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承担责任的勇气
    贾大人回到了他忠诚的五城兵马司,一干下属眼泪汪汪的看著他。
    贾璉对此很不適应,干啥呢?干啥呢?这含羞带怯的,离我远点。
    “说吧,啥情况?”贾璉直接问,简人达第一个跳出来:“大人,学习班停课了。”
    顾秉章:“南城那边最近治安糟糕,勛贵子弟频繁滋事,为几个戏子大打出手。”
    短暂的匯报后,贾璉知道了大概情况,他不在期间,这帮御史没一个敢出头的。
    “你们没弹劾闹事的勛贵子弟?”贾璉很诧异,这帮御史摇摇头:“没!”
    贾璉一看这状態,估计一起问,肯定问不出啥来,转身进了办公室,交代一句:“简人达,你先进来。”这就非常不客气了,直呼其名了。可见贾大人很生气。
    简人达硬著头皮进去了,没等贾璉开口呢,简人达便道:“贾大人,弹劾没用啊,大傢伙都惦记著挣钱呢。真要弹劾了,那可就没咱的事情了。”
    贾璉一口气差点没顺过来,好啊,你们原来是这个心思。那就抓人啊,不敢对吧?
    贾璉气的拍桌子:“制度呢?我制定的制度呢?为何不坚决执行?没有执行制度的勇气,为何要留在五城兵马司?你们五个不带头,还指望下面的兵丁主动出力?行了,你们都別说了,我一个人安静一会。”
    简人达低声道:“月初的时候,太上皇放了话,要办个热闹的六十八岁生日。陛下有旨意,各位在外地的郡王都要回京。因为这么个事情,大傢伙都比较谨慎。”
    计划中的摸鱼,第一天就失败了,没等贾璉想著如何重振五城兵马司的制度,宫里来了个內侍。“陛下口諭,贾璉进宫听召。”
    这又是啥事情?贾璉也没心思多想了,出来招呼几个御史道:“本官进宫听召,你们巡城的时候,遇见搞事情的只管先抓人,出了事情我担著。”
    贾璉大概想明白了,这些人其实就是不想担责任。这五个巡城御史,真是人才啊。
    具体原因嘛,贾璉大概心里也有数,勛贵势力在不断的壮大。比如说,扛把子之一的王子腾要回京了,加之太上皇六十八岁生日临近,四位郡王陆续回京,或在回京路上。这么多勛贵凑一起,就是一股强大的力量。
    有个事情非常值得玩味,那就是六十八岁的生日,它不是整数。按说这种生日,往往不会大张旗鼓,但今年太上皇放了话,希望能过一个热闹的生日。
    老皇帝这是要整点啥玩意出来呢?是希望借著这个机会,看看到底还有多少人支持他?
    按说不应该啊!
    这事情贾璉只能放在心里,慢慢的等待进程了。
    一路上贾璉心事重重的样子,搞的带路的小內侍都不敢说话,到了地方贾璉才想起来摸出两枚银元塞给他:“拿去喝茶。”內侍谢过贾璉,入內通报。
    没一会裘世安亲自出来了,贾璉上前见礼,裘世安道:“圣人要开內阁会议,贾大人內阁行走的差事不是没卸么?正好进去听一听看一看,这新的內阁都怎么办事的。”
    毫无疑问,这是承辉帝的意思,贾璉真没法拒绝,哪怕因此被顶在风口浪尖上。
    內阁会议,你不是阁臣自然没资格列席,承辉帝搞出一个舍人,为贾璉量身定做。
    真实用意何在,贾璉对此不是很明白,但可以肯定一点,隨著三个阁臣外放后,新的阁臣能不能与承辉帝一条心,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按说三位外放的阁臣都是最受信任的,总该留一个下来,现在全放出去了,这又是什么意思呢?难不成是承辉帝故意的?
    贾璉不是很懂权谋之道,只知道承辉帝是胜利者。
    那就一切都没问题了。
    入內之后,贾璉熟练的找到他昔日的位子,原本两位舍人之一在场,见贾璉出现,笑的比哭都难看。都是舍人,贾璉的待遇跟他们比,那就是在欺负人啊。
    这两位舍人呢,说实话只能算中规中矩,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想的太多。一方面是觉得这位子是个不错的跳板,顺利的干两年,一个从五品没得跑,运气好,能混个正五品。
    另一方面,如果你只能做到中规中矩,用过去的常態来应对这份工作,承辉帝无法满意。
    这么说吧,承辉帝对两位舍人的耐心已经到了极限,两个人轮番值班,都比不上一个贾璉来的有效率,伱是承辉帝能满意么?关键贾璉教过了,他们也还是老样子。是智商不够么?肯定不能啊,就是不愿意冒险嘛。
    很多官员就是这样,寧愿在翰林院的板凳上坐一辈子,也不愿意冒险得罪人。
    入座后,贾璉很快又站起来了,因为阁臣们陆续来到,贾璉只能不停的站起,见礼。
    折腾了五次后,才算是等到了承辉帝,贾璉又得站起来。
    阁臣们见到贾璉在场,可以说心情各异。唯一相同的想法,就是对贾璉这个人深受皇帝信任这一点。区区正五品的官员竟然能在內阁会议出现,还不是专职的中书舍人,简直离谱。
    承辉帝入座后,先看一眼贾璉,这才开口:“今日议事,朕擬潘季驯接任工部尚书,郭衍接任礼部尚书,各位爱卿,可有异议?”
