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吕后崩,天下分?
    在长乐宫简单交流过后,母子二人便一同回了未央宫。
    刘恭也难得抽出空,在母亲的椒房殿坐坐。
    只是才刚坐下身,张嫣忧心的话语声,便传入刘恭耳中。
    “恭儿认为,幕后之人是谁?”
    “接下来,这幕后之人,又会做些什么?”
    听闻此问,刘恭思虑再三,终还是顾自摇了摇头。
    刘恭当然知道这次的事,究竟是谁在幕后作梗。
    但刘恭却无法解释自己,为何会怀疑到陈平、周勃二人的头上。
    截至目前为止,这两只豺狼,都隱藏的非常好。
    非但没有显露丝毫异常,甚至还成为了外朝百官公侯、元勛贵戚当中,舔吕氏、舔吕太后最积极的急先锋。
    单从表现、嫌疑的角度来看,绝不会有人相信这二人,居然真的包藏祸心。
    再者,即便刘恭正面回答张嫣,点破这两个人的成份,也根本改变不了什么。
    反倒是张嫣,有极大概率会因为知道了这二人的成份,而不小心打草惊蛇。
    於是,刘恭终还是摇头嘆息间,含糊其辞道:“幕后之人是谁,不重要。”
    “总归是元勛功侯当中,不服皇祖母女身临朝、吕氏一族外戚擅权的几人。”
    “而且这几人,也只不过是领头的。”
    “余者,除去悼武王吕泽部旧,也多半都有类似的想法。”
    “至於接下来,他们会做什么,也同样不重要。”
    “无论如何,他们的目的,都已是昭然若揭。”
    “—一污衊、抹黑皇祖母,而后等待皇祖母宫车晏驾。”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101??????.??????】
    “彼时,皇祖母已不在人世,汉家已无镇国太后,吕氏是忠是奸,甚至天子是否配位,都会由他们一言而决。”
    语调诚恳,却也莫名凝重的说著,刘恭的目光,只不著痕跡的扫了扫周围。
    待母亲张嫣微微点下头,示意“隔墙无耳』,刘恭才绷著脸道:“孩儿,必须早做准备!”
    “一俟皇祖母宫车晏驾,这些人必定会骤然发难。”
    “若等他们先发难,而后再被动应对,只怕是为时晚矣。”
    “为了应对那场动乱,孩儿需早做准备;可皇祖母尚在一日,孩儿的准备,便皆有可能被皇祖母曲解为『包藏祸心』。”
    “这就等於说,孩儿不单要早做准备,而且还要在皇祖母不知情、无察觉的前提下,
    做出相当充足的筹谋布局。”
    “母后,要帮帮孩儿啊?”
    刘恭这话一出,张面色应声一变。
    一阵风云变幻过后,张嫣终还是定住了心神。
    又思虑良久,方试探著开口道:“张氏?”
    “恭儿,想要启动母族外戚?”
    却见刘恭当即点下头,又微微一摇头:“暗中启用。”
    “吕氏,终归是先帝的母族,又是皇祖母的族亲。”
    “真要有事,吕氏首先会站在皇祖母那边,而后,才是孩儿这边。”
    “张氏却不同。”
    一一张氏,是孩儿的母族外戚,是母后的族亲。”
    “要想不为皇祖母所察觉,孩儿的筹谋布局,便只能仰赖张氏。”
    “及吕氏,拉拢、掌控自可,但终归是无法全然信重的。”
    如是一番话,说的张嫣愈发心惊肉跳,平日里那谨小慎微,动不动『大惊失色”的神情,却也是愈发沉重了起来。
    不知过了多久。
    久到刘恭暗下都有些焦急起来,才终见张嫣深吸一口气,志芯不安的抬头望向刘恭。
    “恭儿说说,要母亲怎么帮?”
    “张氏,又可做何用?”
