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如果当年,太祖高皇帝时的少府內帑,能有如今的存钱、存粮,高皇帝当也不会铸三銖钱?”
刘恭无意识的一声呢喃,只惹得王陵缓缓点下头。
一10几万万的存钱倒在其次。
过去这七年,少府自相府国库买入的2000多万石税粮,如果放在高皇帝年间,是足以支撑高皇帝刘邦,平定三、五家叛乱的异姓诸侯的。
钱粮够用,自然也就没必要搞出三銖钱,来跟天下百姓透支未来了。
“面对府、库空虚的局面,高皇帝为情势所迫,不得已铸三銖钱。”
“而吕太后,却是以一纸《金布律》,来为我汉家,寻了除农税、口赋之外的第三个入项。”
“—
一商税。”
“有了这一入项,少府才得以在过去七年,积赞下10数万万钱,外加上千万石的粮食。”
“得此钱、粮,我汉家,才总算是有了从容应对变故,不必残害天下百姓的能力。”
“所以,老臣早先才会对陛下说:单论治国之道,太后之才,或当真在高皇帝一一乃至萧相国之上。”
“至少高皇帝、萧相国,都不曾想过从低贱商贾身上收税。”
如是一番话说出口,王陵便再深吸一口气,已然是有些气息紊乱了。
见刘恭一副兴致勃勃,打算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架势,王陵也苦笑著一摆手。
“金布律,以及商税的事,陛下不必急於一时。”
“等陛下稍掌朝权,再徐徐了解不迟。”
闻言,刘恭只得强压下心中好奇,略有些无奈的默然一拱手。
本还打算追问一下《金布律》的具体內容,以及商税的收取模式,好为將来,自己掌权后的施政路线做预案。
但看老师王陵这副架势,显然是对刘恭过早接触金布律、商税一事不大看好。
反正短时间內,也无法將想法落到实处,刘恭索性也不再多问。
沉默片刻,便故作淡然的端起茶碗,垂眸抿茶间,似不经意提了一句:“老师,可听到风声了?”
“说是营陵侯刘泽,要被皇祖母封王了。”
“—琅琊王。”
“自城阳郡,被齐悼惠王割与鲁元姑母,以作为汤沐邑后,齐国,恐怕要被割第二郡,以王宗亲刘氏了。”
刘恭说的隨意,王陵也是不著痕跡的微微点下头。
也同样端碗抿一口茶汤,又费力的呼出一口气。
休息了好一会儿,也思考了许久,方摇头道:“齐国,本有胶东、胶西、济北、济南、淄川、城阳、琅琊七郡。”
“城阳郡,被齐悼惠王赠与鲁元主。”
“今,琅琊郡也即將被割裂,为琅琊国,以王营陵侯刘泽。”
“_一除了刘泽之外,臣还听说,齐国的济南郡,也要被割裂为单独的诸侯国。”
说到此处,王陵仍低头抿著茶,却也耐人寻味的抬眸撇了眼刘恭。
“琅琊郡自齐国割出,为琅琊国。”
“而济南郡,则为:吕国。”
话音落下,刘恭面色不由得微微一滯。
片刻后,却是颇有些无力的放下手中茶碗,悠然发出一声长嘆。
“开始了吗—”
“遍封诸吕—”
刘恭知道王陵说的没错。
按照原本的歷史轨跡,明年开春,齐国的琅琊、济南二郡便会被割离出齐国,各为琅琊国、吕国。
营陵侯刘泽,会得封琅琊王。
故周吕令武侯、悼武王吕泽的长子:酈侯吕台,则封吕王。
正如去年,吕太后追尊吕泽为悼武王时,王陵所说的那样:此先例一开,吕氏外戚得封为王侯,不过是时间问题。
而今,已经完成舆论、实操铺垫的吕太后,要正式开始以诸吕子侄,为王关东了。
“让刘泽做琅琊王,多半是拉拢,顺带著用分封宗亲,来堵天下人一一尤其是朝公大臣的嘴。”
“吕台为吕王,则是从先前,封吕氏的死人为王,进一步开“封活人为王”的先例。
”
“最终的目標,恐怕仍是以吕氏而王梁、赵。”
刘恭如是一语,惹得王陵又一阵点头晞嘘不止。
“此其一。”
“其二,是齐国自城阳郡后,再失琅琊、济南二郡一一原本的七郡七十三城,这便少了三郡之土。”
