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3章 文明底层逻辑的差异
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国家,有一些问题是无解的,並且是一直存在的。
怎么办呢?
发展!
只要保证国家整体是朝著向好方向发展的,就算是治理成功了。
站在贾璉的视角看现在的社会问题,都说黄巢解决了门阀的问题,实际上並非如此,
学术上有另外的观点就不去说了,门阀也並没有消亡,只不过以其他的形式存在。
我们这代人年轻的时候,或许的社会信息量与当下的网际网路时代根本没法比。
这就是发展的带来的好处,普通人更容易获得信息的知情权,哪怕很多都是谣言。
所以啊,发展才是硬道理,社会整体发展了,向下溢出的才会更多,普通人才有机会得到以前无法得到的东西。
即便是穿越者的贾璉,很多事情也无能为力,因为他看到的很有限。
但是当一个人尽力的推动社会发展时,整个社会都必然受到影响,並且会向前走,儘管可能很细微。
明目张胆的翘班一天,晚饭时王熙凤果然说起了史家的事情,希望贾璉帮忙给史家兄弟调回京师,並表示这是老太太的意思。
贾璉没有明確的拒绝,只是含蓄的表示,有机会再说。
识趣的王熙凤立刻闭口不言,她能看的出来,贾璉跟孕妇黛玉在一起能呆一天,別的女人根本做不到。
整个夏天,最被关注的事情就两件,或者说是一件。都是假票引起的。
龙禁尉的金陵之行扑了个空,人没抓到,只是抓了一批干活的人,还有就是一些印版和机器。
这个事情透露出一个现象,那就是印刷术的进步。
贾璉也確实发现了,隨著报纸的快速发展,金属活字的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铅合金活字的技术登场並很快成为了主流。
101看书.com全手打无错站
歷史上很多技术进步没有继续发展下去,很大的原因是因为没有市场。
承辉帝执政期间,经济得到了发展,民间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教育,报纸的流行,这些都是市场对印刷术的需求基础。
贾璉提出並推广实学,引领了一时风气,为技术进步打下了一定的增速基础。
欧洲方面传来的最新消息,反法联盟成立了,欧洲各君主制国家,正在联手绞杀法国革-命。
共和国这个名词,传到承辉帝的耳朵里时,让他感受到了背后发凉。
好几天都没睡好觉的承辉帝,特意把贾璉给叫到热河去。
大热天赶路这种事情,贾璉也不是第一次了,但每次都没啥好感觉。骑马出行,大腿磨破后,汗水一浸,那滋味太爽了。坐马车呢,烈日下能给你闷死在里头,即便早晚赶路,也难受至极。由此,越发的坚定了贾璉要修京张铁路的想法。
“不起来了!”承辉帝无精打采的靠著躺椅,看见贾璉也只是有气无力的打了个招呼贾璉上前见礼问安之后,承辉帝示意赐座,待贾璉落座,承辉帝才道:“朕看京中各报纸都在报导法兰西的事情,卿作何感想?”
贾璉瞬间明白了承辉帝的心情,他害怕了。能不害怕么?中国人忍耐力天下第一是不假,但是骨子里同样蕴含著不屈的反抗精神。
歷史上的刘邦和朱元璋,都是社会底层造反的成功案例。从皇权的角度看问题,乱臣贼子们都该死,全部杀光而后快。
“陛下,微臣以为这是好事。”贾璉的口吻一贯的直接,承辉帝也习惯了,示意裘世安扶他坐起来,看著贾璉问:“卿细说。”
“陛下,我决决中华,斑斑史册所载之乱世,足以警示智者,却不足以惊醒凡夫俗子,以及利慾薰心之辈。法兰西之变,从消息上看,在於王室掠夺无度,民不聊生所致。
这是正在发生的事情,自然能让更多的天下人警惕。微臣以为,此事应该专门撰文,传阅天下,警示各级官员。百姓活不下去了,自然要冒险求活。黄巢没有打进长安城之前,长安的公卿们只道是別人的事情。所以,但凡多一个官员受到了警示,也是好的。”
承辉帝听了沉默不语,贾璉默默等待。
过了一会,承辉帝才道:“继续!”
