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4章 別想占便宜
    贾璉要的是钱么?是也不是!没钱什么都干不了,这一点都不假。但是,只有钱可不行。
    近代中国了多少钱买洋枪洋炮,结果呢?
    张之洞搞了个汉阳造,一直到解放战爭还在用。一款步枪造了半个世纪,產量也不过百万。
    所以,贾璉寧愿一文钱都不挣,也要把產能拉起来。未来欧洲一直在打仗,贾璉不但要卖给奥斯曼,还要卖遍全世界。
    技术上一定要形成代差,人才方面一定要將教育铺开。
    如何吸引理工人才,这就是工程学院可以直接向毕业生授官的意义所在。
    易卜拉欣与掌柜的谈的很融洽,价格上倒是没变化,贾璉不会为了这点钱,让沙俄好过。
    甚至在左轮的弹药方面,还赠送了一万发子弹。美其名日,初次交易,一点点见面礼。
    易下拉欣没有半点怀疑,这做生意的对象是官方和私人,差別可是太大了。
    为朝廷挣钱和为自己挣钱,那动力能一样么?態度能一样么?
    易下拉欣立刻南下,去广州提货。
    沙俄公使得知贾璉走了易下拉欣后,倒也没有再闹了,也向国內发了消息,只不过距离太远,一时半会是收不到的。
    为了赶时间,易下拉欣从天津上了飞剪船,跟著送信的邮差一道,以十二节的航速飞奔。
    这一路算是给折腾的够呛,但是时间紧急,他也顾不上了。
    至广州后,这边等候的薛蟠亲自接待,请他入府休息后,当面告诉他:“对於阿拉伯的补给点势在必得!希望贵国帕夏能理解。”
    易下拉欣也明白了薛蟠的意思,当即表示:“你们能打下来多大的地盘,帕夏就封多大的地盘。”
    啥意思呢?指望奥斯曼帕夏主动割地那不现实,但是你能打下来的地盘,又愿意接受册封,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薛蟠这种老滑头,怎么会上他的当,当即冷笑道:“我都打下来了,还要你们的帕夏册封?你这眼力也没大周皇帝啊。哦,倒也是,你是奥斯曼帝国的人,確实不必如此。”
    易下拉欣还是不肯就此认输,被揭穿了也还要顽强的抢救一下:“面子上大家都要过去的嘛。”
    薛蟠恶狠狠的看著他:“你们面子上过的去,我那妹夫在朝廷里就没法继续呆下去,
    要被迫流亡海外了。堂堂国公唯一继承人,帝国二品大员,接受外邦册封,这什么性质?
    真当御史是吃乾饭的?你们这些人,真是没法做朋友,因为总惦记著算计朋友。算了,以后大家就谈生意,別的不提。这次的货,整体加价三成,少一个铜板都別想提走。来人,
    送客!”
