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 亮獠牙
皇帝有任性的权利,可以给有重大贡献的工匠和商人赐官,而且是可以实缺的官。
內阁的反制手段,七品以下可以默认,七品以上坚决抵制,吏部那边都不给你走流程,按照捐官处理。
而且这一类官员,只能在七品以下蹉跎一辈子。否则任凭皇帝乱来,科举还有存在的意义么?
还有一个,要求皇帝收紧捐官,以前財政紧张,捐官还说的过去,如今再放任下去,
不是卖官爵么?
这么一来,有人不乐意了,五百两一个龙禁尉的钱,找谁收入?
裘世安都去了一趟內阁,对著张庭恩好言哀求:“宫里这些老人,总得有个进项,將来退下来能有个保证吧?”
作为內侍们的老祖宗,裘世安此举可谓暴烈。虽说太祖有规矩,內侍不得干政,可即便是內阁大臣,又有谁敢轻慢这些太监?
他们或许成不了事情,但是他们能坏你的事,甚至都不要费力气,只要一个消息,或者在皇帝面前讲事实的次序变一下。
承辉之治昭告天下之后,承辉帝的奋斗精神明显懈怠了。可能真的是累了,没有以前那么劳模了。
最近半年,承辉帝睡书房的时候少了,后宫的妃子们,迎来了春天。
眼看年底到了,今年上元节时闹出的事情,坏了皇帝的兴致,明年的上元节,皇帝决定再次大开灯会,庆祝一下。
他与內阁商量此事时,內阁诸公倒也没阻拦,只是说起上次的乱子不能再来一次了。
承辉帝很自然的问一句:“贾不器在忙什么?”
林如海起身回话:“陛下赐婚,不器正在忙这个事情,日子定在明年的二月二。”
承辉帝点点头,这个他懂,平妻嘛,自然是要在贾府里另外隔一块地方出来,级別待遇比照王熙凤。
“既然不器没別的事情,明年上元节灯火,就交给他负责张罗。”承辉帝现在能完全信任的人不多了,贾璉算一个。
说完这个事情,承辉帝打了个哈欠,起身道:“就到这吧,內阁也不必事事都要开会,今后非军机大事,內阁自处。”
这就是放权了,可以说除了紧抓高层的人事权和兵权,其他的权利承辉帝都不上心了。
皇帝这么说,內阁大臣们可不敢当真,该照旧还是会照旧一段时间的,只有过了一阵子,发现皇帝真的放权了,才会放心。
也不知道皇帝是不是在补偿內阁,又或者说皇帝现在就一门心思,搞钱!
其实现在內帑很有钱,有五千万元在银行放贷,內库还有三千万元的现金,眼看又是冬菜季节,內库少说又能进帐二百万元。还有开滦煤矿,石景山的钢铁厂,最迟明年年底收回投入的本钱,以后就是净赚。
每年最大一笔收入,还是市舶司的分成。
贾璉在广东六年多,市舶司的税收,从当初的每年总量一千万元,已经达到了三千万元。
內库拿四成,这就是每年一千二百万元。可以说,皇帝非常的有钱了。过去一年,皇帝也没那么省吃俭用了。
张庭恩是能感受到皇帝变化的人,他有点担心,后续的改革还能不能继续推进。不搞士绅一体纳粮,摊丁入亩就是个腿。短期內见效,时间长了就不行了。
皇帝说走就走,张庭恩等人目送后,转头时表情各异。
回到办公室,张庭恩把户部尚书叫来,交代他一句:“上个月户部呈报的统计数据,
提到今年夏秋两税,各地火耗比例增加的事情。户部擬一个奏章,上呈陛下。”
以往户部尚书由阁臣兼任,寧克去后,换了个新尚书叫康寧,却不是阁臣。
“各地官员为了私利,鼓励地方缴税时以白银为主,火耗是增加了,税收却没有增加。明明可以在当地银行兑换银元,却非要直接拿白银缴税,朝廷虽无明令禁止,却明显不合常理,其中必有蹊蹺。”康寧不是担心张庭恩理解错误,特意解释了一下。而是希望內阁背书。
张庭恩淡淡的看了一眼这个不肯担责任的滑头,不轻不重的敲打一句:“那行,回头內阁会议上,本相亲自来提。”
康寧一听这话,赶紧道:“属下这就回去草擬奏章,只是该直接上奏,还好先呈送內阁。”
经过这么多年的银元推广,民间不是没有存银,而是在钻政策的空子,甚至还是官商勾结。
火耗是地方官员收入的一大来源,朝廷推行银幣和白银缴税並行的政策,算是断了地方官的一条財路。这也是为何铸幣税內阁能拿一半的原因,就是在弥补火耗这一块,內阁也出台了一些类似职务津贴之类的政策,合理的补偿了官员的收入。
问题是,你都说合理了,本来是地方可以自己做主,合理不合理他们说了算,多少火耗是他们来定。
这里头的差距就很大了,地方官员自然是希望收上来的税是白银,而不是银元。朝廷出於方便税收的原因,银元推广的同时,允许收白银。
这本是方便地方的政策,却成了地方上与士绅商人交易的筹码。
天底下没有新鲜事,內阁六部的高官们,也都是基层上来的,能不清楚么?
