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风火火丟下这句话,张偃便著急忙慌出了椒房,朝著作室门的方向快步而去。
——日暮时分,宫门关闭,行宫禁。
——而后再过一刻钟,城门也会落下,整座长安城行宵禁。
身为宣平侯世子、鲁元长公主独子,张偃倒是不怎么担心宵禁。
可一旦没赶上宫禁,张偃就要被迫在宫中过夜。
即便张偃只有十岁出头,来椒房殿也是见同父庶姊,宣平侯家族,也绝对无法承受『世子於宫中过夜』所招致的舆论。
而在目送张偃离去后,刘恭、张嫣母子只稍一对视,便各自面带忧色的嘆了口气。
“终究,还是来了……”
暗下如是一声感嘆,刘恭便本能的步入殿內,於客席坐下了身。
见儿子一脸忧虑之色,皇后张嫣也是不安的上前,紧挨著刘恭坐了下来。
抿了抿唇,双手本能的捏起衣袖,语带忐忑道:“恭儿,可要听从母…鲁元主的警醒?”
闻言,刘恭只缓缓摇了摇头。
思虑良久,方嘆息道:“母亲勿忧。”
“孩儿自有盘算。”
却见张嫣当下一急,本能的伸手握住刘恭的手腕。
待刘恭略带疑惑的望向自己,方语颤道:“恭、恭儿……”
“便听你鲁元姑母的,切莫掺和进去了。”
“近几日,我总觉得心慌,眼皮也跳个不停……”
说话间,张嫣望向刘恭的目光中,竟是隱隱带上了一丝哀求。
见此,刘恭却是神情阴鬱的又一声长嘆。
思虑片刻,终是將身子转过来些,正对向母亲张嫣。
“母后可知,武哀侯、合阳顷侯何人?”
便见张嫣不安的抿著唇,微微一点头:“自知。”
“武哀侯刘伯,乃太祖高皇帝长兄。”
“合阳顷侯刘喜,则为高皇帝次兄。”
“高皇帝,乃太上皇三子。”
“除了长兄武哀侯、次兄合阳顷侯,高皇帝还有幼弟:楚王刘交。”
话音落下,张嫣望向刘恭的目光中,担忧之色不由又多了几分。
刘恭却对此置若罔闻,稍一頷首,再问道:“那母后又可知,周吕令武侯何人?”
便见张嫣深吸一口气,仍旧语颤道:“周吕令武侯吕泽,乃太后长兄。”
“自高皇帝起丰沛,吕泽便久隨高皇帝左右。”
“举义反秦、先入咸阳,南下汉中、还定三秦,东出函谷,攻打项楚——高皇帝举义后的每一战,吕泽都战功赫赫。”
“只可惜,汉八年,韩王信判汉降胡,代王刘喜弃国而逃,边墙门户大开。”
“吕泽独木难支,身陷重围,力战而亡……”
这一回,刘荣却是微微摇摇头。
深吸一口气,面色凝重的发出一声长嘆,方自顾自道:“那一战之前,边墙燕、代、赵三藩,燕国有高皇帝情同手足的把兄弟:卢綰。”
“代地则一分为二,北有韩王信,南有代王喜。”
“及赵地——虽然隱王尚年幼,並未就藩,但也有赵相周昌等元勛老臣,在赵国主持大局。”
“可就是这般稳妥的安排,一俟战起,却得了个韩王信判汉、代王喜弃国,燕王卢綰蛇鼠两端,赵相周昌抱病臥榻的局面。”
“——母后,难道就瞧不出这其中,另有隱情?”
…
“应该在前线抵御强敌的韩王信,投敌倒戈了;”
“本该作为第二道防线的代王刘喜,弃国而逃了;”
“高皇帝那般信重、器重的燕王卢綰,也在那生死存亡之际,生出了不轨之念。”
“赵相周昌,又好巧不巧病倒了……”
说著,刘恭又怪笑著摇了摇头。
“边郡三藩:燕、代、赵,得四王戍边御敌。”
“最后,却死了个与边郡、与戍边之事毫不相干的吕泽——偏还是身陷重围,力战而亡。”
“更奇怪的是:弃国而逃的代王刘喜,腰斩弃市的罪过,战后却仅仅只是废王为侯。”
“燕王卢綰判汉北逃后,也依旧在长城脚下眷恋不去,说是要『亲自向高皇帝请罪』,以求得高皇帝宽恕。”
“至於周昌——更是几乎没人知道那一战前,他曾『病』过……”
刘恭越说,皇后张嫣便越心惊,面色也是愈发的惨白。
直到刘恭话音落下,张嫣心下也有了猜测,只惊惧交加的猛抬起头,微微颤抖著看向刘恭。
“恭、恭儿是说……”
“周吕侯吕泽……”
只见刘恭满是凝重的微微一頷首:“周吕令武侯,死的蹊蹺。”
“与其说吕泽,是身陷於匈奴人的重重包围,倒不如说,是死在了『不知何人』所布的天罗地网。”
“尤其吕泽死后,高皇帝直至驾崩,都没有为其盖棺定论。”
“还是父皇即位之后,皇祖母以懿旨追諡的。”
“——若吕泽果真是战死,果真是为国捐躯、死王事,高皇帝不应该极尽哀荣,將吕泽风光大葬吗?”
