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月黑风高夜,杀倭报国时
徐知府引著林十三、孙越、沈惟敬来到了沧州知府衙门后衙。
后衙內,一眾官员、士绅已等候林传奉多时了。
大明是“皇权不下县,士绅管四方”。
一个县的官、吏就那么多。真正在底下管著老百姓的,往往是林十三眼前这些士绅。
他们或是当地世宗大族的族长,或有秀才、举人功名在身。都是在本乡本土放个屁能蹦出个大坑来的人物。
眾人入席。林十三和孙越被徐知府让到了上座。
因沈惟敬此番南下是以林十三跟班小廝的身份,故他站在林十三身旁伺候。
这倒让林十三有些不好意思了。大家同为总旗,哪好我坐著你站著,我吃著你看著?一会几还要分女人,分给我不分给你岂不尷尬?
於是林十三道:“徐知府,我这跟班小廝隨我在运河上漂了三日,著实辛苦。可否给他一个座?”
徐知府頜首,命人添了座,
酒宴开始前,徐知府首先向林十三“献宝”
林十三是皇家传奉官,途径任何地方,地方官自然都要通过他给皇帝献上罕见的好宝贝。
万一皇帝喜欢地方官所献宝贝,龙顏大悦。那升官发財还不是手拿把钻的事?
瞧瞧人家殷正茂,几年前就是靠著给嘉靖帝送金龟,直接从兵科给事中高升了广西按察副使。
徐知府道:“皇上敬天爱民,我们这些当臣子平日里尽心公事,报达君恩。”
“此番林传奉来咱沧州。我们沧州人总算有个机会通过您好好孝敬皇上。”
“来啊,带上来。”
一名府衙差役將一个鸟笼子提了上来。鸟笼子上罩著笼布。
徐知府笑道:“林传奉是鉴鸟的行家。您替我们看看这鸟如何?”
差役揭开了笼布。只见鸟笼中是一只画眉。
林十三大眼一瞧,直接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这是.......將王级的画眉?世所罕见,可遇不可求啊!”
说完林十三快步走到鸟笼边:“诸位请看,这画眉鸟头型粗而大、方而平。
这是难得一见的蛤头。此乃將王相之一。“
“再看它的眉形。鸟眼圈的白色沿著上缘接成了一道窄纹,一直延到了头枕侧。此谓之,清眉纹。此乃將王相之二。
?
“它的眼晴如蓝宝石一般晶莹剔透,此乃將王相之三。”
“鸟腿如牛筋、脚粗指短,此乃將王相之四。“
“有此四相,此鸟的鸟鸣若清脆嘹亮,便是世所罕见的將王级画眉。”
林十三正说著话,画眉仿佛能听懂人言一般叫了几声。
眾人屏息凝神,林十三侧耳倾听,隨后他道:“叫声宛转悠扬,余音绕樑。
这便是將王级画眉啊!以前我只在书中见过。
m,
徐知府夸讚道:“哎呀,要不说林传奉是行家嘛。”
林十三问:“產地是云贵还是陕西?”
徐知府答:“云贵。”
林十三猜测道:“你们將它买回沧州,至少得用四千两银子。”
徐知府道:“了五千两。因当时有个浙江鸟贩抬价,我们多了一千两。”
林十三道:“好,好,好。你们一番苦心,我想皇爷见到它一定会龙顏大悦徐知府听了这话,嘴咧得像个蛤:“啊,那就借林传奉吉言。“
林十三道:“我此番南行还有差事要办。路上带这么一只宝鸟不方便,怕委屈了它。”
“我看不如先养在你们府衙,等我回程时再来取,如何?”
