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论道,紫金悟道果
见到张三丰这幅表情,宋青书出言询问。
“师公可是心中有了想法?”
张三丰没有立即说话,右手授了授頜下长须思索半响后点点头,徐徐开口。
“先天真气与后天真气的说法老道倒是第一次听到,但经你这么一说,倒是解决了老道我多年来心中的困惑。”
“大约三十多年前,老道我武道几乎已经达到巔峰,普天之下再无敌手。”
“从那时候起,我便一直在思考武道的终点究竟是什么,道经中的那些仙人又是如何產生。”
“毕竟根据我的感受与经验,还有前人的例子,练武练到极致最多也仅仅只能增添些许寿命,不可能做到长生不老。”
“现在听到你所言后天真气与先天真气的说法我倒是明白了。”
“肉体凡胎当然不能得道成仙,或许只有如你所言,將一身后天真气转化为与天地本源有关的先天真气才行,届时肉身不断得到天地本源滋养,发生蜕变,才有可能长生久视!”
宋青书脸上露出笑容。
“师公所言不差,归根结底,其实就是天地本源这四个字。”
“在我看来,所谓的成仙,便是一个超凡脱俗的过程,只有从內而外发生改变,才有可能达到更高的境界!”
当然,还有一点宋青书没有说,也没办法说,这关係到他最大的秘密一一洞天。
那便是不同力量层级的世界之中,天地本源的活跃度是不同的。
根据他的切身体会,如倚天世界、天龙世界还有神鵰世界应当算是力量层级最低的世界。
在这些世界中,天地本源宛如惰性气体,极难被感应到,被吸取。
比如宋远桥等人,同样修炼烈日九阳功,进度却如同龟爬。
他能够更快吸收烈日精华、皓月精华,大概率还是因为世界树的缘故。
当宋青书去到双龙世界时情况又变得不一样,他能够清晰的感受到世界间的参差,天地本源活跃了太多太多,就连自己的修炼速度都得到极大提升。
外部环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双龙世界有破碎虚空的例子,倚天世界等却根本没有,有的只是传说,这便是最好的证明。
“只有看今后有没有办法融合或者联通几个世界,否则老张若是一直待在倚天世界最终恐怕也无法將体內后天真气彻底转化为先天真气。』
心中念头闪过,宋青书表面上没有表现出任何异常,又拋出了另外一个问题。
“师公,还有一点,吸纳天地本源转换为先天真气可不容易。”
“比如烈日九阳功便是吸纳烈日精气,需得忍耐灼热,寻常人根本无法忍受。”
“六师叔不就是因为实在太痛导致没有修炼么,更不用说后面的將自身真气转换为先天真气,过程必定更加凶险。”
“我认为每个人都有相对应的契合属性,有的人契合金木水火土,有的人契合阴阳,
甚至有的人与其中几种属性都契合。”
“若是吸纳了与自己不符的天地本源精气,恐怕非但无法完成转换,甚至还有可能对自身造成损伤!”
山洞中,张三丰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青书此言有理。”
“武学一道早就有『心与意合”的说法,与如今天地本源精气与自身契合的说法殊途同归。”
“不过老道我倒是有不同见解。”
宋青书来了兴趣,满脸求知慾。
“师公请说。”
张三丰继续开口。
“我认为需要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就如你我这般,本身便已经接触到了天地本源,那么我们首先接触到的,
必定都是与自身相契合的!”
“否则,为何老道我领悟的不是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而是太极阴阳之道?”
“第二种,便是如远桥他们这类。”
“他们的境界不够,还停留在武学层次,没有接触到『道”的层次,因此也无法判断究竟与哪种天地本源精气契合。”
“想要验证,或许可以先尝试具备五行、阴阳属性的武学,以与武学的契合度来判断与天地精气本源的契合度!”
听到这话,宋青书忽然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是了,如老张所言,武学中的心与意合,还有与天地本源精气契合两者其实殊途同归一名武者更加適合什么属性的武学,自然就更加契合什么样的天地本源精气!