…
“然而吕泽死后,高皇帝非但没有为吕泽盖棺定论,甚至就连吕泽『周吕侯』的爵位,都不许其子嗣承袭。”
“仍旧是在父皇即立之后,皇祖母临朝掌政,才將吕泽的两个儿子:吕台、吕產,各封为酈侯、洨侯。”
“——这,是为国战死边墙的功勋外戚,所应该得到的对待吗?”
“薨而不諡、爵不嗣子?”
“说这是苛待,甚至折辱,只怕都不为过吧?”
听到这里,皇后张嫣已是浑身都微微发起了颤,目光更是惊慌失措的落在身前,极为迅速的无规则移动著。
而在张嫣身旁,刘恭却是一脸悵然的再嘆出一口气。
而后,才悠悠开口道:“周吕令武侯,皇祖母是一定会追尊的。”
“至於武哀侯、合阳顷侯,都只是个幌子。”
“——只是皇祖母追尊高皇帝的兄长,顺带追尊自己兄长的幌子。”
“且,自追尊周吕令武侯开始,吕氏一族,便必然兴旺。”
“尤其吕台、吕產二人,甚至可能会承袭乃父得以准尊的王爵。”
…
“如此紧要关头,母后当真觉得孩儿——我汉家的太子储君,能置身事外吗?”
“如果没得到太子储君的亲口陈诺、鼎力支持,皇祖母,又如何能安下心来呢……”
——日暮时分,宫门关闭,行宫禁。
——而后再过一刻钟,城门也会落下,整座长安城行宵禁。
身为宣平侯世子、鲁元长公主独子,张偃倒是不怎么担心宵禁。
可一旦没赶上宫禁,张偃就要被迫在宫中过夜。
即便张偃只有十岁出头,来椒房殿也是见同父庶姊,宣平侯家族,也绝对无法承受『世子於宫中过夜』所招致的舆论。
而在目送张偃离去后,刘恭、张嫣母子只稍一对视,便各自面带忧色的嘆了口气。
“终究,还是来了……”
暗下如是一声感嘆,刘恭便本能的步入殿內,於客席坐下了身。
见儿子一脸忧虑之色,皇后张嫣也是不安的上前,紧挨著刘恭坐了下来。
抿了抿唇,双手本能的捏起衣袖,语带忐忑道:“恭儿,可要听从母…鲁元主的警醒?”
闻言,刘恭只缓缓摇了摇头。
思虑良久,方嘆息道:“母亲勿忧。”
“孩儿自有盘算。”
却见张嫣当下一急,本能的伸手握住刘恭的手腕。
待刘恭略带疑惑的望向自己,方语颤道:“恭、恭儿……”
“便听你鲁元姑母的,切莫掺和进去了。”
“近几日,我总觉得心慌,眼皮也跳个不停……”
说话间,张嫣望向刘恭的目光中,竟是隱隱带上了一丝哀求。
见此,刘恭却是神情阴鬱的又一声长嘆。
思虑片刻,终是將身子转过来些,正对向母亲张嫣。
“母后可知,武哀侯、合阳顷侯何人?”
便见张嫣不安的抿著唇,微微一点头:“自知。”
“武哀侯刘伯,乃太祖高皇帝长兄。”
“合阳顷侯刘喜,则为高皇帝次兄。”
“高皇帝,乃太上皇三子。”
“除了长兄武哀侯、次兄合阳顷侯,高皇帝还有幼弟:楚王刘交。”
话音落下,张嫣望向刘恭的目光中,担忧之色不由又多了几分。
刘恭却对此置若罔闻,稍一頷首,再问道:“那母后又可知,周吕令武侯何人?”