徐知府当即应允:“是。我们一定尽心伺候著宝鸟。等著林传奉归程时来取。”
献完活宝画眉,徐知府又开始献死宝。
对於皇家传奉官来说,宝分“死活”。活宝是能动的,死宝是不能动的。
沧州沧州,沧海之州。这里本就靠海。徐知府献上了一串珍珠。这串珍珠產自东海之中。
只见这串珍珠每一粒都大小相同,圆润光滑,洁白无瑕。更为难得的是,珍珠上竟用微雕手艺,雕出了一整段的八仙过海故事。
林十三看著这串珍珠,称讚道:“真是罕见的宝物啊。跟画眉一样,回程时我再来沧州取。”
献完了给皇帝的活宝、死宝。该给林传奉献“人宝”了。
徐知府拍了拍手,一眾僕人侍女开始上菜。菜品水陆八珍,样样珍自不必说。
徐知府笑道:“有美酒佳肴,又怎能无佳人助兴?来啊,让摘星班上来。”
沧州既是大明的武术之乡,又是大明的杂耍之乡。
十几个妙龄女子快步走进了后衙饭厅的小歌乐台上。这些女子个个柔若无骨。诸般柔术之技看得眾人连连叫好。
徐知府涎笑道:“林传奉有所不知。山西有大同婆姨,杭州有西湖船娘,山东有泰山姑子,扬州有扬州瘦马。我们沧州则有水柔杂戏女。”
“杂耍班子走南闯北。其中女子自然,啊.......哈哈哈。“
林十三頜首:“啊,还有这样一番讲究。“
徐知府道:“一会儿安歇前,请林传奉挑几个带回房去。另外孙小旗和那个小兄弟也一人挑一个。”
林十三心道:混跡官场最忌不合群。我此番南下是为了抗倭大业。若刚上岸就得罪了一个知府,那此次南行可谓是开局不利。
故,为了一路顺畅,为了抗倭大业。我就吃点亏,恭敬不如从命吧。
想到此,林十三嘿嘿一笑:“那我就不客气啦!”
孙越亦是美滋滋的,他道:“徐知府对我们真是照应啊。”
徐知府道:“应该的。”
孙越已经有些急不可耐:“徐知府,我吃饭快,已吃饱了。我这人有个毛病,一吃多了就犯困。”
说完他打了个哈欠。
林十三心中暗骂:看你那没出息的样子。丟人败兴的玩意儿。
徐知府道:“啊,孙小旗快挑一个女子,服侍您下去休息。”
孙越早就看好了一个,伸手一指。女子走了过来,给他见了礼。
孙越急不可耐,起身便拉著她双宿双棲去了。
林十三夜里被窝也没冷著。他挑了一个二十二岁的女子。久跑江湖的女人果然不一般,又有柔术在身。林十三这夜如坠云雾一般.....
翌日上响,林十三告別徐知府,领著睡眼惺松的孙越、沈惟敬回官船。
在官船边,他看到唐顺之正在跟一个精壮汉子切磋武艺。
那汉子想来就是沧州孟村八极拳的传人。
只见唐顺之步伐稳健,出拳狠辣。他用的是军中杀人拳技。
精壮汉子不多时竟败下阵来。
林十三感嘆:“咱们唐郎中真有汉唐遗风。虽是文人,却武艺超群。”
沈惟敬在一旁道:“据我所知,唐郎中的本事远不止一对一的单打独斗。他身负万人敌之法。”
林十三惊嘆:“万人敌?”
沈惟敬頜首:“没错,万人敌!他还精通周易八卦,算到自己的寿元並不长。他此番去浙,名为督战,实为收两个徒弟,以求万人敌之法不要断了后嗣。”
官船一路南下,经德州、临清、聊城、济寧,过山东,又经宿迁进入淮安府。
这一路上林十三可谓是享尽了荣华富贵。光是程仪便收了快一万五千两。那真是吃不完的珍、睡不完的佳人,收不完的钱。
运河淮安至扬州一段发生了阻塞。无奈眾人只得下了官船,改走陆路。
此番南行,刘守有给了林十三两个北司总旗队一百人护卫。这一百人个个持带弩。一看就与普通卫所军不同。
盗匪们见到这路兵马,得绕道走。
行至傍晚时分,距淮安府盱眙县城还有三十里。眾人打算找个地方宿营歇脚眼尖的林十三突然发现,前方有个村落,冒著滚滚浓烟。
眾人赶到村落前。他们被村內的惨状惊呆了。到处都是百姓的尸体,说是血流成河都不为过。
房屋几乎全部被烧。人肉烧焦的味道能传出几里地,
孙越倒吸一口凉气:“这村子是遭了土匪了?这股土匪好狠辣的心肠啊。”
唐顺之蹲在地上,检查了一具尸体:“从伤口看,他们是被倭刀所杀。如果我所料没错,此地有倭寇出没。”
林十三皱眉:“倭寇出没?这里是盱眙啊!不是说浙江、福建才是倭患猖獗的地方嘛?”