“陛下应当下旨,令天下官员以此为题作文议之,並藉此从侧面反应出一个官员个人的真实想法,以及真实能力。微臣以为,此题作文,凡辞藻华丽,言之无物者,皆非实干之吏。凡能深挖此事背后本质,提出应对之策者,应为能吏。今后吏部选官,此文可作为一个辅助评判的標准。今后国內有类似的乱局出现,也可以让天下官员作文共议之,事情发生了,不能当著没发生过,要引以为戒。”
“治国之道,所求者不外国强民富,百姓衣食无忧,天下自然就安定了。”
发现承辉帝有点呆滯的状態,贾璉停了下来,等皇帝想想清楚再说吧。
室內安静了好一阵之后,承辉帝才从呆滯状態中走出来,苦涩的摇摇头:“朕真的很担心,法兰西之事在本朝上演。”
贾璉笑道:“我华夏交之西洋,不可同日而语。西洋各国摆脱神权的时间很短,治理经验很少,观其史並无王朝更替治乱循环,故而西洋各国无史可鑑。我朝一边从史书中汲取教训,一边看西洋各国之变,以之为鑑,定能长治久安。今有圣君在朝,群臣力同心,內抚民,外扩张,文治武功,成就盛世。故而,以臣之见,陛下多虑也。”
贾璉一番话,確实起了作用,承辉帝明显的眉头舒展,缓缓的靠看躺椅。
“天人合一,天下大同,何其难也。”承辉帝自言自语。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补有余。治国本就是极难之事,更著急不得。”
承辉帝睡著了,贾璉及时闭嘴,悄悄后退,裘世安小心翼翼的送他出来后,抱手道:“圣人好些天没睡的如此稳当了!咱家谢过贾公!”
“裘公过誉,此不过是为人臣的本分。”
承辉帝睡觉了,贾璉还没法离开,只能待在热河等著皇帝下一次召见。
林如海把贾璉叫了过去,问他缘由。
贾璉仔细的说明情况后,林如海短暂的呆滯后,很快就反应过来了。理解了承辉帝的担忧。
这种信息,如果能遮蔽,皇帝一定是想遮蔽的。
但是今非昔比了,周帝国已经打过门看世界了,与世界的贸易带来的利益,已经无法割捨了。
所以,林如海也认可了贾璉的观点,让国人知道世界是个啥样子以及正在国外发生的事情,並不是坏事。
“不料西洋强国法兰西,其王室灭亡之速至斯!”林如海也惊嘆於法国王室被推翻的速度。
贾璉很耐心的与林如海交流,凭著自己的歷史常识,儘量的解释清楚,法国发生的革命的本质。
“西洋各国的议会是个什么东西?竟然如此大逆不道!”林如海嘴上如此说,心里却怦然心动。
作为传统的儒者,垂拱而治可是儒家一直在追求的东西。
贾璉很不以为然道:“西方的议会,议员都是选出来的,能不能当选,比的不是治国水平,而是演戏的本事。他们不是在努力的將国家治理好,而是在努力的让百姓相信,在他们的治理下,国家正在变好。这些议员,几乎没有治理地方的经验,骤然至高位,面对各种实际困难,必定茫然失措,搞出来的事情註定貽笑大方。对比我朝阁臣,无一不是从底层做起,有丰富的治理地方的经验。论治国,他们差的远了。西洋列强之所以强,在於他们掠夺天下而肥一国,在於他们的工业化生產大大的提高了生產效率。”
林如海頜首道:“不器言之有理,然则我朝也有各种问题难以解决啊。”
贾璉笑道:“所谓家国天下,最小的单位都是一个人,只要是人组成的国家,就一定会有各种无法解决的问题,如此一定有无法化解的矛盾。治国者,只能顺大势而为之,力求国家一直朝前发展,很多问题在发展的过程中就解决了。所以,內阁最主要的工作,还是要发展,要未雨绸繆,不能等到发展停滯了,过去没解决的矛盾以及新生的矛盾匯聚在一起集中爆发。政策永远是滯后的,问题永远都会有,除非人都死绝了。”
这套发展法,对於林如海而言,还是很新鲜的,开始还觉得有点歪理邪说的意思,后来也接受了。
比如一个问题,老祖宗早就提出来了,所谓的,不患寡而患不均!
