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维持关係的机会还在
“你不必谢,我可没出手帮你。”贾璉总算是对薛蟠说话了,根本就不领情的冷漠,是个人都能感受到。
“我知道!无论如何,都是您救的我。”薛蟠的回答,让听者都有点迷糊,这两人的对话,怎么毫无逻辑?
贾璉没再说话,看看王熙凤道:“你接待一下,我有事先走。”
说完贾璉扬长而去,留下一屋子人,薛家人都感觉到了尷尬,但也不好就此走人。
薛宝釵看著贾璉的背影来一句:“恭送璉二哥!”
贾璉没有回头,脚步微微一顿,继续往外走,薛宝釵微微一笑,似乎有所收穫。
王熙凤等人走远了,才上前对依旧跪著的薛蟠道:“人都走了,起来吧。也不知道你哪里做的不对,惹著他了。”
这话多少有点给薛家人留面子,只能说一件事,大家理解的角度不同。
在贾璉看来,薛蟠抱紧王家大腿,无可厚非,最多就是保持面子,亲戚嘛。但是薛蟠卖大烟,这个无法原谅。
薛蟠起来道:“璉二哥是个讲究人!肯定是我做错了。”
王熙凤道:“时候不早,我也不留你们了。”
薛家三口告辞出来,回北边的院子的路上,薛蟠对母女二人道:“知道我为何要来跪谢么?”
薛姨妈一脸的迷茫,倒是宝釵笑道:“事关二殿下,顺天府上下不敢马虎,王家人去了连哥哥的人都没见著,东府的贾蓉去了能见著人。可见,在京城这地面上,贾府的面子更好使,贾府的面子,说穿了就是璉二哥的面子。薛家是贾家的亲戚,二殿下也忌惮几分。璉二哥应该没说谎,他什么都没做,却比所有忙前忙后的人,更能起作用。”
薛蟠听了心头一阵鬱闷,宝釵全都说中了,这才是他鬱闷的根源。偏生贾璉现在一副互不相欠的姿態,这个就让他有点难受了。
宝釵看出薛蟠的心情,安抚了一句:“璉二哥还是认这门亲戚的,明日我寻个由头,见他一见。”
薛姨妈听了这话,忍不住拦著:“你一个未出闺阁的黄,怎么好登门见一个男子,搞不好还要单独说话。传出去以后怎么说亲?”
薛蟠听了顿时面露喜色道:“妹妹这个主意好!”
薛姨妈听了陡然色变,呵斥道:“有你这么做哥哥的么?”
薛蟠不怕薛姨妈,冷笑道:“总比让妹妹进宫强,薛家不过商贾的底子,给璉二哥做小也不算差了。”
母子二人互不相让,眼看要吵起来,宝釵赶紧道:“好了,两家怎么说都是亲戚,走亲戚单独说两句话算不得什么。”
薛姨妈也不再爭执,对薛蟠道:“这次回来,別著急南下了,先把婚结了。”
薛蟠道:“舅舅的大事即將开启,我怎能留在京师?如今与璉二哥没了干係,再丟了王家,今后薛家就彻底没起来的机会了。”
原著中的薛蟠色厉內荏,连个夏金桂都收拾不了,这个时空,多少有点长进了。
薛宝釵也认可薛蟠的话,劝母亲道:“舅舅若能成就大事,薛家多个退路,是好事。贾家这边,说什么也不能丟了。”
回到自己的院子,得知尤氏那边来人传了话,说是城南两进宅子的房契拿到了,已经收拾停当,明日搬家。
尤氏母女的事情,贾璉交代下面去办,自己倒是没出面,明天搬家了,听尤氏的话音,明天必须出面支应一下。否则,这母女三个人,在城南的地面上,四邻都是生人,怕被人欺负去了。
可见尤氏还是不了解,贾某人在城南地面上的威信有多高。
手握五城兵马司,顺天府见了贾璉,都得低头叫大人。区区城南,黑白两道全横著走。
也就是贾璉比较收敛了,城东那个地方没怎么插手,不然是多少人的眼中钉。
次日,贾璉起个大早,日常健身后,更衣出门,没去衙门,直奔著城南就去了。
当初李逆的案子,不少官员被牵连了,贾璉没惦记城西城东,唯独城南这边的七座宅子,贾璉真没客气,全都收入囊中,免费的。
我不能白忙活不是?