户部尚书康寧有进步之心,所以才在统计报表里,强调了一下此事。回头內阁会议上提出来,知道是从报表上看出来的,皇帝一定会有所讚扬並记住他的工作成绩,这就不得罪人了。现在让户部直接上奏,把这事情摊开了讲,那不是得罪人么?
张庭恩的意思很明显,不能让內阁提你户部总结问题,这是你的本职工作。
“一式两份,一份呈送內阁,一份直接上奏。”张庭恩儘管不喜欢这个滑头,还是没有为难他。
凡事都有正常流程,首辅让做好本职工作,你討价还价,就该敲打你。
一时鸡贼的康寧,心知这次被张庭恩留下坏印象了。但他並没多担心,毕竟他这个户部尚书,也是皇帝比较信任的臣子,作为预备阁臣的储备。不可能为了这点事情,影响太多。正如李清那样,內阁里需要有人给张庭恩提反对意见。
张庭恩选择这个时候,提出这个事情也很有讲究。他就是要看看承辉帝的变化,如果是以前,收到这样的信息,皇帝一定会立刻处理。
如果没有立刻处理,那就说明皇帝是真的懈怠了,对於內阁来说,是好事,也是坏事。
好事是手里的权利在增加,坏事嘛,变法的阻力巨大,皇帝的支持不够,谈何变法呢?
作为变法派的旗帜,张庭恩必须维护变法派的成果和利益,並高举继续变法的大旗。
怕就怕,承辉帝决定通过扶持工商来开新税源后,认为做到摊丁入亩已经足够了,內部的变法路线应该进行调整。
这样一来,张庭恩就会很尷尬,也很危险。
经常变法的都知道,革-命重建制度比变法反而更简单。
即便有变法成功中,比如力学博士商鞅,下场不太美好。
关键是张庭恩还不能退!
离开內阁后,承辉帝精神焕发,大步流星的往后宫去,走半道上交代裘世安:“拿上金箭令,让贾璉把上元节灯会办好。”
裘世安就算想劝一句,金剑令不是这么用的,却依旧选择了遵命,没有扫兴。
这就是內侍最大的问题,他们的一切都是皇帝给的,他们是皇帝的家奴,还是不残障人士。
“圣人,还是写一份手令吧。”裘世安既然不劝了,那就把事情办周详了。
“也对,去良妃处写。”承辉帝越走越快。
这个良妃,是皇帝三天前宠幸的一个宫女,就是突然遇见了,觉得动心了,立刻付出行动。然后,一个普通宫女地位巨变。
这就是皇帝,这就是后宫,只要皇帝一句话,一个女人的命运就会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而且还不由她自己做主。
裘世安还发现,最近皇帝並不止宠幸了良妃一个,而是频频作案。经常一时兴起,在某个惟帐后面就扮了一个宫女。
也真不知道,是不是转移了注意力之后,精力都换个方向使用了。
拿到金剑令的贾璉,还真是有点意外,儘管如此,还是接受了差遣,说是休假,皇帝来了兴致,你只能出力。
在此之前,贾璉还要走一趟內阁,去见一见张庭恩,確认一下。
如果內阁存在反对意见,贾璉就是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
嘆息了一声,贾璉出门了,好好的假期,非要给自己找点事情做,其他人都死绝了么?
一路畅通无阻的在內阁见到了张庭恩,贾璉说明事情后,张庭恩表示:“確有其事!
