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出个损招
贾璉也知道人口普查很难,但怎么说呢,我只负责提出建议,如何解决,肯定是不管的。
真的要能做到的事情,贾璉不会提建议,先做就好了。
比如说蒸汽机的运用,贾璉这边有一批最好的工匠,每天都在造。
造的过程中,还让工人发挥个人智慧,搞出各种新设备,然后用设备再生產设备,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这其中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別的,而是统一度量。机械就是这样,加工精度越高,造出来的东西越好用。
例如,眼下正在试验的后装步枪,如何解决气密性,只有一个办法,提高加工精度。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钢材的质量问题,这个该如何提高,以前遵化铁厂官营的时候,贾璉也没啥好法子,他是外行。现在私营了,可以提要求了。
当然了,贾璉也不是光提要求,而是给出了建议,比如往钢水里加点东西,比如锰,或者硅。
不解决材料的问题,就算有合適的工具机,没有刀头,也难以发挥作用。
一时半会的,也只能慢慢来了,目前试验中的后装步枪,用的还是黑火药的纸壳弹。
承辉帝与张庭恩、寧克三人商议之后,暂时没有结论,最终决定要上內阁会议,看看大家怎么说。
其实这么决定大概就是要放弃了,人多意见多,反对的声浪只要稍微大一点,事情多半就拖下来了。
张庭恩倒是很在意这个事情,下班前让人叫贾璉上家里去。
贾璉按时赴约,张庭恩连杯茶都没上,直接就问:“重编黄册的事情,是你的建议?”
贾璉点点头:“对,我寻思,先重编黄册,看看难度如何,一切顺利的话,再重编鱼鳞册。”
张庭恩听了点点头:“我就知道是你,別人也想不出这等难度的事情。行了。你回去吧,此事別对外说。”
真不是师徒之间的感情淡了,而是太隨意了,没必要客套。
贾璉很高兴地走了,又省一桩麻烦。
张庭恩沉重的嘆息一声,贾璉的建议,愿望是好的。
出了张府,轮到贾璉嘆息了,张庭恩的表情,贾璉一看就知道,这事情黄了。
所以呢,想要从內部解决问题,难度是几何数级的。想要改良基本可以放弃抢救了。
除非来一场轰轰烈烈的社会革-命,但是要革-命,你得有指导思想。就现在的国內,即便有人造反,走的也是治乱循环的路数。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101??????.??????】
至於贾璉,吃饱撑著了才去造反呢。有造反的精力,不如出去抢。
眼下的大周,內部动手术很难,出去抢倒是比较简单。
为什么通过改良无法解决问题呢?
你都不用看太远,看看现在的灯塔国就知道了。
快乐教育本质上就是愚民政策,儒家发展到后来,玩的也是愚民的一套。
普通人上升的通道,在国家进入安定期之后,几十年的时间就会基本堵上,剩下一条独木桥,还有人千方百计要炸桥。
说到普通人上升的通道最顺畅的阶段,就国內而言,还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如今的大周,在贾璉看来,农业技术暂时看不到提高的可能,小两亿的人口,想要缓解內部矛盾,就必须往外移民。
搞化肥,贾璉根本不懂,唯一知道的是海岛上的鸟粪,可以增產。问题是,岛上一共才多少鸟粪,能挖几年呢?