贾璉在城南培植势力,在很多人看来,属於比较含蓄的方式了。京城最值钱的地面,都在东西。西边宅子一个比一个贵,东边靠著通州,属於商业区,有钱人很多。城南这边,属於经济上中不溜求,社会地位相对较低的人群的聚集区。
贾璉先一步去了给尤家人安排的宅子里实地看看情况,看门的老夫妻不错,人很勤快,收拾的非常乾净。
家具什么的,贾璉事先也安排好了,搬进来就能住的舒服。当然了,比不了贾府那种生活了。
转了一圈,没啥大问题,贾璉夸了办事的倪二两句,喜的倪二屁股冒烟,连连自谦。
如今的倪二,在坊间也敢受一声小民的招呼,二爷!
这些都怎么来的?凭他能打?还是凭他认识放高利贷的?
都不是,全凭璉二爷的照应。混社会的,哪天不跟人摩擦?哪次进了五城兵马司,都不带吃亏的。
为了好日子的长久,倪二真拿贾璉当祖宗供著,可惜了,不是真的祖宗。
“再找人牙子,买三个小丫鬟来回来。尤家是亲戚,三个妇道人家,身边没个丫鬟太丟份了。”贾璉交代一句。
倪二眼珠子转了转,凑近了低声问:“二爷,要不要按照那边的规矩来伺候,每个月的例钱,这边分一半?”
倪二每个月给贾璉上贡,钱虽然不多,也就是五百两上下,一半情况下,都是给如烟姐妹,这廝觉得得罪那边都不好,提前打预防针。
贾璉瞥他一眼:“东府珍大奶奶的家人,你少给我耍小聪明。”
倪二见他並未生气,笑嘻嘻的抬手轻抽自己的嘴巴:“我该死,我该死!”
论顏值,如烟如玉姐妹姐妹俩,確实只是勉强达到了上等,但架不住俩长的一样的脸,別有一番滋味,贾璉还是很喜欢的。
至於尤二姐尤三姐,前者上等顏色,看著软弱可欺,自然要找机会好好的欺负一番,后者,带著一半的异域风情,英姿颯爽,不太好上手。需要一点水磨工夫,可惜,贾璉就是缺时间,尤三姐性子烈,实在不行,留给尤家继香火吧。
正想著呢,外头一阵动静,门口柱子进来通报:“珍大奶奶和尤家母女到了。”
贾璉从后进出来,听见院子內尤老娘在对姐妹三人说话。
“这院子我来看过,实在是个好地方,我打听过,这院子没一千两银子拿不下来。”
“一千两?算你半个院子,都占便宜了。京城这地界,品相好的宅子,没有便宜的。需知,不少官儿,还是租房子住。”
后面是尤氏在说话,她儘管不怎么出门,对於京城的房价,还是有了解渠道的。
“我的天啊,这怎么还的上,都怪三姐……。”尤老娘惊呼之后,话说一半被打断了,贾璉出现了。
尤氏看见贾璉,脸上笑的灿烂,这宅子她看过了,確实很满意:“地方很不错,叔叔有心了。”
贾璉笑著说了实话:“当初在城东,忙著捞了几个商铺,没顾上弄宅子。不然可以住城东,那边更热闹一些。”
尤老娘上前道:“无论如何,都要多谢二爷的照应,不然我们母女在京城没个家业。”
贾璉笑道:“谢我作甚,该谢大嫂!”
在一一看无一错版本!
