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余波
    君臣朝野在这次会议达成的共识,总结起来很简单,就两个字:稳定。
    稳定意味著一种平衡状態,不等於矛盾不存在了。
    矛盾这个东西呢,在多数情况下是无法化解的。只能等到激化再出手解决,因为矛盾不激化,看不到后果之前,没人会在利益上退让。
    即便某个体预见到了后果,该个体所处的群体不会让步,有预见的个体只能被裹挟,或者跳出来站一边看戏。
    身在局中的人往往智商都会下降几个档次!即便没有下降,往往也都无能为力。
    领命的贾璉没有直接去神机营,而是去了兵部。如临大敌的兵部左侍郎出面接待,暂代兵部事务的阁老没露面。怕被克!
    可见一个人的好名声是多么的重要。
    贾璉倒是不在乎名声的,尤其是官场上的名声。一个人在官场上名声太好了,多半不是啥好事。
    关於贾璉的名声,非常的诡异,在官场上很糟糕,但是在京城的市井之间,却非常的好。
    “陛下有命,令本官率神机营出镇张家口,本官特来办理相关手续。”贾璉道明来意后,左侍郎陷入了呆滯状態。
    还好他很快就恢復了正常神態,毕竟贾璉走正常的程序是好事,昨夜那种情况,怕是来不及了。
    兵部的行文以最快的速度办理完毕,上呈內阁,批准后送到御前需要一个流程。
    贾璉表示事情紧急,拿著行文杀到內阁,李驰看了行文一脸的懵圈,这是贾璉的风格么?
    “请李阁老快点,卑职还要去陛下处。”贾璉在一旁催促,显得很不耐烦。
    李驰瞬间舒服了,这才对味道嘛。二话不说,签字画圈,交给贾璉。
    看著贾璉小跑离去的背影,李驰表示情绪稳定。
    【记住全网最快小説站101??????.??????】
    承辉帝得知贾璉求见,也是一脸的懵圈,让他进去后很直接的问:“你怎么来了?”
    贾璉把手续递给承辉帝道:“陛下,走程序啊。否则是私自调动兵马,死罪啊!”
    承辉帝狠狠的一愣,朕的口諭都不够么?过了几秒,承辉帝默默的接过去,签字用印。
    贾璉拿起之后行礼请辞,承辉帝沉著脸挥挥手。等人都远了,承辉帝才转头问一直假装不存在的裘世安:“他不信朕?”
    裘世安毫不犹豫的回答:“圣人言重,此忠臣之道也。”
    没错,作为忠臣,就该这么办事。如果仅仅是依靠皇帝的宠信便为所欲为,那叫宠臣。比如,江充!
    宠臣是难有善终的!
    承辉帝沉默了一下,面无表情的继续批阅奏章。
    裘世安暗自鬆了一口气!
    道理其实很简单,贾璉交还了金牌之后,已经没有隨意调动兵马的权利。这可是兵权,不是闹著玩的。
    今天可以隨意调动军队,明天能做啥想都不敢想。
    这才是皇权的正常思维。素来谨慎的贾璉,哪里会在这上头栽跟头。
    有了兵部的调兵文书,贾璉来到神机营,完成城防交接的杨副將,见了兵部的文书很是惊讶:“大人也用这个?”
    贾璉无奈的摊手:“你看,你都这么想,何况別人呢?”