    易下拉欣可谓能屈能伸,看见薛蟠翻脸,立刻怂道:“別激动嘛,盆友!凡事都可以谈嘛。”
    薛蟠挥手示意僕人退下后,冷冰冰的看著易卜拉欣道:“记住,你只有一次机会。”
    本书首发????????????.??????,提供给你无错章节,无乱序章节的阅读体验
    儘管易卜拉欣服软了,薛蟠还是给这批货加了百分之十的价格,表示这是对他算计朋友的惩罚。
    易下拉欣肠子都悔青了,牢牢的记住了,以后贾璉这边开出的条件,都是第一次最优惠。
    时间不等人,从银行里取了银票付帐后,易下拉欣立刻返回,因为货物太多,租了六艘军舰护航。
    浩浩荡荡的船队,装著二万支燧发枪,一万支线膛燧发枪,三千支左轮,以及一百门大炮返航。
    这支船队的规模太大,以至於在仰光靠岸补给的时候,把英国人嚇一跳,还以为是周帝国的舰队打过来了,孟买一片鸡飞狗跳。
    得知是奥斯曼帝国的採购船队时,英国人都麻了,想拦著吧,又不敢,拐弯抹角的打听,也没个门路。只能含糊的猜测,是军火。
    如果是军火,那就更嚇人了,说明周帝国的生產能力强的可怕。
    有的东西,不是说你能不能造出来那么简单的,这么多军火,纯手搓那需要很长的时间。
    实际上这些船上,不仅仅装了军火,还要在仰光装上一千多人,以及大量的补给品运往半岛的补给点。
    人嘛,国內的人不好搞,周边小国的人,那是真不值钱。
    考虑到信仰的因素,薛蟠在选择移民时,主要还是从日、朝两国下手,缺额从缅甸补上。关键吧,贾璉强调过,印度人不能要。
    薛蟠表示不理解,不都是人么?贾璉告诉他,那边的人好吃懒做,还不服管教,薛蟠这才牢牢记住,绝不要印度男人,
    女人倒是不嫌弃,找英国人买了几百个顺带过去。
    你还別说,英国皇家海军对这桩买卖那是真的上心,又认真又负责的。不但自己出船运输,还派了三艘军航帮忙护航。
    薛家的大掌柜一看这阵势,就知道英国人没憋好屁,不过真无所谓,你想看就看唄,
    还敢拦著我咋地?
    只要牢记一句话,昂撒人就是怂货,只要打不过你,就一定能坐下来好好谈生意。
    嗯,这话是贾公爷说的,一准没错。
    现在的英国隨著北美殖民地的缺失,对印度的重视程度提高了很多。儘管还是东印度公司在折腾,一旦公司折腾不下去了,英国政府直接下场。
    要说这个薛家商行也不是好鸟,每年都有一两艘船迷航到了瓜达尔一带的海域,一来二去的与当地土王也混熟了,没少卖人家燧发枪。
    要不广州那么多兵工厂怎么活啊,必须要有销路嘛。卖给別人,贾璉还有点担心,卖给印度土王,那真是一点都不带担心的。反正那片地方,几百年之后还是一盘散沙,用的也都是万国造。哦,有个小兄弟用的c++套餐,那是另外一回事了。
    最近薛蟠还在琢磨,在这地方也弄个港口做补给点呢。
    英国人对於东大还是很警惕的,真要是遇见一两艘船只,那直接变身海盗就是了。
    怕的就是这种大规模船队,因为除了了巨型海难之外,没法解释船队消失的原因,只能是被英国舰队打了。
    一旦认准了,周帝国就不会跟听你辩解的,肯定是先打上门来再说。
    別看贾璉多次重申,对印度没兴趣,但英国人也不敢信啊。
    说起来,印度那个地方,除了耕地多点,別的资源是真不行,还不如西伯拉亚呢。
    可惜了,现在的西伯拉亚那边,真没人愿意去啊,太特么的冷了。
    即便是东平王,也就是盘踞在黑龙江流域,更远一点的地方,都是与当地土人达成协议,他们接受保护,这边与之贸易。用各种皮毛,黄金,换取粮食、铁器、以及武器。儘管每年东平王都能赚的盆满钵满,但是没卵用,因为他自己无法生產,在那片地方,钱是最没用的。