“原本为关东最强、最富,幅员最辽阔的齐国,也在失去这两个郡之后,被剔去了爪牙。”
“所以,顺带削弱齐国、削夺齐国之土,当也在太后的谋划之中。”
说著,王陵稍低下头,皱眉思虑间,手指宛如日者占卜般,一阵掐算。
过了好一会儿,才开口再道:“北方燕、代、赵三藩,太后想要掌控的是赵国。”
“南方的淮南、长沙、吴三国,也已经有了淮南王。”
“楚国不必忧虑,齐国即將被剔去爪牙。”
“再由太后掌握了关中门户:梁国,关东便算是大定。”
“—一至少在太后掌权期间,翻不出什么浪。”
“但如果太后果真作此谋划,那將来,太后宫车晏驾时,为我汉家一一为陛下留下的遗祸,只怕是丝毫不亚於高皇帝的三銖钱。”
“首当其衝的,自然是为吕氏所掌的梁国、赵国,在太后晏驾后,极有可能脱离陛下掌控。”
“即便没有脱离,陛下也绝不能对这二国安心。”
“而后,便是齐国。”
一太后,欺齐国、欺悼惠王一脉过甚。”
“齐国宗庙才传到第二世,齐国的七郡之土,便已是被削夺其三。”
“这一层仇怨,必然会被齐王刘襄记在心底。”
“还是那句话:太后在,关东诸王,翻不起什么浪。”
“可一旦太后晏驾,齐王刘襄对太后的敢怒不敢言,便会尽化作对陛下的敢怒,敢言,乃至『敢为』!”
“再加上齐悼惠王,乃高皇帝长子、齐王刘襄,乃高皇帝长孙之故一一便是陛下当面,也未必就见不到这位堂兄,对陛下摆宗亲长辈的谱。”
浅尝遏止的说到这里,王陵便再度低头抿起了茶,明智的结束了这个敏感话题。
有些话,不必说的太明白,也不能说的太明白。
点到为止,方能算是恰到好处。
王陵相信刘恭,能听明白自己的言外之意。
也果然不出王陵所料一一便见刘恭面色愈发凝重,眉宇间,却儘是无可奈何的无力。
遂深吸一口气,合胸中鬱气一併吐出,语调低沉道:“梁、赵二国,即便为吕氏而王,学生也並非全然没办法处理。”
“但齐国,確实是一大隱患。”
“如果学生在位期间,关东有宗亲诸侯举兵作乱,那多半便是齐王了。”
王陵再一点头,算是认可了刘恭的预测。
经刘恭这一提醒,倒也想起了另外一件事。
“陛下与吕氏,往来可还顺畅?”
闻言,原本还一脸阴鬱之色的刘恭,面上顿时涌上一抹无奈的苦笑。
“诸吕子侄~”
“嗨—”
“都是『人才”啊~”
“吕泽家的两个一一老大酈侯吕台,早年跟隨吕泽征伐奔波,伤了根骨,说是没几年寿数了。”
“老二侯吕產,为人太过於功利,脾性又颇有些阴戾。”
“也不知是隨了谁—”
吕释之家的三个,一个贪財,一个好色。”
“唯独剩下个吕禄,却似是和淮南叔,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
刘恭话音落下,王陵也免不得一阵呵笑摇头。
尤其是刘恭最后那句『吕禄=刘长plus』的描述,直让王陵忍俊不禁,哭笑不得。
只是笑归笑,王陵也没忘为刘恭出谋划策。
“这是好事。”
吕氏男丁稀薄,无人可用,对陛下而言,有百利而无一害。”
“因为外戚,本身就不需要有多大的本事。”
“需要的时候能拉来用一用,勉强顶一顶事儿,便也罢了。”
“真要有才能,那日后弃用之时,倒还要反费陛下一番功夫。”
“便如陛下方才这么算下来,吕氏一族初代男丁,吕泽、吕释之兄弟二人,皆故。”
“二世子弟六人,也就侯吕產,以及吕禄二人可用。”
“那就基本可以確定梁、赵二国,多半会由此二人为王。”
“如此一来,陛下要做的事,也就比较明確了。”
“—一明面上,与此二人往来密切些,结下深厚情谊,暗下,则深入了解此二人的脾性,甚至是找到这二人的把柄。”
“日后,太后宫车晏驾,陛下也大权在握,不必再借外戚之力巩固威仪时,再酌需料理此二人,陛下也能有所准备。”
闻言,刘恭自缓缓点下头。
