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他鼓足勇气拨通了谢志忠的电话。
    此时的谢志忠心情並不好。1982年对於蓉城飞机设计研究所而言,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年份。
    年初,在京城召开的“新歼”项目首次选型会议上,3601研究所提出的基於之前下马的“j13”项目的改进方案,得到了广泛的认可。相比之下,其他研究所提交的设计方案显得黯然失色。
    实际上,这次会议更像是为3601研究所的方案做的一次展示。
    他们的新设计与米国的f-16战斗机有诸多相似之处,採用腹部进气、单座单发、传统布局,重点强化了飞机在中低空和跨音速条件下的机动性能,同时具备高空高速拦截能力。
    它能够在0.9马赫速度下达到6g的稳定旋转过载,飞行高度超过1万8千米,最大速度可达2马赫,起飞推重比超过1。
    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国內当时的工业水平,选用了通过某些友好渠道获取並测绘仿製的“r-29-300”发动机版本——“涡喷15”。
    此外,由於未安装火控雷达,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简单的测距雷达,並且继续使用较为成熟的“机械-液压”作业系统。
    很明显,製造这款新飞机的技术挑战是在可控范围內的,对於现在的技术水平来说,在不久的將来完成它是很有可能的。
    对於所有参与开发的人来说,新型飞机的成功意味著荣誉、奖励和职业发展的机会,这就是为什么它在航空部门內部得到广泛支持的原因。
    尤其是在“歼9”和“歼13”项目被取消之后,整个航空工业急需一个新项目来提振士气。
    然而,並不是每个人都欢迎这个新项目。反对者中包括了这款新战机的唯一用户——空军代表。
    空军代表认为,如果目標是赶上“f-16”,那么新战机的性能就必须达到或超越“f-16”的现有水平。但在当前的3601计划中,似乎看不到这样的可能性。
    各项作战参数都低於“f-16”,即使能快速研发出来,也需要十年时间,而那时它已经落后於米国的技术,因此不值得投入如此多的时间和资源。
    谢志忠很清楚空军的想法。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夏国逐渐对外开放,庞大的人口和市场吸引了全球的目光。
    与此同时,面对来自北方的强大军事威胁,提升国防装备的需求变得尤为迫切,这也使得国际军火商对夏国市场虎视眈眈。
    在航空领域,几个国家和公司正在竞爭,其中最有可能获胜的是米国通用动力公司的f-16,格鲁曼公司的f-14,以及法国达索公司的“幻影2000”。
    这些飞机都是第三代战斗机的代表,性能优越,自然让依赖於老旧j-6和j-7的夏国空军感到羡慕。
    相比之下,3601计划中的设计显得逊色许多,空军对此表示不满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毕竟,他们现在更倾向於选择更先进的外国机型。
    幸运的是,航空部军机局副局长王若松给了谢志忠一次展示的机会,儘管这机会只有短短的15分钟,准备时间也只有一个晚上。
    一个晚上能做多少事呢?
    唯有谢志忠自己清楚,他出差前偶然带上的那份“新歼鸭翼预研方案”现在成了关键。
    他向邻近单位借了些透明胶片和绘图工具,迅速地把几个重要的图表、曲线和数据绘製出来,製成了几页简单的幻灯片。
    次日,在盛京3601所和宏都3620厂的匯报间隙,谢志忠登上了讲台。他从未来战爭的需求出发,阐述了新型战斗机需要具备的机动性、敏捷性和远程拦截能力,以及强大的电子对抗系统。
    儘管幻灯片显得有些粗糙,但谢志忠的讲解却引人入胜,令所有人对鸭翼设计方案印象深刻,甚至改变了原本一边倒的局面。
    不过,这次成功的演讲並没有给他带来轻鬆,反而招致了一些麻烦。
    航空部的几位高层领导先后找他谈话,暗示他应该退出竞爭。
    这是他第一次感到困扰。
    之后不久,当他返回蓉城时,接到了苏晨的电话,请求他帮助解决碳纤维加工的问题。
    作为交换,谢志忠得到了一批碳纤维材料,这让他的心情稍微好转了一些。
    然而,4月中旬举行的第二次“新歼”选型会议上,他的不满再次被激发。
    在这次会议上,他详细介绍了鸭式布局的技术特点、性能指標,並提出了两个主要方案:“一號”的腹部进气设计和“二號”的侧进气设计。
    在此基础上,他还大胆设想了一个更为先进的“三號”方案,如果飞控技术能够取得突破,可以通过增大鸭翼面积来提升飞机的静不稳定性,从而增强其灵活性。
    同时,考虑到“静不稳定布局”的风险,他还准备了一个保守的“四號”方案,即通过减少鸭翼面积恢復到稳定的布局。
    最终,与会的大多数专家及军方都倾向於蓉城3611所提出的压抑方案,特別是军方的支持更为坚定。
    但在航空部门內部,仍有一些专家对“静不稳定布局”的风险表示担忧,他们支持3601所的方案。
    虽然对技术爭议早有心理准备,但谢志忠真正感到愤怒的是背后那些不明朗的操作。
    盛京3601一直是航空界的领头羊,它不仅是夏国航空工业的发源地,也是业界的骄傲。
    这里从来不缺任务和订单,因为许多航空部门的高层都是从这里走出去的,他们几乎垄断了行业內的学术权威位置,掌握了话语主导权。
    这一次,谢志忠深刻感受到了这种权威带来的压力。
    儘管外部专家和用户都支持他的提案,但在最近的会议上,仍未能达成最终决定,原因大家心照不宣。
    更令他烦恼的是,他遭遇了一系列明里暗里的阻碍。
    不久之后,年底前將举行第三次新型战机设计方案评审会议,他又將迎来新的挑战。
    如果选择放弃,他会觉得对不起那些与他在3611共同奋斗多年的同事们;但如果坚持下去,他担心以后如何面对3601的旧友。

章节目录

神级军工系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PO18脸红心跳只为原作者宝屁龙龙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宝屁龙龙并收藏神级军工系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