但此时,宋青书又浮现出了新的疑问。
自己长久以来吸纳的烈日精气以及皓月精气究竟是属於五行中的水火,还是属於阴阳?
想到就问,宋青书將自己心中的疑惑尽数道出。
张三丰听后脸上露出笑容。
“青书,关於这个问题你倒是有些著相了。”
“正所谓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化万物。”
“其实阴阳之道包含万千,並不局限於其表现形式,在老道看来,所有两两对立的概念,都可以称之为阴阳。”
“譬如水与火、动与静、生与死、冷与热等等。”
“你创造的烈日九阳功与皓月九阴功我也看过,表面上看起来是吸收烈日精华与皓月精华,看起来像是五行中的水火。”
“可实际上,你是利用这两种对立的精气达成体內平衡,甚至利用他们的对立性质產生强大威力,透过其表现形式看本质,这如何又不算作阴阳之道呢?”
张三丰的话就如同大道之音,在宋青书脑海中响彻,將他的心湖激起滔天巨浪。
半响之后宋青书才回过神来,有种拨开迷雾,醍醐灌顶的感觉。
看著面前仙风道骨的老张,宋青书当真是心服口服。
果然不愧是以一己之力开创武当,在武侠世界有著真人之称的张三丰。
其对於道的领悟已经达到了极为深刻的地步。
甚至宋青书觉得若是老张身处修仙世界,恐怕早就已经高坐三十三重天上,称尊做祖。
深吸口气,宋青书站起身来,朝张三丰恭敬施礼。
“师公一席话当真振聋发,令得青书一扫心中迷茫,多谢师公!”
张三丰摆了摆手,满脸慈祥。
“说什么谢啊,对你有帮助就好,不过最重要的还是將后天真气转换为先天真气的方法,目前为止老道我可还没什么头绪。”
“老道我终究还是老咯,能活多久?”
“你不一样,你还年轻,將来武当派的重担都会落在你的肩膀上,或许此事还得你来完成,见到你如此出色,老道我就算过几年坐化也不会有丝毫遗憾。”
宋青书连忙出言。
“师公这话言重了,您身子骨如此硬朗,別说几年,再活数十上百年数百年都不在话下!”
张三丰哈哈大笑,脸上满是洒脱之意。
“数百年太夸张了,那不是老妖怪?”
“说实在的,老道我这一百年来什么都见过,什么都拥有过,人生在世,足矣!”
接下来,师徒俩再次寒暄一阵后,宋青书告辞离去。
回到住处,发现天光大亮,宋青书便通过世界树传送至双龙世界,依旧在那个人跡罕至的山洞中进行日常修炼。
恰巧结束修炼时,也收到了来自於通过洞天的传音。
“青书,你是不知道这几天江湖中可热闹极了。”
“那日你与石之轩大战,圣舍利出世,不少人都发现了杨公宝库入口。”
“这下子李阀、宋阀还有许多大势力都派遣高手纷纷赶来,想要分一杯羹,距离最近的宇文阀更是第一个派人进入。”
“他们不知道的是杨公宝库中的东西早就被我们搬空,一无所获不说,还折损了不少人,听说连宇文阀阀主宇文化及都受了重伤,那些想要去浑水摸鱼的江湖中人更是死伤惨重。”
听著幸灾乐祸的语气,宋青书不由笑道。
“怎么宇文阀栽跟头你这么高兴,他们与阴癸派有恩怨?”
