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茶马互市
“咱有些糊涂了,先生不若说的在直白些?“作为御极多年的一国之君,朱元璋的问题每一次都能够直击要害。
对於蒙古韃子“畏威而不怀德“这一点,他早已有了切身体会,毕竟那降而復叛的“朵顏三卫“,便是最好的例子。
但具体该如何“恩威並施“,让大明能够不费一兵一卒的將其征服,却是他百思不得其解的难题。
“说的是,还请先生不吝赐教。“说话间,瞠目结舌多时的燕王朱棣也是反应了过来,黝黑的眼眸中充斥著不加掩饰的殷切之色。
他自从洪武十三年正式就藩北平以来,与那些桀驁不驯,彼此间倾轧不断的蒙古韃子打了无数交道,自认为也有了些许经验。
但让他最为苦恼的便是,无论哪些蒙古部落彼此间发生过何等摩擦,当战机来临时,总是能够暂时搁置恩怨,转而爆发出如野兽般的团结,將矛头对准大明虎賁。
为此,他在身旁幕僚的建议下,不知用了多少法子,试图离间这些蒙古韃子之间的关係,却始终收效平平。
就连此前曾被他成功招降的“朵顏三卫“,其实也是不愿意参与到瓦剌部和韃靼部之间的权力斗爭,继而主动倒向他们大明的。
“老爷子博学鸿儒,熟读诗书,应该知晓歷朝歷代是如何安抚藏区土司首领的吧?“迎著朱元璋和朱棣这对父子的注视,曹爽清冷的声音重新於幽静的书房中响起,並將眾人的思绪转移至距离南京城足有数千里之遥的“乌斯藏“地区。
所谓“乌斯藏“便是后世的西藏地区,在歷史上曾诞生过雄极一时的“吐蕃王朝“,並於百余年前,在蒙元铁骑的驰骋下,正式纳入中央政府的直接关係范围。
唐朝时期,因为“公主和亲“的原因,中原王朝和西藏政权之间的联繫频率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峰,並自然而然导致了两地百姓彼此来往通商。
为了能够加强与吐蕃之间的关係,並间接遏制突厥,吐谷浑等西北民族,李唐统治者专门制定了一种以茶叶等物,换取少数民族马匹的贸易制度,史称为“茶马互市“。
儘管起源於唐朝时期,但“茶马互市“却兴盛於宋朝,並且完善了一些列规章制度,继而成为宋王朝维护西南边陲稳定的重要方式,具备重要的战略意义。
究其原因,便是因为西藏地区因为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导致当地百姓和贵族对於可以解毒祛病,缓解油腻的“茶叶“十分依赖。
故此,掌握了茶叶的供给,宋王朝便相当於间接扼住了西南藏族的咽喉,继而达到了不费一兵一卒,便保证了地方边陲稳定的效果。
蒙元统治者入关之后,因为不缺乏战马,且对边陲地区的重视程度有所下降,这“茶马互市“便是自然而然的退出了歷史舞台。
大明建国之后,朱元璋虽是为了安抚西北的少数民族,著手命令有司官员恢復“茶马互市“,但规模程度远远无法与前宋时期相比,且贸易对象和贸易地点均是做出了严格限制。
“先生是想通过互市的政策,控制这些桀驁不驯的蒙古韃子?“只几个呼吸的功夫,燕王朱棣便是抢先一步意识到了关键所在,並眼神炽热的惊呼道。
蒙元统治者当政时期,无数茶叶丝绸被源源不断的运抵塞外草原,导致哪怕是因为“爭权“失败,被迫留在草原上的蒙古韃子也体会到了茶叶的妙用,以及丝绸的精美。
但隨著前些年北元皇室溃逃,退出了在中原地区的统治,这些曾经不限量向草原供应的茶叶和丝绸也隨之成为了“抢手货“,唯有身份最为煊赫的首领方才有资格享用。
他在北平坐镇的这些年,也曾设想通过“贸易“的方式,拉拢在蒙古內部斗爭中处於下风的部落,但碍於事关重大,朱元璋“北伐“意愿强烈,只能黯然作罢。
“殿下英明,“闻言,曹爽轻轻頷首,眼眸中转而涌现出一抹若有若无的紧张之色。
