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沐家值得信任!(上)
正值晌午。
深处锦衣卫詔狱牢房中的曹爽,正斜靠在墙壁,对著眼前的珍饈美味大快朵颐。
或许是得了“刘三吾“的授意,锦衣卫为其准备的吃食比之前几日还要丰盛许多,其中甚至不乏在后世牢底坐穿的食材。
除了这些丰盛的食材之外,曹爽居住的环境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原本阴冷潮湿的稻草已然被撤走,取而代之的则是崭新的被褥。
但令曹爽略有些不解的是,那些对他毕恭毕敬的锦衣卫们不知何故,竟是足足准备了两床被褥,说是一床让他午睡用,一床让他晚上用。
见眼前的锦衣卫们还算和善,得寸进尺的曹爽竟是厚著脸皮,询问起有关於秦淮河畔游船画舫以及城中烟巷柳等场所。
说真的,他对这些烟场所並不是太感兴趣,真的。
他只是想抱著批判的態度去审视一下老祖宗的审美,並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內,给予那些身世悽惨之人一点关怀和慰藉。
但令他万万没有料到的是,负责为他收拾牢房的锦衣卫们在听懂了他的意思之后,非但没有予以训斥,反倒是面面相覷的表示,或许能在徵得上官同意之后,为他想想办法。
闻听此话,曹爽瞬间便对身旁的牢房满意起来,对於自身的处境更是充满了期待。
前有许七夜勾栏听曲,后有他曹爽牢房鉴美。
此间乐,不思蜀!
...
...
“曹先生..“
正当曹爽热情高涨,怀揣著对未来美好生活诸多嚮往闭眼假寐的时候,忽然听闻耳畔旁传来了轻微的脚步声。
“这么快?“
“这大白天的,不好吧..“
闻声,曹爽便是下意识的睁开了双眼,並朝著声音传来的方向嚷嚷道。
这锦衣卫的行动速度也忒快了吧?他前脚刚刚提出要求,后脚便得到满足?
“什么快?“
下一秒,自言自语的燕王朱棣便在牢房尽头涌现,並映入了曹爽的视线之中。
“咳咳,燕王殿下..“
本来曹爽已然做好准备“鉴美“,却不曾想来人居然是皮肤黝黑,五大三粗的燕王朱棣。
这剧烈的反差,饶是曹爽练气功夫了得,也不面剧烈的咳嗽了几句之后,方才平復好急促的呼吸。
“先生,孤刚才瞧您..“
未等满脸狐疑的朱棣將话说完,其神色便是一僵,隨即不敢置信的看向曹爽身旁丰盛的菜餚以及崭新的被褥。
好傢伙,前些时日他和曹爽朝夕相处的时候,虽说吃食不至於过於寒酸,但也没有眼前这般奢华。
至於牢房中焕然一新的环境,以及曹爽身后崭新的被褥,更是顛覆了他的认知。
他拢共才出狱一天,这锦衣卫詔狱的牢房便翻新了?
他堂堂燕王朱棣,当今陛下亲子都不曾享受到的待遇,被眼前的曹爽抢先体验了?
“咳咳,燕王殿下您这是又犯事了?“
瞧著朱棣那张不可思议的脸庞,曹爽赶忙轻咳一声,重新换了话题。
他原本还想著,待到出狱之后,前往燕王府投奔,却不曾二人仅仅时隔一日,便在锦衣卫詔狱重逢。
“先生玩笑了,朱棣今日重回詔狱,实乃有要事请教。“
经过曹爽的提醒,朱棣终是想起了自己今日来此的用意,隨即便是大大咧咧的坐在牢房外,与曹爽隔著牢门攀谈起来。
“出事了?“
闻言,曹爽心中便是一动,隨即想起今日早些时候,刘三吾出狱的时候,那位潁国公傅友德,无意间透露出来的消息。
“先生料事如神。“
对於眼前近乎於未卜先知的曹爽,朱棣脸上並未露出激动的神色,毕竟以他的身份,亲临这詔狱请教,足以侧面佐证朝中有大事发生了。
“说说吧,怎么回事。“
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曹爽便收起了眼眸深处的淡然和轻鬆,转而看向牢房外的燕王朱棣。
“敢叫先生知晓..“
在曹爽面无表情的注视下,燕王朱棣言简意賅的將朱元璋交代他的任务敘述了一遍,只不过在交代来意的时候,却隱去了是朱元璋的授意,以免给眼前的曹爽造成过大的心理压力。
“西平侯沐英病重..殿下怕云南群龙无首,拥兵自重的土司们会伺机而动,导致边陲不稳?“
沉吟少许之后,曹爽扭头看向牢房外的朱棣,神情中夹杂著一抹瞭然。
这歷史原有的轨跡果然还是如约而至,那位在云南坐镇整整十年的西平侯终是因为接连遭受两次重大打击,导致心衰力竭,病入膏肓。
如若依著时间来推算,只怕如今远在数千里之外的西平侯沐英已然撒手人寰了..