陛下出內帑办灯会,我等没必要扫兴。只是出於担心上元节灯火的旧事重现,所以陛下想到了你。”
贾璉是真的不知道该高兴还是该生气,我在休假啊。我这么多年在外奔波,不能逮著一个人往死里用啊。
“既然內阁无异议,我就去办了。不过先把话说在前面,动静闹大了,內阁別找后帐。”如今贾璉说话,也不那么低声下气了,好歹是代理过总督的大员了。
“为师还是希望,你能来帮一把。摊丁入亩全面推行,明年就能见成效,再往后士绅一体纳粮,阻力太大了。为了国家,为了百姓,你不该袖手旁观。”张庭恩也是一番肺腑之言,恳切至极。
贾璉听了有所触动,但是不多。毕竟这事情,皇帝不点头,一切都白搭。这就是君主集权的弊端了。
一切都要看皇帝的態度,否则所谓的改良变法,就是镜水月。
离开內阁,贾璉直奔五城兵马司,这边现在的御史们,贾璉是一个都不熟悉,但是下面的官兵,却都是熟人。
大门口贾璉还没下马呢,门房从里头衝出来:“给贾大人请安!祝寧早日入阁,封侯拜相。”
“你可拉倒,贾某国公之后,你给我整侯爵去了,咋还降级了呢?”贾璉很轻鬆的开玩笑,门子与有荣焉,胸膛挺起。
门子飞奔入內通报,贾璉倒是没著急进去,站在大门口,东张西望。这里一切都没太多变化,就是地上卫生搞的很不错,这都是当年他留下来的东西。如今算是完整的继承下来了。
里头呼啦啦一大群官员出来,为首的御史领班,带头给贾璉行礼。
贾璉不动声色的看著这些不熟悉的御史,掏出金剑:“上諭!诸位不必跪拜,站著听就行。”
宣读了承辉帝的意思后,下面的官员面露难色,贾璉知道打过年的让人甲板,確实不太好,根据过去的经验道:“所有人,加班费给够,一日算三日。”这一下各位御史的表情更难看了,领班御史道:“贾大人,没钱了!”
贾璉一听,非常霸道的问:“本官多年创收,当初走的时候,帐面上还有上八百万元,这才几年的工夫,就算一分钱没进帐,也不至於哭穷吧?”
一干御史纷纷面露苦躲闪之色,下面的官兵却都露出不忿的表情。
贾璉看出端倪来了,好吧,我就为兄第们再霸道一次。
“没人说话么?好,就当你们没钱,本官这就去找陛下,出內帑给大家发钱。”贾璉这么一说,诸位文官顿时面露喜色,纷纷称颂贾璉体恤下情,官兵却都面露黯然,越发的沉默了。
贾璉笑呵呵的走了,直奔督察院,门子新来的不认识他,要拦著被一脚端翻在地。
贾璉大步流星的入內,找到方颂的办公室,一脚给门端开。
正在里面打瞌睡的方颂直接嚇醒,跳將起来。看清楚来的是贾璉,这才鬆一口气:“不器兄,我没得罪你吧?”
“你把五城兵马司掏空了,我想给过年加班的兄弟们多发点钱好过年都没钱了,你说得罪我没?贾某人顏面扫地,总宪大人。”贾璉气急败坏的样子,给方颂嚇的不轻,赶紧张罗著上茶请坐,还不停的解释:“这事真不怨我。”
贾璉冷笑道:“巡城御史干的事情,我不找你找谁啊?”
方颂並不畏惧,笑道:“这事,您得找二殿下,当初他监管五城兵马司,对下面的御史放权太过,如今我都使唤不动他们。去年还想换了他们几个,吏部那边直接给报告打回来。要我说,別看我在总宪的位置上呆著,下面的人仗著背后有靠山,根本不把本官放在眼里。”
贾璉立刻听懂了,笑道:“行,不怪你。督察院的事情,恕贾某爱莫能助,告辞!”
转头贾璉就去了宫里,递上金牌求见。
很快有內侍引入至乾清宫,內侍解释,陛下有事情在忙,请贾大人等一会。
贾璉谢过,並塞过去一张银票。这位內侍才低声快速的说了一句:“陛下今年宠幸甚多。”
贾璉—“,我草,那个劳模皇帝呢?还给我啊!