唐顺之道:“倭寇无处不在。连山东沿海都有,何况盱眙?”
突然一名北镇抚司校尉跑了过来:“稟林总旗、沈总旗,前面发现.......这个村子的百姓遇到的不是人,而是畜生!”
林十三跟著那校尉去了前方观瞧。不多时去而復返。
对於前面的血腥场景,林十三没有说出口。因为他已说不出话了,低头便开始疯狂呕吐。
唐顺之正色道:“林传奉,这一百名锦衣卫的任务是护送你到杭州。他们只听命於你和沈总旗。”
“看村里的余烟,倭寇应该没有走远。我想借你这一百锦衣卫,替这个村子的百姓报仇。”
林十三当即应允:“我们锦衣卫的袍泽也都是热血男儿。要如何为百姓报仇,我们全听你的。”
沈惟敬在一旁有些担忧:“我们不知倭寇具体有多少人。若寇少还好。若是寇多.......咱们还有大差使要办啊。“
唐顺之道:“我刚才勘察了村西。倭寇应是从村西撤退的。看脚印,他们的人数並不算多。这应该是几十人规模的一小股倭寇。”
林十三道:“那还等什么,打啊!锦衣卫弟兄个个持带弩还配著锋利腰刀,可谓是武备精良。”
“遇到倭寇作恶不管不顾,等回了京城,別说是我们,就连陆都督都丟不起这个人。”
唐顺之道:“这样,以两人位一组,向西派出五组斥候。待探明倭寇位置,
咱们再做打算。”
林十三照做,又命剩余的九十人在村外扎营。
用过晚饭后,唐顺之找到了林十三和沈惟敬。
唐顺之道:“军旅之事,以一而成,二三而败。二位可知是什么意思?”
林十三道:“大致说的是打仗不能令出多门......我明白了。我和沈总旗都没打过仗。我们愿將一百袍泽全权委託给你指挥。”
唐顺之讚许的说:“你是个爽利人。”
过了大约一个时辰,派出的斥候气喘吁吁的跑了回来。
他向林十三、唐顺之等人稟报:“弄清楚了。倭寇大约有五十多人,在咱们正西大概十五里的地方扎营。他们绑了七八个女人。那群畜生正在..::
唐顺之道:“女人们的仇,我们替她们报。你说清楚,倭寇扎营地附近的地形如何?”
斥候一五一十的將地形讲给了唐顺之。斥候边讲,唐顺之边在地上画图,
图画完了,唐顺之心中大致有了数。
他將全部锦衣卫召集起来:“今夜我们要突袭倭寇。我將你们划为十队。每队一个队正,一个队副。”
“队中有一人敢退却者,则斩全队。
林十三高声道:“杀倭报国,有退却者,不止斩全队。我还会上报大掌柜,
密裁其全家!”
一眾锦衣卫袍泽纷纷表態:“我们都是站著撒尿的汉子。绝不当孬种。”
“就是,都说咱北镇抚司只会整人杀人。这回得让世人看看,我们也能杀外敌、保江山。”
唐顺之心中暗道:军餉就是士气。这群锦衣卫平日里拿著足额军,锦衣玉食。自然远胜於食不果腹的卫所军。士气可用啊。
想到此,唐顺之道:“好。接下来我分派差事。”
接下来林十三见识到了唐顺之的军事才能。
唐顺之几乎是半躺在一张椅子上,將今夜的计划布置了下去。布置计划时,
他几乎精確到了每一个校尉该干什么。
交待完毕,唐顺之道:“好了诸位。立即检查火、手弩、腰刀。两刻之后,出发!”
说完唐顺之从马背上摘下了一柄唐刀,抽刀时刀身被月光一照,寒芒闪耀。
林十三不懂刀,沈惟敬却懂,沈惟敬称讚:“好刀啊!”
