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扮猪吃虎,法眼看破
按说两家已是盟友,金人有大动作也该通知,但宋江此时有点等不及。
他上赶著问不合適,遂与吴用顶著烈日到路口守株待兔,打算等著撤退的金军过境,顺带著问上一嘴。
而金军的动作很快,领军开路的第一批人马,不到半个时辰就来到面前,带队將领乃兀室心腹兼副手习室。
宋江见之心中一喜,暗忖若此人回去找粘罕交差,或许兀室会留下消灭杨长?
想到这里,黑三郎引马笑呵呵迎了上去,抱拳见礼並明知故问:“习室都统,你这是做什么?”
“奉元帅將令开路,特来与宋太尉通传,请配合打开风月关,我大军马上要出关。”
“我自然会配合,只不过你们才刚到,此时出关却为何事?”
“此乃都元帅召唤,因由並不知晓。”
习室回答得滴水不漏,宋江听到鬱闷不已,但还是怀揣希望,微笑著问:“是將军本部人马离去吗?”
“都要走!”
记住我们101看书网
“什么?”
宋江此事得到答案,不可思议看了吴用一眼,激动追问:“我们好不容易打下的局面,错过这次机会很难再有,不知这是你自己的意思,还是兀室元帅的意思?”
“此乃都元帅將令,兀室元帅也要遵从。”
“可是將在外”
“太尉。”
吴用见宋江还在爭辩,即便拉了拉他衣袖,低声提醒:“习室都统奉命行事,咱们只需配合就行了,余事最好找兀室元帅商议。”
“有道理。”
宋江微微頷首,当即对习室抱拳说道:“我马上派人去传令开关,將军稍后过境自会放行,敢问兀室元帅此时何在?”
“元帅此时就在中军,宋太尉想见请自行前往。”
十万金军十里连营,輜重都要拆卸许久,一天下午是走不完的,习室此时先一步出发,也是回磁州为班师准备,而兀室则没著急离开。
宋江也想到此处,还有认为能说服,於是抱拳辞行,“好的,都统也请自便。”
“太尉,我是去送习室都统,还是陪您去金营?”
“你陪都统出关,我独自去见无妨。”
“知道了。”
吴用心说吴乞买如果驾崩,劝留下兀室几乎不太可能,自己跟过去也意义不大,便没跟著宋江同行提点。
宋江心中大起大落,此时也已经完全冷静下来,他也不想听到吴用乌鸦嘴,仍存著幻想能够说服兀室。
金营的中军顾名思义,设在十里连营的中间位置,这样能防止盟友(宋江)背刺,或者杨长攻来有缓衝,不会轻易影响指挥中枢。
而宋江一路前行,看到临近的营寨都在拆除,他本想加快抽打马匹前行,但行进区间皆是金军防区,不允许有人急速走马,所以途中风景全是拔营起寨。
幸好到了中军附近,再没看到撤离的跡象。
他抚了抚胸口,不停在心里安慰自己:没关係,就算剩下一半人马,也是杨长的五倍兵力,再算上自己那一万人,优势还是非常明显。
经过卫兵通传,宋江进入金军大帐,看到里面除了兀室,其余將军都不在內,一颗心又沉了下去。
他们不会都去准备撤兵了吧?
“兀室元帅。”
“大家不是外人,宋太尉请坐。”
兀室看到宋江行礼,便礼貌邀他近前落座,並问道:“我们受都元帅將令,马上要返回河北这事,宋太尉知道了吧?”
“知道了,宋某就是为此而来,元帅真要全部撤走?”
“不然呢?那可是都元帅將令。”
“攻取河东机不可失,就是有天大的事也该缓缓,我们汉人有句古话『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何况都元帅还不是君.”
宋江话还没说完,就听兀室揶揄回懟,“你们大宋的將军,就是喜欢自作主张,所以战斗力才不强,我们女真男儿令行禁止,对待上官会绝对的服从,我是不会抗命的。”
“不是,我没让元帅抗命,但是不是有个折中办法?您应该知道戴宗的本领,可让他往燕京见粘罕都元帅,详报此时退兵的各种损失,说不定会支持您留下。”
“我看没这个必要了吧?”