尤氏听了顿时心里甜如蜜,这男人生的好,做人还大方,闺阁之中力气活手段强,可惜不是自家夫君,只能偷偷摸摸。
客气了一番,入內落座,倪二去的快,回来的也快,没一会领著三个小姑娘进来,冲居中而坐的贾璉作揖:“二爷,这姐妹三人,都是一个爹妈生的。家里实在养不活,托我寻个吃饭的地方。都是街坊,我便自作主张,带她们来了。”
贾璉扫一眼,三个小姑娘,最大的也就是十四五的样子,衣服上打了好些个补丁,但洗的都很乾净,可见是勤快人。
“你少给我来这套,买这三个人了多少银子,我一分不少你的。”贾璉说著伸手,倪二扭捏了一番,奉上身契。
贾璉转手递给尤氏,从袖口里摸出一迭银票,递给倪二两张:“多的你拿去给她们的父母,养大三个孩子不易。”
倪二接过后,贾璉发现尤老娘的眼神,全盯著他手里,微微一笑,抽出两张递给尤老娘:“这个您收著做日常开销。”
尤老娘忙不迭的接过去,连胜道谢,眼睛还盯著剩下的一大半,但见贾璉一分为二,递给二姐和三姐,二姐本能的接过,一脸茫然,三姐连忙摆手,不肯接过去,还是贾璉抓起她的手,硬塞给她。
“这是给你们的水粉钱,得空,自己去置办点衣服首饰,胭脂水粉,算是我给你们的乔迁贺礼。”
尤三姐还不肯要,往回推:“不行,以前欠你不少了。”
尤氏见状开口:“给你就收著,拉拉扯扯的,不好看。”
三姐这才收了,二姐从头到尾,就是一脸茫然,眼神看看这个,看看那个,最后看著贾璉,却怎么都转不开目光。
尤氏看的清楚,知道这个妹妹是个什么底色,小门小户的出身,在西北那个地方,能有啥见识?这辈子都没见过,有人给她脂粉钱,还是至少五百两。就这迭银票,尤二姐算是卖给贾璉了。
其实贾璉真没多想,就是全都掏出来了,不好往回收了,加之尤老娘的眼神,坚定了贾璉拿钱砸人的举动。
“好了,我还有差事,就不多留了。”贾璉起身告辞,尤氏与尤老娘送到前院內,贾璉转头交代:“婶子,刚才那个倪二,你有事隨便路边叫个人,给倪二传话,保证他帮你办的妥当,办不好,托人到五城兵马司给我带个话,京城地面上,吃不了亏。”
安顿好尤氏母女,贾璉回去上班,先去了城外的工地,看看技校的路面硬化工程,这边新开了几个炉子,烧出来的水泥堪堪能用。
想到球磨机,贾璉又谈了个概念,让刘传听了眼珠子发亮。
铺设的差不多五里的路面贾璉看了,效果不错,这边先开工,做好了去荣寧街再做一个,到时候这水泥,就不怕卖不出去。
现在有个燃料的问题,就是煤矿,有官营的,也有私营的。贾璉动了念头必须搞两个在手里。
说起煤矿呢,自然是开滦煤矿最佳了,只不过距离有点远,没有铁路之前,运输是个问题。
如果能修一段简易的轨道,用牲口拉煤,也比走土路要便捷的多。
说来说去,还是蒸汽机。
回到研发司,贾璉去看蒸汽机那边的工坊,一群老师傅,手艺真是牛逼,利用手搓的蒸汽机,生產出来精度更高的零部件,又装了两台蒸汽机出来。此前的两台蒸汽机,马力在十五匹左右,这两台的马力,提高到了二十匹左右。
这真就是钳工的手艺牛逼!研发司匯集了国內最顶尖的工匠,这才是贾璉死活不肯撒手的原因。
总之,不把工部手里的好工匠弄乾净,贾璉不会放过这头羊。
又是一番经济鼓励后,贾璉交代,继续努力,爭取再提升一下马力。同时,画了张草图,告诉工匠和官员们,火车什么样子,铁路什么样子,这是今后的一个发展方向。
贾璉也不懂造铁路,左右华北平原,一马平川的,没有那么多施工难度,先让工匠们搞起来再说。
只要第一条铁路造出来,大家见了好处,自然会有人跟进的。
至於基础科学教育的短板,贾璉也只能熬时间了,慢慢积攒人才。
现阶段的大周,搞科学真不是国人的最优选择,都惦记著读书做官呢。
当然了,穷人才是绝大多数,在庞大的人口基数面前,只要愿意钱抓教育,总能培养出一批可用的人才。
为了一工早日来到,贾璉在研发司投入的金钱和精力不可谓不巨大,儘管如此,依旧是步履蹣跚,困难重重。
这是没法子的事情,只能慢慢的堆时间,一点一点的影响整个国家。
(本章完)
“你不必谢,我可没出手帮你。”贾璉总算是对薛蟠说话了,根本就不领情的冷漠,是个人都能感受到。
“我知道!无论如何,都是您救的我。”薛蟠的回答,让听者都有点迷糊,这两人的对话,怎么毫无逻辑?
