一路小跑,不多时便又出来让李通明进府。
见状,那名监察御史终是坐不住,冷声开口:
“李通明,踏过府门,你会死。”
“莫说別人,平南伯那关你便过不了!”
“原本我还担心自己会死不掉。”
李通明大笑,“可有你这么一说,我放心多了。”
“故弄玄虚!”
监察御史暗骂一声疯子,旋即甩手转身,准备回御史台匯报。
句句实言,奈何没人信……李通明无奈摇头。
来到这方世界已然二十载,於胎中觉醒前世记忆。
葬身於疲惫驾驶的大卡车。
死后魂归地府。
阎王查看生死簿时,发现他阳寿未尽,且是有功德加持的大好人。
於是为补偿他,便告知他下一世死后,可借凡间香火成神。
开闢一条新的修行线路。
但前提是,不能自杀,不能作恶,不能逛青楼……
为什么逛青楼也不行?!
总而言之,只要不是以好人身份死去,那就不行。
二十年来,李通明兢兢业业,努力做著一名好人。
没人知道这二十年他是怎么过的。
如果不是生活太过枯燥乏味。
百家诸多修行线路,又有谁会选择墨家,做一个手艺人。
好在这一切马上结束。
上次出言鄙视皇子逛青楼,结果被贬白虹洲虎泉郡做工匠,没死成。
那这一次,涉及朝堂两派爭斗,同时还有一个手握兵权的平南伯保底。
包死的!
想到此,李通明心情大好,快步走进京兆府。
……
京兆府尹裴让,长著一张古铜色方脸。
肩宽背厚,腰腹微凸,双目瞳仁漆黑如墨,盯人时宛如两枚生铁钉。
此时,这位正三品官员,正在后院踱步。
见衙役赶回,裴让上前:“如何,我交代你的话可有转述?”
衙役赶忙弯下腰,恭声回应:“下官原封不动的给那人说了,可对方不听,执意要递状入堂。”
裴让嘆了口气,一时既畅然,又无奈:“罢了,退下吧,吩咐下去,即刻开堂。”
“是。”衙役行礼过后,快步离开后院。
出院第一件事,他不是召集人手开堂。
而是寻了处无人角落,从胸前摸出一只半个巴掌大的木製黑鸟。
黑鸟腹部有一个可打开的木匣,正好能放入一张纸条。
隨著上弦完成,衙役对准方位,將黑鸟放出。
与此同时,站在公堂外等候开堂的李通明,注意到天上飞过一道黑影。
墨家传信木鸟?
不够隱蔽,该用千孔蜂的。
体型小,定位准,无需指引便可飞回母巢。
搭配道门子母镜便是无人机,可实时传输画面。
不过原料罕见,工部也不多,还得供给前线。
想来相府也没有。
至於御史台,就更不会有了。
……
相府,书房。
坐在主座的王载道,展开手中纸条看了一眼,隨即对著一旁下人挥了挥手。
下人得到示意,行礼后转身离去。
房门关上,客座上的人侧过身问道:“王相,如何?”
“裴让那头倔黑驴的反应,倒是与你预料相同。”
王载道抬手取来蜡烛,將纸条烧成灰烬。
客座上的人摇了摇头:“下官是问赵瑜。”
王载道沉默半晌,开口道:“年轻人作派。”
客座之人大笑:“王相明知赵瑜与那工匠有私交,却还同意他去,此乃惜才之举,下官佩服!”
……
传信鸟飞出不久,京兆府外便出现一群百姓。
听到有案子,在娱乐活动极少的封建王朝,那绝对属於头等大瓜。
不多时,公堂外的月台上,便站满了看热闹的百姓。
“升堂!”
隨著一声大喊,鼓声响起,十二名皂班衙役分站大堂两侧。
手中水火棍尾端包铜箍,用力撞击青砖地面,炸开连串火星。
“威……武……”的拖长音在雕樑柱间不停震盪。
京兆尹、京少尹、录供书吏等官员,依次从后堂屏风走出。
“诉状本官已阅,可有陈述补充?”裴让单刀直入,省去许多流程。
只因此案情况,他早已熟稔於心。
“回大人,诸多细节已写於诉状,並无补充。”李通明开口。
“你与本案无关,速速退去,否则本官判你个妨碍公务之罪!”
咚的一声,裴让將惊堂木拍在案上。
城门外。
“终於到了。”
李通明抬头看了眼数丈高的城墙。
他紧了紧左臂往外渗血的布条,搀扶起一旁眼窝深陷的老农,开始进城
“路引。”
城门守卫用拇指抵住剑格,眯眼扫过一身血跡且腰间佩剑的李通明。
验过路引,无误。
进城后,李通明带老农直奔京兆府。
从郡到洲,又到现在的京城。
一路上,老农及其家人,遭遇堵截围杀六次。
诉状曾向过路府衙递交多次,却无人受理。
若非地方墨工李通明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老农想到京城,难。
京兆府外。
早早便站著两人。
一人是礼部六品主事,兼李通明好友。
一人是御史台监察御史,七品。
后者官不大,却可风闻奏事。
两人都是来传话的。
好友赵瑜上前,用力攥住李通明手臂,喉咙上下滚动三次才挤出声音:
“通明,现在退去,还来得及!”