    杨副將表示理解后,立刻安排整军出发。
    皇帝的意思是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张家口,其实连亡羊补牢都不算,鬼知道小忠义亲王都跑到哪了,多半是来不及的。
    没时间回家的贾璉,只能修书一封,令人带回去,午后率三千人马出发。
    为什么是神机营而不是骑兵,贾璉不认为是皇帝的无知,所以,那只能是自己暂时不適合留在京城。
    寧远侯以能力不足为理由,婉拒了接管神机营的那一刻起,事情就註定了。
    “陛下一点都不体恤贾大人!”杨副將非常的口无遮拦,主要是身边都是贾璉的家將。如果这些人把话传出去了,贾璉活该。
    “管好嘴,少抱怨!”贾璉简单的喝斥,没有多说。皇帝现在固然信任贾璉,但更信任身边的內侍。这个时候的皇帝很没有安全感。千万不要去碰触他脆弱的神经,否则搞不好就是不可收拾的局面。
    神机营一分为二,贾璉派往张家口,剩下的部分自然没有危害,需要时还能拉上战场。
    次日,贾璉还在路上的时候,南安郡王世子进宫面君。说了啥无从得知,隨即由世子继承王爵的圣旨下来了。
    又过了几日,南安郡王薨了,风光大葬。
    抵达张家口的贾璉很快获悉,九边进行了一系列的武將调整。或罢黜,或升迁,或调走,或获罪下狱。
    后续又获悉诸多消息,朝廷上下进行了不小的整顿,三品以上的官员受到影响的十余人,多位巡抚或布政司被罢免。同时发生了一件事,次辅梁道元请病假,在家养病一个月才痊癒。在京的西寧王世子得到皇帝的允许,返回西北。
    对比一下,在外的东西两位王爷,明面上屁事没有,南北两位王爷,则遭到了严重的削弱。
    这就是皇帝,如果怀疑你要造反,你最好有造反的实力。
    京城中一条消息传的人尽皆知,贾璉率三千神机营正面击溃了三大营之一的精锐之旅健锐营。
    这条消息的影响有二,一者,贾璉虽未文官,然则家学渊源,以文官之身出仕依旧善战。这是外行的观点。二者,贾璉在没有辅助兵种配合的前提下,以少胜多,正面击溃了混合兵种的健锐营,充分说明了新式武备对於神机营战斗力的提高,至少在城市环境如此。这是內行的观点。
    各部对於新式武器需求的奏摺陆续进京,承辉帝对此並没有任何回復。依旧维持著神机营一支部队装备新式火銃。
    张家口,冬春之际,最难忍的是风沙天。
    贾璉的运气不好,来到此地后,遭遇了不间断的风沙天气,半个月之后才算彻底的好转。
    总算是有了个好天气,这些天缩在营地里躲风沙的贾璉,总算能轻鬆一下的时候。一个不太好的消息传来,贾璉被弹劾了。
    具体情况是这样的,上一位督察院总宪上书告老,承辉帝三请三辞之后同意了。总宪大人风光体面的告老还乡,这个空出来的位置令人垂涎。
    就呼声而言,最高的人自然是林如海。从两江到陕甘,经歷丰富的林如海可谓眾望所归。
    但世事难料,就在节骨眼上,督察院多名御史上奏,弹劾贾璉,罪名是“养寇自重”。
    理由不能说是勉强了,根本就是在污衊。大概意思就是,小年夜的那场动乱中,贾璉明明有机会拿住小忠义亲王,却放纵其逃走。明明神机营实力强大,却死守东直门。就差没有明著说贾璉与东平王有默契,形同谋反了。
    仅仅是被弹劾了,倒不是什么大事情,偏偏承辉帝没有对这些弹劾贾璉的奏摺给与训斥,而是选择了留中不发。
    具体的意思如何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你可以理解为无稽之谈不值一驳,也可以理解为朕知道了正在核查。还可以理解为,大家加把劲,这是朕希望看见的。
    更多最新热门小说在看!
    结合贾璉明明立功了却又被丟到张家口的事件,最后一种解释流传甚广。
    別说什么贾璉素来与勛贵来往很少,四王八公乃利益共同体,人尽皆知的事情你认不认?
    这就没法解释的清楚,越解释输的越惨。
    遭到弹劾的贾璉一点都不带担心的,带著家將趁著难得的好天气外出游玩。
    这个季节的草原实在没啥可玩的,积雪白茫茫的一片,远处的羊群扒开积雪吃下面的草,东边的燕山山脉守护著河北,天际处是黑色的山。
    泥泞的官道上正在缓缓走近的一支孤单的商队,构成了一幅动静相宜的画。
    马背上的贾璉示意停下,看著飞驰而近的一骑。
    “来的是哪路好汉,可否给飞龙鏢局一个薄面。”距离三十步,来骑便停下了。
    不等贾璉回话,身后的柱子策马上前:“不必惊慌,我等非马贼乃是官兵!”
