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远交近攻
“老爷子,你也没问啊..“
儘管曹爽的声音不算宏亮,但在朱元璋和朱棣这对父子听来,却是犹如最为动人的仙乐一般,难以压抑的激动情绪也是隨之喷涌而出。
倘若他们大明能够將广袤无垠的草原纳入帝国版图之中,大明必將远胜昔日的强汉盛唐,成为歷史长河中永不泯灭的璀璨星辰。
“还请先生,不吝赐教吶..“
许是觉得王朝霸业近在眼前,朱元璋也顾不得在朱棣面前维繫“君父“的尊严,佝僂的身躯不断颤抖著,眼神炽热的嚇人。
少许的沉吟过后,曹爽缓缓开口,但其目光却是逕自瞧向不远处坐立难安的燕王朱棣,询问道:“燕王殿下久在北平坐镇,您觉得这些蒙古余孽与我大明相比,拥有哪些优势?“
闻听此话,自御极称帝之后,便一直在南京坐镇,再未领兵作战的朱元璋也是强行压住心中的激动,转而將目光看向朱棣。
刚好,他也想瞧瞧,老四在北平坐镇这么多年,有没有长进。
“敢叫先生知晓,“涉及到自己最为擅长的领域,燕王朱棣没有经过任何思考,便是不假思索的回应道:“草原广袤无垠,如若没有嚮导指引,我大明虎賁若是想要搜寻到蒙古余孽的踪跡,无异於大海捞针。“
“此外,这些自幼生长在草原上的蒙古韃子生来便会骑射,机动能力异於常人,我大明將士们难以往其项背。“
“再然后,便是我大明的战马在质量和体力上,也不如这些蒙古韃子胯下的战马..“
在朱元璋满意的眼神中,燕王朱棣很快便著重,將蒙古韃子的特点介绍了一通,並不忘点出大明的弱点所在。
【记住全网最快小説站1?1???.???】
“既然如此的话,依殿下之见,我大明未来可有征服蒙古的可能?“待到燕王朱棣说完之后,曹爽有些突兀的声音便是隨之炸响,並使得书房中的气氛骤然剑拔弩张起来。
放眼歷朝歷代,在其刚刚建国的数十年间,理论上都是国力最为巔峰的时期,尤其是军中的士卒,在经歷过一连串的廝杀之后,更是悍不畏死,驍勇异常。
但隨著时间的流逝,国力便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可避免的衰弱下来,而曾经所向披靡的军队也会泯然眾人,再难恢復至建国之初的水平。
依著这个规律来观瞧,倘若大明无法在未来的二十年间征服蒙古,便將彻底失去將其纳入版图的机会,且会如同歷史上的诸多中原王朝一样,受尽游牧民族的袭扰,並在不堪其重的时候,轰然倒塌。
“还请先生放心,在朱棣的有生之年,必將领兵肃清漠北,荡平北元余孽。“沉默少许,燕王朱棣踌躇满志的声音猛然响起,其黝黑的脸上全然瞧不出半点落寞和颓然之色。
蒙古韃子拥有天然的地理优势又如何?善於骑射又如何?
他朱棣必將亲自领兵,效仿昔年的冠军侯霍去病,封狼居胥,勒石燕然,立不世之功!
听得此话,曹爽和朱元璋尽皆頷首,眉眼间露出了不加掩饰的欣赏之色。
“有没有一种可能,我是说可能,“默默將一杯冒著热气的香茗交予朱棣,示意其一饮而尽之后,曹爽转而意有所指的说道:“咱们大明,或许可以用其余方式,征服蒙古呢?“
“毕竟蒙古內部,也並非铁板一块。“
通过其余方式,征服蒙古?
听了曹爽的回答之后,朱元璋先是一愣,隨后脑海中便不由自主回想起曹爽昔日有关於“明租界“的一系列言论,嘴角不由得抽动起来。
难道眼前的曹先生,打算向歷史上的赵宋一样,通过签订类似於“檀渊之盟“的盟约,与蒙古人达成和解?亦或者是像歷史上的汉唐,通过“联姻“的方式,与草原上的游牧民族结亲,从而间接换取和平?