“先生所言甚是。“
“沐英兄长不仅是父皇义子,更是我大明栋樑,深受云南当地的军民百姓爱戴,本王实在是怕云南生乱。“
顺著曹爽的话语,燕王朱棣也是隨之看向云南,毫不掩饰脸上的惊忧之色。
作为在原本歷史上封狼居胥的永乐大帝,朱棣心中对於沐英故去的不舍和惋惜,多是出於其在云南当地影响力。
毕竟这云南不同於川贵地区,其早在魏晋时期,便几乎脱离了中原王朝的统治,由当地的土司夷人自治,此后歷经了多个割据政权,中原王朝始终难以对其形成有效的控制和统治。
不过好在隨著北元余孽及世代承袭“大理总管“的段氏家族於洪武十五年被朝廷平定,云南全境终是被纳入大明的版图。
但因为长久以来的割据自重,云南当地的土司夷人对於兵强马壮的大明並没有太多认同感,时常用兵叛乱,全靠著西平侯沐英四处征战,方才保证了云南全境的稳定。
此等局势之下,某种意义上有些类似於“定海神针“的沐英,其身体状况將直接决定著朝廷在云南的统治稳定与否。
“这有什么怕的..“
“沐英又不是没有儿子,让他的儿子们子承父业,继续为国镇守云南边陲不就好了。“
很快,就在朱棣心情沉重,不知晓该如何解决这个近乎於死局的时候,曹爽毫不在意的声音便在其耳畔旁炸响。
下意识的抬头观瞧,只见得曹爽重新恢復了之前的淡然,似是全然感受不到朱棣溢於言表的凝重和不安。
深处锦衣卫詔狱牢房中的曹爽,正斜靠在墙壁,对著眼前的珍饈美味大快朵颐。
或许是得了“刘三吾“的授意,锦衣卫为其准备的吃食比之前几日还要丰盛许多,其中甚至不乏在后世牢底坐穿的食材。
除了这些丰盛的食材之外,曹爽居住的环境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原本阴冷潮湿的稻草已然被撤走,取而代之的则是崭新的被褥。
但令曹爽略有些不解的是,那些对他毕恭毕敬的锦衣卫们不知何故,竟是足足准备了两床被褥,说是一床让他午睡用,一床让他晚上用。
见眼前的锦衣卫们还算和善,得寸进尺的曹爽竟是厚著脸皮,询问起有关於秦淮河畔游船画舫以及城中烟巷柳等场所。
说真的,他对这些烟场所並不是太感兴趣,真的。
他只是想抱著批判的態度去审视一下老祖宗的审美,並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內,给予那些身世悽惨之人一点关怀和慰藉。
但令他万万没有料到的是,负责为他收拾牢房的锦衣卫们在听懂了他的意思之后,非但没有予以训斥,反倒是面面相覷的表示,或许能在徵得上官同意之后,为他想想办法。
闻听此话,曹爽瞬间便对身旁的牢房满意起来,对於自身的处境更是充满了期待。
前有许七夜勾栏听曲,后有他曹爽牢房鉴美。
此间乐,不思蜀!
...
...
“曹先生..“
正当曹爽热情高涨,怀揣著对未来美好生活诸多嚮往闭眼假寐的时候,忽然听闻耳畔旁传来了轻微的脚步声。
“这么快?“
“这大白天的,不好吧..“
闻声,曹爽便是下意识的睁开了双眼,並朝著声音传来的方向嚷嚷道。
这锦衣卫的行动速度也忒快了吧?他前脚刚刚提出要求,后脚便得到满足?