哼哼唧唧开口。
“宇文化及还是隋臣之时便屡次对我魔门进行打压,如今他杀了杨广自立门户,行事更加肆无忌惮,我阴癸派不少好手都因此被杀,他受伤了我当然开心咯。”
对於宇文阀与阴癸派的恩怨宋青书没太大兴趣,敷衍了几句后便结束对话。
紧接著宋青书起身,返回倚天世界。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宋青书深居简出,两耳不闻窗外事,几乎过著三点一线的生活。
除了在双龙世界进行日常修炼,便是回到倚天世界与张三丰论道以及返回住处继续琢磨长生诀第六七幅图。
对於阴阳之道的理解正在飞速提升。
可当他沉迷修炼之后,可苦了方艷青。
方艷青正是如狼似虎的年纪,长时间得不到滋养脾气越发暴躁起来。
她又不敢打扰宋青书修炼,只能將心中鬱闷之情发泄在贝锦仪等人身上,將她们操练得欲仙欲死。
月余时间后,洞天之中。
长生诀的七幅图依旧高悬空中。
宋青书站在世界树下,手掌轻轻贴近树干。
道道信息传来,令宋青书很快掌握了目前世界树枝条上各种道果的情况,
洗髓道果还剩一个。
生命道果在凝结之中。
武学道果数量倒是非常可观,足有数千之数。
若是换算成悟道果,大约有十一枚。
宋青书睁开双眼,略微思考。
“看样子倒是能够融合为一枚紫金悟道果。”
“如今我本身对於阴阳之道的理解也加深了许多,烈日九阳功与皓月九阴功目前为止还未修炼到尽头,暂时不需要动用紫金悟道果。”
“既然如此,倒是可以先將阴阳之道彻底领悟,创出真气转换之法,將体內后天真气转换为先天真气,方可最大限度提升实力。”
念及於此,宋青书心念一动。
籟~
世界树枝条开始颤动,一枚接著一枚武学道果从枝条上掉落,於半空中开始不断融合,最终形成了十一枚表面上有著玄奥纹路的悟道果。
宋青书打了个响指。
一枚悟道果重新回到枝条上静静悬掛,另外十枚悟道果开始聚拢。
喻~
空气中传来颤鸣声,在半空中形成一个小型的紫色太阳。
约莫小半刻钟后,紫光收敛,一枚表面山有著金色纹路的紫色道果落入宋青书手中。
“这便是紫金悟道果么?”
宋青书饶有兴趣的打量,发现紫金悟道果的个头与悟道果相差仿佛,唯一的区別便是表面上的纹路。
相较於悟道果而言,紫金悟道果表面上的纹路除了呈现金色之外,其线条也更加复杂,充满了玄奥气息,仿佛要將人的心神尽皆吸入。
宋青书没有立即服用,而是盘膝而坐,缓缓闭上双眼,將脑中杂思排开。
俄顷,宋青书再次睁开双眼,没有任何犹豫,將手中的紫金悟道果塞入口中。
囊那间,浓郁的紫光从宋青书七窍之中逸散而出,形成一道冲天而上的紫色光柱。
宋青书更是感觉浑身一震,意识仿佛被抽离,在布满各色线条中的通道中急速飞行。
不知过了多久,他猛然发现自己已经身处星空之中。
与记忆中宇宙的模样不同,这里没有任何星辰,有的只是一片混沌,仿佛天地初开时的模样。
“这是何处?”
宋青书心中疑惑,但根本没有人能解答。
他就这般漂浮在空中,不能动,只能看和思考。
最开始,宋青书感觉很是难熬,甚至达到了崩溃的边缘,
但在达到某种极限后,宋青书的心境反而逐渐变得平静下来,再也感受不到时间的流逝。
就在这时,天地间仿佛响起一声心跳,如同初生婴儿。
混沌发生了变化,开始荡漾。
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中,宋青书亲眼见到一颗颗星辰诞生、破灭。
文见到山川、河流、树木出现,方物復生。
他就像一个旁观者,屹立於时间长河中,见证了天地孕育的整个过程。
在此过程中,宋青书心中无数思维灵光进发,碰撞。
不仅仅对於阴阳之道,甚至对於五行之道也有了极为深刻的理解。
他似乎勘破了胎中之迷,达到了某种未知的境界。
渐渐地,一篇文字於脑海中浮现,五个大字高悬:
混元胎息法!