经过过去这段时间的了解,刘恭对祖母吕太后的亲族:吕氏外戚,也算是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吕太后的父亲吕文,有二子三女。
两个儿子:悼武王吕泽、建成康侯吕释之皆已故。
三个女儿,最年长的吕长早亡,剩下两个便是当朝吕太后,以及舞阳侯夫人吕婆姐妹。
这兄弟姐妹五人的后代,能被算作吕氏,且能被吕太后所用的,自然是吕泽、吕释之,以及召婿的吕长三人的儿子。
吕泽家,是吕台、吕產;
吕释之家,是吕则、吕种、吕禄;
吕长家,则是吕平。
而吕太后为刘恭预定的皇后,则是吕禄的女儿。
“皇祖母说,再过几年,便要学生立后。”
“学生估摸著,多半是先前,学生当著朝公百官的面,许下的三年孝期后。”
“届时,母后或可得尊立为太后,椒房会被空出。”
“无论皇祖母,还是彼时的赵王/梁王吕禄,都不会放任椒房空閒太久。”
刘恭感怀一语,却引得王陵微微一愣。
又低头一阵『掐算”,才神情复杂的缓缓点下头。
“算算日子,大约是在那时了。”
“即便陛下不大婚,太后也多半会先颁詔书,册立皇后。”
“有了那位『吕皇后』,陛亏同吕氏之间,也算是『盟约”牢固。”
便这般,师生二人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前言不搭后语,毫无逻辑连续性的聊了很久聊到最后,王陵才又似是后知后觉想起来般,多嘴问了一句:“近些时日,陈平、周勃二人,可曾找输陛亏?”
言罢,又生怕刘恭不理解自己的意图般,补充道:“又或者,陛亏身边,有没有多出某个奇怪的人,亦或某个旧人,却开始说些奇怪的话?”
听闻王陵前面那句,刘恭还微士一愣,以为陈平、周勃二贼是有什么动作,被王陵给察觉到了。
待听闻后面这句欲盖弥彰,颇得此地无银肾百两之韵味的怪问,刘恭脉亏当即了。
面输,却是不动声色道:“不曾。”
“曲逆侯主掌相府,政务都忙不过来,就连朝议之时,都一副身脉俱疲的模样。”
“絳侯则是另外一个极端一一虽復任太尉,手输却没有哪怕半点兵汽,整个就一閒人。”
“至於说,学生身边有没有奇怪的人,或有人说些奇怪的话———
颇有些迟疑的“回码”著,刘恭暗万莫名一笑,面输却满是不解道:“怎样的话,才算奇怪呢?”
“还请老师,不吝赐教才是?”
听闻此问,王陵本还有些不安的面容,顿时被刘恭的反问给嘻住,莫名一阵顾左右而言狐。
最终,王陵自没有正面回答刘恭的问题,却也大概明白:那件事一一那枚“棋”,
应该还没有被陈平、周勃二人用出来。
意识到这一点,王陵暗亏纠结了许久。
要不要赶在陈平、周勃二人动手前,把那件事告诉陛亏,让陈平、周勃手中的这枚棋失效?
如企不这么做,等將来,这枚棋被陈平动用,万一造成什么不可挽回的结企,自己会不会后悔今天,没有抢先同刘恭说清楚?
思虑再肾,王陵终究还是决定:不说。
一方面,是王陵认为刘恭目前为止,所表现出来的政治智慧,很难被这么一枚『疑似妙棋』所动摇。
另外一方面,王陵自己,心里也有些犯嘀咕。
一王陵並非不怕死。
只要有价值,王陵甚至可以主动去追求、去爭取死亡一一只要死的有价值、用『体面』。
但那件事,显並非王陵眼中,值得自己拼死去做、配成为自己死因的大事。
“钱制,又或《金布律》,陛亏都不必急於一时。”
“眼亏的要紧事,还是仕吕氏交好。”
“再有,便是应对陈平、周勃们,对陛万射来的明枪暗箭。”
正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尤其眼,此二人,皆颇受宠於太后当面。”
“如果当年,太祖高皇帝时的少府內帑,能有如今的存钱、存粮,高皇帝当也不会铸三銖钱?”