    轻声发出两问,不等刘恭作答,张嫣便又抢先道:“鲁元太后尚在之时,曾嘱咐恭儿:若太后要分封张偃为王,恭儿务当竭力劝阻。”
    “即便劝阻不成,也要保全张偃性命。”
    “如此说来,阿偃,恭儿多半是用不上的。”
    “父亲自赵王之位废为宣平侯,也宛若惊弓之鸟,更帮不上恭儿的忙。”
    “阿寿、阿侈,又不比恭儿年长多少——”
    张嫣如是一番话,也说的刘恭一阵无奈苦嘆。
    如今的宣平侯家族,早已是今非昔比。
    太祖高皇帝年间,宣平侯家族,还不是『宣平侯家族”,而是张氏赵王一脉。
    赵王张敖,王后刘乐;王太子张偃,翁主张嫣,公子张寿、张侈。
    这一时期,赵王一脉本就举足轻重,王后刘乐『鲁元公主”的身份,顶多只能算作是锦上添的平安符。
    后来,赵相贯高案发,赵王张敖受到牵连,被贬为宣平侯。
    宣平侯一门的成员,便成了宣平侯张敖,侯夫人刘乐,侯世子张偃,侯女兼皇后张,以及侯子张寿、张侈。
    这一时期的宣平侯家族,本身已经大不如前,几乎全靠侯夫人:鲁元长公主刘乐撑场面,外加一个皇后张嫣保障未来。
    而现在,宣平侯家族的处境,又有了新的变化。
    张敖仍为宣平侯,侯夫人刘乐却已辞世,
    宣平侯家族最大的靠山、最靠谱的护身符,已经隨高皇帝而去。
    照理来说,刘乐病故,宣平侯家族本该自此淡出朝堂,逐渐泯然眾人。
    但在刘乐离世后,宣平侯世子张偃,却是被吕太后封了鲁王。
    皇后张嫣,也已经升格为太后张嫣,仅仅只是还差一道官方手续,实际上却已经是毋庸置疑的帝母。
    侯子张寿、张侈二人,更是各自被封为侯!
    搞得张敖的宣平侯之爵,都没有儿子可以继承了。
    乍一眼看上去,宣平侯家族在经过太祖高皇帝时期,被『废王为侯”的低谷后,又在刘恭即位后的当下、在这一代又重新支棱了起来。
    但即便是迟钝如张嫣,也能明显感觉到:弟弟张偃做了鲁王,张寿、张侈又各自得封为侯,看似是光耀门,中兴宗族。
    然实则,却是被吕太后,一把架上了烤火架。
    吕太后遍封自家子侄为王、侯,吕氏外戚一族,已然成了眾矢之的,天下人无不群情激奋!
    也就是碍於吕太后的权势,才导致朝堂之上,根本没人敢冒出条扎刺。
    而张氏一族,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算是被吕太后“遍封为王、侯”。
    但张氏,可没有吕太后那样的参天树,来作为宗族的定海神针。
    当年,张敖坐不稳赵王之位,如今,张敖的儿子张偃,就更不可能坐得稳鲁王之位!
    虽然鲁王与赵王、鲁国与赵国不可同日而语,且张偃这个鲁王,基本只是个荣誉性质的王爵,也同样如此。
    对於弟弟张偃被封为鲁王,张嫣本就怀揣著不安。
    对於刘恭没有信守承诺,遵从鲁元太后刘乐的託付,阻止吕太后封张偃为王,张嫣暗下更是稍有微词。
    而今日,经过这么一场变故,以及刘恭后续的解答之后,张嫣也终於反应过来:自己的不安源於何处,鲁元太后刘乐对张偃的放心不下,又是出於何故。
    吕太后,已经是『刀枪不入』了。
    就和坊间,那句『始皇在,天下安”一样一一如今汉室,只要吕太后一息尚存,就不可能生出任何动乱。
    但是,也正如那句“祖龙崩,天下分”。
    一俟吕太后宫车晏驾,那汉家原本无比稳定的朝局,必然会陡然生出剧烈动盪。
    说到底,吕太后再怎么老成谋国、再怎么安定社稷,也终归是女身。
    对吕太后女身临朝、掌权,朝堂內外,有的是不服气的人。
    诚然,这些人对吕太后不服气归不服气,却根本无法拿吕太后怎么样,更不敢对吕太后扎刺。
    一如当年,始皇贏政在位,天下也没人能对贏政掌控下的贏秦,造成什么实质性的威胁。
    但不敢扎刺、无力扎刺,也不能拿吕太后怎么样,却並不意味著这些人,不会將怨气发泄在其他的群体上。
    好比天子做了某件事,臣下不敢怨天子,就去怨恨那个听令行事,为天子做事的官员一样。
    如今汉室,朝堂內外固然不敢怨吕太后,却必然对得封为王、侯,身居要职、手握兵权的吕氏子弟满怀不忿。
    一凭什么?
    你爹吕泽、吕释之显贵,那倒也罢了,毕竟人家那是真有本事,真立了功劳。
    即便有水分,也好岁是皇亲国戚,大家捏著鼻子也认了。
    你们这些个小屁孩儿,又凭什么为王为侯,称孤道寡,甚至手握重兵於长安朝堂中枢?