见到张三丰这幅表情,宋青书出言询问。
“师公可是心中有了想法?”
张三丰没有立即说话,右手授了授頜下长须思索半响后点点头,徐徐开口。
“先天真气与后天真气的说法老道倒是第一次听到,但经你这么一说,倒是解决了老道我多年来心中的困惑。”
“大约三十多年前,老道我武道几乎已经达到巔峰,普天之下再无敌手。”
“从那时候起,我便一直在思考武道的终点究竟是什么,道经中的那些仙人又是如何產生。”
“毕竟根据我的感受与经验,还有前人的例子,练武练到极致最多也仅仅只能增添些许寿命,不可能做到长生不老。”
“现在听到你所言后天真气与先天真气的说法我倒是明白了。”
“肉体凡胎当然不能得道成仙,或许只有如你所言,將一身后天真气转化为与天地本源有关的先天真气才行,届时肉身不断得到天地本源滋养,发生蜕变,才有可能长生久视!”
宋青书脸上露出笑容。
“师公所言不差,归根结底,其实就是天地本源这四个字。”
“在我看来,所谓的成仙,便是一个超凡脱俗的过程,只有从內而外发生改变,才有可能达到更高的境界!”
当然,还有一点宋青书没有说,也没办法说,这关係到他最大的秘密一一洞天。
那便是不同力量层级的世界之中,天地本源的活跃度是不同的。
根据他的切身体会,如倚天世界、天龙世界还有神鵰世界应当算是力量层级最低的世界。
在这些世界中,天地本源宛如惰性气体,极难被感应到,被吸取。
比如宋远桥等人,同样修炼烈日九阳功,进度却如同龟爬。
他能够更快吸收烈日精华、皓月精华,大概率还是因为世界树的缘故。
当宋青书去到双龙世界时情况又变得不一样,他能够清晰的感受到世界间的参差,天地本源活跃了太多太多,就连自己的修炼速度都得到极大提升。
外部环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双龙世界有破碎虚空的例子,倚天世界等却根本没有,有的只是传说,这便是最好的证明。
“只有看今后有没有办法融合或者联通几个世界,否则老张若是一直待在倚天世界最终恐怕也无法將体內后天真气彻底转化为先天真气。』
心中念头闪过,宋青书表面上没有表现出任何异常,又拋出了另外一个问题。
“师公,还有一点,吸纳天地本源转换为先天真气可不容易。”
“比如烈日九阳功便是吸纳烈日精气,需得忍耐灼热,寻常人根本无法忍受。”
“六师叔不就是因为实在太痛导致没有修炼么,更不用说后面的將自身真气转换为先天真气,过程必定更加凶险。”
“我认为每个人都有相对应的契合属性,有的人契合金木水火土,有的人契合阴阳,
甚至有的人与其中几种属性都契合。”
“若是吸纳了与自己不符的天地本源精气,恐怕非但无法完成转换,甚至还有可能对自身造成损伤!”
山洞中,张三丰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青书此言有理。”
“武学一道早就有『心与意合”的说法,与如今天地本源精气与自身契合的说法殊途同归。”
“不过老道我倒是有不同见解。”
宋青书来了兴趣,满脸求知慾。
“师公请说。”
张三丰继续开口。
“我认为需要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就如你我这般,本身便已经接触到了天地本源,那么我们首先接触到的,
必定都是与自身相契合的!”
“否则,为何老道我领悟的不是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而是太极阴阳之道?”
“第二种,便是如远桥他们这类。”
“他们的境界不够,还停留在武学层次,没有接触到『道”的层次,因此也无法判断究竟与哪种天地本源精气契合。”
“想要验证,或许可以先尝试具备五行、阴阳属性的武学,以与武学的契合度来判断与天地精气本源的契合度!”
听到这话,宋青书忽然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是了,如老张所言,武学中的心与意合,还有与天地本源精气契合两者其实殊途同归一名武者更加適合什么属性的武学,自然就更加契合什么样的天地本源精气!