唐顺之没搭理沈惟敬,而是自顾吟诵道:“赵客縵胡缨,吴鉤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颯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不知怎的,林十三听完唐顺之的吟诵,心中闪过一个古怪的念头:今夜这批倭寇..:::.恐怕不会有一个活口。
月黑风高夜,杀倭报国时。
一百锦衣卫袍泽在“书生”唐顺之的带领下,趁著夜色向西而去。
徐知府引著林十三、孙越、沈惟敬来到了沧州知府衙门后衙。
后衙內,一眾官员、士绅已等候林传奉多时了。
大明是“皇权不下县,士绅管四方”。
一个县的官、吏就那么多。真正在底下管著老百姓的,往往是林十三眼前这些士绅。
他们或是当地世宗大族的族长,或有秀才、举人功名在身。都是在本乡本土放个屁能蹦出个大坑来的人物。
眾人入席。林十三和孙越被徐知府让到了上座。
因沈惟敬此番南下是以林十三跟班小廝的身份,故他站在林十三身旁伺候。
这倒让林十三有些不好意思了。大家同为总旗,哪好我坐著你站著,我吃著你看著?一会几还要分女人,分给我不分给你岂不尷尬?
於是林十三道:“徐知府,我这跟班小廝隨我在运河上漂了三日,著实辛苦。可否给他一个座?”
徐知府頜首,命人添了座,
酒宴开始前,徐知府首先向林十三“献宝”
林十三是皇家传奉官,途径任何地方,地方官自然都要通过他给皇帝献上罕见的好宝贝。
万一皇帝喜欢地方官所献宝贝,龙顏大悦。那升官发財还不是手拿把钻的事?
瞧瞧人家殷正茂,几年前就是靠著给嘉靖帝送金龟,直接从兵科给事中高升了广西按察副使。
徐知府道:“皇上敬天爱民,我们这些当臣子平日里尽心公事,报达君恩。”
“此番林传奉来咱沧州。我们沧州人总算有个机会通过您好好孝敬皇上。”
“来啊,带上来。”
一名府衙差役將一个鸟笼子提了上来。鸟笼子上罩著笼布。
徐知府笑道:“林传奉是鉴鸟的行家。您替我们看看这鸟如何?”
差役揭开了笼布。只见鸟笼中是一只画眉。
林十三大眼一瞧,直接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这是.......將王级的画眉?世所罕见,可遇不可求啊!”
说完林十三快步走到鸟笼边:“诸位请看,这画眉鸟头型粗而大、方而平。
这是难得一见的蛤头。此乃將王相之一。“
“再看它的眉形。鸟眼圈的白色沿著上缘接成了一道窄纹,一直延到了头枕侧。此谓之,清眉纹。此乃將王相之二。
?
“它的眼晴如蓝宝石一般晶莹剔透,此乃將王相之三。”
“鸟腿如牛筋、脚粗指短,此乃將王相之四。“
“有此四相,此鸟的鸟鸣若清脆嘹亮,便是世所罕见的將王级画眉。”
林十三正说著话,画眉仿佛能听懂人言一般叫了几声。
眾人屏息凝神,林十三侧耳倾听,隨后他道:“叫声宛转悠扬,余音绕樑。
这便是將王级画眉啊!以前我只在书中见过。
m,
徐知府夸讚道:“哎呀,要不说林传奉是行家嘛。”
林十三问:“產地是云贵还是陕西?”
徐知府答:“云贵。”
林十三猜测道:“你们將它买回沧州,至少得用四千两银子。”
徐知府道:“了五千两。因当时有个浙江鸟贩抬价,我们多了一千两。”
林十三道:“好,好,好。你们一番苦心,我想皇爷见到它一定会龙顏大悦徐知府听了这话,嘴咧得像个蛤:“啊,那就借林传奉吉言。“
林十三道:“我此番南行还有差事要办。路上带这么一只宝鸟不方便,怕委屈了它。”
“我看不如先养在你们府衙,等我回程时再来取,如何?”