    所以,东平王与內地的贸易,每次都是带回去大批物资。
    最近东平王上了一份奏摺,他听说修铁路了,也想修一条通往关外的铁路。
    承辉帝拿奏摺给贾璉看,问他要不要修。
    贾璉看完奏摺后,一脸的嫌弃道:“他愿意出一半的钱,我就修。”
    承辉帝表示:“那朕就这样回復东平王了。”
    这东平王世子就在京城呢,接到回復,说贾璉的意思后,这廝当即跳的三尺高,破口大骂。
    “狗日的贾不器,他怎么不去抢啊?这关外也分东西南北,我家的地盘在北面的黑龙江呢,再往北一点都是森山老林。关外的好地方,那可都给了朝廷。修铁路要钱,我们只负责在家地盘內的。”
    东平王世子上奏,表明態度。
    承辉帝懒得做中间传话的人,让这俩坐一起,自己去谈。
    往关外修铁路这个事情呢,承辉帝当然是愿意的,不说带动多少產业的发展,单单对关外的控制,那就是另外一个层次了。
    至於要不要真的修,能修当然是最好的,如果费太多,承辉帝也不看急,那是贾璉该著急的事情。
    如今的关外,大大小小的农庄,那都是朝廷权贵的私人领地,面子上是朝廷的地盘而已。承辉帝年龄大了,很多事情有心无力,只能指望贾璉。
    说起来,当初为了安抚权贵外戚宗室,承辉帝也是放任他们在辽东跑马圈地。这个烂摊子,他是解决不了。
    东平王世子专门找一家顶级的青楼招待贾璉,设宴款待。
    因为有皇帝点头了,贾璉自然堂而皇之的来赴宴,只不过呢,没要女人。
    “我是来谈事情的,本应该在衙门里谈,世子坚持要在这谈,无关人员请退下吧。”倒不是贾璉正经,实在是家里女人太多了,这都照顾不过来了。而且,青楼女子接受的那些所谓的训练,在贾璉看来也没啥趣味,会琴棋书画又怎么了?我对这些没兴趣。
    好几个所谓的当红清信人,进门后还没站一会呢,被贾璉一番话说完,东平王世子只好挥手示意退下。
    二人对坐,世子亲自倒酒,举杯道:“不愧是最难请的客人,今天我先干为敬。”
    贾璉抬手按住他的手道:“等一下,先说正事,喝酒回头再说。”
    世子一脸的无奈,这么多年了,他能不知道贾璉是什么人么?本想打点感情牌的,现在看来是没戏了。
    世子放下杯子:“好,说正事。关外修铁路,別的我不说,从京城到山海关,再到辽东,这段距离怎么算,都算不到东平王府头上吧?
    贾璉听了顿时冷笑道:“你非要这么算,那我要好好说道说道了。修铁路为了什么?
    关外那么多黑土地,每年种的稻穀大豆,伐不完的木材,天量的物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我就问您,怎么运出来?靠你那点人力么?能让你运到天荒地老。让你出一半的资金怎么了?东平王是最大受益者。”
    世子也不是吃素的,立刻反驳:“做人要凭良心。就说辽东地面上吧,王府让出来的地盘,都是什么人拿到呢?听说你的食邑上发现了煤矿,附近还有铁山,难不成你能让那些煤和铁烂在地理,烂在山上?辽东那么多农庄,有一个算一个,哪个用不上铁路?你怎么不找他们要钱啊?”
    贾链抬手打断他:“停,他们是他们,你是你。贾某自会找他们收钱,不交钱的,別想用铁路运输物资。”
    世子听到此处,知道这次不能轻易过关了,缓和语气道:“这样好不好,以锦州为界,过了锦州往北的铁路,王府出资一半,但也要一半的股份。不能只让我们出钱,一点好处都没落下吧?”