但此时,宋青书又浮现出了新的疑问。
自己长久以来吸纳的烈日精气以及皓月精气究竟是属於五行中的水火,还是属於阴阳?
想到就问,宋青书將自己心中的疑惑尽数道出。
张三丰听后脸上露出笑容。
“青书,关於这个问题你倒是有些著相了。”
“正所谓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化万物。”
“其实阴阳之道包含万千,並不局限於其表现形式,在老道看来,所有两两对立的概念,都可以称之为阴阳。”
“譬如水与火、动与静、生与死、冷与热等等。”
“你创造的烈日九阳功与皓月九阴功我也看过,表面上看起来是吸收烈日精华与皓月精华,看起来像是五行中的水火。”
“可实际上,你是利用这两种对立的精气达成体內平衡,甚至利用他们的对立性质產生强大威力,透过其表现形式看本质,这如何又不算作阴阳之道呢?”
张三丰的话就如同大道之音,在宋青书脑海中响彻,將他的心湖激起滔天巨浪。
半响之后宋青书才回过神来,有种拨开迷雾,醍醐灌顶的感觉。
看著面前仙风道骨的老张,宋青书当真是心服口服。
果然不愧是以一己之力开创武当,在武侠世界有著真人之称的张三丰。
其对於道的领悟已经达到了极为深刻的地步。
甚至宋青书觉得若是老张身处修仙世界,恐怕早就已经高坐三十三重天上,称尊做祖。
深吸口气,宋青书站起身来,朝张三丰恭敬施礼。
“师公一席话当真振聋发,令得青书一扫心中迷茫,多谢师公!”
张三丰摆了摆手,满脸慈祥。
“说什么谢啊,对你有帮助就好,不过最重要的还是將后天真气转换为先天真气的方法,目前为止老道我可还没什么头绪。”
“老道我终究还是老咯,能活多久?”
“你不一样,你还年轻,將来武当派的重担都会落在你的肩膀上,或许此事还得你来完成,见到你如此出色,老道我就算过几年坐化也不会有丝毫遗憾。”
宋青书连忙出言。
“师公这话言重了,您身子骨如此硬朗,別说几年,再活数十上百年数百年都不在话下!”
张三丰哈哈大笑,脸上满是洒脱之意。
“数百年太夸张了,那不是老妖怪?”
“说实在的,老道我这一百年来什么都见过,什么都拥有过,人生在世,足矣!”
接下来,师徒俩再次寒暄一阵后,宋青书告辞离去。
回到住处,发现天光大亮,宋青书便通过世界树传送至双龙世界,依旧在那个人跡罕至的山洞中进行日常修炼。
恰巧结束修炼时,也收到了来自於通过洞天的传音。
“青书,你是不知道这几天江湖中可热闹极了。”
“那日你与石之轩大战,圣舍利出世,不少人都发现了杨公宝库入口。”
“这下子李阀、宋阀还有许多大势力都派遣高手纷纷赶来,想要分一杯羹,距离最近的宇文阀更是第一个派人进入。”
“他们不知道的是杨公宝库中的东西早就被我们搬空,一无所获不说,还折损了不少人,听说连宇文阀阀主宇文化及都受了重伤,那些想要去浑水摸鱼的江湖中人更是死伤惨重。”
听著幸灾乐祸的语气,宋青书不由笑道。
“怎么宇文阀栽跟头你这么高兴,他们与阴癸派有恩怨?”
