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章 无题
    一大早黛玉就起来了,对著镜子收拾自己。
    贾敏进来的时候,脸上全是宠爱的戏謔,黛玉从镜子里看见母亲时,起身时狠狠瞪了一眼紫鹃。
    “你啊,这样子你父亲见了得多上心,怕是上值的心思都没了。”贾敏笑著调侃一句,丈夫的心思她最清楚了。
    黛玉这才害羞的低头,拉著贾敏的手摇晃身子撒娇:“大不了做老姑娘。”
    贾敏抬手轻轻点了一下黛玉的额头:“去处哄你父亲上值。”
    林如海一个人坐在餐桌前,手里端著茶杯,眼神呆滯的看著前方。
    黛玉至身后,抬手给他捏肩膀,林如海这才露出微笑:“昨日二殿下的消息送到,荷兰人同意开启谈判,只不过要来京城谈。虽然是缓兵之计,只要愿意谈,总比继续打要强,”
    黛玉听了忍不住问:“洋人只有知道打不过,才愿意谈,为何不乾脆点继续打呢?”
    林如海很愿意跟黛玉谈这些,毕竟嫁过去之后,与贾璉能有思想上的交流才是长久之道。
    “广州市舶司每年二百万元的截流,这些年户部的日子过的紧巴巴的。再说了,钱经过贾璉的手出去,眼红的人多了。”
    这么一说,黛玉就明白了。这其中牵扯的利益太大了。
    海军太过烧钱了,贾璉坐镇广州,想取而代之的人太多了。即便是贾璉不贪,每年的进项也不下二十万元。
    这其中还牵扯到铜的买卖,大周缺铜,西洋人用铜锭做压舱石,运到后出售是一个价,贾璉拿到手转一下,又是另外一个价。
    西洋人用铜锭换瓷器做压舱石,可谓一举两得。靠著这一招,广州港的贸易一直很稳。洋人不主动北上,其他港口的官员就只能干看著。
    孙化贞出事之前,已经有不少人弹劾贾璉有拥兵自重的嫌疑了。
    为长远计,林如海还是希望贾璉早点从广州调走。都是做官,在外面坐镇与在京城皇帝跟前,完全是两个情况。
    黛玉读书多,自然知道这里面的差別。
    儘管心里对於女儿的事情很不爽,林如海还是正常去上值了,快过年了,今天是年前最后半天的班,上完就可以放假了。过年期间轮值另说。
    从这点,大周朝对於文臣还是很宽容的。皇权时代,皇帝不会轻易出城,文臣们也不愿意看见皇帝出城。皇帝也不接受內阁大臣们代表皇帝去地方慰问,所以呢,现代社会那种一到过年,领导人都要四处慰问的现象是不会发生的。这里过年是真的能放假休息。过年最辛苦的,就是九门镇守军,以及龙禁尉、神机镇这些武装力量。
    林如海刚出门不久,贾璉就到了,隨行的还有一车礼物。新式的四轮马车,运载量不是两轮车可以比的。
    贾敏闻讯之后,叫上还在装矜持的黛玉一道出迎。
    自车上下来,步行走侧门入內,见母女二人已经先等著,贾璉上前见礼。
    面对黛玉时,贾璉一副深情脸:“妹妹清减了!”黛玉深情对视:“璉哥哥辛苦了。”
    贾敏在一边被餵了一嘴,哼了一声。黛玉赶紧欠身道福,问候一声,不再对视。
    贾璉这才赶紧献宝,带回来的礼物里,贾敏一个箱子,黛玉一个箱子,打开一看,里头全是各种顏色的宝石、玳瑁、翡翠首饰等贵重物品。车上还有一个大箱子里,装的全是象牙。这些东西,大部分是贾璉从马尼拉抢回来的,翡翠则是专门派人採购的。
    就这两箱子里装的东西,在京城的地面上,没有五十万两拿不下来。就这,还没算车上装的其他礼物。
    “南洋那地方,贵重小巧的物件不多,金银俗物恐妹妹不喜。这里有啥妹妹喜欢的,以后我让人多弄一些。”
    儘管出身富贵,贾敏一次看见两箱子的贵重物品,也是暗暗心惊,心道这璉哥儿,怕不是把从南阳弄回来的好东西都送过来了吧?回头王熙凤知道了,怕不是要跟他闹。
    女人嘛,精神寄託和物质寄託,没有太明显的分野。
    网上很多女人对男朋友要求这个要求那个,实际上是中了网上一些鸡汤贩子的毒,看不清自己。
    经济利益她要,情绪价值也要,既要又要。