刘恭无意识的一声呢喃,只惹得王陵缓缓点下头。
一10几万万的存钱倒在其次。
过去这七年,少府自相府国库买入的2000多万石税粮,如果放在高皇帝年间,是足以支撑高皇帝刘邦,平定三、五家叛乱的异姓诸侯的。
钱粮够用,自然也就没必要搞出三銖钱,来跟天下百姓透支未来了。
“面对府、库空虚的局面,高皇帝为情势所迫,不得已铸三銖钱。”
“而吕太后,却是以一纸《金布律》,来为我汉家,寻了除农税、口赋之外的第三个入项。”
“—
一商税。”
“有了这一入项,少府才得以在过去七年,积赞下10数万万钱,外加上千万石的粮食。”
“得此钱、粮,我汉家,才总算是有了从容应对变故,不必残害天下百姓的能力。”
“所以,老臣早先才会对陛下说:单论治国之道,太后之才,或当真在高皇帝一一乃至萧相国之上。”
“至少高皇帝、萧相国,都不曾想过从低贱商贾身上收税。”
如是一番话说出口,王陵便再深吸一口气,已然是有些气息紊乱了。
见刘恭一副兴致勃勃,打算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架势,王陵也苦笑著一摆手。
“金布律,以及商税的事,陛下不必急於一时。”
“等陛下稍掌朝权,再徐徐了解不迟。”
闻言,刘恭只得强压下心中好奇,略有些无奈的默然一拱手。
本还打算追问一下《金布律》的具体內容,以及商税的收取模式,好为將来,自己掌权后的施政路线做预案。
但看老师王陵这副架势,显然是对刘恭过早接触金布律、商税一事不大看好。
反正短时间內,也无法將想法落到实处,刘恭索性也不再多问。
沉默片刻,便故作淡然的端起茶碗,垂眸抿茶间,似不经意提了一句:“老师,可听到风声了?”
“说是营陵侯刘泽,要被皇祖母封王了。”
“—琅琊王。”
“自城阳郡,被齐悼惠王割与鲁元姑母,以作为汤沐邑后,齐国,恐怕要被割第二郡,以王宗亲刘氏了。”
刘恭说的隨意,王陵也是不著痕跡的微微点下头。
也同样端碗抿一口茶汤,又费力的呼出一口气。
休息了好一会儿,也思考了许久,方摇头道:“齐国,本有胶东、胶西、济北、济南、淄川、城阳、琅琊七郡。”
“城阳郡,被齐悼惠王赠与鲁元主。”
“今,琅琊郡也即將被割裂,为琅琊国,以王营陵侯刘泽。”
“_一除了刘泽之外,臣还听说,齐国的济南郡,也要被割裂为单独的诸侯国。”
说到此处,王陵仍低头抿著茶,却也耐人寻味的抬眸撇了眼刘恭。
“琅琊郡自齐国割出,为琅琊国。”
“而济南郡,则为:吕国。”
话音落下,刘恭面色不由得微微一滯。
片刻后,却是颇有些无力的放下手中茶碗,悠然发出一声长嘆。
“开始了吗—”
“遍封诸吕—”
刘恭知道王陵说的没错。
按照原本的歷史轨跡,明年开春,齐国的琅琊、济南二郡便会被割离出齐国,各为琅琊国、吕国。
营陵侯刘泽,会得封琅琊王。
故周吕令武侯、悼武王吕泽的长子:酈侯吕台,则封吕王。
正如去年,吕太后追尊吕泽为悼武王时,王陵所说的那样:此先例一开,吕氏外戚得封为王侯,不过是时间问题。
而今,已经完成舆论、实操铺垫的吕太后,要正式开始以诸吕子侄,为王关东了。
“让刘泽做琅琊王,多半是拉拢,顺带著用分封宗亲,来堵天下人一一尤其是朝公大臣的嘴。”
“吕台为吕王,则是从先前,封吕氏的死人为王,进一步开“封活人为王”的先例。
”
“最终的目標,恐怕仍是以吕氏而王梁、赵。”
刘恭如是一语,惹得王陵又一阵点头晞嘘不止。
“此其一。”
“其二,是齐国自城阳郡后,再失琅琊、济南二郡一一原本的七郡七十三城,这便少了三郡之土。”
“原本为关东最强、最富,幅员最辽阔的齐国,也在失去这两个郡之后,被剔去了爪牙。”