但无论哪一种,都与他在建国之初许下的“豪言壮志“背道而驰。
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既是他对后世子孙的要求,也是他对大明百姓们做出的许诺。
“先生是打算远交近攻?“
朱棣终究是在北平坐镇多年,对於草原上的局势多有了解,知晓自“捕鱼儿海之战“过后,北元皇室的势力便是遭受重创,就连“北元大汗“的位置也由忽必烈后裔的手中,转移到了阿里不哥的后裔手中。
与此同时,在整个元朝国祚中一直远离政治核心的“瓦剌部“开始在草原上活跃起来,由忽必烈后裔掌管的“韃靼部“转而退居幕后。
难道曹爽是打算利用蒙古內部之间的矛盾,將其分化削弱,继而达到將其征服的效果?
若是如此的话,这法子与他建议扶持“兀良哈“,对抗瓦剌部和韃靼部的法子没有太大区別,无非是扶持对象罢了。
“燕王殿下这么理解,倒也没错。“在朱元璋略有些失望的眼神中,曹爽轻轻頷首,眼眸深处却是闪烁著浓浓的狡黠之色。
“刚刚殿下也说了,草原广袤无垠,且与一望无际的大漠相连,蒙古韃子纵使元气大伤,也可从容不迫的遁入草原上舔舐伤口,待到时机成熟之后,便可捲土重来。“
“如此周而復始,实在令我大明不厌其烦。“
谈笑间,曹爽便是言简意賅的道出了塞外游牧民族能够在草原上立足千余年之久,且始终经久不衰的根本原因。
在这个机动能力有限的时代,草长鶯飞的塞外对於中原王朝的统治者而言,与汪洋大海没有什么区別,均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存在,即便占据了“天时“和“人和“的优势,但也难以彻底战胜拥有“地利“的游牧民族。
反观同为在草原上崛起的的匈奴,柔然,突厥,契丹,鲜卑,回紇等游牧民族却可互相吞併,成为草原上的霸主。
两者之间最大的差距,便是中原王朝难以深入草原;反观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本身却可肆无忌惮的吞併征战。
“既然这些蒙古韃子最大的屏障,便是能够在草原上隨意驰骋,那我大明为何不对其予以掣肘,规定其疆域范围。“
“如此一来,蒙古各部之间的界限便能够得到明確划分,继而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其势力增长。“
“而失去了彼此间吞併的机会,这些蒙古部落必然会隨著时间的流逝,自行衰弱。“
“假以时日,我大明便可不费一兵一卒,征服这些蒙古部落。“
儘管曹爽的声音不算宏亮,但在朱元璋和朱棣这对父子听来,却是犹如最为动人的仙乐一般,难以压抑的激动情绪也是隨之喷涌而出。
倘若他们大明能够將广袤无垠的草原纳入帝国版图之中,大明必將远胜昔日的强汉盛唐,成为歷史长河中永不泯灭的璀璨星辰。
“还请先生,不吝赐教吶..“
许是觉得王朝霸业近在眼前,朱元璋也顾不得在朱棣面前维繫“君父“的尊严,佝僂的身躯不断颤抖著,眼神炽热的嚇人。
少许的沉吟过后,曹爽缓缓开口,但其目光却是逕自瞧向不远处坐立难安的燕王朱棣,询问道:“燕王殿下久在北平坐镇,您觉得这些蒙古余孽与我大明相比,拥有哪些优势?“
闻听此话,自御极称帝之后,便一直在南京坐镇,再未领兵作战的朱元璋也是强行压住心中的激动,转而將目光看向朱棣。
刚好,他也想瞧瞧,老四在北平坐镇这么多年,有没有长进。
“敢叫先生知晓,“涉及到自己最为擅长的领域,燕王朱棣没有经过任何思考,便是不假思索的回应道:“草原广袤无垠,如若没有嚮导指引,我大明虎賁若是想要搜寻到蒙古余孽的踪跡,无异於大海捞针。“
“此外,这些自幼生长在草原上的蒙古韃子生来便会骑射,机动能力异於常人,我大明將士们难以往其项背。“
“再然后,便是我大明的战马在质量和体力上,也不如这些蒙古韃子胯下的战马..“
在朱元璋满意的眼神中,燕王朱棣很快便著重,將蒙古韃子的特点介绍了一通,並不忘点出大明的弱点所在。
【记住全网最快小説站1?1???.???】
“既然如此的话,依殿下之见,我大明未来可有征服蒙古的可能?“待到燕王朱棣说完之后,曹爽有些突兀的声音便是隨之炸响,並使得书房中的气氛骤然剑拔弩张起来。
放眼歷朝歷代,在其刚刚建国的数十年间,理论上都是国力最为巔峰的时期,尤其是军中的士卒,在经歷过一连串的廝杀之后,更是悍不畏死,驍勇异常。
但隨著时间的流逝,国力便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可避免的衰弱下来,而曾经所向披靡的军队也会泯然眾人,再难恢復至建国之初的水平。
依著这个规律来观瞧,倘若大明无法在未来的二十年间征服蒙古,便將彻底失去將其纳入版图的机会,且会如同歷史上的诸多中原王朝一样,受尽游牧民族的袭扰,並在不堪其重的时候,轰然倒塌。
“还请先生放心,在朱棣的有生之年,必將领兵肃清漠北,荡平北元余孽。“沉默少许,燕王朱棣踌躇满志的声音猛然响起,其黝黑的脸上全然瞧不出半点落寞和颓然之色。
蒙古韃子拥有天然的地理优势又如何?善於骑射又如何?
