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使臣人选
“兴修喇嘛庙的观点,確实让人拍案叫绝。“
听到最后,平日里喜怒不形於色的洪武大帝朱元璋也是忍不住点头惊嘆,胸口微微起伏。
作为这个时代最为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自认为自己的眼光和手段,远远凌驾於朝中那些挥斥方遒的文官,以及有勇无谋的武臣勛贵。
但自从他结识曹爽以来,却是时常觉得自己平日里引以为傲的“手段“被按在地上不断摩擦。
往日在对待日本倭国和辽东高丽的事情上,他还能自我安慰,这两国远离大明本土,他对其中细节不够了解也在情理之中。
但这蒙古韃子在过去二十余年的时间里,一直是大明的心腹大患,被他当做头等大事来对待。
可即便如此,他都不曾萌生过通过划定疆域,拆分蒙古內部势力,以及兴修喇嘛庙,通过宗教信仰控制这群蒙古铁骑的想法。
这一次,他是彻彻底底被曹爽异於常人的观点惊艷到了。
“不过塞外草原不比我大明,自然条件和土壤条件有限,兴修喇嘛庙的成本也会水涨船高。“
“这对我大明的財政而言,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父子相顾无言多时,燕王朱棣转而涩声打破了沉默,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再度於心底產生,並蔓延至身体的每一个角落。
近些年,隨著北元皇室的势力接连遭受重创,国內有关於反对“北伐“的声音已是越来越大。
依著眼下的形势来看,假若朝中的大臣们知晓他们父子有意“劳民伤財“的为那些蒙古韃子修建喇嘛庙,必然会惹来一盘反对之声。
说不定就连那些指望著军功傍身的武臣勛贵们也会与文官们站在一起,反对这条“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政策。
“倭国银矿..“顷刻间,心思各不相同的朱元璋和朱棣这对父子突然异口同声的呼喝道,眼眸深处精光大放。
因为“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的观点实在是让人拍案叫绝,他们父子二人竟是不约而同的忘记了今日前往宫外拜会曹爽的初衷乃是因为朝野间爭论不休的“先礼后兵“。
只要確定日本倭国內部存在著数量惊人的银矿,训练有素的大明虎賁们便会毫不犹豫的漂洋过海,征服那个自视甚高的边陲岛国。
日后他们大明便可凭藉著自日本倭国获得的白银,源源不断的反哺大明本土。
到了那时候,莫说在草原上兴修喇嘛庙,就是在乌斯藏地区兴修喇嘛庙,也並非不可能之事。
“老四,你觉得咱应该派谁往倭国走一趟?“
吞咽了一口唾沫之后,心跳猛然加速的洪武大帝朱元璋便忍不住朝著眼前的嫡子询问道。
有钱才是硬道理。
无论是藩王移民海外,亦或者在草原上兴修喇嘛庙,这一些列看似荒诞的举措背后均是需要著大量的银钱。
而这些银钱的获取途径,便是距离大明本土千里之遥的日本倭国。
“回父皇,日本倭国南北对峙多年,如今重归一统,料想那幕府將军足利义满必然桀驁不驯,萌生了將其国內天皇取而代之,或者获取更高身份的心思。“
“此等情况之下,其必然希望得到我大明的册封和承认。“
深吸了一口气之后,朱棣便是按照近些时日恶补的知识,分析起日本倭国的內政,並揣摩在日本国內实际掌控最高权力的足利义满的心中所想。
自李唐高宗年间,日本举倾国之力发动的“白江口之战“遭到覆灭之后,日本掌权者对待中原王朝的態度便由之前的“对抗“转换为“臣服“,不仅主动接受了唐朝赐予的“日本“国號,更是全面模仿唐朝的制度,並长期以“东夷“的身份参与东亚朝贡体系。