看到兀室答得平淡,宋江急忙接话补充,“既然习室都统已出发,您这边迟一点也没关係吧?撒离喝不是也没回吗?等他探明涉县的虚实,咱们就用现有兵力打过去,届时也应该比较顺利,涉县城墙只有十几尺高,很好打的”
“杨长可不简单!”
“他再不简单也是凡人之躯,关键此人杀了金国多少大將?元帅要是將他擒回燕京去,这不是天大的功劳?”
儘管宋江如皮条客般,口舌翻转说得天乱坠,但兀室表情依旧古井不波。
“都元帅將令没得商量,我已派斥候去唤回撒离喝,明天十万大军就要全部出关,宋太尉就不要再劝了,你要是觉得机会难得,何不向你们皇帝增兵?”
“这”
宋江瞬间被懟得无力,心说朝廷现在四面皆敌,哪能把兵力全弄来对付杨长?
最关键这是自己的对手,若是杨长被其他大將击败,自己这张老脸往哪里放?朝廷还会有自己的位置?
想到这一切,宋江突然俯下身子,问出了核心问题,“正所谓万事皆有因,粘罕都元帅执意把十万大军召回,总不能是心血来潮吧?莫非金国有大事发生?”
“嗯?”
兀室的眼神闪躲,被宋江捕捉还不自知,隨口即敷衍道:“我虽然不知道撤军原因,但应该是正常军事调动,要知道我们能本就是西路军,防区驻地都在守云中府一线,总之不要瞎猜,此事定於金国无关。”
“哦,明白了。”
听到这里,宋江知道已经劝不动了,当即告辞离开。
传令兵都承认上京有大事,兀室却信誓旦旦与金国无关,这不是心里有鬼是什么?
但金军一旦离场,宋江別说攻打涉县报仇,就是守住风月关都困难,因为这关隘主要防北面,靠南一切都是营区驻地,相当於露著后背与敌作战。
宋江打马归营,远远望见吴用等在辕门下,见面就等不及交流。
吴用一听,果与自己猜测无二,便提议说道:“既然金军撤退不可逆,我们也无法独立应对杨长,不如提前想想善后?”
“善后?还善得了吗?金人误我啊!”
宋江攥紧拳头直晃,他想骂又怕在营中失態,进了大帐才爆粗口,“狗娘养的金人,打不了早点说啊,害我损兵折將”
“风月关肯定守不住的,而以杨长之前的习惯,现在应该不会出太行,何不主动示好让出,再派人与之讲和?”
“现在势成水火,他想和,我都不想!”
“太尉別说气话。”
吴用一边给宋江扇风,一边耐心劝道:“这世上哪有绝对的敌人?杨长虽然可恶但实力强悍,有他帮著牵制金国,其实对我们也有好处。”
“你什么意思?”
“太尉你想想看,金人现在盘踞在河北,想南下就能打到京城,始终是我们心腹大患,如果能趁此次金国內乱,收復河北夺回长城一线,则陛下不光疆域有提升,北方也有了屏障,陛下威望不轻鬆盖过赵桓,届时谁还会指摘我们卖国?”
“嘶”
宋江深吸一口气,设想自己为大宋夺回河北,或许也有机会封王?
我也好想封王!
然而,眼前杨长不好对付,可金军也不是吃素的,自己就剩这点兵马,拿什么去收服河北?
吴用似乎看出他担忧,立刻跟著进言提醒,说道:“收復河北不是小事,光靠我们一军很难成事,最好稟报陛下圣裁,但我们熟悉河北地形,这也是別人没有的优势。”
“金军兵多又强,得多少人才能收復河北?我比打下河东还没信心.”
“情况有变化,如果吴乞买驾崩,太子又提前被杀了,金国內部为皇位爭权,有极大可能爆发內战,依附他们的部落和小国,一定会趁机发动叛乱,你猜他们会不会调兵回去?到那时才是机会。”
“此次作战不利,我正愁无法向陛下交待,这个情报也算补偿,唉.”
宋江嘆了一口气,隨即又追问:“眼下该如何部署?”