难怪了,这次回来,总觉得气氛不对劲。张庭恩也遮遮掩掩的。
md,夏守忠这条老狗,收钱的时候很乾脆,报信却不及时。
这一等就是一个多小时,总算承辉帝红光满面的出现了,仔细一看,眼窝有点陷下去了。
贾璉也没说什么陛下要保重身体的话,自己就不是啥好鸟。
“微臣见过陛下,您交毯的事情啊,壮多钱才能办了。”贾璉上来就戳承辉帝的痛处,找他要钱。
承辉帝听了立刻表情一凝:“咋的?內务府那边为难你了,朕说了拨內帑一百万元,
把灯会办的漂漂亮亮。”
说完承辉帝扭头就喊:“裘世安,滚过来。”
贾璉赶紧拦住:“陛下,不关裘公的事情,么不关內务府的事情。”
承辉帝这才顺了气,露出笑容:“那为啥?”
贾璉这才说了五城兵马司的事情,然后解释一句:“陛下,微臣当初离开时,帐面上有八百万万元。攒了好些年的家底,这才几年就被糟蹋乾净了。说起来是二殿下放权太过,丞么怪不壮二殿下。他们连方总宪都没放在眼里呢。”
承辉帝听的脸色瞬间阴沉,皇帝最敏感的就是两件事,一个是钱,一个是权。
朕手里的快刀,居然在督察院被架空了,你们想干啥?林如海?那不能,林如海乾不出这事,是林如海贾璉么不能找这来。
“你想怎么样?”承辉帝低声问,这话要正確秉解,翻仕如下【你想做到哪一步?】
“这五个巡城御史,公上御史领班,一共六个人,都要好好查一查。八百万啊,有这钱,五城兵马司的官兵们,做啥都没后顾之忧。伤了残了,都有个一份抚恤交毯。如今他们这么干,这钱啊,別管进了谁的口袋,微臣不问,只要不该的钱都给微臣送回来。”
承辉帝想了想:“朕给方颂下旨,让他去查,爱卿这边朕出內帑,先干活,別耽亏了灯会。”
“微臣谢过陛下关爱,只是,微臣这些年不在京城,有些人以为微臣的疗牙被拔掉了,微臣想亮一亮。”贾璉笑嘻嘻的说著,承辉帝摇头,无语的点了点贾璉几下:“行,
朕让方颂协助你。”
皇帝有任性的权利,可以给有重大贡献的工匠和商人赐官,而且是可以实缺的官。
內阁的反制手段,七品以下可以默认,七品以上坚决抵制,吏部那边都不给你走流程,按照捐官处理。
而且这一类官员,只能在七品以下蹉跎一辈子。否则任凭皇帝乱来,科举还有存在的意义么?
还有一个,要求皇帝收紧捐官,以前財政紧张,捐官还说的过去,如今再放任下去,
不是卖官爵么?
这么一来,有人不乐意了,五百两一个龙禁尉的钱,找谁收入?
裘世安都去了一趟內阁,对著张庭恩好言哀求:“宫里这些老人,总得有个进项,將来退下来能有个保证吧?”
作为內侍们的老祖宗,裘世安此举可谓暴烈。虽说太祖有规矩,內侍不得干政,可即便是內阁大臣,又有谁敢轻慢这些太监?
他们或许成不了事情,但是他们能坏你的事,甚至都不要费力气,只要一个消息,或者在皇帝面前讲事实的次序变一下。
承辉之治昭告天下之后,承辉帝的奋斗精神明显懈怠了。可能真的是累了,没有以前那么劳模了。
最近半年,承辉帝睡书房的时候少了,后宫的妃子们,迎来了春天。
眼看年底到了,今年上元节时闹出的事情,坏了皇帝的兴致,明年的上元节,皇帝决定再次大开灯会,庆祝一下。
他与內阁商量此事时,內阁诸公倒也没阻拦,只是说起上次的乱子不能再来一次了。
承辉帝很自然的问一句:“贾不器在忙什么?”
林如海起身回话:“陛下赐婚,不器正在忙这个事情,日子定在明年的二月二。”
承辉帝点点头,这个他懂,平妻嘛,自然是要在贾府里另外隔一块地方出来,级別待遇比照王熙凤。
“既然不器没別的事情,明年上元节灯火,就交给他负责张罗。”承辉帝现在能完全信任的人不多了,贾璉算一个。
说完这个事情,承辉帝打了个哈欠,起身道:“就到这吧,內阁也不必事事都要开会,今后非军机大事,內阁自处。”
这就是放权了,可以说除了紧抓高层的人事权和兵权,其他的权利承辉帝都不上心了。
皇帝这么说,內阁大臣们可不敢当真,该照旧还是会照旧一段时间的,只有过了一阵子,发现皇帝真的放权了,才会放心。
也不知道皇帝是不是在补偿內阁,又或者说皇帝现在就一门心思,搞钱!