朝堂近日,正值变法派与守旧派激烈交锋。
而白虹洲,是大晏朝的官道枢纽,距离京城不过几百里。
却发生一起豪绅侵地。
若是寻常,这事地方官府便可处理。
但那豪绅有一同族,是地方平南伯。
以宰相王载道为首的变法派,顿时抓住守旧派命门。
势必要以此为切入,展开变法。
敏感时期,莫说郡府,便是州府、朝堂,也无人敢趟这浑水。
唯独李通明,竟主动往枪口上撞。
“怀瑾,王相让你来,不是让你劝我的。”
李通明拍了拍好友肩膀,“这位老丈,一家七口,只剩他一人了。”
赵瑜神色一滯,不敢去看一旁衣著单薄的老农:
“王相惜才,你退出此事,他不会怪你!”
李通明默然。
走到好友身侧,手刀疾落,將其击晕。
等將好友移至一旁石狮前,安置妥当。
李通明视线转向一侧。
只见那名被守旧派派来的监察御史,眉间皱起,自觉向后退了几步。
变法派希望有人能將侵地案捅大,好以此为机推出变法法案。
赵瑜不过是因为与他有私交,这才不顾上头命令,出言劝阻。
至於不支持变法的守旧派,才是一路派人阻挠他入京的幕后推手。
现下对方又让一名御史前来,无非是想出言威胁,叫他莫要多管閒事。
又或者准备以利、以色诱之,让他放弃。
鑑於李通明家世普通,勉强只能算作寒门,显然前者的概率更大。
李通明从胸前掏出早已写好的诉状,递给京兆府外守门的衙役。
衙役带著诉状,进府一路小跑,不多时便又出来让李通明进府。
见状,那名监察御史终是坐不住,冷声开口:
“李通明,踏过府门,你会死。”
“莫说別人,平南伯那关你便过不了!”
“原本我还担心自己会死不掉。”
李通明大笑,“可有你这么一说,我放心多了。”
“故弄玄虚!”
监察御史暗骂一声疯子,旋即甩手转身,准备回御史台匯报。
句句实言,奈何没人信……李通明无奈摇头。
来到这方世界已然二十载,於胎中觉醒前世记忆。
葬身於疲惫驾驶的大卡车。
死后魂归地府。
阎王查看生死簿时,发现他阳寿未尽,且是有功德加持的大好人。
於是为补偿他,便告知他下一世死后,可借凡间香火成神。
开闢一条新的修行线路。
但前提是,不能自杀,不能作恶,不能逛青楼……
为什么逛青楼也不行?!
总而言之,只要不是以好人身份死去,那就不行。
二十年来,李通明兢兢业业,努力做著一名好人。
没人知道这二十年他是怎么过的。
如果不是生活太过枯燥乏味。
百家诸多修行线路,又有谁会选择墨家,做一个手艺人。
好在这一切马上结束。
上次出言鄙视皇子逛青楼,结果被贬白虹洲虎泉郡做工匠,没死成。
那这一次,涉及朝堂两派爭斗,同时还有一个手握兵权的平南伯保底。
包死的!
想到此,李通明心情大好,快步走进京兆府。
……
京兆府尹裴让,长著一张古铜色方脸。
肩宽背厚,腰腹微凸,双目瞳仁漆黑如墨,盯人时宛如两枚生铁钉。
此时,这位正三品官员,正在后院踱步。
见衙役赶回,裴让上前:“如何,我交代你的话可有转述?”
衙役赶忙弯下腰,恭声回应:“下官原封不动的给那人说了,可对方不听,执意要递状入堂。”
裴让嘆了口气,一时既畅然,又无奈:“罢了,退下吧,吩咐下去,即刻开堂。”
“是。”衙役行礼过后,快步离开后院。
出院第一件事,他不是召集人手开堂。
而是寻了处无人角落,从胸前摸出一只半个巴掌大的木製黑鸟。
黑鸟腹部有一个可打开的木匣,正好能放入一张纸条。
隨著上弦完成,衙役对准方位,將黑鸟放出。
与此同时,站在公堂外等候开堂的李通明,注意到天上飞过一道黑影。
墨家传信木鸟?
不够隱蔽,该用千孔蜂的。
体型小,定位准,无需指引便可飞回母巢。
搭配道门子母镜便是无人机,可实时传输画面。
不过原料罕见,工部也不多,还得供给前线。
想来相府也没有。
至於御史台,就更不会有了。
……
相府,书房。
坐在主座的王载道,展开手中纸条看了一眼,隨即对著一旁下人挥了挥手。
下人得到示意,行礼后转身离去。
房门关上,客座上的人侧过身问道:“王相,如何?”
“裴让那头倔黑驴的反应,倒是与你预料相同。”
王载道抬手取来蜡烛,將纸条烧成灰烬。
客座上的人摇了摇头:“下官是问赵瑜。”
王载道沉默半晌,开口道:“年轻人作派。”
客座之人大笑:“王相明知赵瑜与那工匠有私交,却还同意他去,此乃惜才之举,下官佩服!”
……
传信鸟飞出不久,京兆府外便出现一群百姓。
听到有案子,在娱乐活动极少的封建王朝,那绝对属於头等大瓜。
不多时,公堂外的月台上,便站满了看热闹的百姓。
“升堂!”
隨著一声大喊,鼓声响起,十二名皂班衙役分站大堂两侧。
手中水火棍尾端包铜箍,用力撞击青砖地面,炸开连串火星。
“威……武……”的拖长音在雕樑柱间不停震盪。
京兆尹、京少尹、录供书吏等官员,依次从后堂屏风走出。
“诉状本官已阅,可有陈述补充?”裴让单刀直入,省去许多流程。
只因此案情况,他早已熟稔於心。
“回大人,诸多细节已写於诉状,並无补充。”李通明开口。
“你与本案无关,速速退去,否则本官判你个妨碍公务之罪!”
咚的一声,裴让將惊堂木拍在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