“首先,可派戴宗去河北打探,確认金国皇帝是否驾崩,这么大的事不可能盖得住;其次密切注意金军调动;最后想办法与杨长谈和,只要不是太过分的条件,都可以先答应下来.”
“我就怕他不愿谈。”
“一定会的。”
吴用非常篤定。
他认为杨长割据河东做了晋王,一定有当皇帝的打算,有野心就不会执著小节,一切都是以利益至上。
大宋建国才百余年,五代十国的纷爭就在史书上,吴用对这段歷史记忆深刻。
宋江见吴用言之凿凿,便从其计谋开始部署安排,虽然已经对金人生了二心,面子上还是那样唯唯诺诺。
当然,粘罕让兀室儘快班师,他不会等撒离喝撤迴风月关再走,而是等到明天早上就要直接开拔。
毕竟撒离喝是阿骨打养子,也是吴乞买派到西路军分权之人,兀室巴不得他死在杨长手里。
撒离喝昨天连夜行军,直到今天上午才抵达涉县附近,休息两个时辰到午后,才徐徐向涉县城池接近。
而兀室派出的传令兵,几乎是撒离喝休息结束同时,才从风月关金营出发,所以一定主力一定等不到他。
撒离喝驻守上京期间,就陆续听到关於杨长的传闻,此时到前线真想会一会,但理智让他不要衝动。
不过,根据宋江的情报,杨长在涉县只有区区万人,而撒离喝的部曲也有一万,所以心里並不害怕。
他等到將士、战马都休整好,即旌旗招展、大摇大摆向涉县挺进,就是想看杨长的反应。
如果此人真像传说中强,应该留下一两千人守城,带著其余部队出城决战,如果杨长名不副实则会固守不出,而他若是带超过万人出战,则说明宋江在传假情报,撒离喝也会立刻离开。
可惜,杨长作出的回应,並不在他推测之內。
昨日攻占涉县之后,杨长便按惯例向风月关派出哨探,所以撒离喝刚行至半路,涉县就已知道行踪。
当时孙立还献计伏击,却被杨长直接拒接了。
一则涉县北部地势平坦,根本不適合在进行伏击,二是將士行军攻城疲劳,需要足够时间养回精神,而不是拖住疲惫身躯,提前到太阳下暴晒待命。
撒离喝兵马接近时,杨长留孙立守卫涉县,就带著两千骑兵迎战。
杨长经常以少胜多,孙立即便觉得过分托大,也不好在人前继续諫阻,他接到守城命令便去到涉县北门。
这几天,孙立跟著杨长打了两仗,每一次都胜得有些不真实,今天他便要站在城头,亲眼看杨长如何用兵。
未时左右,孙立已能看到金军人马旗帜,等了一会的杨长终於动了起来,只见他跟著扈三娘一起,正在对那两千骑兵战前鼓舞。
杨长自己有【破军】光环,此时配合扈三娘【慈航】鼓舞,將战士们的士气会得到双倍提升,如果等会战前能斩上一將,士气提升估计能达到极致。
而撒离喝一边前行,一边听取前方哨探报信,他本不相信杨长会『寻死』,但亲眼所见则不得不信,於是忍不住发出感慨。
“杨长是狂妄,还是看不起我们?有一万兵马不用,主动减低兵力迎战,我打了这么多年仗,从未遇到如此对手。”
“先帝多次教诲,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不管他之前传言如何,等会我们以五倍兵力咬住,定从他身上撕下肉来!”
接话之人名为夹谷谢奴,乃是阿骨打帐下一员猛將,他在阿骨打死后这些年,一直隨撒离喝留驻上京。
撒离喝听得频频点头,同时正色提醒身旁眾將,说道:“听说杨长武力惊人,等会若是他主动邀战斗將,你们都不可莽撞出战.”
“若他人搦战呢?我们一直不在前线,说不定会被轻视,正好利用这一点,来个扮猪吃虎。”
“那可以试一试,届时你便去斩杀一將,挫一挫杨长的锐气!”
“末將义不容辞!”