就问你,现在解决了么?
不公的问题一直存在,从来没有解决过。
归根结底,你要让底层的百姓觉得能过得去,不能给人逼成无敌之人。
人一旦没有什么可失去了,那就真的从精神上无敌了。
“天下大同乃至高境界,依我之见,此生定无亲见之幸,就当它是一个最高理想奋斗目標吧。正如横渠四句,有前人的最高理想,才有后人不倦的朝著目標奋斗。任何人毁之,皆民贼也!”贾璉说著渐渐的语气激昂了,眼神里蕴含著怒火。
(ps:有感於近期横渠四句被所谓假大空污名化的结构!这一类给横渠四句泼脏水的王八蛋,一定不得好死。)
西方社会在很长的一段歷史时期內,对於中国怀看一种仰视的心態。近代短短二百年的歷史內,西方人对中国的心態有一个变化的曲线,从最初的蔑视满清统制下的中国,极尽的鄙夷和掠夺。即便是中国最虚弱的时候,太平天国和义和团,也给了西方国家两记闷棍,让他们心態变成了畏惧。为啥是畏惧呢?因为他们把歷史书翻烂了,都找不到类似的史料。更令西方畏惧的还在后面,当中国人民站起来后,用很短的时间在战场上完成了脱胎换骨,在半岛给最强大的帝国主义狠狠的迎头一击。
现在再看网际网路上那些对太平天国和义和团极尽污衊的言论,大家心里都该有一本帐了。
在网际网路上,还有一段时间是那些人极尽毁的目標。
那段时间怎么说呢,我个人的观点,初衷是好的,但是太著急了,生產力还没发展到相应的阶段。最终在执行的过程中,走样了,扭曲了,造成了一个不好的结果。
(ps:发展才是硬道理,这点是我个人最佩服总设计师的原因。)
亨廷顿说,中国是一个偽装成国家的文明,比喻的很深刻。
这也是西方畏惧中国的底层逻辑。
我们的史书记录苦难,不是因为苦难值得歌颂,而是因为一切苦难都是后人的教训。
西方讲贏学,不是因为他们的统治者喜欢贏学,而是因为他们的人民喜欢。
东西方文明的底层逻辑是不一样的,西方文明的底层逻辑是宗教,是罗马。
中华文明的底层逻辑是世俗的,是天下大同。两者之间的民族凝聚力,完全没法比。
我们是天然认同,他们需要后天构建。
两者之间完全没有可比性,这也是为何我们用短短几十年时间,就能追上来的原因。
举个例子,我们的邻居日本,我年轻的时候看各种鸡汤文,日本被吹成了世外桃源,
等我有能力亲自去看看之后才发现,这个所谓的发达国家给我感觉,处处都透著一个“小”字。这个小不是精神意义上的,是物质意义上的。
道路是小的,建筑是小的,吃饭的碗是小的,等等不一而足。
真的就是去一次,就不想去第二次。
当然了,可能跟我没啥钱有关吧,有钱人去日本,也许能享受到更高级更高大的东西不过话说回来了,真正的有钱人,別说去日本了,去哪不是一样呢?
言归正传。
这一日,贾璉累个半死,早早睡下。
次日起来,承辉帝召集隨扈的群臣,贾璉也被叫去列席。
承辉帝看来休息的不错,精神很好的样子,看著群臣,开场白很直接。
“因为法兰西之事,朕特意將不器叫来,让他与朕好好谈了一番,朕有所悟,特与卿等议之。”
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国家,有一些问题是无解的,並且是一直存在的。
怎么办呢?