其实现在內帑很有钱,有五千万元在银行放贷,內库还有三千万元的现金,眼看又是冬菜季节,內库少说又能进帐二百万元。还有开滦煤矿,石景山的钢铁厂,最迟明年年底收回投入的本钱,以后就是净赚。
每年最大一笔收入,还是市舶司的分成。
贾璉在广东六年多,市舶司的税收,从当初的每年总量一千万元,已经达到了三千万元。
內库拿四成,这就是每年一千二百万元。可以说,皇帝非常的有钱了。过去一年,皇帝也没那么省吃俭用了。
张庭恩是能感受到皇帝变化的人,他有点担心,后续的改革还能不能继续推进。不搞士绅一体纳粮,摊丁入亩就是个腿。短期內见效,时间长了就不行了。
皇帝说走就走,张庭恩等人目送后,转头时表情各异。
回到办公室,张庭恩把户部尚书叫来,交代他一句:“上个月户部呈报的统计数据,
提到今年夏秋两税,各地火耗比例增加的事情。户部擬一个奏章,上呈陛下。”
以往户部尚书由阁臣兼任,寧克去后,换了个新尚书叫康寧,却不是阁臣。
“各地官员为了私利,鼓励地方缴税时以白银为主,火耗是增加了,税收却没有增加。明明可以在当地银行兑换银元,却非要直接拿白银缴税,朝廷虽无明令禁止,却明显不合常理,其中必有蹊蹺。”康寧不是担心张庭恩理解错误,特意解释了一下。而是希望內阁背书。
张庭恩淡淡的看了一眼这个不肯担责任的滑头,不轻不重的敲打一句:“那行,回头內阁会议上,本相亲自来提。”
康寧一听这话,赶紧道:“属下这就回去草擬奏章,只是该直接上奏,还好先呈送內阁。”
经过这么多年的银元推广,民间不是没有存银,而是在钻政策的空子,甚至还是官商勾结。
火耗是地方官员收入的一大来源,朝廷推行银幣和白银缴税並行的政策,算是断了地方官的一条財路。这也是为何铸幣税內阁能拿一半的原因,就是在弥补火耗这一块,內阁也出台了一些类似职务津贴之类的政策,合理的补偿了官员的收入。
问题是,你都说合理了,本来是地方可以自己做主,合理不合理他们说了算,多少火耗是他们来定。
这里头的差距就很大了,地方官员自然是希望收上来的税是白银,而不是银元。朝廷出於方便税收的原因,银元推广的同时,允许收白银。
这本是方便地方的政策,却成了地方上与士绅商人交易的筹码。
天底下没有新鲜事,內阁六部的高官们,也都是基层上来的,能不清楚么?
户部尚书康寧有进步之心,所以才在统计报表里,强调了一下此事。回头內阁会议上提出来,知道是从报表上看出来的,皇帝一定会有所讚扬並记住他的工作成绩,这就不得罪人了。现在让户部直接上奏,把这事情摊开了讲,那不是得罪人么?
张庭恩的意思很明显,不能让內阁提你户部总结问题,这是你的本职工作。
“一式两份,一份呈送內阁,一份直接上奏。”张庭恩儘管不喜欢这个滑头,还是没有为难他。
凡事都有正常流程,首辅让做好本职工作,你討价还价,就该敲打你。
一时鸡贼的康寧,心知这次被张庭恩留下坏印象了。但他並没多担心,毕竟他这个户部尚书,也是皇帝比较信任的臣子,作为预备阁臣的储备。不可能为了这点事情,影响太多。正如李清那样,內阁里需要有人给张庭恩提反对意见。
张庭恩选择这个时候,提出这个事情也很有讲究。他就是要看看承辉帝的变化,如果是以前,收到这样的信息,皇帝一定会立刻处理。
如果没有立刻处理,那就说明皇帝是真的懈怠了,对於內阁来说,是好事,也是坏事。
好事是手里的权利在增加,坏事嘛,变法的阻力巨大,皇帝的支持不够,谈何变法呢?