而且贾璉现在还是个京官,没有下地方,真要下地方了,倒是可以动一动挖鸟粪的念头。粮食增產,也是一项政绩嘛。
就现状而言,贾璉大概是没啥机会外放了,別的不说,只要他走了,研发司最多俩月就废了,代价太大,贾璉不愿意冒险。
这么说吧,一家企业,一个部门,明明看著发展的很好,效益很不错,也许就是换一个负责人的事情,这家企业或者部门,说败了就败了。
有的是为了一小部分人的私利,贱卖或者搞垮一家企业的案例。
所以呢,研发司贾璉必须要死死的攥在手里,现在只是个五品的部门,看似谁都可以欺负一下,没贾璉撑著,被拆分吃掉就是几个月的事情。
回到家里,看见王仁时,贾璉给足了面子,坐下陪他喝茶说几句客套话。
王仁一如既往的心里没数,见贾璉笑著说话,便大大咧咧道:“听说妹夫与薛蟠关係不佳,须知薛蟠是为王太尉行走的。看在王太尉的面子上,也不该与之计较。”
王熙凤在一旁,脸上的笑容隨著这句话,瞬间消失了。发现贾璉表情开始僵硬,王熙凤果断的起身:“平儿,收茶碗,舅老爷该回去了。”
儘管知道王熙凤是做给自己看的,贾璉还是恢復了笑脸:“大舅哥来一趟不易,准备点好酒好菜,我陪他喝几杯。”
王熙凤这才放心,刚才是真给她嚇够呛的。刚过门那会,王熙凤还能平视贾璉,总觉得两人没啥差距,隨著时间的推移,王熙凤发现需要仰视贾璉了。要说难受,也没有,就是很自觉的调整了心態,好像理所当然。
趁著贾璉去更衣的当口,王熙凤对王仁交代:“薛家能保住皇商的身份,王家可没出力。以后你少在他跟前说薛家的事情。”
王仁也不是真傻,只是此前脑子里没那根弦,现在王熙凤交代了,他反应过来了,点点头:“我知道了,这不是想著妹夫帮忙弄个营生么?”
王熙凤想了想:“这事情一会酒桌上你再说,先让他喝高兴了。”
王仁面对王熙凤的时候,心態其实也变化了,不再像以前在家里那会。那时候的王仁,眼睛里哪有这么个妹妹啊。
如今想到王熙凤生个闺女是县君,还是个正四品的誥命,在贾家后宅,级別比王夫人都高。
最最关键的,有求於人,这个没法说了。
贾璉更衣的时候手不老实,袭人也不躲著,就是红著脸承受,边上的晴雯把脸扭开,当我是瞎的么?
等贾璉出去了,晴雯才对著空气嘀咕:“也不躲一躲?”
袭人听的清楚,一副不屑解释的样子,反倒露出神气的表情,仿佛已经是姨娘了。
晴雯觉得袭人不爭气,袭人觉得她不识抬举。尤其是冬日天寒时,每次暖床,晴雯都主动迴避。
酒桌上王仁的態度发生了变化,说话很好听,儘管贾璉听著他的吹捧有点尷尬。
喝的五六分酒后,王仁才开口:“家父,也就是你老丈人身体不好,回乡养病了。我本该在跟前伺候著,奈何偌大一家子,哪哪都要用钱。这不,特意来京城请教妹夫,你素来经营有道,可有良策教我?”
贾璉听的挺明白的,也知道王仁的良策,是挣点快钱。但如今哪来的挣快钱的机会呢?除非去贪赃枉法。
既然王仁都问了,贾璉看在王熙凤的面子上,看在老丈人的面子上,自然要说两句的。
“未来三年,辽东机会很多。大舅哥若是愿意辛苦一点,亲自走一趟,趁著土地便宜圈一些。如果不愿意走太远,可以派个信得过的人去一趟。这是个细水长流的营生,值得点心思。”
这个建议怎么说呢?胜在稳妥,没有任何毛病,只要投入了,肯定有收穫。
问题是,王仁手头现在就没多少钱,他想赶紧弄一笔钱。
“妹夫,没有来钱快一点的营生?”王仁直接问出来了,贾璉心里默默嘆息,脸上依旧带著笑容:“天上掉钱算不算?”
王仁终於图穷匕见:“妹夫不是在搞冬菜么?这眼看又要天凉了,能不能让我掺和一股?”
冬菜的种植,目前还没有技术扩散,贾璉打算多挣几年的钱,反正这玩意不坑穷人。
请...您....收藏_(六\\\九\\\书\\\吧!)
但怎么说呢?即便是扩大种植面积,贾璉也不太愿意带上王仁,主要这廝凭一张嘴,就要参一股,银子肯定是一分没有的,最多说一句,从分红里扣除。
“大舅哥,不是不带你,这事情我给你透个底,这买卖是宫里的。”
贾璉只好拿皇帝来压他,王仁听了顿时表情惊悚:“还有这个事情?”