可以说,在蒙元皇帝忽必烈发动“元日战爭“之前,即便是前宋王朝偏居一隅,但依旧被“欺软怕硬“的日本奉为正统,不敢冒犯。
可以说,中原王朝在日本国內,上至天皇王公,下至寻常百姓,均是拥有著“天朝上国“的地位。
也正是基於此等原因,朱元璋於洪武元年在南京建国称帝之后,方才以“上国“的姿態派遣使臣至日本,要求彼时掌权的幕府將军臣服。
只不过因为“元日战爭“的缘故,日本与中原王朝在官方层次上,断绝了將近百年的外交关係,导致將蒙元取而代之的大明对於日本倭国內部的情况认知出现了偏差,这才导致了一系列的矛盾。
在意识到自己得罪了作为天朝上国的大明之后,子承父业的足利义满接连派遣使臣,请求与大明进行通商。
不过因为朱元璋一直对日本倭国昔年桀驁不驯,弒杀使臣的违逆之举耿耿於怀,始终没有答应足利义满的请求,並在临终之前,专门將日本定为“不征之国“,要求后世子孙直接孤立这个自视甚高的国家。
当得知明太祖朱元璋病逝之后,足利义满第一时间派遣使臣携带由日本天皇颁发的国书,前往大明拜謁,並在国书中奉明正朔,称臣纳贡,希望仿造唐朝时的旧例,建立明日贸易关係。
成祖朱棣通过“靖难之役“登基称帝之后,出於维繫自身统治以及政治因素的考虑,最终同意了足利义满的请求,並此封足利义满为“日本国王“。
当得知大明皇帝將自己册封为“日本国王“之后,早已实际掌握了日本军政大权的足利义满顿时喜出望外,並且亲自书写国书,在信中以属臣自居。
自此之后,大明和日本之间的宗藩关係正式建立,而“日本国王“也成为了歷任幕府將军最为渴望的封號。
“如此说来,派往日本打探消息的使臣身份,便不能太低,否则当有弄巧成拙的风险..“
良久,当燕王朱棣口若悬河过后,凝眉多时的洪武大帝朱元璋便是缓缓做出了决断。
人心隔肚皮。
虽说那足利义满近些年接连派遣使臣出访大明,希望能够展开朝贡关係,並且如辽东的高丽一样,成为大明的藩属国,但大明仍是不可掉以轻心。
听到最后,平日里喜怒不形於色的洪武大帝朱元璋也是忍不住点头惊嘆,胸口微微起伏。
作为这个时代最为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自认为自己的眼光和手段,远远凌驾於朝中那些挥斥方遒的文官,以及有勇无谋的武臣勛贵。
但自从他结识曹爽以来,却是时常觉得自己平日里引以为傲的“手段“被按在地上不断摩擦。
往日在对待日本倭国和辽东高丽的事情上,他还能自我安慰,这两国远离大明本土,他对其中细节不够了解也在情理之中。
但这蒙古韃子在过去二十余年的时间里,一直是大明的心腹大患,被他当做头等大事来对待。
可即便如此,他都不曾萌生过通过划定疆域,拆分蒙古內部势力,以及兴修喇嘛庙,通过宗教信仰控制这群蒙古铁骑的想法。
这一次,他是彻彻底底被曹爽异於常人的观点惊艷到了。
“不过塞外草原不比我大明,自然条件和土壤条件有限,兴修喇嘛庙的成本也会水涨船高。“
“这对我大明的財政而言,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父子相顾无言多时,燕王朱棣转而涩声打破了沉默,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再度於心底產生,並蔓延至身体的每一个角落。
近些年,隨著北元皇室的势力接连遭受重创,国內有关於反对“北伐“的声音已是越来越大。
依著眼下的形势来看,假若朝中的大臣们知晓他们父子有意“劳民伤財“的为那些蒙古韃子修建喇嘛庙,必然会惹来一盘反对之声。
说不定就连那些指望著军功傍身的武臣勛贵们也会与文官们站在一起,反对这条“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政策。