老实说,他给出的法子算不得高明,甚至有些“老套“,毕竟早在两汉时期,彼时的统治者便曾通过“互市“的方式,控制蠢蠢欲动的边陲土司,达到杀人於无形的效果。
这一点,与后世的“经济封锁“有异曲同工之妙。
但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在原本的歷史上,大明直至建国两百余年之后,方才借著蒙古“內訌“的当口,招降彼时实力最为强横的俺答汗,並以“通贡互市“的方式结束了与蒙古之间的敌对关係。
可是当这个时间节点提前两百年,眼前的洪武重臣“刘三吾“,以及其背后的洪武皇帝朱元璋能否接受此等方式,曹爽心中实在没有足够的把握。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先生该如何保证,这些蒙古部落能够一直臣服於我大明,而不是通过互市的方式,壮大己身。“这一次,朱元璋考虑了许久,方才在朱棣有些惊喜的眼神中打破了书房中的沉默。
他能够敏锐的感觉到,自己的父皇似乎有些心动了,最起码不像之前那样,对“通贡互市“嗤之以鼻,执意要以武力的方式解决北元余孽。
“很简单,扶弱抑强。“
“如今我大明国力正值巔峰,只是碍於草原广袤无垠,方才难以对蒙古韃子进行犁庭扫穴。“
“与其穷兵黷武,劳民伤財,倒不如让那些蒙古韃子持续陷入內訌。“曹爽同样感受到眼前老臣犹豫不决的情绪,故而赶忙趁热打铁的分析道。
大明若是选择正式与蒙古人之间展开“茶马互市“,並將贸易规模恢復至前宋时期的水平,首先选择拉拢的对象必然是相对弱小的部落。
无论何时何地,扶弱抑强的手段都不会出错。
“先生刚刚说的,为蒙古人划定疆域,便是建立在这茶马互市的基础上?“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之后,朱元璋猛然调换话题,脸上的犹豫之色愈发明显。
他还是无法將这两件事联繫到一起。
对於蒙古韃子“畏威而不怀德“这一点,他早已有了切身体会,毕竟那降而復叛的“朵顏三卫“,便是最好的例子。
但具体该如何“恩威並施“,让大明能够不费一兵一卒的將其征服,却是他百思不得其解的难题。
“说的是,还请先生不吝赐教。“说话间,瞠目结舌多时的燕王朱棣也是反应了过来,黝黑的眼眸中充斥著不加掩饰的殷切之色。
他自从洪武十三年正式就藩北平以来,与那些桀驁不驯,彼此间倾轧不断的蒙古韃子打了无数交道,自认为也有了些许经验。
但让他最为苦恼的便是,无论哪些蒙古部落彼此间发生过何等摩擦,当战机来临时,总是能够暂时搁置恩怨,转而爆发出如野兽般的团结,將矛头对准大明虎賁。
为此,他在身旁幕僚的建议下,不知用了多少法子,试图离间这些蒙古韃子之间的关係,却始终收效平平。
就连此前曾被他成功招降的“朵顏三卫“,其实也是不愿意参与到瓦剌部和韃靼部之间的权力斗爭,继而主动倒向他们大明的。
“老爷子博学鸿儒,熟读诗书,应该知晓歷朝歷代是如何安抚藏区土司首领的吧?“迎著朱元璋和朱棣这对父子的注视,曹爽清冷的声音重新於幽静的书房中响起,並將眾人的思绪转移至距离南京城足有数千里之遥的“乌斯藏“地区。
所谓“乌斯藏“便是后世的西藏地区,在歷史上曾诞生过雄极一时的“吐蕃王朝“,並於百余年前,在蒙元铁骑的驰骋下,正式纳入中央政府的直接关係范围。
唐朝时期,因为“公主和亲“的原因,中原王朝和西藏政权之间的联繫频率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峰,並自然而然导致了两地百姓彼此来往通商。
为了能够加强与吐蕃之间的关係,並间接遏制突厥,吐谷浑等西北民族,李唐统治者专门制定了一种以茶叶等物,换取少数民族马匹的贸易制度,史称为“茶马互市“。