“不信你去问凤儿,这买卖挣的钱,家里一分钱都没落下。”
钱肯定是挣了,去年一个冬天下来,扣掉给皇帝的地租,贾璉至少进帐十万银元。
问题是,凭什么带著王仁进入这个买卖呢?这廝对於贾璉提供不了任何的帮助,基本就是个拖累,给他个信息,让他去辽东圈地,就算很良心了。给皇帝交地租,贾璉心甘情愿,给王仁送钱,那不是有大病么?
王仁倒是个急性子,酒也不喝了,起身就去找王熙凤,贾璉见状暗暗冷笑两声,不紧不慢的要一碗热麵汤,喝了一身暖洋洋的,舒舒服服。
王熙凤听王仁问起冬菜的事情,顿时没好气道:“你惦记点別的啥营生不好,惦记这个?脑袋不想要了?跟宫里爭利!”
王仁失望而回,贾璉已经吃好了,表示时候不早,要不散了?
王仁不甘心的问一句:“別的营生,轻鬆一点的,总该有吧?”
贾璉很认真的问:“別的营生自然是有的,只是您能有那个耐心,精心伺候著买卖么?远的不说,东府的蓉哥儿,整天在外面跑。一年到头,也没几天是閒著的。挣钱的事情,哪有轻鬆的?”
王仁无比的失望,坐下后一脸愁容,信心满满的来,结果就这。
贾璉见他如此,突然有个想法,於是便低声道:“您啊,其实不必求我,只需求王太尉要一批安南的空白告身,然后在报纸上做gg卖安南那边的告身。多了不敢说,总有一些个官迷愿意上鉤的。”
说实在的,这个主意挺坑人的。这帮愿意钱买官的人,去了安南做官,那不得刮地三尺啊。
可是话怎么说的呢?安南在法国殖民时代,不也是被剥削么?也没见他们如何激烈的反抗不是?
贾璉就不信了,大周这些官员,还能比法国佬更黑!
王仁听了眼睛一亮,对啊,这个简单啊。
“多谢妹夫,哈哈,我怎么没早点想到这个。”
王仁的事情对付过去了,贾璉也算是鬆了一口气,真要弄的太难看,后宅不寧的日子可不好过。
人口普查的事情,內阁会议上果然提出来了,结果眾人都持反对意见,最后就一个共识,非要弄,陛下乾纲独断,臣等执行。
这结果,承辉帝很无奈,只好先放一放,总的来说,心里多了一个念想。
担心王仁那边又出啥事情,贾璉次日早早去上班,躲他一躲。
这不,尤老娘又托人带话,请贾璉中午去一趟。
贾璉正好在想是不是找个地方躲一下,晚上不回去了,当即答应的很乾脆。
也別等中午了,想到二姐三姐,贾璉在办公室里坐了一个时辰不到,便换了一身便衣,叫上隨从悄悄开溜。
尤老娘又下了血本,了十块银元定的酒席。
贾璉来的早,尤老娘让二姐三姐陪著说话,自己在外面忙。
反正她打定了主意,別管二姐还是三姐,说啥今天也要送出去一个,俩都送出去也不是不行。尤家的香火,那不是藉口么?
摆了一桌子精心准备的茶水乾果,贾璉上了炕,姐妹俩倒还留著几分矜持,坐在对面,陪著说话。
贾璉很有耐心,问起她们近况如何,姐妹俩倒是谈兴颇浓,说起近期出门了几次,去了哪哪,看了些啥,买了些啥。
酒席送到后摆上,姐俩一开始还坐在对面,三五杯下去后,尤老娘进来看见这一幕,立刻推了一下二姐:“坐这么远,显得生分么?”