    来骑听了回答,面色更是难看,甚至还后退了几步才稳住胯下的马。
    过了一阵子,柱子才回来,並带来了相关消息,前面的商队五日前遭遇了一支看著像官兵的马队袭击。拼死抵抗后才打退了冒充官兵的马匪,
    贾璉示意来人上前细说,未免来人不放心,贾璉下令全体下马,来人这才走近了,发现他手臂上有包扎,这是受伤了。
    询问之后得知,这支商队本有三百余人,遭遇假官兵抢劫后,损失过半,財物也丟失了一半。好在对方人少,不足百骑,不然商队全都要交代在草原上。至於为何年后才回来,原因是深入草原后,回程的路上遭遇风雪,被迫停下等风雪停了再回来。运气的是,这场风雪不大,不幸的是,遭遇了马匪,死伤过半才算保住大多数財货。
    “马贼装备精良,也没报个名號,上来就突然袭击,抢了落在后面的十几辆车马就走。”
    对於这个现象,贾璉问了一句张三:“你觉得是不是他们?”
    “应该就是他们了,被风雪耽搁了,身无长物,没吃的还能抢牧民,没財货只能抢归途的商队。”张三回答的很有逻辑。
    贾璉没有多话,率部掉头回了张家口,到驻地后手书一封,让人送回京师。不出意外,这股马匪就是小忠义亲王残部。
    当时忙著对付健锐营,没顾上他们,被他连夜带著亲信跑了。没有明確的证据,但也没有別的可能了。
    加急的消息,快马三天到了京师,送到承辉帝的面前时,裘世安正在匯报近日抄家的收穫。
    “据审问得知,大量的財物藏於西山皇庄中,奴婢不敢专擅,唯恐惊了太上皇。”
    承辉帝看著面前的帐册,倒是非常的满意,最近的心情可以这么讲,抄家一时爽,一直抄家一直爽。
    小忠义亲王一系的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有钱。真的有钱啊。连续抄家后,收进內库的財物价值千万元,內库因此狠狠的肥了一波。
    “不著急,看好了就行。”承辉帝是真不著急,反正太上皇经过这么一回,大概是没几年可活了,別管有多少財物藏在西山皇庄,到时候都是承辉帝的。伱说,他有必要著急么?
    看著进来的內侍,裘世安赶紧上前,这个时候没急事,內侍不敢打扰。
    回来的裘世安奉上一份文书:“圣人,贾大人急报,发现疑似李逆的踪跡。”
    承辉帝瞬间站起,身下的椅子都被带翻了,发出咣当的声音。裘世安赶紧去扶起椅子,失態的承辉帝拿起书信便拆开细读。
    贾璉在信中写的很详细,但也仅仅是推断,並没有明確的证据。无论如何,人没拿到,必须提前预防。
    事后总结呢,承辉帝也觉得自己的操作有很大的问题,比如附近的关隘,完全可以提前布置一下。但怎么说呢,从信件的內容看,逆贼没有走官道逃走,没准是翻山越岭的走小道逃走的。贾璉的判断也是如此,並指出,九边燕山各处关隘,存在把守不严的情况。
    承辉帝看罢信件,叫来夏守忠,让他派人去长城各隘口查探一番,看看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儘管贾璉没有明说,承辉帝还是看懂了他的意思,因为长期的武备鬆弛,长城各关隘很可能形同虚设。没有发现问题倒也罢了,发现了问题不上报不处置,那就是领兵將领的问题了。可以说,承辉帝又多了个藉口调整军方,进一步削弱勛贵相关的军头。只要彻底整顿了京营与燕山沿线的驻军,经过一段时间的整顿,可以集中精力面对山海关一线。
    如何应对东平王的事情,承辉帝一直没有下决心。主要原因自然是有关隘险峻,难以攻克。更大的担心是由此引发的一系列潜在动盪。
    比如,草原方面就存在巨大的隱患,羈縻制度导致很难获得草原的详细情报,眼下的草原分漠南漠北两部分。其中漠南各部与辽东来往密切,多有通婚通商。朝廷如果急切之下,征討辽东,很可能引发一场大面积的叛乱。
    (本章完)

章节目录

红楼:我是贾璉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PO18脸红心跳只为原作者断刃天涯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断刃天涯并收藏红楼:我是贾璉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