他朱棣必將亲自领兵,效仿昔年的冠军侯霍去病,封狼居胥,勒石燕然,立不世之功!
听得此话,曹爽和朱元璋尽皆頷首,眉眼间露出了不加掩饰的欣赏之色。
“有没有一种可能,我是说可能,“默默將一杯冒著热气的香茗交予朱棣,示意其一饮而尽之后,曹爽转而意有所指的说道:“咱们大明,或许可以用其余方式,征服蒙古呢?“
“毕竟蒙古內部,也並非铁板一块。“
通过其余方式,征服蒙古?
听了曹爽的回答之后,朱元璋先是一愣,隨后脑海中便不由自主回想起曹爽昔日有关於“明租界“的一系列言论,嘴角不由得抽动起来。
难道眼前的曹先生,打算向歷史上的赵宋一样,通过签订类似於“檀渊之盟“的盟约,与蒙古人达成和解?亦或者是像歷史上的汉唐,通过“联姻“的方式,与草原上的游牧民族结亲,从而间接换取和平?
但无论哪一种,都与他在建国之初许下的“豪言壮志“背道而驰。
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既是他对后世子孙的要求,也是他对大明百姓们做出的许诺。
“先生是打算远交近攻?“
朱棣终究是在北平坐镇多年,对於草原上的局势多有了解,知晓自“捕鱼儿海之战“过后,北元皇室的势力便是遭受重创,就连“北元大汗“的位置也由忽必烈后裔的手中,转移到了阿里不哥的后裔手中。
与此同时,在整个元朝国祚中一直远离政治核心的“瓦剌部“开始在草原上活跃起来,由忽必烈后裔掌管的“韃靼部“转而退居幕后。
难道曹爽是打算利用蒙古內部之间的矛盾,將其分化削弱,继而达到將其征服的效果?
若是如此的话,这法子与他建议扶持“兀良哈“,对抗瓦剌部和韃靼部的法子没有太大区別,无非是扶持对象罢了。
“燕王殿下这么理解,倒也没错。“在朱元璋略有些失望的眼神中,曹爽轻轻頷首,眼眸深处却是闪烁著浓浓的狡黠之色。
“刚刚殿下也说了,草原广袤无垠,且与一望无际的大漠相连,蒙古韃子纵使元气大伤,也可从容不迫的遁入草原上舔舐伤口,待到时机成熟之后,便可捲土重来。“
“如此周而復始,实在令我大明不厌其烦。“
谈笑间,曹爽便是言简意賅的道出了塞外游牧民族能够在草原上立足千余年之久,且始终经久不衰的根本原因。
在这个机动能力有限的时代,草长鶯飞的塞外对於中原王朝的统治者而言,与汪洋大海没有什么区別,均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存在,即便占据了“天时“和“人和“的优势,但也难以彻底战胜拥有“地利“的游牧民族。
反观同为在草原上崛起的的匈奴,柔然,突厥,契丹,鲜卑,回紇等游牧民族却可互相吞併,成为草原上的霸主。
两者之间最大的差距,便是中原王朝难以深入草原;反观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本身却可肆无忌惮的吞併征战。
“既然这些蒙古韃子最大的屏障,便是能够在草原上隨意驰骋,那我大明为何不对其予以掣肘,规定其疆域范围。“
“如此一来,蒙古各部之间的界限便能够得到明確划分,继而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其势力增长。“
“而失去了彼此间吞併的机会,这些蒙古部落必然会隨著时间的流逝,自行衰弱。“
“假以时日,我大明便可不费一兵一卒,征服这些蒙古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