二姐是个没主见的,被老娘这么说了,便挪到贾璉跟前,隔著半个身子的距离坐下。
闻著了香气,贾璉有点迷糊,手上不那么老实了,抓起二姐的手,要给人家看手相。
二姐也不挣扎,只是面红耳赤的受著,……。
尤老娘在外面站岗,看见三姐一个人出来的,贴著门听了一会动静,三姐看著老娘的样子,心里有点烦躁。
刚才两人当著她的面滚到一起去了,搞的她酒席都没来得及撤便赶紧出来。
(本章完)
贾璉也知道人口普查很难,但怎么说呢,我只负责提出建议,如何解决,肯定是不管的。
真的要能做到的事情,贾璉不会提建议,先做就好了。
比如说蒸汽机的运用,贾璉这边有一批最好的工匠,每天都在造。
造的过程中,还让工人发挥个人智慧,搞出各种新设备,然后用设备再生產设备,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这其中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別的,而是统一度量。机械就是这样,加工精度越高,造出来的东西越好用。
例如,眼下正在试验的后装步枪,如何解决气密性,只有一个办法,提高加工精度。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钢材的质量问题,这个该如何提高,以前遵化铁厂官营的时候,贾璉也没啥好法子,他是外行。现在私营了,可以提要求了。
当然了,贾璉也不是光提要求,而是给出了建议,比如往钢水里加点东西,比如锰,或者硅。
不解决材料的问题,就算有合適的工具机,没有刀头,也难以发挥作用。
一时半会的,也只能慢慢来了,目前试验中的后装步枪,用的还是黑火药的纸壳弹。
承辉帝与张庭恩、寧克三人商议之后,暂时没有结论,最终决定要上內阁会议,看看大家怎么说。
其实这么决定大概就是要放弃了,人多意见多,反对的声浪只要稍微大一点,事情多半就拖下来了。
张庭恩倒是很在意这个事情,下班前让人叫贾璉上家里去。
贾璉按时赴约,张庭恩连杯茶都没上,直接就问:“重编黄册的事情,是你的建议?”
贾璉点点头:“对,我寻思,先重编黄册,看看难度如何,一切顺利的话,再重编鱼鳞册。”
张庭恩听了点点头:“我就知道是你,別人也想不出这等难度的事情。行了。你回去吧,此事別对外说。”
真不是师徒之间的感情淡了,而是太隨意了,没必要客套。
贾璉很高兴地走了,又省一桩麻烦。
张庭恩沉重的嘆息一声,贾璉的建议,愿望是好的。
出了张府,轮到贾璉嘆息了,张庭恩的表情,贾璉一看就知道,这事情黄了。
所以呢,想要从內部解决问题,难度是几何数级的。想要改良基本可以放弃抢救了。
除非来一场轰轰烈烈的社会革-命,但是要革-命,你得有指导思想。就现在的国內,即便有人造反,走的也是治乱循环的路数。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101??????.??????】
至於贾璉,吃饱撑著了才去造反呢。有造反的精力,不如出去抢。
眼下的大周,內部动手术很难,出去抢倒是比较简单。
为什么通过改良无法解决问题呢?
你都不用看太远,看看现在的灯塔国就知道了。
快乐教育本质上就是愚民政策,儒家发展到后来,玩的也是愚民的一套。
普通人上升的通道,在国家进入安定期之后,几十年的时间就会基本堵上,剩下一条独木桥,还有人千方百计要炸桥。
说到普通人上升的通道最顺畅的阶段,就国內而言,还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如今的大周,在贾璉看来,农业技术暂时看不到提高的可能,小两亿的人口,想要缓解內部矛盾,就必须往外移民。
搞化肥,贾璉根本不懂,唯一知道的是海岛上的鸟粪,可以增產。问题是,岛上一共才多少鸟粪,能挖几年呢?