发展!
只要保证国家整体是朝著向好方向发展的,就算是治理成功了。
站在贾璉的视角看现在的社会问题,都说黄巢解决了门阀的问题,实际上並非如此,
学术上有另外的观点就不去说了,门阀也並没有消亡,只不过以其他的形式存在。
我们这代人年轻的时候,或许的社会信息量与当下的网际网路时代根本没法比。
这就是发展的带来的好处,普通人更容易获得信息的知情权,哪怕很多都是谣言。
所以啊,发展才是硬道理,社会整体发展了,向下溢出的才会更多,普通人才有机会得到以前无法得到的东西。
即便是穿越者的贾璉,很多事情也无能为力,因为他看到的很有限。
但是当一个人尽力的推动社会发展时,整个社会都必然受到影响,並且会向前走,儘管可能很细微。
明目张胆的翘班一天,晚饭时王熙凤果然说起了史家的事情,希望贾璉帮忙给史家兄弟调回京师,並表示这是老太太的意思。
贾璉没有明確的拒绝,只是含蓄的表示,有机会再说。
识趣的王熙凤立刻闭口不言,她能看的出来,贾璉跟孕妇黛玉在一起能呆一天,別的女人根本做不到。
整个夏天,最被关注的事情就两件,或者说是一件。都是假票引起的。
龙禁尉的金陵之行扑了个空,人没抓到,只是抓了一批干活的人,还有就是一些印版和机器。
这个事情透露出一个现象,那就是印刷术的进步。
贾璉也確实发现了,隨著报纸的快速发展,金属活字的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铅合金活字的技术登场並很快成为了主流。
101看书.com全手打无错站
歷史上很多技术进步没有继续发展下去,很大的原因是因为没有市场。
承辉帝执政期间,经济得到了发展,民间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教育,报纸的流行,这些都是市场对印刷术的需求基础。
贾璉提出並推广实学,引领了一时风气,为技术进步打下了一定的增速基础。
欧洲方面传来的最新消息,反法联盟成立了,欧洲各君主制国家,正在联手绞杀法国革-命。
共和国这个名词,传到承辉帝的耳朵里时,让他感受到了背后发凉。
好几天都没睡好觉的承辉帝,特意把贾璉给叫到热河去。
大热天赶路这种事情,贾璉也不是第一次了,但每次都没啥好感觉。骑马出行,大腿磨破后,汗水一浸,那滋味太爽了。坐马车呢,烈日下能给你闷死在里头,即便早晚赶路,也难受至极。由此,越发的坚定了贾璉要修京张铁路的想法。
“不起来了!”承辉帝无精打采的靠著躺椅,看见贾璉也只是有气无力的打了个招呼贾璉上前见礼问安之后,承辉帝示意赐座,待贾璉落座,承辉帝才道:“朕看京中各报纸都在报导法兰西的事情,卿作何感想?”
贾璉瞬间明白了承辉帝的心情,他害怕了。能不害怕么?中国人忍耐力天下第一是不假,但是骨子里同样蕴含著不屈的反抗精神。
歷史上的刘邦和朱元璋,都是社会底层造反的成功案例。从皇权的角度看问题,乱臣贼子们都该死,全部杀光而后快。
“陛下,微臣以为这是好事。”贾璉的口吻一贯的直接,承辉帝也习惯了,示意裘世安扶他坐起来,看著贾璉问:“卿细说。”
“陛下,我决决中华,斑斑史册所载之乱世,足以警示智者,却不足以惊醒凡夫俗子,以及利慾薰心之辈。法兰西之变,从消息上看,在於王室掠夺无度,民不聊生所致。
这是正在发生的事情,自然能让更多的天下人警惕。微臣以为,此事应该专门撰文,传阅天下,警示各级官员。百姓活不下去了,自然要冒险求活。黄巢没有打进长安城之前,长安的公卿们只道是別人的事情。所以,但凡多一个官员受到了警示,也是好的。”
承辉帝听了沉默不语,贾璉默默等待。
过了一会,承辉帝才道:“继续!”