    现实中高价值男性群体占比很低的,有些看不清自己的女人,耽误了也就耽误了。
    成年人呢,为自己的选择买单。
    (ps:真有感而发,家里有个闺女。)
    贾敏和黛玉都能感受到贾璉的重视,林家是不缺银子,也不至於每个人弄一箱子这些宝贝。
    贾敏和黛玉拉著贾璉坐下谈话,期间主要是黛玉在问他南洋的事情,其实每个月的通信都有讲过,只是比不得当面细说。
    贾璉口才不错,南洋战事,条理分明。太血腥的就不说了,只是说一些大势和用兵的原则。
    贾敏则关心贾璉在南洋时,有没有因为瘴癘而生病。
    瘴癘这个东西呢,通俗的讲法有两个主要的原因,一个是中医说的水土不服,一个是疟疾。
    贾璉的军中严禁喝生水,大大的降低了水土不服的影响,但是疟疾没法子,蚊子是会飞的。只能是儘量的灭蚊,防蚊。
    嗯,无法根绝。越往南方,蚊子就越多。一个是水面多,一个是气温高,蚊子一年四季都在繁殖。
    说完了南洋的事情,黛玉又问起江南的事情,贾璉只好继续。
    別的女人可能不喜欢听这些,贾敏和黛玉倒是听的很认真。
    说到贾璉在苏州整治士绅时,黛玉不禁问:“江南乃税赋重地,本来税赋压力就大,民间抗拒不是很正常的么?”
    贾璉听了並无不快,只是暗道:黛玉在现在,也是个键政高手。
    “妹妹说的对,只是不全面。”贾璉高兴黛玉喜欢谈这些,王熙凤就不爱说这些。
    后院的女人视野开阔一点,贾璉不认为是坏事。
    “哥哥仔细说说。”黛玉也来兴致,她素来喜好歷史和政治。
    嗯,贾璉稍稍沉吟,想著如何简单的解释清楚,又不会犯忌讳。总不能说阶-级矛盾吧。
    “江南富庶的根源在於地理环境带来的物產丰富,当地士绅能享受富庶生活的前提是朝局稳定。妹妹读过史书,知道乱世是个什么样的惨状。天下一旦乱了,江南富庶之地,就是群狼环视的局面。天下乱了,江南士绅们可能就是最肥美的肉。江南人享受了朝廷提供的稳定环境,就有义务承担必要的责任。人是自私的,江南士绅就是最典型的享受了好处,却不愿意承担责任的代表。站在当今的角度看问题,无论如何,江南的百姓活的要比北地的百姓活的滋润的多的多。”
    歷史上江南士绅最老实的时候,还是在清朝。因为清朝真的会杀人,真的会搞文字狱。
    贾璉的观点,本朝的皇帝对江南还是太宽容了。江南士绅財富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就会用手里的財富交易权力。
    只有財富没有权力意味著什么,读过史书的人都很明白。
    这也是很多资本家在完成財富积累后,一定会谋求社会地位的提高。
    聪慧的黛玉听懂了贾璉的意思,下意识的轻轻点头。
    “本朝的工商税制度极不完善,存在很多漏洞。如果能填补上,財政收入將再上一个更大的台阶。我在广州期间,一直在尝试解决这个问题,已经在对外贸易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贾璉所谓的尝试,其实就两个字“透明”,通过交易大厅,將一切都放在明处。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外商来贸易,交多少税完全由市舶司说了算。內务府那帮人有多贪,贾璉可是太清楚了。说实话,也就是贾璉了,换成任何一个大臣,都不敢碰內务府的利益。
    断人財路杀人父母,单单一个市舶司,贾璉得罪的人就少了。
    但怎么说呢,有皇帝的信任,加上税收大幅度的增加,手握兵权的贾璉根本不怕那些人。
    现在的承辉帝还是太手软了,等到贾璉入阁了,第一件事情就是狠狠的整顿吏治,而不是现在只是抓考成法。
    考成法其实有很大的毛病,因为只看结果。下面的官员为了升官,为了出成绩,肯定会狠狠的搜刮地方。
    不是说没有那种有良心的好官,只是很少。这个真的跟制度无关,单纯的就是官员的个人道德水准决定的。