“所以,顺带削弱齐国、削夺齐国之土,当也在太后的谋划之中。”
说著,王陵稍低下头,皱眉思虑间,手指宛如日者占卜般,一阵掐算。
过了好一会儿,才开口再道:“北方燕、代、赵三藩,太后想要掌控的是赵国。”
“南方的淮南、长沙、吴三国,也已经有了淮南王。”
“楚国不必忧虑,齐国即將被剔去爪牙。”
“再由太后掌握了关中门户:梁国,关东便算是大定。”
“—一至少在太后掌权期间,翻不出什么浪。”
“但如果太后果真作此谋划,那將来,太后宫车晏驾时,为我汉家一一为陛下留下的遗祸,只怕是丝毫不亚於高皇帝的三銖钱。”
“首当其衝的,自然是为吕氏所掌的梁国、赵国,在太后晏驾后,极有可能脱离陛下掌控。”
“即便没有脱离,陛下也绝不能对这二国安心。”
“而后,便是齐国。”
一太后,欺齐国、欺悼惠王一脉过甚。”
“齐国宗庙才传到第二世,齐国的七郡之土,便已是被削夺其三。”
“这一层仇怨,必然会被齐王刘襄记在心底。”
“还是那句话:太后在,关东诸王,翻不起什么浪。”
“可一旦太后晏驾,齐王刘襄对太后的敢怒不敢言,便会尽化作对陛下的敢怒,敢言,乃至『敢为』!”
“再加上齐悼惠王,乃高皇帝长子、齐王刘襄,乃高皇帝长孙之故一一便是陛下当面,也未必就见不到这位堂兄,对陛下摆宗亲长辈的谱。”
浅尝遏止的说到这里,王陵便再度低头抿起了茶,明智的结束了这个敏感话题。
有些话,不必说的太明白,也不能说的太明白。
点到为止,方能算是恰到好处。
王陵相信刘恭,能听明白自己的言外之意。
也果然不出王陵所料一一便见刘恭面色愈发凝重,眉宇间,却儘是无可奈何的无力。
遂深吸一口气,合胸中鬱气一併吐出,语调低沉道:“梁、赵二国,即便为吕氏而王,学生也並非全然没办法处理。”
“但齐国,確实是一大隱患。”
“如果学生在位期间,关东有宗亲诸侯举兵作乱,那多半便是齐王了。”
王陵再一点头,算是认可了刘恭的预测。
经刘恭这一提醒,倒也想起了另外一件事。
“陛下与吕氏,往来可还顺畅?”
闻言,原本还一脸阴鬱之色的刘恭,面上顿时涌上一抹无奈的苦笑。
“诸吕子侄~”
“嗨—”
“都是『人才”啊~”
“吕泽家的两个一一老大酈侯吕台,早年跟隨吕泽征伐奔波,伤了根骨,说是没几年寿数了。”
“老二侯吕產,为人太过於功利,脾性又颇有些阴戾。”
“也不知是隨了谁—”
吕释之家的三个,一个贪財,一个好色。”
“唯独剩下个吕禄,却似是和淮南叔,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
刘恭话音落下,王陵也免不得一阵呵笑摇头。
尤其是刘恭最后那句『吕禄=刘长plus』的描述,直让王陵忍俊不禁,哭笑不得。
只是笑归笑,王陵也没忘为刘恭出谋划策。
“这是好事。”
吕氏男丁稀薄,无人可用,对陛下而言,有百利而无一害。”
“因为外戚,本身就不需要有多大的本事。”
“需要的时候能拉来用一用,勉强顶一顶事儿,便也罢了。”
“真要有才能,那日后弃用之时,倒还要反费陛下一番功夫。”
“便如陛下方才这么算下来,吕氏一族初代男丁,吕泽、吕释之兄弟二人,皆故。”
“二世子弟六人,也就侯吕產,以及吕禄二人可用。”
“那就基本可以確定梁、赵二国,多半会由此二人为王。”
“如此一来,陛下要做的事,也就比较明確了。”
“—一明面上,与此二人往来密切些,结下深厚情谊,暗下,则深入了解此二人的脾性,甚至是找到这二人的把柄。”
“日后,太后宫车晏驾,陛下也大权在握,不必再借外戚之力巩固威仪时,再酌需料理此二人,陛下也能有所准备。”
闻言,刘恭自缓缓点下头。