徐知府当即应允:“是。我们一定尽心伺候著宝鸟。等著林传奉归程时来取。”
献完活宝画眉,徐知府又开始献死宝。
对於皇家传奉官来说,宝分“死活”。活宝是能动的,死宝是不能动的。
沧州沧州,沧海之州。这里本就靠海。徐知府献上了一串珍珠。这串珍珠產自东海之中。
只见这串珍珠每一粒都大小相同,圆润光滑,洁白无瑕。更为难得的是,珍珠上竟用微雕手艺,雕出了一整段的八仙过海故事。
林十三看著这串珍珠,称讚道:“真是罕见的宝物啊。跟画眉一样,回程时我再来沧州取。”
献完了给皇帝的活宝、死宝。该给林传奉献“人宝”了。
徐知府拍了拍手,一眾僕人侍女开始上菜。菜品水陆八珍,样样珍自不必说。
徐知府笑道:“有美酒佳肴,又怎能无佳人助兴?来啊,让摘星班上来。”
沧州既是大明的武术之乡,又是大明的杂耍之乡。
十几个妙龄女子快步走进了后衙饭厅的小歌乐台上。这些女子个个柔若无骨。诸般柔术之技看得眾人连连叫好。
徐知府涎笑道:“林传奉有所不知。山西有大同婆姨,杭州有西湖船娘,山东有泰山姑子,扬州有扬州瘦马。我们沧州则有水柔杂戏女。”
“杂耍班子走南闯北。其中女子自然,啊.......哈哈哈。“
林十三頜首:“啊,还有这样一番讲究。“
徐知府道:“一会儿安歇前,请林传奉挑几个带回房去。另外孙小旗和那个小兄弟也一人挑一个。”
林十三心道:混跡官场最忌不合群。我此番南下是为了抗倭大业。若刚上岸就得罪了一个知府,那此次南行可谓是开局不利。
故,为了一路顺畅,为了抗倭大业。我就吃点亏,恭敬不如从命吧。
想到此,林十三嘿嘿一笑:“那我就不客气啦!”
孙越亦是美滋滋的,他道:“徐知府对我们真是照应啊。”
徐知府道:“应该的。”
孙越已经有些急不可耐:“徐知府,我吃饭快,已吃饱了。我这人有个毛病,一吃多了就犯困。”
说完他打了个哈欠。
林十三心中暗骂:看你那没出息的样子。丟人败兴的玩意儿。
徐知府道:“啊,孙小旗快挑一个女子,服侍您下去休息。”
孙越早就看好了一个,伸手一指。女子走了过来,给他见了礼。
孙越急不可耐,起身便拉著她双宿双棲去了。
林十三夜里被窝也没冷著。他挑了一个二十二岁的女子。久跑江湖的女人果然不一般,又有柔术在身。林十三这夜如坠云雾一般.....
翌日上响,林十三告別徐知府,领著睡眼惺松的孙越、沈惟敬回官船。
在官船边,他看到唐顺之正在跟一个精壮汉子切磋武艺。
那汉子想来就是沧州孟村八极拳的传人。
只见唐顺之步伐稳健,出拳狠辣。他用的是军中杀人拳技。
精壮汉子不多时竟败下阵来。
林十三感嘆:“咱们唐郎中真有汉唐遗风。虽是文人,却武艺超群。”
沈惟敬在一旁道:“据我所知,唐郎中的本事远不止一对一的单打独斗。他身负万人敌之法。”
林十三惊嘆:“万人敌?”
沈惟敬頜首:“没错,万人敌!他还精通周易八卦,算到自己的寿元並不长。他此番去浙,名为督战,实为收两个徒弟,以求万人敌之法不要断了后嗣。”
官船一路南下,经德州、临清、聊城、济寧,过山东,又经宿迁进入淮安府。
这一路上林十三可谓是享尽了荣华富贵。光是程仪便收了快一万五千两。那真是吃不完的珍、睡不完的佳人,收不完的钱。
运河淮安至扬州一段发生了阻塞。无奈眾人只得下了官船,改走陆路。
此番南行,刘守有给了林十三两个北司总旗队一百人护卫。这一百人个个持带弩。一看就与普通卫所军不同。
盗匪们见到这路兵马,得绕道走。
行至傍晚时分,距淮安府盱眙县城还有三十里。眾人打算找个地方宿营歇脚眼尖的林十三突然发现,前方有个村落,冒著滚滚浓烟。
眾人赶到村落前。他们被村內的惨状惊呆了。到处都是百姓的尸体,说是血流成河都不为过。
房屋几乎全部被烧。人肉烧焦的味道能传出几里地,
孙越倒吸一口凉气:“这村子是遭了土匪了?这股土匪好狠辣的心肠啊。”
唐顺之蹲在地上,检查了一具尸体:“从伤口看,他们是被倭刀所杀。如果我所料没错,此地有倭寇出没。”
林十三皱眉:“倭寇出没?这里是盱眙啊!不是说浙江、福建才是倭患猖獗的地方嘛?”