儘管起源於唐朝时期,但“茶马互市“却兴盛於宋朝,並且完善了一些列规章制度,继而成为宋王朝维护西南边陲稳定的重要方式,具备重要的战略意义。
究其原因,便是因为西藏地区因为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导致当地百姓和贵族对於可以解毒祛病,缓解油腻的“茶叶“十分依赖。
故此,掌握了茶叶的供给,宋王朝便相当於间接扼住了西南藏族的咽喉,继而达到了不费一兵一卒,便保证了地方边陲稳定的效果。
蒙元统治者入关之后,因为不缺乏战马,且对边陲地区的重视程度有所下降,这“茶马互市“便是自然而然的退出了歷史舞台。
大明建国之后,朱元璋虽是为了安抚西北的少数民族,著手命令有司官员恢復“茶马互市“,但规模程度远远无法与前宋时期相比,且贸易对象和贸易地点均是做出了严格限制。
“先生是想通过互市的政策,控制这些桀驁不驯的蒙古韃子?“只几个呼吸的功夫,燕王朱棣便是抢先一步意识到了关键所在,並眼神炽热的惊呼道。
蒙元统治者当政时期,无数茶叶丝绸被源源不断的运抵塞外草原,导致哪怕是因为“爭权“失败,被迫留在草原上的蒙古韃子也体会到了茶叶的妙用,以及丝绸的精美。
但隨著前些年北元皇室溃逃,退出了在中原地区的统治,这些曾经不限量向草原供应的茶叶和丝绸也隨之成为了“抢手货“,唯有身份最为煊赫的首领方才有资格享用。
他在北平坐镇的这些年,也曾设想通过“贸易“的方式,拉拢在蒙古內部斗爭中处於下风的部落,但碍於事关重大,朱元璋“北伐“意愿强烈,只能黯然作罢。
“殿下英明,“闻言,曹爽轻轻頷首,眼眸中转而涌现出一抹若有若无的紧张之色。
老实说,他给出的法子算不得高明,甚至有些“老套“,毕竟早在两汉时期,彼时的统治者便曾通过“互市“的方式,控制蠢蠢欲动的边陲土司,达到杀人於无形的效果。
这一点,与后世的“经济封锁“有异曲同工之妙。
但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在原本的歷史上,大明直至建国两百余年之后,方才借著蒙古“內訌“的当口,招降彼时实力最为强横的俺答汗,並以“通贡互市“的方式结束了与蒙古之间的敌对关係。
可是当这个时间节点提前两百年,眼前的洪武重臣“刘三吾“,以及其背后的洪武皇帝朱元璋能否接受此等方式,曹爽心中实在没有足够的把握。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先生该如何保证,这些蒙古部落能够一直臣服於我大明,而不是通过互市的方式,壮大己身。“这一次,朱元璋考虑了许久,方才在朱棣有些惊喜的眼神中打破了书房中的沉默。
他能够敏锐的感觉到,自己的父皇似乎有些心动了,最起码不像之前那样,对“通贡互市“嗤之以鼻,执意要以武力的方式解决北元余孽。
“很简单,扶弱抑强。“
“如今我大明国力正值巔峰,只是碍於草原广袤无垠,方才难以对蒙古韃子进行犁庭扫穴。“
“与其穷兵黷武,劳民伤財,倒不如让那些蒙古韃子持续陷入內訌。“曹爽同样感受到眼前老臣犹豫不决的情绪,故而赶忙趁热打铁的分析道。
大明若是选择正式与蒙古人之间展开“茶马互市“,並將贸易规模恢復至前宋时期的水平,首先选择拉拢的对象必然是相对弱小的部落。
无论何时何地,扶弱抑强的手段都不会出错。
“先生刚刚说的,为蒙古人划定疆域,便是建立在这茶马互市的基础上?“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之后,朱元璋猛然调换话题,脸上的犹豫之色愈发明显。
他还是无法將这两件事联繫到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