“陛下应当下旨,令天下官员以此为题作文议之,並藉此从侧面反应出一个官员个人的真实想法,以及真实能力。微臣以为,此题作文,凡辞藻华丽,言之无物者,皆非实干之吏。凡能深挖此事背后本质,提出应对之策者,应为能吏。今后吏部选官,此文可作为一个辅助评判的標准。今后国內有类似的乱局出现,也可以让天下官员作文共议之,事情发生了,不能当著没发生过,要引以为戒。”
“治国之道,所求者不外国强民富,百姓衣食无忧,天下自然就安定了。”
发现承辉帝有点呆滯的状態,贾璉停了下来,等皇帝想想清楚再说吧。
室內安静了好一阵之后,承辉帝才从呆滯状態中走出来,苦涩的摇摇头:“朕真的很担心,法兰西之事在本朝上演。”
贾璉笑道:“我华夏交之西洋,不可同日而语。西洋各国摆脱神权的时间很短,治理经验很少,观其史並无王朝更替治乱循环,故而西洋各国无史可鑑。我朝一边从史书中汲取教训,一边看西洋各国之变,以之为鑑,定能长治久安。今有圣君在朝,群臣力同心,內抚民,外扩张,文治武功,成就盛世。故而,以臣之见,陛下多虑也。”
贾璉一番话,確实起了作用,承辉帝明显的眉头舒展,缓缓的靠看躺椅。
“天人合一,天下大同,何其难也。”承辉帝自言自语。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补有余。治国本就是极难之事,更著急不得。”
承辉帝睡著了,贾璉及时闭嘴,悄悄后退,裘世安小心翼翼的送他出来后,抱手道:“圣人好些天没睡的如此稳当了!咱家谢过贾公!”
“裘公过誉,此不过是为人臣的本分。”
承辉帝睡觉了,贾璉还没法离开,只能待在热河等著皇帝下一次召见。
林如海把贾璉叫了过去,问他缘由。
贾璉仔细的说明情况后,林如海短暂的呆滯后,很快就反应过来了。理解了承辉帝的担忧。
这种信息,如果能遮蔽,皇帝一定是想遮蔽的。
但是今非昔比了,周帝国已经打过门看世界了,与世界的贸易带来的利益,已经无法割捨了。
所以,林如海也认可了贾璉的观点,让国人知道世界是个啥样子以及正在国外发生的事情,並不是坏事。
“不料西洋强国法兰西,其王室灭亡之速至斯!”林如海也惊嘆於法国王室被推翻的速度。
贾璉很耐心的与林如海交流,凭著自己的歷史常识,儘量的解释清楚,法国发生的革命的本质。
“西洋各国的议会是个什么东西?竟然如此大逆不道!”林如海嘴上如此说,心里却怦然心动。
作为传统的儒者,垂拱而治可是儒家一直在追求的东西。
贾璉很不以为然道:“西方的议会,议员都是选出来的,能不能当选,比的不是治国水平,而是演戏的本事。他们不是在努力的將国家治理好,而是在努力的让百姓相信,在他们的治理下,国家正在变好。这些议员,几乎没有治理地方的经验,骤然至高位,面对各种实际困难,必定茫然失措,搞出来的事情註定貽笑大方。对比我朝阁臣,无一不是从底层做起,有丰富的治理地方的经验。论治国,他们差的远了。西洋列强之所以强,在於他们掠夺天下而肥一国,在於他们的工业化生產大大的提高了生產效率。”
林如海頜首道:“不器言之有理,然则我朝也有各种问题难以解决啊。”
贾璉笑道:“所谓家国天下,最小的单位都是一个人,只要是人组成的国家,就一定会有各种无法解决的问题,如此一定有无法化解的矛盾。治国者,只能顺大势而为之,力求国家一直朝前发展,很多问题在发展的过程中就解决了。所以,內阁最主要的工作,还是要发展,要未雨绸繆,不能等到发展停滯了,过去没解决的矛盾以及新生的矛盾匯聚在一起集中爆发。政策永远是滯后的,问题永远都会有,除非人都死绝了。”
这套发展法,对於林如海而言,还是很新鲜的,开始还觉得有点歪理邪说的意思,后来也接受了。
比如一个问题,老祖宗早就提出来了,所谓的,不患寡而患不均!