贾璉没再说话,看看王熙凤道:“你接待一下,我有事先走。”
说完贾璉扬长而去,留下一屋子人,薛家人都感觉到了尷尬,但也不好就此走人。
薛宝釵看著贾璉的背影来一句:“恭送璉二哥!”
贾璉没有回头,脚步微微一顿,继续往外走,薛宝釵微微一笑,似乎有所收穫。
王熙凤等人走远了,才上前对依旧跪著的薛蟠道:“人都走了,起来吧。也不知道你哪里做的不对,惹著他了。”
这话多少有点给薛家人留面子,只能说一件事,大家理解的角度不同。
在贾璉看来,薛蟠抱紧王家大腿,无可厚非,最多就是保持面子,亲戚嘛。但是薛蟠卖大烟,这个无法原谅。
薛蟠起来道:“璉二哥是个讲究人!肯定是我做错了。”
王熙凤道:“时候不早,我也不留你们了。”
薛家三口告辞出来,回北边的院子的路上,薛蟠对母女二人道:“知道我为何要来跪谢么?”
薛姨妈一脸的迷茫,倒是宝釵笑道:“事关二殿下,顺天府上下不敢马虎,王家人去了连哥哥的人都没见著,东府的贾蓉去了能见著人。可见,在京城这地面上,贾府的面子更好使,贾府的面子,说穿了就是璉二哥的面子。薛家是贾家的亲戚,二殿下也忌惮几分。璉二哥应该没说谎,他什么都没做,却比所有忙前忙后的人,更能起作用。”
薛蟠听了心头一阵鬱闷,宝釵全都说中了,这才是他鬱闷的根源。偏生贾璉现在一副互不相欠的姿態,这个就让他有点难受了。
宝釵看出薛蟠的心情,安抚了一句:“璉二哥还是认这门亲戚的,明日我寻个由头,见他一见。”
薛姨妈听了这话,忍不住拦著:“你一个未出闺阁的黄,怎么好登门见一个男子,搞不好还要单独说话。传出去以后怎么说亲?”
薛蟠听了顿时面露喜色道:“妹妹这个主意好!”
薛姨妈听了陡然色变,呵斥道:“有你这么做哥哥的么?”
薛蟠不怕薛姨妈,冷笑道:“总比让妹妹进宫强,薛家不过商贾的底子,给璉二哥做小也不算差了。”
母子二人互不相让,眼看要吵起来,宝釵赶紧道:“好了,两家怎么说都是亲戚,走亲戚单独说两句话算不得什么。”
薛姨妈也不再爭执,对薛蟠道:“这次回来,別著急南下了,先把婚结了。”
薛蟠道:“舅舅的大事即將开启,我怎能留在京师?如今与璉二哥没了干係,再丟了王家,今后薛家就彻底没起来的机会了。”
原著中的薛蟠色厉內荏,连个夏金桂都收拾不了,这个时空,多少有点长进了。
薛宝釵也认可薛蟠的话,劝母亲道:“舅舅若能成就大事,薛家多个退路,是好事。贾家这边,说什么也不能丟了。”
回到自己的院子,得知尤氏那边来人传了话,说是城南两进宅子的房契拿到了,已经收拾停当,明日搬家。
尤氏母女的事情,贾璉交代下面去办,自己倒是没出面,明天搬家了,听尤氏的话音,明天必须出面支应一下。否则,这母女三个人,在城南的地面上,四邻都是生人,怕被人欺负去了。
可见尤氏还是不了解,贾某人在城南地面上的威信有多高。
手握五城兵马司,顺天府见了贾璉,都得低头叫大人。区区城南,黑白两道全横著走。
也就是贾璉比较收敛了,城东那个地方没怎么插手,不然是多少人的眼中钉。
次日,贾璉起个大早,日常健身后,更衣出门,没去衙门,直奔著城南就去了。
当初李逆的案子,不少官员被牵连了,贾璉没惦记城西城东,唯独城南这边的七座宅子,贾璉真没客气,全都收入囊中,免费的。
我不能白忙活不是?