    贾璉一点好脸色都没有,指著对面道:“你看看你这话说的,算盘珠子都崩我脸上了。跟我算帐,你是班门弄斧。你还想要股份,没门!你爱修不修,回头我修到关外,王府的屋子,一斤都別想走铁路,我说的,陛下来了我也不答应,除非撤掉我的一切职务。”
    世子脸色也变得极为难看,知道这次谈判难,不知道难成这样啊。
    “你这么说话就没意思了,都是自己人,修铁路也是为了朝廷,为了关外的物资能运进关內,为了朝廷更好的控制辽东。如今的战爭形势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东平王府就想安生的做个太平王,做个富家翁。”
    贾璉冷笑:“当初退出辽东算你们识趣,否则等著你们的是贾某人率部出关,论打仗,你差远了。行了,今天我愿意坐下来跟你谈,你应该抓住机会,不要狮子大开口,跟我这算计,你还是收起小心思吧。”
    贾璉的强势,让世子很难受,但他必须承认,贾璉说的都是实话。
    “出一半的钱,这个绝对不接受,大不了不修这条路。”世子也有点压不住火了,儘管他没资格对贾璉发火,对自己发火可以的,谁让自己贱呢,想著跟贾璉商量修铁路,好搞活关外的物资运输渠道。
    贾璉见火候差不多了,这才端起茶杯抿一口,淡淡道:“就算你不提,铁路修到关外,那也是迟早的事情。国家那么大,事情总有个先后。眼下修路的重点是金陵和武汉,
    这才是中原腹地,一个是粮食命脉,一个是財税命脉,辽东只能落在后面。”
    东平王世子知道,贾璉说的是实话,至少在皇帝的心目中,辽东的位置靠后。
    农耕时代就是这样,只要一块地方不適合种地,那就一定不被重视。辽东能种地,那又如何呢?能与长江流域比么?
    “行吧,你给个准话。”东平王世子只能先退一步。
    “这条路可以提前修,但有一条,辽东圈地的大小权贵外戚宗室,都要出一份钱,否则我寧愿不修。你只要记住,到时候规划做好了,该多少钱会告诉你,其他的不必你操心。还有,一时半会的,还修不到黑龙江流域,你且等著吧。到时候,多少会看在两家故旧的份上,给王府留点体面。”
    说完这话,贾璉起身告辞,全程就喝了一口茶,酒是一滴都没喝。
    坐在位子上的东平王世子没有动一下,呆滯的看著贾璉离开的背影。
    曾几何时,在北静王府,那个不起眼的贾璉,何曾被放在心里。如今成长到即便是王爷亲自来了,也不得不给足面子的地步。
    关於往东北修路的想法,贾璉早有计划,並且派了团队去实地勘测。
    东北那个地方,对於这个时代而言,实在是太重要了。
    为啥呢?要煤有煤,要铁有铁,別说什么贫矿,也別说澳洲的富铁矿。就现在的运输条件,澳洲的富铁矿就问你怎么运出来。
    也別说在当地修钢铁厂的屁话,钢铁厂这种东西,只能在內地修。
    海外即便是一根铁钉,都要从內地买回去。
    要打造当今世界最大的產业群,贾就必须这么做。
    如果不是靠著海外的需求,別说京城和广州的钢铁產业了,长江沿岸的苏钢,很多私营厂子,早就被挤兑的活不下去了。
    贾璉需要他们活下来,非但要活下来,还要继续壮大。
    工业化,指望国家来做,那是不现实的,必须让民间也跟上。贾璉只需要抓住军火生產就行了,还有就是不断的扩宽市场。
    关於铁路,在现有的科技水平条件下,先修到长江边上是必须的,其次才是贯通南北。在长江上修桥,贾璉这一辈子大概是看不到了。
    越往南,地形越复杂,修铁路就越难。
    没法子,只能先修好修的地方,关外无疑是比较好修的地方。
    至於对东平王世子说的那些话,多少有点欺负外行了。
    承辉帝把贾璉叫去问谈发如何,贾链据实回答。
    承辉帝听了沉默不语道:“如此,修通关外的铁路,確实难度很大。”
    贾璉淡淡道:“修是肯定要修的,迟早的事情。不过,谁家没出钱,微臣一定会盯死他家,一粒穀子都別想走铁路运出来。他们不交税就算了,还想占朝廷的便宜,门都没有。”
    提到税,承辉帝又不想听了,贾璉这是还没放下啊。
    “不要说气话了!”承辉帝只能如此安抚贾璉,心里要说没后悔,也是假的。只不过,年龄大了,精力真不行啊。

章节目录

红楼:我是贾璉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PO18脸红心跳只为原作者断刃天涯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断刃天涯并收藏红楼:我是贾璉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