“什么快?“
下一秒,自言自语的燕王朱棣便在牢房尽头涌现,並映入了曹爽的视线之中。
“咳咳,燕王殿下..“
本来曹爽已然做好准备“鉴美“,却不曾想来人居然是皮肤黝黑,五大三粗的燕王朱棣。
这剧烈的反差,饶是曹爽练气功夫了得,也不面剧烈的咳嗽了几句之后,方才平復好急促的呼吸。
“先生,孤刚才瞧您..“
未等满脸狐疑的朱棣將话说完,其神色便是一僵,隨即不敢置信的看向曹爽身旁丰盛的菜餚以及崭新的被褥。
好傢伙,前些时日他和曹爽朝夕相处的时候,虽说吃食不至於过於寒酸,但也没有眼前这般奢华。
至於牢房中焕然一新的环境,以及曹爽身后崭新的被褥,更是顛覆了他的认知。
他拢共才出狱一天,这锦衣卫詔狱的牢房便翻新了?
他堂堂燕王朱棣,当今陛下亲子都不曾享受到的待遇,被眼前的曹爽抢先体验了?
“咳咳,燕王殿下您这是又犯事了?“
瞧著朱棣那张不可思议的脸庞,曹爽赶忙轻咳一声,重新换了话题。
他原本还想著,待到出狱之后,前往燕王府投奔,却不曾二人仅仅时隔一日,便在锦衣卫詔狱重逢。
“先生玩笑了,朱棣今日重回詔狱,实乃有要事请教。“
经过曹爽的提醒,朱棣终是想起了自己今日来此的用意,隨即便是大大咧咧的坐在牢房外,与曹爽隔著牢门攀谈起来。
“出事了?“
闻言,曹爽心中便是一动,隨即想起今日早些时候,刘三吾出狱的时候,那位潁国公傅友德,无意间透露出来的消息。
“先生料事如神。“
对於眼前近乎於未卜先知的曹爽,朱棣脸上並未露出激动的神色,毕竟以他的身份,亲临这詔狱请教,足以侧面佐证朝中有大事发生了。
“说说吧,怎么回事。“
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曹爽便收起了眼眸深处的淡然和轻鬆,转而看向牢房外的燕王朱棣。
“敢叫先生知晓..“
在曹爽面无表情的注视下,燕王朱棣言简意賅的將朱元璋交代他的任务敘述了一遍,只不过在交代来意的时候,却隱去了是朱元璋的授意,以免给眼前的曹爽造成过大的心理压力。
“西平侯沐英病重..殿下怕云南群龙无首,拥兵自重的土司们会伺机而动,导致边陲不稳?“
沉吟少许之后,曹爽扭头看向牢房外的朱棣,神情中夹杂著一抹瞭然。
这歷史原有的轨跡果然还是如约而至,那位在云南坐镇整整十年的西平侯终是因为接连遭受两次重大打击,导致心衰力竭,病入膏肓。
如若依著时间来推算,只怕如今远在数千里之外的西平侯沐英已然撒手人寰了..
“先生所言甚是。“
“沐英兄长不仅是父皇义子,更是我大明栋樑,深受云南当地的军民百姓爱戴,本王实在是怕云南生乱。“
顺著曹爽的话语,燕王朱棣也是隨之看向云南,毫不掩饰脸上的惊忧之色。
作为在原本歷史上封狼居胥的永乐大帝,朱棣心中对於沐英故去的不舍和惋惜,多是出於其在云南当地影响力。
毕竟这云南不同於川贵地区,其早在魏晋时期,便几乎脱离了中原王朝的统治,由当地的土司夷人自治,此后歷经了多个割据政权,中原王朝始终难以对其形成有效的控制和统治。
不过好在隨著北元余孽及世代承袭“大理总管“的段氏家族於洪武十五年被朝廷平定,云南全境终是被纳入大明的版图。
但因为长久以来的割据自重,云南当地的土司夷人对於兵强马壮的大明並没有太多认同感,时常用兵叛乱,全靠著西平侯沐英四处征战,方才保证了云南全境的稳定。
此等局势之下,某种意义上有些类似於“定海神针“的沐英,其身体状况將直接决定著朝廷在云南的统治稳定与否。
“这有什么怕的..“
“沐英又不是没有儿子,让他的儿子们子承父业,继续为国镇守云南边陲不就好了。“
很快,就在朱棣心情沉重,不知晓该如何解决这个近乎於死局的时候,曹爽毫不在意的声音便在其耳畔旁炸响。
下意识的抬头观瞧,只见得曹爽重新恢復了之前的淡然,似是全然感受不到朱棣溢於言表的凝重和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