夹谷谢奴鏗鏘回应著。
就在金人討论对策之时,杨长已通过【鹰眼鴞目】及【洞察之眼】,將撒离喝与他部將看了个精光,当然也发现了夹谷谢奴。
(本章完)
按说两家已是盟友,金人有大动作也该通知,但宋江此时有点等不及。
他上赶著问不合適,遂与吴用顶著烈日到路口守株待兔,打算等著撤退的金军过境,顺带著问上一嘴。
而金军的动作很快,领军开路的第一批人马,不到半个时辰就来到面前,带队將领乃兀室心腹兼副手习室。
宋江见之心中一喜,暗忖若此人回去找粘罕交差,或许兀室会留下消灭杨长?
想到这里,黑三郎引马笑呵呵迎了上去,抱拳见礼並明知故问:“习室都统,你这是做什么?”
“奉元帅將令开路,特来与宋太尉通传,请配合打开风月关,我大军马上要出关。”
“我自然会配合,只不过你们才刚到,此时出关却为何事?”
“此乃都元帅召唤,因由並不知晓。”
习室回答得滴水不漏,宋江听到鬱闷不已,但还是怀揣希望,微笑著问:“是將军本部人马离去吗?”
“都要走!”
记住我们101看书网
“什么?”
宋江此事得到答案,不可思议看了吴用一眼,激动追问:“我们好不容易打下的局面,错过这次机会很难再有,不知这是你自己的意思,还是兀室元帅的意思?”
“此乃都元帅將令,兀室元帅也要遵从。”
“可是將在外”
“太尉。”
吴用见宋江还在爭辩,即便拉了拉他衣袖,低声提醒:“习室都统奉命行事,咱们只需配合就行了,余事最好找兀室元帅商议。”
“有道理。”
宋江微微頷首,当即对习室抱拳说道:“我马上派人去传令开关,將军稍后过境自会放行,敢问兀室元帅此时何在?”
“元帅此时就在中军,宋太尉想见请自行前往。”
十万金军十里连营,輜重都要拆卸许久,一天下午是走不完的,习室此时先一步出发,也是回磁州为班师准备,而兀室则没著急离开。
宋江也想到此处,还有认为能说服,於是抱拳辞行,“好的,都统也请自便。”
“太尉,我是去送习室都统,还是陪您去金营?”
“你陪都统出关,我独自去见无妨。”
“知道了。”
吴用心说吴乞买如果驾崩,劝留下兀室几乎不太可能,自己跟过去也意义不大,便没跟著宋江同行提点。
宋江心中大起大落,此时也已经完全冷静下来,他也不想听到吴用乌鸦嘴,仍存著幻想能够说服兀室。
金营的中军顾名思义,设在十里连营的中间位置,这样能防止盟友(宋江)背刺,或者杨长攻来有缓衝,不会轻易影响指挥中枢。
而宋江一路前行,看到临近的营寨都在拆除,他本想加快抽打马匹前行,但行进区间皆是金军防区,不允许有人急速走马,所以途中风景全是拔营起寨。
幸好到了中军附近,再没看到撤离的跡象。
他抚了抚胸口,不停在心里安慰自己:没关係,就算剩下一半人马,也是杨长的五倍兵力,再算上自己那一万人,优势还是非常明显。
经过卫兵通传,宋江进入金军大帐,看到里面除了兀室,其余將军都不在內,一颗心又沉了下去。
他们不会都去准备撤兵了吧?
“兀室元帅。”
“大家不是外人,宋太尉请坐。”
兀室看到宋江行礼,便礼貌邀他近前落座,並问道:“我们受都元帅將令,马上要返回河北这事,宋太尉知道了吧?”
“知道了,宋某就是为此而来,元帅真要全部撤走?”
“不然呢?那可是都元帅將令。”
“攻取河东机不可失,就是有天大的事也该缓缓,我们汉人有句古话『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何况都元帅还不是君.”
宋江话还没说完,就听兀室揶揄回懟,“你们大宋的將军,就是喜欢自作主张,所以战斗力才不强,我们女真男儿令行禁止,对待上官会绝对的服从,我是不会抗命的。”
“不是,我没让元帅抗命,但是不是有个折中办法?您应该知道戴宗的本领,可让他往燕京见粘罕都元帅,详报此时退兵的各种损失,说不定会支持您留下。”
“我看没这个必要了吧?”