而且贾璉现在还是个京官,没有下地方,真要下地方了,倒是可以动一动挖鸟粪的念头。粮食增產,也是一项政绩嘛。
就现状而言,贾璉大概是没啥机会外放了,別的不说,只要他走了,研发司最多俩月就废了,代价太大,贾璉不愿意冒险。
这么说吧,一家企业,一个部门,明明看著发展的很好,效益很不错,也许就是换一个负责人的事情,这家企业或者部门,说败了就败了。
有的是为了一小部分人的私利,贱卖或者搞垮一家企业的案例。
所以呢,研发司贾璉必须要死死的攥在手里,现在只是个五品的部门,看似谁都可以欺负一下,没贾璉撑著,被拆分吃掉就是几个月的事情。
回到家里,看见王仁时,贾璉给足了面子,坐下陪他喝茶说几句客套话。
王仁一如既往的心里没数,见贾璉笑著说话,便大大咧咧道:“听说妹夫与薛蟠关係不佳,须知薛蟠是为王太尉行走的。看在王太尉的面子上,也不该与之计较。”
王熙凤在一旁,脸上的笑容隨著这句话,瞬间消失了。发现贾璉表情开始僵硬,王熙凤果断的起身:“平儿,收茶碗,舅老爷该回去了。”
儘管知道王熙凤是做给自己看的,贾璉还是恢復了笑脸:“大舅哥来一趟不易,准备点好酒好菜,我陪他喝几杯。”
王熙凤这才放心,刚才是真给她嚇够呛的。刚过门那会,王熙凤还能平视贾璉,总觉得两人没啥差距,隨著时间的推移,王熙凤发现需要仰视贾璉了。要说难受,也没有,就是很自觉的调整了心態,好像理所当然。
趁著贾璉去更衣的当口,王熙凤对王仁交代:“薛家能保住皇商的身份,王家可没出力。以后你少在他跟前说薛家的事情。”
王仁也不是真傻,只是此前脑子里没那根弦,现在王熙凤交代了,他反应过来了,点点头:“我知道了,这不是想著妹夫帮忙弄个营生么?”
王熙凤想了想:“这事情一会酒桌上你再说,先让他喝高兴了。”
王仁面对王熙凤的时候,心態其实也变化了,不再像以前在家里那会。那时候的王仁,眼睛里哪有这么个妹妹啊。
如今想到王熙凤生个闺女是县君,还是个正四品的誥命,在贾家后宅,级別比王夫人都高。
最最关键的,有求於人,这个没法说了。
贾璉更衣的时候手不老实,袭人也不躲著,就是红著脸承受,边上的晴雯把脸扭开,当我是瞎的么?
等贾璉出去了,晴雯才对著空气嘀咕:“也不躲一躲?”
袭人听的清楚,一副不屑解释的样子,反倒露出神气的表情,仿佛已经是姨娘了。
晴雯觉得袭人不爭气,袭人觉得她不识抬举。尤其是冬日天寒时,每次暖床,晴雯都主动迴避。
酒桌上王仁的態度发生了变化,说话很好听,儘管贾璉听著他的吹捧有点尷尬。
喝的五六分酒后,王仁才开口:“家父,也就是你老丈人身体不好,回乡养病了。我本该在跟前伺候著,奈何偌大一家子,哪哪都要用钱。这不,特意来京城请教妹夫,你素来经营有道,可有良策教我?”
贾璉听的挺明白的,也知道王仁的良策,是挣点快钱。但如今哪来的挣快钱的机会呢?除非去贪赃枉法。
既然王仁都问了,贾璉看在王熙凤的面子上,看在老丈人的面子上,自然要说两句的。
“未来三年,辽东机会很多。大舅哥若是愿意辛苦一点,亲自走一趟,趁著土地便宜圈一些。如果不愿意走太远,可以派个信得过的人去一趟。这是个细水长流的营生,值得点心思。”
这个建议怎么说呢?胜在稳妥,没有任何毛病,只要投入了,肯定有收穫。
问题是,王仁手头现在就没多少钱,他想赶紧弄一笔钱。
“妹夫,没有来钱快一点的营生?”王仁直接问出来了,贾璉心里默默嘆息,脸上依旧带著笑容:“天上掉钱算不算?”
王仁终於图穷匕见:“妹夫不是在搞冬菜么?这眼看又要天凉了,能不能让我掺和一股?”
冬菜的种植,目前还没有技术扩散,贾璉打算多挣几年的钱,反正这玩意不坑穷人。
请...您....收藏_(六\\\九\\\书\\\吧!)
但怎么说呢?即便是扩大种植面积,贾璉也不太愿意带上王仁,主要这廝凭一张嘴,就要参一股,银子肯定是一分没有的,最多说一句,从分红里扣除。
“大舅哥,不是不带你,这事情我给你透个底,这买卖是宫里的。”
贾璉只好拿皇帝来压他,王仁听了顿时表情惊悚:“还有这个事情?”