作为变法派的旗帜,张庭恩必须维护变法派的成果和利益,並高举继续变法的大旗。
怕就怕,承辉帝决定通过扶持工商来开新税源后,认为做到摊丁入亩已经足够了,內部的变法路线应该进行调整。
这样一来,张庭恩就会很尷尬,也很危险。
经常变法的都知道,革-命重建制度比变法反而更简单。
即便有变法成功中,比如力学博士商鞅,下场不太美好。
关键是张庭恩还不能退!
离开內阁后,承辉帝精神焕发,大步流星的往后宫去,走半道上交代裘世安:“拿上金箭令,让贾璉把上元节灯会办好。”
裘世安就算想劝一句,金剑令不是这么用的,却依旧选择了遵命,没有扫兴。
这就是內侍最大的问题,他们的一切都是皇帝给的,他们是皇帝的家奴,还是不残障人士。
“圣人,还是写一份手令吧。”裘世安既然不劝了,那就把事情办周详了。
“也对,去良妃处写。”承辉帝越走越快。
这个良妃,是皇帝三天前宠幸的一个宫女,就是突然遇见了,觉得动心了,立刻付出行动。然后,一个普通宫女地位巨变。
这就是皇帝,这就是后宫,只要皇帝一句话,一个女人的命运就会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而且还不由她自己做主。
裘世安还发现,最近皇帝並不止宠幸了良妃一个,而是频频作案。经常一时兴起,在某个惟帐后面就扮了一个宫女。
也真不知道,是不是转移了注意力之后,精力都换个方向使用了。
拿到金剑令的贾璉,还真是有点意外,儘管如此,还是接受了差遣,说是休假,皇帝来了兴致,你只能出力。
在此之前,贾璉还要走一趟內阁,去见一见张庭恩,確认一下。
如果內阁存在反对意见,贾璉就是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
嘆息了一声,贾璉出门了,好好的假期,非要给自己找点事情做,其他人都死绝了么?
一路畅通无阻的在內阁见到了张庭恩,贾璉说明事情后,张庭恩表示:“確有其事!
陛下出內帑办灯会,我等没必要扫兴。只是出於担心上元节灯火的旧事重现,所以陛下想到了你。”
贾璉是真的不知道该高兴还是该生气,我在休假啊。我这么多年在外奔波,不能逮著一个人往死里用啊。
“既然內阁无异议,我就去办了。不过先把话说在前面,动静闹大了,內阁別找后帐。”如今贾璉说话,也不那么低声下气了,好歹是代理过总督的大员了。
“为师还是希望,你能来帮一把。摊丁入亩全面推行,明年就能见成效,再往后士绅一体纳粮,阻力太大了。为了国家,为了百姓,你不该袖手旁观。”张庭恩也是一番肺腑之言,恳切至极。
贾璉听了有所触动,但是不多。毕竟这事情,皇帝不点头,一切都白搭。这就是君主集权的弊端了。
一切都要看皇帝的態度,否则所谓的改良变法,就是镜水月。
离开內阁,贾璉直奔五城兵马司,这边现在的御史们,贾璉是一个都不熟悉,但是下面的官兵,却都是熟人。
大门口贾璉还没下马呢,门房从里头衝出来:“给贾大人请安!祝寧早日入阁,封侯拜相。”
“你可拉倒,贾某国公之后,你给我整侯爵去了,咋还降级了呢?”贾璉很轻鬆的开玩笑,门子与有荣焉,胸膛挺起。
门子飞奔入內通报,贾璉倒是没著急进去,站在大门口,东张西望。这里一切都没太多变化,就是地上卫生搞的很不错,这都是当年他留下来的东西。如今算是完整的继承下来了。
里头呼啦啦一大群官员出来,为首的御史领班,带头给贾璉行礼。
贾璉不动声色的看著这些不熟悉的御史,掏出金剑:“上諭!诸位不必跪拜,站著听就行。”
宣读了承辉帝的意思后,下面的官员面露难色,贾璉知道打过年的让人甲板,確实不太好,根据过去的经验道:“所有人,加班费给够,一日算三日。”这一下各位御史的表情更难看了,领班御史道:“贾大人,没钱了!”
贾璉一听,非常霸道的问:“本官多年创收,当初走的时候,帐面上还有上八百万元,这才几年的工夫,就算一分钱没进帐,也不至於哭穷吧?”