唐顺之道:“倭寇无处不在。连山东沿海都有,何况盱眙?”
突然一名北镇抚司校尉跑了过来:“稟林总旗、沈总旗,前面发现.......这个村子的百姓遇到的不是人,而是畜生!”
林十三跟著那校尉去了前方观瞧。不多时去而復返。
对於前面的血腥场景,林十三没有说出口。因为他已说不出话了,低头便开始疯狂呕吐。
唐顺之正色道:“林传奉,这一百名锦衣卫的任务是护送你到杭州。他们只听命於你和沈总旗。”
“看村里的余烟,倭寇应该没有走远。我想借你这一百锦衣卫,替这个村子的百姓报仇。”
林十三当即应允:“我们锦衣卫的袍泽也都是热血男儿。要如何为百姓报仇,我们全听你的。”
沈惟敬在一旁有些担忧:“我们不知倭寇具体有多少人。若寇少还好。若是寇多.......咱们还有大差使要办啊。“
唐顺之道:“我刚才勘察了村西。倭寇应是从村西撤退的。看脚印,他们的人数並不算多。这应该是几十人规模的一小股倭寇。”
林十三道:“那还等什么,打啊!锦衣卫弟兄个个持带弩还配著锋利腰刀,可谓是武备精良。”
“遇到倭寇作恶不管不顾,等回了京城,別说是我们,就连陆都督都丟不起这个人。”
唐顺之道:“这样,以两人位一组,向西派出五组斥候。待探明倭寇位置,
咱们再做打算。”
林十三照做,又命剩余的九十人在村外扎营。
用过晚饭后,唐顺之找到了林十三和沈惟敬。
唐顺之道:“军旅之事,以一而成,二三而败。二位可知是什么意思?”
林十三道:“大致说的是打仗不能令出多门......我明白了。我和沈总旗都没打过仗。我们愿將一百袍泽全权委託给你指挥。”
唐顺之讚许的说:“你是个爽利人。”
过了大约一个时辰,派出的斥候气喘吁吁的跑了回来。
他向林十三、唐顺之等人稟报:“弄清楚了。倭寇大约有五十多人,在咱们正西大概十五里的地方扎营。他们绑了七八个女人。那群畜生正在..::
唐顺之道:“女人们的仇,我们替她们报。你说清楚,倭寇扎营地附近的地形如何?”
斥候一五一十的將地形讲给了唐顺之。斥候边讲,唐顺之边在地上画图,
图画完了,唐顺之心中大致有了数。
他將全部锦衣卫召集起来:“今夜我们要突袭倭寇。我將你们划为十队。每队一个队正,一个队副。”
“队中有一人敢退却者,则斩全队。
林十三高声道:“杀倭报国,有退却者,不止斩全队。我还会上报大掌柜,
密裁其全家!”
一眾锦衣卫袍泽纷纷表態:“我们都是站著撒尿的汉子。绝不当孬种。”
“就是,都说咱北镇抚司只会整人杀人。这回得让世人看看,我们也能杀外敌、保江山。”
唐顺之心中暗道:军餉就是士气。这群锦衣卫平日里拿著足额军,锦衣玉食。自然远胜於食不果腹的卫所军。士气可用啊。
想到此,唐顺之道:“好。接下来我分派差事。”
接下来林十三见识到了唐顺之的军事才能。
唐顺之几乎是半躺在一张椅子上,將今夜的计划布置了下去。布置计划时,
他几乎精確到了每一个校尉该干什么。
交待完毕,唐顺之道:“好了诸位。立即检查火、手弩、腰刀。两刻之后,出发!”
说完唐顺之从马背上摘下了一柄唐刀,抽刀时刀身被月光一照,寒芒闪耀。
林十三不懂刀,沈惟敬却懂,沈惟敬称讚:“好刀啊!”
唐顺之没搭理沈惟敬,而是自顾吟诵道:“赵客縵胡缨,吴鉤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颯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不知怎的,林十三听完唐顺之的吟诵,心中闪过一个古怪的念头:今夜这批倭寇..:::.恐怕不会有一个活口。
月黑风高夜,杀倭报国时。
一百锦衣卫袍泽在“书生”唐顺之的带领下,趁著夜色向西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