“不信你去问凤儿,这买卖挣的钱,家里一分钱都没落下。”
钱肯定是挣了,去年一个冬天下来,扣掉给皇帝的地租,贾璉至少进帐十万银元。
问题是,凭什么带著王仁进入这个买卖呢?这廝对於贾璉提供不了任何的帮助,基本就是个拖累,给他个信息,让他去辽东圈地,就算很良心了。给皇帝交地租,贾璉心甘情愿,给王仁送钱,那不是有大病么?
王仁倒是个急性子,酒也不喝了,起身就去找王熙凤,贾璉见状暗暗冷笑两声,不紧不慢的要一碗热麵汤,喝了一身暖洋洋的,舒舒服服。
王熙凤听王仁问起冬菜的事情,顿时没好气道:“你惦记点別的啥营生不好,惦记这个?脑袋不想要了?跟宫里爭利!”
王仁失望而回,贾璉已经吃好了,表示时候不早,要不散了?
王仁不甘心的问一句:“別的营生,轻鬆一点的,总该有吧?”
贾璉很认真的问:“別的营生自然是有的,只是您能有那个耐心,精心伺候著买卖么?远的不说,东府的蓉哥儿,整天在外面跑。一年到头,也没几天是閒著的。挣钱的事情,哪有轻鬆的?”
王仁无比的失望,坐下后一脸愁容,信心满满的来,结果就这。
贾璉见他如此,突然有个想法,於是便低声道:“您啊,其实不必求我,只需求王太尉要一批安南的空白告身,然后在报纸上做gg卖安南那边的告身。多了不敢说,总有一些个官迷愿意上鉤的。”
说实在的,这个主意挺坑人的。这帮愿意钱买官的人,去了安南做官,那不得刮地三尺啊。
可是话怎么说的呢?安南在法国殖民时代,不也是被剥削么?也没见他们如何激烈的反抗不是?
贾璉就不信了,大周这些官员,还能比法国佬更黑!
王仁听了眼睛一亮,对啊,这个简单啊。
“多谢妹夫,哈哈,我怎么没早点想到这个。”
王仁的事情对付过去了,贾璉也算是鬆了一口气,真要弄的太难看,后宅不寧的日子可不好过。
人口普查的事情,內阁会议上果然提出来了,结果眾人都持反对意见,最后就一个共识,非要弄,陛下乾纲独断,臣等执行。
这结果,承辉帝很无奈,只好先放一放,总的来说,心里多了一个念想。
担心王仁那边又出啥事情,贾璉次日早早去上班,躲他一躲。
这不,尤老娘又托人带话,请贾璉中午去一趟。
贾璉正好在想是不是找个地方躲一下,晚上不回去了,当即答应的很乾脆。
也別等中午了,想到二姐三姐,贾璉在办公室里坐了一个时辰不到,便换了一身便衣,叫上隨从悄悄开溜。
尤老娘又下了血本,了十块银元定的酒席。
贾璉来的早,尤老娘让二姐三姐陪著说话,自己在外面忙。
反正她打定了主意,別管二姐还是三姐,说啥今天也要送出去一个,俩都送出去也不是不行。尤家的香火,那不是藉口么?
摆了一桌子精心准备的茶水乾果,贾璉上了炕,姐妹俩倒还留著几分矜持,坐在对面,陪著说话。
贾璉很有耐心,问起她们近况如何,姐妹俩倒是谈兴颇浓,说起近期出门了几次,去了哪哪,看了些啥,买了些啥。
酒席送到后摆上,姐俩一开始还坐在对面,三五杯下去后,尤老娘进来看见这一幕,立刻推了一下二姐:“坐这么远,显得生分么?”
二姐是个没主见的,被老娘这么说了,便挪到贾璉跟前,隔著半个身子的距离坐下。
闻著了香气,贾璉有点迷糊,手上不那么老实了,抓起二姐的手,要给人家看手相。
二姐也不挣扎,只是面红耳赤的受著,……。
尤老娘在外面站岗,看见三姐一个人出来的,贴著门听了一会动静,三姐看著老娘的样子,心里有点烦躁。
刚才两人当著她的面滚到一起去了,搞的她酒席都没来得及撤便赶紧出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