一干御史纷纷面露苦躲闪之色,下面的官兵却都露出不忿的表情。
贾璉看出端倪来了,好吧,我就为兄第们再霸道一次。
“没人说话么?好,就当你们没钱,本官这就去找陛下,出內帑给大家发钱。”贾璉这么一说,诸位文官顿时面露喜色,纷纷称颂贾璉体恤下情,官兵却都面露黯然,越发的沉默了。
贾璉笑呵呵的走了,直奔督察院,门子新来的不认识他,要拦著被一脚端翻在地。
贾璉大步流星的入內,找到方颂的办公室,一脚给门端开。
正在里面打瞌睡的方颂直接嚇醒,跳將起来。看清楚来的是贾璉,这才鬆一口气:“不器兄,我没得罪你吧?”
“你把五城兵马司掏空了,我想给过年加班的兄弟们多发点钱好过年都没钱了,你说得罪我没?贾某人顏面扫地,总宪大人。”贾璉气急败坏的样子,给方颂嚇的不轻,赶紧张罗著上茶请坐,还不停的解释:“这事真不怨我。”
贾璉冷笑道:“巡城御史干的事情,我不找你找谁啊?”
方颂並不畏惧,笑道:“这事,您得找二殿下,当初他监管五城兵马司,对下面的御史放权太过,如今我都使唤不动他们。去年还想换了他们几个,吏部那边直接给报告打回来。要我说,別看我在总宪的位置上呆著,下面的人仗著背后有靠山,根本不把本官放在眼里。”
贾璉立刻听懂了,笑道:“行,不怪你。督察院的事情,恕贾某爱莫能助,告辞!”
转头贾璉就去了宫里,递上金牌求见。
很快有內侍引入至乾清宫,內侍解释,陛下有事情在忙,请贾大人等一会。
贾璉谢过,並塞过去一张银票。这位內侍才低声快速的说了一句:“陛下今年宠幸甚多。”
贾璉—“,我草,那个劳模皇帝呢?还给我啊!
难怪了,这次回来,总觉得气氛不对劲。张庭恩也遮遮掩掩的。
md,夏守忠这条老狗,收钱的时候很乾脆,报信却不及时。
这一等就是一个多小时,总算承辉帝红光满面的出现了,仔细一看,眼窝有点陷下去了。
贾璉也没说什么陛下要保重身体的话,自己就不是啥好鸟。
“微臣见过陛下,您交毯的事情啊,壮多钱才能办了。”贾璉上来就戳承辉帝的痛处,找他要钱。
承辉帝听了立刻表情一凝:“咋的?內务府那边为难你了,朕说了拨內帑一百万元,
把灯会办的漂漂亮亮。”
说完承辉帝扭头就喊:“裘世安,滚过来。”
贾璉赶紧拦住:“陛下,不关裘公的事情,么不关內务府的事情。”
承辉帝这才顺了气,露出笑容:“那为啥?”
贾璉这才说了五城兵马司的事情,然后解释一句:“陛下,微臣当初离开时,帐面上有八百万万元。攒了好些年的家底,这才几年就被糟蹋乾净了。说起来是二殿下放权太过,丞么怪不壮二殿下。他们连方总宪都没放在眼里呢。”
承辉帝听的脸色瞬间阴沉,皇帝最敏感的就是两件事,一个是钱,一个是权。
朕手里的快刀,居然在督察院被架空了,你们想干啥?林如海?那不能,林如海乾不出这事,是林如海贾璉么不能找这来。
“你想怎么样?”承辉帝低声问,这话要正確秉解,翻仕如下【你想做到哪一步?】
“这五个巡城御史,公上御史领班,一共六个人,都要好好查一查。八百万啊,有这钱,五城兵马司的官兵们,做啥都没后顾之忧。伤了残了,都有个一份抚恤交毯。如今他们这么干,这钱啊,別管进了谁的口袋,微臣不问,只要不该的钱都给微臣送回来。”
承辉帝想了想:“朕给方颂下旨,让他去查,爱卿这边朕出內帑,先干活,別耽亏了灯会。”
“微臣谢过陛下关爱,只是,微臣这些年不在京城,有些人以为微臣的疗牙被拔掉了,微臣想亮一亮。”贾璉笑嘻嘻的说著,承辉帝摇头,无语的点了点贾璉几下:“行,
朕让方颂协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