经过过去这段时间的了解,刘恭对祖母吕太后的亲族:吕氏外戚,也算是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吕太后的父亲吕文,有二子三女。
两个儿子:悼武王吕泽、建成康侯吕释之皆已故。
三个女儿,最年长的吕长早亡,剩下两个便是当朝吕太后,以及舞阳侯夫人吕婆姐妹。
这兄弟姐妹五人的后代,能被算作吕氏,且能被吕太后所用的,自然是吕泽、吕释之,以及召婿的吕长三人的儿子。
吕泽家,是吕台、吕產;
吕释之家,是吕则、吕种、吕禄;
吕长家,则是吕平。
而吕太后为刘恭预定的皇后,则是吕禄的女儿。
“皇祖母说,再过几年,便要学生立后。”
“学生估摸著,多半是先前,学生当著朝公百官的面,许下的三年孝期后。”
“届时,母后或可得尊立为太后,椒房会被空出。”
“无论皇祖母,还是彼时的赵王/梁王吕禄,都不会放任椒房空閒太久。”
刘恭感怀一语,却引得王陵微微一愣。
又低头一阵『掐算”,才神情复杂的缓缓点下头。
“算算日子,大约是在那时了。”
“即便陛下不大婚,太后也多半会先颁詔书,册立皇后。”
“有了那位『吕皇后』,陛亏同吕氏之间,也算是『盟约”牢固。”
便这般,师生二人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前言不搭后语,毫无逻辑连续性的聊了很久聊到最后,王陵才又似是后知后觉想起来般,多嘴问了一句:“近些时日,陈平、周勃二人,可曾找输陛亏?”
言罢,又生怕刘恭不理解自己的意图般,补充道:“又或者,陛亏身边,有没有多出某个奇怪的人,亦或某个旧人,却开始说些奇怪的话?”
听闻王陵前面那句,刘恭还微士一愣,以为陈平、周勃二贼是有什么动作,被王陵给察觉到了。
待听闻后面这句欲盖弥彰,颇得此地无银肾百两之韵味的怪问,刘恭脉亏当即了。
面输,却是不动声色道:“不曾。”
“曲逆侯主掌相府,政务都忙不过来,就连朝议之时,都一副身脉俱疲的模样。”
“絳侯则是另外一个极端一一虽復任太尉,手输却没有哪怕半点兵汽,整个就一閒人。”
“至於说,学生身边有没有奇怪的人,或有人说些奇怪的话———
颇有些迟疑的“回码”著,刘恭暗万莫名一笑,面输却满是不解道:“怎样的话,才算奇怪呢?”
“还请老师,不吝赐教才是?”
听闻此问,王陵本还有些不安的面容,顿时被刘恭的反问给嘻住,莫名一阵顾左右而言狐。
最终,王陵自没有正面回答刘恭的问题,却也大概明白:那件事一一那枚“棋”,
应该还没有被陈平、周勃二人用出来。
意识到这一点,王陵暗亏纠结了许久。
要不要赶在陈平、周勃二人动手前,把那件事告诉陛亏,让陈平、周勃手中的这枚棋失效?
如企不这么做,等將来,这枚棋被陈平动用,万一造成什么不可挽回的结企,自己会不会后悔今天,没有抢先同刘恭说清楚?
思虑再肾,王陵终究还是决定:不说。
一方面,是王陵认为刘恭目前为止,所表现出来的政治智慧,很难被这么一枚『疑似妙棋』所动摇。
另外一方面,王陵自己,心里也有些犯嘀咕。
一王陵並非不怕死。
只要有价值,王陵甚至可以主动去追求、去爭取死亡一一只要死的有价值、用『体面』。
但那件事,显並非王陵眼中,值得自己拼死去做、配成为自己死因的大事。
“钱制,又或《金布律》,陛亏都不必急於一时。”
“眼亏的要紧事,还是仕吕氏交好。”
“再有,便是应对陈平、周勃们,对陛万射来的明枪暗箭。”
正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尤其眼,此二人,皆颇受宠於太后当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