便见张嫣深吸一口气,仍旧语颤道:“周吕令武侯吕泽,乃太后长兄。”
“自高皇帝起丰沛,吕泽便久隨高皇帝左右。”
“举义反秦、先入咸阳,南下汉中、还定三秦,东出函谷,攻打项楚——高皇帝举义后的每一战,吕泽都战功赫赫。”
“只可惜,汉八年,韩王信判汉降胡,代王刘喜弃国而逃,边墙门户大开。”
“吕泽独木难支,身陷重围,力战而亡……”
这一回,刘荣却是微微摇摇头。
深吸一口气,面色凝重的发出一声长嘆,方自顾自道:“那一战之前,边墙燕、代、赵三藩,燕国有高皇帝情同手足的把兄弟:卢綰。”
“代地则一分为二,北有韩王信,南有代王喜。”
“及赵地——虽然隱王尚年幼,並未就藩,但也有赵相周昌等元勛老臣,在赵国主持大局。”
“可就是这般稳妥的安排,一俟战起,却得了个韩王信判汉、代王喜弃国,燕王卢綰蛇鼠两端,赵相周昌抱病臥榻的局面。”
“——母后,难道就瞧不出这其中,另有隱情?”
…
“应该在前线抵御强敌的韩王信,投敌倒戈了;”
“本该作为第二道防线的代王刘喜,弃国而逃了;”
“高皇帝那般信重、器重的燕王卢綰,也在那生死存亡之际,生出了不轨之念。”
“赵相周昌,又好巧不巧病倒了……”
说著,刘恭又怪笑著摇了摇头。
“边郡三藩:燕、代、赵,得四王戍边御敌。”
“最后,却死了个与边郡、与戍边之事毫不相干的吕泽——偏还是身陷重围,力战而亡。”
“更奇怪的是:弃国而逃的代王刘喜,腰斩弃市的罪过,战后却仅仅只是废王为侯。”
“燕王卢綰判汉北逃后,也依旧在长城脚下眷恋不去,说是要『亲自向高皇帝请罪』,以求得高皇帝宽恕。”
“至於周昌——更是几乎没人知道那一战前,他曾『病』过……”
刘恭越说,皇后张嫣便越心惊,面色也是愈发的惨白。
直到刘恭话音落下,张嫣心下也有了猜测,只惊惧交加的猛抬起头,微微颤抖著看向刘恭。
“恭、恭儿是说……”
“周吕侯吕泽……”
只见刘恭满是凝重的微微一頷首:“周吕令武侯,死的蹊蹺。”
“与其说吕泽,是身陷於匈奴人的重重包围,倒不如说,是死在了『不知何人』所布的天罗地网。”
“尤其吕泽死后,高皇帝直至驾崩,都没有为其盖棺定论。”
“还是父皇即位之后,皇祖母以懿旨追諡的。”
“——若吕泽果真是战死,果真是为国捐躯、死王事,高皇帝不应该极尽哀荣,將吕泽风光大葬吗?”
…
“然而吕泽死后,高皇帝非但没有为吕泽盖棺定论,甚至就连吕泽『周吕侯』的爵位,都不许其子嗣承袭。”
“仍旧是在父皇即立之后,皇祖母临朝掌政,才將吕泽的两个儿子:吕台、吕產,各封为酈侯、洨侯。”
“——这,是为国战死边墙的功勋外戚,所应该得到的对待吗?”
“薨而不諡、爵不嗣子?”
“说这是苛待,甚至折辱,只怕都不为过吧?”
听到这里,皇后张嫣已是浑身都微微发起了颤,目光更是惊慌失措的落在身前,极为迅速的无规则移动著。
而在张嫣身旁,刘恭却是一脸悵然的再嘆出一口气。
而后,才悠悠开口道:“周吕令武侯,皇祖母是一定会追尊的。”
“至於武哀侯、合阳顷侯,都只是个幌子。”
“——只是皇祖母追尊高皇帝的兄长,顺带追尊自己兄长的幌子。”
“且,自追尊周吕令武侯开始,吕氏一族,便必然兴旺。”
“尤其吕台、吕產二人,甚至可能会承袭乃父得以准尊的王爵。”
…
“如此紧要关头,母后当真觉得孩儿——我汉家的太子储君,能置身事外吗?”
“如果没得到太子储君的亲口陈诺、鼎力支持,皇祖母,又如何能安下心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