看到兀室答得平淡,宋江急忙接话补充,“既然习室都统已出发,您这边迟一点也没关係吧?撒离喝不是也没回吗?等他探明涉县的虚实,咱们就用现有兵力打过去,届时也应该比较顺利,涉县城墙只有十几尺高,很好打的”
“杨长可不简单!”
“他再不简单也是凡人之躯,关键此人杀了金国多少大將?元帅要是將他擒回燕京去,这不是天大的功劳?”
儘管宋江如皮条客般,口舌翻转说得天乱坠,但兀室表情依旧古井不波。
“都元帅將令没得商量,我已派斥候去唤回撒离喝,明天十万大军就要全部出关,宋太尉就不要再劝了,你要是觉得机会难得,何不向你们皇帝增兵?”
“这”
宋江瞬间被懟得无力,心说朝廷现在四面皆敌,哪能把兵力全弄来对付杨长?
最关键这是自己的对手,若是杨长被其他大將击败,自己这张老脸往哪里放?朝廷还会有自己的位置?
想到这一切,宋江突然俯下身子,问出了核心问题,“正所谓万事皆有因,粘罕都元帅执意把十万大军召回,总不能是心血来潮吧?莫非金国有大事发生?”
“嗯?”
兀室的眼神闪躲,被宋江捕捉还不自知,隨口即敷衍道:“我虽然不知道撤军原因,但应该是正常军事调动,要知道我们能本就是西路军,防区驻地都在守云中府一线,总之不要瞎猜,此事定於金国无关。”
“哦,明白了。”
听到这里,宋江知道已经劝不动了,当即告辞离开。
传令兵都承认上京有大事,兀室却信誓旦旦与金国无关,这不是心里有鬼是什么?
但金军一旦离场,宋江別说攻打涉县报仇,就是守住风月关都困难,因为这关隘主要防北面,靠南一切都是营区驻地,相当於露著后背与敌作战。
宋江打马归营,远远望见吴用等在辕门下,见面就等不及交流。
吴用一听,果与自己猜测无二,便提议说道:“既然金军撤退不可逆,我们也无法独立应对杨长,不如提前想想善后?”
“善后?还善得了吗?金人误我啊!”
宋江攥紧拳头直晃,他想骂又怕在营中失態,进了大帐才爆粗口,“狗娘养的金人,打不了早点说啊,害我损兵折將”
“风月关肯定守不住的,而以杨长之前的习惯,现在应该不会出太行,何不主动示好让出,再派人与之讲和?”
“现在势成水火,他想和,我都不想!”
“太尉別说气话。”
吴用一边给宋江扇风,一边耐心劝道:“这世上哪有绝对的敌人?杨长虽然可恶但实力强悍,有他帮著牵制金国,其实对我们也有好处。”
“你什么意思?”
“太尉你想想看,金人现在盘踞在河北,想南下就能打到京城,始终是我们心腹大患,如果能趁此次金国內乱,收復河北夺回长城一线,则陛下不光疆域有提升,北方也有了屏障,陛下威望不轻鬆盖过赵桓,届时谁还会指摘我们卖国?”
“嘶”
宋江深吸一口气,设想自己为大宋夺回河北,或许也有机会封王?
我也好想封王!
然而,眼前杨长不好对付,可金军也不是吃素的,自己就剩这点兵马,拿什么去收服河北?
吴用似乎看出他担忧,立刻跟著进言提醒,说道:“收復河北不是小事,光靠我们一军很难成事,最好稟报陛下圣裁,但我们熟悉河北地形,这也是別人没有的优势。”
“金军兵多又强,得多少人才能收復河北?我比打下河东还没信心.”
“情况有变化,如果吴乞买驾崩,太子又提前被杀了,金国內部为皇位爭权,有极大可能爆发內战,依附他们的部落和小国,一定会趁机发动叛乱,你猜他们会不会调兵回去?到那时才是机会。”
“此次作战不利,我正愁无法向陛下交待,这个情报也算补偿,唉.”
宋江嘆了一口气,隨即又追问:“眼下该如何部署?”