就问你,现在解决了么?
不公的问题一直存在,从来没有解决过。
归根结底,你要让底层的百姓觉得能过得去,不能给人逼成无敌之人。
人一旦没有什么可失去了,那就真的从精神上无敌了。
“天下大同乃至高境界,依我之见,此生定无亲见之幸,就当它是一个最高理想奋斗目標吧。正如横渠四句,有前人的最高理想,才有后人不倦的朝著目標奋斗。任何人毁之,皆民贼也!”贾璉说著渐渐的语气激昂了,眼神里蕴含著怒火。
(ps:有感於近期横渠四句被所谓假大空污名化的结构!这一类给横渠四句泼脏水的王八蛋,一定不得好死。)
西方社会在很长的一段歷史时期內,对於中国怀看一种仰视的心態。近代短短二百年的歷史內,西方人对中国的心態有一个变化的曲线,从最初的蔑视满清统制下的中国,极尽的鄙夷和掠夺。即便是中国最虚弱的时候,太平天国和义和团,也给了西方国家两记闷棍,让他们心態变成了畏惧。为啥是畏惧呢?因为他们把歷史书翻烂了,都找不到类似的史料。更令西方畏惧的还在后面,当中国人民站起来后,用很短的时间在战场上完成了脱胎换骨,在半岛给最强大的帝国主义狠狠的迎头一击。
现在再看网际网路上那些对太平天国和义和团极尽污衊的言论,大家心里都该有一本帐了。
在网际网路上,还有一段时间是那些人极尽毁的目標。
那段时间怎么说呢,我个人的观点,初衷是好的,但是太著急了,生產力还没发展到相应的阶段。最终在执行的过程中,走样了,扭曲了,造成了一个不好的结果。
(ps:发展才是硬道理,这点是我个人最佩服总设计师的原因。)
亨廷顿说,中国是一个偽装成国家的文明,比喻的很深刻。
这也是西方畏惧中国的底层逻辑。
我们的史书记录苦难,不是因为苦难值得歌颂,而是因为一切苦难都是后人的教训。
西方讲贏学,不是因为他们的统治者喜欢贏学,而是因为他们的人民喜欢。
东西方文明的底层逻辑是不一样的,西方文明的底层逻辑是宗教,是罗马。
中华文明的底层逻辑是世俗的,是天下大同。两者之间的民族凝聚力,完全没法比。
我们是天然认同,他们需要后天构建。
两者之间完全没有可比性,这也是为何我们用短短几十年时间,就能追上来的原因。
举个例子,我们的邻居日本,我年轻的时候看各种鸡汤文,日本被吹成了世外桃源,
等我有能力亲自去看看之后才发现,这个所谓的发达国家给我感觉,处处都透著一个“小”字。这个小不是精神意义上的,是物质意义上的。
道路是小的,建筑是小的,吃饭的碗是小的,等等不一而足。
真的就是去一次,就不想去第二次。
当然了,可能跟我没啥钱有关吧,有钱人去日本,也许能享受到更高级更高大的东西不过话说回来了,真正的有钱人,別说去日本了,去哪不是一样呢?
言归正传。
这一日,贾璉累个半死,早早睡下。
次日起来,承辉帝召集隨扈的群臣,贾璉也被叫去列席。
承辉帝看来休息的不错,精神很好的样子,看著群臣,开场白很直接。
“因为法兰西之事,朕特意將不器叫来,让他与朕好好谈了一番,朕有所悟,特与卿等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