哼哼唧唧开口。
“宇文化及还是隋臣之时便屡次对我魔门进行打压,如今他杀了杨广自立门户,行事更加肆无忌惮,我阴癸派不少好手都因此被杀,他受伤了我当然开心咯。”
对於宇文阀与阴癸派的恩怨宋青书没太大兴趣,敷衍了几句后便结束对话。
紧接著宋青书起身,返回倚天世界。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宋青书深居简出,两耳不闻窗外事,几乎过著三点一线的生活。
除了在双龙世界进行日常修炼,便是回到倚天世界与张三丰论道以及返回住处继续琢磨长生诀第六七幅图。
对於阴阳之道的理解正在飞速提升。
可当他沉迷修炼之后,可苦了方艷青。
方艷青正是如狼似虎的年纪,长时间得不到滋养脾气越发暴躁起来。
她又不敢打扰宋青书修炼,只能將心中鬱闷之情发泄在贝锦仪等人身上,將她们操练得欲仙欲死。
月余时间后,洞天之中。
长生诀的七幅图依旧高悬空中。
宋青书站在世界树下,手掌轻轻贴近树干。
道道信息传来,令宋青书很快掌握了目前世界树枝条上各种道果的情况,
洗髓道果还剩一个。
生命道果在凝结之中。
武学道果数量倒是非常可观,足有数千之数。
若是换算成悟道果,大约有十一枚。
宋青书睁开双眼,略微思考。
“看样子倒是能够融合为一枚紫金悟道果。”
“如今我本身对於阴阳之道的理解也加深了许多,烈日九阳功与皓月九阴功目前为止还未修炼到尽头,暂时不需要动用紫金悟道果。”
“既然如此,倒是可以先將阴阳之道彻底领悟,创出真气转换之法,將体內后天真气转换为先天真气,方可最大限度提升实力。”
念及於此,宋青书心念一动。
籟~
世界树枝条开始颤动,一枚接著一枚武学道果从枝条上掉落,於半空中开始不断融合,最终形成了十一枚表面上有著玄奥纹路的悟道果。
宋青书打了个响指。
一枚悟道果重新回到枝条上静静悬掛,另外十枚悟道果开始聚拢。
喻~
空气中传来颤鸣声,在半空中形成一个小型的紫色太阳。
约莫小半刻钟后,紫光收敛,一枚表面山有著金色纹路的紫色道果落入宋青书手中。
“这便是紫金悟道果么?”
宋青书饶有兴趣的打量,发现紫金悟道果的个头与悟道果相差仿佛,唯一的区別便是表面上的纹路。
相较於悟道果而言,紫金悟道果表面上的纹路除了呈现金色之外,其线条也更加复杂,充满了玄奥气息,仿佛要將人的心神尽皆吸入。
宋青书没有立即服用,而是盘膝而坐,缓缓闭上双眼,將脑中杂思排开。
俄顷,宋青书再次睁开双眼,没有任何犹豫,將手中的紫金悟道果塞入口中。
囊那间,浓郁的紫光从宋青书七窍之中逸散而出,形成一道冲天而上的紫色光柱。
宋青书更是感觉浑身一震,意识仿佛被抽离,在布满各色线条中的通道中急速飞行。
不知过了多久,他猛然发现自己已经身处星空之中。
与记忆中宇宙的模样不同,这里没有任何星辰,有的只是一片混沌,仿佛天地初开时的模样。
“这是何处?”
宋青书心中疑惑,但根本没有人能解答。
他就这般漂浮在空中,不能动,只能看和思考。
最开始,宋青书感觉很是难熬,甚至达到了崩溃的边缘,
但在达到某种极限后,宋青书的心境反而逐渐变得平静下来,再也感受不到时间的流逝。
就在这时,天地间仿佛响起一声心跳,如同初生婴儿。
混沌发生了变化,开始荡漾。
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中,宋青书亲眼见到一颗颗星辰诞生、破灭。
文见到山川、河流、树木出现,方物復生。
他就像一个旁观者,屹立於时间长河中,见证了天地孕育的整个过程。
在此过程中,宋青书心中无数思维灵光进发,碰撞。
不仅仅对於阴阳之道,甚至对於五行之道也有了极为深刻的理解。
他似乎勘破了胎中之迷,达到了某种未知的境界。
渐渐地,一篇文字於脑海中浮现,五个大字高悬:
混元胎息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