    (ps:当先国內最要紧的危机之一,就是化-债。怎么来了?稍微关注点时政新闻而非八卦的心里就很清楚。说到化债,灯塔的36万亿债务,也不知道能撑多久。估计有生之年是能看见的。)
    两人聊的起劲,贾敏便悄悄的离开,製造两人相处的环境。
    如果是正常的大户人家的闺女,绝对不会这样放任男女相处的,黛玉这边已经没別的选择了,贾敏和林如海只能认了。
    想到贾璉登门的林如海心不在焉,年前最后一次內阁会议,安排好值班的事情,就要正式放假了。
    承辉帝也注意到大家的心思涣散了,正准备宣布散会时,张庭恩突然提起一个话题:“二殿下的奏报,大家都看了。奥斯曼帝国的使者已经到了南洋,正月里就能到。荷兰国愿意就爪哇归属进行谈判,代表也是正月就能到。再有就是西寧王传来的消息,罗斯国的使者抵达迪化,最多两个月就能到京城。如何与三国展开谈判的问题,需要一个熟悉西洋事务的大臣坐镇。为避免到时候手忙脚乱,还是儘快確定人选。”
    这事情急么?真不急,毕竟人到了,还要在边境滯留半个月,以免来使中有染病疫者。算起来,最快也要二月才能开始谈判。
    现在年都没到呢,时间还有的是。
    所以张庭恩这个时候提出这个事情,肯定是有所指的。
    承辉帝露出明显的诧异之色,说明事先张庭恩並无沟通。嗯,现在说,也算是提前了。
    承辉帝没有在这个问题上想太多,不就是针对贾璉来的么?过去几年,贾璉做的事情,实际上都是承辉帝想做的。
    张庭恩这个时候提这个,其实就是在暗示皇帝,该把人调回来了。
    承辉帝並没说话,他不打算替贾璉做主,还是希望听听贾璉的意见再说。南洋的事情,看似大局已定,实际上还有很多事情没做完。
    “荷兰人要来京师谈判,二殿下就不该答应,这是缓兵之计。”李清很明確的指出了问题的关键。以前他的態度虽然不明確,但更倾向於李元是肯定的,毕竟一个温和的贤王,做文臣的没有不喜欢的。现在的局面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李元都去了南洋了,想回来很难了。这个话看似是衝著李元去的,实际上还有拦著贾璉回来的意思。毕竟南洋那一摊子,一直是贾璉在负责。如果不是孙化贞中风了,贾璉还在婆罗洲呢。
    还有一个事情,內阁集体都是对皇帝很不满的。那就是他秘密调贾璉回国去江南,事先真是一点风都没漏。等到贾璉回到广州,內阁才知道。
    “李相所言极是,贾不器还是两广代总督,此番回京也是来述职的,不能就这么一走了之。”林如海这么说,也是有原因的,他不能明著支持贾璉就此留下。这不符合程序。
    其实承辉帝还没考虑这个问题,把贾璉留下来简单,南洋丟给李元,皇帝也不是很放心。
    郭衍一看林如海都说话了,立刻接过:“陛下,贾不器確实是能臣,但凡事不能指望他一个人做吧?”
    潘季驯则是一言不发,这个事情他肯定不掺和。万一得罪了贾璉呢?
    林如海不怕得罪贾璉,李清也不怕,郭衍与贾璉关係糟糕,他们都无所谓,潘季驯不行。
    承辉帝一番沉吟后,淡淡道:“年过了再说吧,不急於一时。”
    张庭恩其实也没指望立刻决定,提一句让皇帝有个印象的意思。他也是有私心的,摊丁入亩的事情受挫后,考成法的执行都受到了影响。內阁的威信不能被动摇,想要树立內阁的威信,让贾璉出手是最佳的选择。
    (本章完)

章节目录

红楼:我是贾璉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PO18脸红心跳只为原作者断刃天涯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断刃天涯并收藏红楼:我是贾璉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