贾璉在城南培植势力,在很多人看来,属於比较含蓄的方式了。京城最值钱的地面,都在东西。西边宅子一个比一个贵,东边靠著通州,属於商业区,有钱人很多。城南这边,属於经济上中不溜求,社会地位相对较低的人群的聚集区。
贾璉先一步去了给尤家人安排的宅子里实地看看情况,看门的老夫妻不错,人很勤快,收拾的非常乾净。
家具什么的,贾璉事先也安排好了,搬进来就能住的舒服。当然了,比不了贾府那种生活了。
转了一圈,没啥大问题,贾璉夸了办事的倪二两句,喜的倪二屁股冒烟,连连自谦。
如今的倪二,在坊间也敢受一声小民的招呼,二爷!
这些都怎么来的?凭他能打?还是凭他认识放高利贷的?
都不是,全凭璉二爷的照应。混社会的,哪天不跟人摩擦?哪次进了五城兵马司,都不带吃亏的。
为了好日子的长久,倪二真拿贾璉当祖宗供著,可惜了,不是真的祖宗。
“再找人牙子,买三个小丫鬟来回来。尤家是亲戚,三个妇道人家,身边没个丫鬟太丟份了。”贾璉交代一句。
倪二眼珠子转了转,凑近了低声问:“二爷,要不要按照那边的规矩来伺候,每个月的例钱,这边分一半?”
倪二每个月给贾璉上贡,钱虽然不多,也就是五百两上下,一半情况下,都是给如烟姐妹,这廝觉得得罪那边都不好,提前打预防针。
贾璉瞥他一眼:“东府珍大奶奶的家人,你少给我耍小聪明。”
倪二见他並未生气,笑嘻嘻的抬手轻抽自己的嘴巴:“我该死,我该死!”
论顏值,如烟如玉姐妹姐妹俩,確实只是勉强达到了上等,但架不住俩长的一样的脸,別有一番滋味,贾璉还是很喜欢的。
至於尤二姐尤三姐,前者上等顏色,看著软弱可欺,自然要找机会好好的欺负一番,后者,带著一半的异域风情,英姿颯爽,不太好上手。需要一点水磨工夫,可惜,贾璉就是缺时间,尤三姐性子烈,实在不行,留给尤家继香火吧。
正想著呢,外头一阵动静,门口柱子进来通报:“珍大奶奶和尤家母女到了。”
贾璉从后进出来,听见院子內尤老娘在对姐妹三人说话。
“这院子我来看过,实在是个好地方,我打听过,这院子没一千两银子拿不下来。”
“一千两?算你半个院子,都占便宜了。京城这地界,品相好的宅子,没有便宜的。需知,不少官儿,还是租房子住。”
后面是尤氏在说话,她儘管不怎么出门,对於京城的房价,还是有了解渠道的。
“我的天啊,这怎么还的上,都怪三姐……。”尤老娘惊呼之后,话说一半被打断了,贾璉出现了。
尤氏看见贾璉,脸上笑的灿烂,这宅子她看过了,確实很满意:“地方很不错,叔叔有心了。”
贾璉笑著说了实话:“当初在城东,忙著捞了几个商铺,没顾上弄宅子。不然可以住城东,那边更热闹一些。”
尤老娘上前道:“无论如何,都要多谢二爷的照应,不然我们母女在京城没个家业。”
贾璉笑道:“谢我作甚,该谢大嫂!”
在一一看无一错版本!