“倭国银矿..“顷刻间,心思各不相同的朱元璋和朱棣这对父子突然异口同声的呼喝道,眼眸深处精光大放。
因为“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的观点实在是让人拍案叫绝,他们父子二人竟是不约而同的忘记了今日前往宫外拜会曹爽的初衷乃是因为朝野间爭论不休的“先礼后兵“。
只要確定日本倭国內部存在著数量惊人的银矿,训练有素的大明虎賁们便会毫不犹豫的漂洋过海,征服那个自视甚高的边陲岛国。
日后他们大明便可凭藉著自日本倭国获得的白银,源源不断的反哺大明本土。
到了那时候,莫说在草原上兴修喇嘛庙,就是在乌斯藏地区兴修喇嘛庙,也並非不可能之事。
“老四,你觉得咱应该派谁往倭国走一趟?“
吞咽了一口唾沫之后,心跳猛然加速的洪武大帝朱元璋便忍不住朝著眼前的嫡子询问道。
有钱才是硬道理。
无论是藩王移民海外,亦或者在草原上兴修喇嘛庙,这一些列看似荒诞的举措背后均是需要著大量的银钱。
而这些银钱的获取途径,便是距离大明本土千里之遥的日本倭国。
“回父皇,日本倭国南北对峙多年,如今重归一统,料想那幕府將军足利义满必然桀驁不驯,萌生了將其国內天皇取而代之,或者获取更高身份的心思。“
“此等情况之下,其必然希望得到我大明的册封和承认。“
深吸了一口气之后,朱棣便是按照近些时日恶补的知识,分析起日本倭国的內政,並揣摩在日本国內实际掌控最高权力的足利义满的心中所想。
自李唐高宗年间,日本举倾国之力发动的“白江口之战“遭到覆灭之后,日本掌权者对待中原王朝的態度便由之前的“对抗“转换为“臣服“,不仅主动接受了唐朝赐予的“日本“国號,更是全面模仿唐朝的制度,並长期以“东夷“的身份参与东亚朝贡体系。
可以说,在蒙元皇帝忽必烈发动“元日战爭“之前,即便是前宋王朝偏居一隅,但依旧被“欺软怕硬“的日本奉为正统,不敢冒犯。
可以说,中原王朝在日本国內,上至天皇王公,下至寻常百姓,均是拥有著“天朝上国“的地位。
也正是基於此等原因,朱元璋於洪武元年在南京建国称帝之后,方才以“上国“的姿態派遣使臣至日本,要求彼时掌权的幕府將军臣服。
只不过因为“元日战爭“的缘故,日本与中原王朝在官方层次上,断绝了將近百年的外交关係,导致將蒙元取而代之的大明对於日本倭国內部的情况认知出现了偏差,这才导致了一系列的矛盾。
在意识到自己得罪了作为天朝上国的大明之后,子承父业的足利义满接连派遣使臣,请求与大明进行通商。
不过因为朱元璋一直对日本倭国昔年桀驁不驯,弒杀使臣的违逆之举耿耿於怀,始终没有答应足利义满的请求,並在临终之前,专门將日本定为“不征之国“,要求后世子孙直接孤立这个自视甚高的国家。
当得知明太祖朱元璋病逝之后,足利义满第一时间派遣使臣携带由日本天皇颁发的国书,前往大明拜謁,並在国书中奉明正朔,称臣纳贡,希望仿造唐朝时的旧例,建立明日贸易关係。
成祖朱棣通过“靖难之役“登基称帝之后,出於维繫自身统治以及政治因素的考虑,最终同意了足利义满的请求,並此封足利义满为“日本国王“。
当得知大明皇帝將自己册封为“日本国王“之后,早已实际掌握了日本军政大权的足利义满顿时喜出望外,並且亲自书写国书,在信中以属臣自居。
自此之后,大明和日本之间的宗藩关係正式建立,而“日本国王“也成为了歷任幕府將军最为渴望的封號。
“如此说来,派往日本打探消息的使臣身份,便不能太低,否则当有弄巧成拙的风险..“
良久,当燕王朱棣口若悬河过后,凝眉多时的洪武大帝朱元璋便是缓缓做出了决断。
人心隔肚皮。
虽说那足利义满近些年接连派遣使臣出访大明,希望能够展开朝贡关係,並且如辽东的高丽一样,成为大明的藩属国,但大明仍是不可掉以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