    这怨气,是必然存在的。
    哪怕如今这个时间线,只有刘恭一人准確预料到四年后的诸吕之乱,却也还是有不少人,能从这必然存在的怨气,而隱约推断出一场动乱,会发生在吕太后宫车晏驾后不久。
    比如先孝惠皇帝刘盈,就曾准確的预料到吕太后宫车晏驾时,儿子刘恭坐在汉家的天子之位上,必然是处境艰难,举步维艰。
    再比如,已故鲁元太后刘乐,也曾预料到儿子张偃一旦被封王,就很有可能不得善终。
    甚至就连刘恭的老师:皇帝太傅安国侯王陵,也已经基本预测到一场极其危险的动乱,会在吕太后弥留前后爆发。
    此间种种匯总在一起,其实不外乎一句:元勛功侯集团,与吕氏外戚一族的矛盾。
    官员升职,是需要上级职务出缺的。
    而这个时代,又没有退休这一说法。
    除非官员主动乞骸骨,否则,下到县令、小吏,上到当朝相宰,但凡不是犯错被罢免,便都能终老於任上。
    这就意味著官员每升一级,几乎都是在凭藉过硬的能力,外加熬死了上级,才得以取而代之。
    好比汉家的丞相之位一一萧何被熬死,才轮到曹参;曹参被熬死,才轮到王陵、陈平。
    也就是王陵志不在此,这才让陈平这么早得掌相府。
    如若不然,真要靠熬,陈平还不知道要熬到猴年马月,才能熬死王陵,得以执掌相府。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哪怕是开国元勛功侯,想要担任某一职务,其实也都是在熬老头。
    结果可倒好。
    我户山血海杀出来的开国元勛,又老老实实熬了这么多年,好不容易熬死了目標职务的担任者;
    结果你一个吕氏的小毛孩儿,就仗著老爹是吕泽/吕释之,吕太后是你姑姑,就把我熬了这么些年,才好不容易等到的位置给占了?
    我能服气才怪了!
    所以,对於歷史上,发生於吕太后驾崩之后的诛吕之乱,以及诸侯大臣共诛诸吕,刘恭一直都有著极为清晰的认知。
    吕太后对诸吕子侄的安排,无论是救封侯爵、王爵,还是任命將、相等重要职务,本质上,都是挑不出毛病的。
    你可以说,吕氏子弟不配为王、侯,不配出將入相。
    但吕太后只凭一句『无人可用”,为了宗庙、社稷,只能凑合著用这些能力未必出色,但绝对值得信任的外戚,就能把你给硬生生顶回去。
    於是,自知无法在檯面上『胜”过吕太后的陈平、周勃等人,便只能通过盘外招,来攻计吕太后所任用的诸吕外戚。
    什么把持朝政啊什么密谋造反啊甚至於祸乱后宫,让孝惠皇帝刘盈做了绿毛龟,生出后少帝刘弘子在內的一眾『吕氏皇子』的说辞,都被陈平和周勃搬了出来。
    眾所周知:在一场辩论中,当一方开始发起人身攻击时,其实足以说明对方已经贏了一样的道理一一歷史上,陈平、周勃无所不用其极,不择手段的將吕氏一族贬的一无是处,正是因为通过正规渠道,吕氏一族根本找不出让人攻击的点。
    毕竟摄政太后,本就有爵位授封、官员任命的权利。
    而外戚,又向来都是非常时期,用於稳定朝局、稳固权势的不二良选。
    对於四年后,那场垂名青史的所谓“诸吕之乱”,刘恭有许多可以提前准备的点。
    而这一切,都需要母亲张嫣,及其背后的宣平侯家族,为刘恭提供鼎力支持。
    当然,在那之前,刘恭也要先让母亲张嫣明白:在那之前,张氏一族能为天子刘恭,
    提供怎样的帮助。
    尤其是能提供哪些吕氏提供不了,唯独张氏能提供、会提供,且不会为吕太后所察觉的帮助。
    “舅父为皇祖母封为鲁王,孩儿並非不愿阻止,而是无力为之。”
    “今,木已成舟。”
    “既然已经得封,那舅父,就应该肩负起『鲁王”所应肩负的责任。”
    “一一就藩自然是不大可能。”
    “但即便是在长安,舅父,也终归是我汉家的鲁王。”

章节目录

朕未壮,壮即为变!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PO18脸红心跳只为原作者白刃不乡饶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白刃不乡饶并收藏朕未壮,壮即为变!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