尤氏听了顿时心里甜如蜜,这男人生的好,做人还大方,闺阁之中力气活手段强,可惜不是自家夫君,只能偷偷摸摸。
客气了一番,入內落座,倪二去的快,回来的也快,没一会领著三个小姑娘进来,冲居中而坐的贾璉作揖:“二爷,这姐妹三人,都是一个爹妈生的。家里实在养不活,托我寻个吃饭的地方。都是街坊,我便自作主张,带她们来了。”
贾璉扫一眼,三个小姑娘,最大的也就是十四五的样子,衣服上打了好些个补丁,但洗的都很乾净,可见是勤快人。
“你少给我来这套,买这三个人了多少银子,我一分不少你的。”贾璉说著伸手,倪二扭捏了一番,奉上身契。
贾璉转手递给尤氏,从袖口里摸出一迭银票,递给倪二两张:“多的你拿去给她们的父母,养大三个孩子不易。”
倪二接过后,贾璉发现尤老娘的眼神,全盯著他手里,微微一笑,抽出两张递给尤老娘:“这个您收著做日常开销。”
尤老娘忙不迭的接过去,连胜道谢,眼睛还盯著剩下的一大半,但见贾璉一分为二,递给二姐和三姐,二姐本能的接过,一脸茫然,三姐连忙摆手,不肯接过去,还是贾璉抓起她的手,硬塞给她。
“这是给你们的水粉钱,得空,自己去置办点衣服首饰,胭脂水粉,算是我给你们的乔迁贺礼。”
尤三姐还不肯要,往回推:“不行,以前欠你不少了。”
尤氏见状开口:“给你就收著,拉拉扯扯的,不好看。”
三姐这才收了,二姐从头到尾,就是一脸茫然,眼神看看这个,看看那个,最后看著贾璉,却怎么都转不开目光。
尤氏看的清楚,知道这个妹妹是个什么底色,小门小户的出身,在西北那个地方,能有啥见识?这辈子都没见过,有人给她脂粉钱,还是至少五百两。就这迭银票,尤二姐算是卖给贾璉了。
其实贾璉真没多想,就是全都掏出来了,不好往回收了,加之尤老娘的眼神,坚定了贾璉拿钱砸人的举动。
“好了,我还有差事,就不多留了。”贾璉起身告辞,尤氏与尤老娘送到前院內,贾璉转头交代:“婶子,刚才那个倪二,你有事隨便路边叫个人,给倪二传话,保证他帮你办的妥当,办不好,托人到五城兵马司给我带个话,京城地面上,吃不了亏。”
安顿好尤氏母女,贾璉回去上班,先去了城外的工地,看看技校的路面硬化工程,这边新开了几个炉子,烧出来的水泥堪堪能用。
想到球磨机,贾璉又谈了个概念,让刘传听了眼珠子发亮。
铺设的差不多五里的路面贾璉看了,效果不错,这边先开工,做好了去荣寧街再做一个,到时候这水泥,就不怕卖不出去。
现在有个燃料的问题,就是煤矿,有官营的,也有私营的。贾璉动了念头必须搞两个在手里。
说起煤矿呢,自然是开滦煤矿最佳了,只不过距离有点远,没有铁路之前,运输是个问题。
如果能修一段简易的轨道,用牲口拉煤,也比走土路要便捷的多。
说来说去,还是蒸汽机。
回到研发司,贾璉去看蒸汽机那边的工坊,一群老师傅,手艺真是牛逼,利用手搓的蒸汽机,生產出来精度更高的零部件,又装了两台蒸汽机出来。此前的两台蒸汽机,马力在十五匹左右,这两台的马力,提高到了二十匹左右。
这真就是钳工的手艺牛逼!研发司匯集了国內最顶尖的工匠,这才是贾璉死活不肯撒手的原因。
总之,不把工部手里的好工匠弄乾净,贾璉不会放过这头羊。
又是一番经济鼓励后,贾璉交代,继续努力,爭取再提升一下马力。同时,画了张草图,告诉工匠和官员们,火车什么样子,铁路什么样子,这是今后的一个发展方向。
贾璉也不懂造铁路,左右华北平原,一马平川的,没有那么多施工难度,先让工匠们搞起来再说。
只要第一条铁路造出来,大家见了好处,自然会有人跟进的。
至於基础科学教育的短板,贾璉也只能熬时间了,慢慢积攒人才。
现阶段的大周,搞科学真不是国人的最优选择,都惦记著读书做官呢。
当然了,穷人才是绝大多数,在庞大的人口基数面前,只要愿意钱抓教育,总能培养出一批可用的人才。
为了一工早日来到,贾璉在研发司投入的金钱和精力不可谓不巨大,儘管如此,依旧是步履蹣跚,困难重重。
这是没法子的事情,只能慢慢的堆时间,一点一点的影响整个国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