“首先,可派戴宗去河北打探,確认金国皇帝是否驾崩,这么大的事不可能盖得住;其次密切注意金军调动;最后想办法与杨长谈和,只要不是太过分的条件,都可以先答应下来.”
“我就怕他不愿谈。”
“一定会的。”
吴用非常篤定。
他认为杨长割据河东做了晋王,一定有当皇帝的打算,有野心就不会执著小节,一切都是以利益至上。
大宋建国才百余年,五代十国的纷爭就在史书上,吴用对这段歷史记忆深刻。
宋江见吴用言之凿凿,便从其计谋开始部署安排,虽然已经对金人生了二心,面子上还是那样唯唯诺诺。
当然,粘罕让兀室儘快班师,他不会等撒离喝撤迴风月关再走,而是等到明天早上就要直接开拔。
毕竟撒离喝是阿骨打养子,也是吴乞买派到西路军分权之人,兀室巴不得他死在杨长手里。
撒离喝昨天连夜行军,直到今天上午才抵达涉县附近,休息两个时辰到午后,才徐徐向涉县城池接近。
而兀室派出的传令兵,几乎是撒离喝休息结束同时,才从风月关金营出发,所以一定主力一定等不到他。
撒离喝驻守上京期间,就陆续听到关於杨长的传闻,此时到前线真想会一会,但理智让他不要衝动。
不过,根据宋江的情报,杨长在涉县只有区区万人,而撒离喝的部曲也有一万,所以心里並不害怕。
他等到將士、战马都休整好,即旌旗招展、大摇大摆向涉县挺进,就是想看杨长的反应。
如果此人真像传说中强,应该留下一两千人守城,带著其余部队出城决战,如果杨长名不副实则会固守不出,而他若是带超过万人出战,则说明宋江在传假情报,撒离喝也会立刻离开。
可惜,杨长作出的回应,並不在他推测之內。
昨日攻占涉县之后,杨长便按惯例向风月关派出哨探,所以撒离喝刚行至半路,涉县就已知道行踪。
当时孙立还献计伏击,却被杨长直接拒接了。
一则涉县北部地势平坦,根本不適合在进行伏击,二是將士行军攻城疲劳,需要足够时间养回精神,而不是拖住疲惫身躯,提前到太阳下暴晒待命。
撒离喝兵马接近时,杨长留孙立守卫涉县,就带著两千骑兵迎战。
杨长经常以少胜多,孙立即便觉得过分托大,也不好在人前继续諫阻,他接到守城命令便去到涉县北门。
这几天,孙立跟著杨长打了两仗,每一次都胜得有些不真实,今天他便要站在城头,亲眼看杨长如何用兵。
未时左右,孙立已能看到金军人马旗帜,等了一会的杨长终於动了起来,只见他跟著扈三娘一起,正在对那两千骑兵战前鼓舞。
杨长自己有【破军】光环,此时配合扈三娘【慈航】鼓舞,將战士们的士气会得到双倍提升,如果等会战前能斩上一將,士气提升估计能达到极致。
而撒离喝一边前行,一边听取前方哨探报信,他本不相信杨长会『寻死』,但亲眼所见则不得不信,於是忍不住发出感慨。
“杨长是狂妄,还是看不起我们?有一万兵马不用,主动减低兵力迎战,我打了这么多年仗,从未遇到如此对手。”
“先帝多次教诲,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不管他之前传言如何,等会我们以五倍兵力咬住,定从他身上撕下肉来!”
接话之人名为夹谷谢奴,乃是阿骨打帐下一员猛將,他在阿骨打死后这些年,一直隨撒离喝留驻上京。
撒离喝听得频频点头,同时正色提醒身旁眾將,说道:“听说杨长武力惊人,等会若是他主动邀战斗將,你们都不可莽撞出战.”
“若他人搦战呢?我们一直不在前线,说不定会被轻视,正好利用这一点,来个扮猪吃虎。”
“那可以试一试,届时你便去斩杀一將,挫一挫杨长的锐气!”
“末將义不容辞!”
夹谷谢奴鏗鏘回应著。
就在金人討论对策之时,杨长已通过【鹰眼鴞目】及【洞察之眼】,將撒离喝与他部將看了个精光,当然也发现了夹谷谢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