    使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这不是上了大朝会么?很明显,陛下对礼部不满了。李清出任陕甘总督,礼部群龙无首,鸿臚寺那帮人搞接待还行,干別的就差的多了。
    孔照开口道:“陛下,孙大人坐镇两江,兵部尚书一职,还是卸任好一些。”
    承辉帝沉默不语,眼神环视一周,发现李驰表情看似自然,实则有点勉强。
    於是很乾脆打回去:“此事,下次再议。”
    孔照也就是提一嘴,没有继续坚持。有的话,必须他来说,皇帝听不听,那也要说。
    总而言之一句话,孔照作为首辅,不能是皇帝的傀儡,否则这內阁首辅就別干了。
    看著孔照的满头白髮,这也快七十,这一届就该下去了。这也是为何承辉帝要把三位阁臣派出去的原因,补上首辅资歷的最后一块。
    一般情况,首辅应该是这样的资歷,基层干过县令或知府,省一级干过按三司或巡抚,还要做过一任总督,在京则要做过尚书,至於是不是翰林出身,不是必要条件。
    总之就是非常的务实!
    贾璉总觉得有人在观察自己,顺著感觉看过去,发现是李三江。
    这位不熟啊,没打过交道。贾璉报以微笑,笔走龙蛇。
    郭衍接任礼部,潘季驯接任工部,在內阁会议上顺利通过。至於李清,卸任礼部尚书,专心干他的总督。这也是在向外放一个信號,规矩还没变,主要不是首辅,就得兼尚书。
    如果不能兼尚书,那就是你的个人问题了。
    所以呢,李三江和李驰的表情,都有点阴晴不定的,不知道在心里想啥。
    但这两人作为新丁,並没有站出来反对皇帝的安排。本来想谋一下兵部尚书,李驰发现他的计划落空了,心里很不舒服,但没任何表现。
    孔照提兵部尚书的事情,並不等於支持李驰,他和方白衣的交情没到那个程度上。只不过最近文官议论纷纷,都说孙化贞在两江,继续兼任兵部尚书不合適。
    实际情况是这样的,孙化贞是兵部尚书,他可以调动两江的驻军,不听招呼的直接收拾。有这身份和没这个身份,完全不是一回事。加之最近夏守忠又下江南了,於是有人猜测,所以才有了议论纷纷,首辅孔照也趁机提一句。
    只能说,两江士绅,现在最大的愿望不是搞倒孙化贞,而是调走他。
    甚至调去哪,都给他安排好了,漕运总督啊,肥缺,你总不会拒绝吧?
    於是,孔照接到了一封信,来自方白衣,就是简单的敘旧,正经事一个字没提。因为送信人是李驰,所以孔照闻弦歌而知雅意。知道归知道,出多大力气又是另外一回事。实际上这个事情呢,孔照心里很不舒服,他这个首辅的威望確实不够,但不能用你方白衣能使唤我。
    这帮文臣,八百个心眼啊。
    更多最新热门小说在看!
    话说,李三江心里还是很不悦的,好好的工部尚书,怎么就便宜了潘季驯。
    身为阁臣,不能兼尚书,別人看了怎么想呢?下面的官员,能服气么?
    辛辛苦苦,费了无数的心思和金钱,总算是入阁了,没等他开启宏图大业呢,尚书都不兼一个,这真是当头一棒,反倒是郭衍,兼了工部尚书,现在又换礼部尚书,一傢伙变成了实际的三辅。毕竟李三江和李驰,都没兼尚书,怎么好在他之上呢?
    郭衍也是晕乎乎的,好像喝醉了,咬破舌尖后,才算是恢復了清醒。
    郭衍的事情没有任何异议,那就算是內阁全体通过了。继续下一个议题。
    “这里有一份摺子,大家都看看。”
    李亨的奏摺被传下来,都是手抄件,人人有份。
    事情很简单,李亨在两江监军期间,发现民间有私铸铜钱者,故而上奏查禁。
    说到大周的铜钱,其实很有故事,太祖年间,铜钱的比例是三七,三铜七铅,为啥啊,当然是因为穷啊。当初一度有人提议学宋朝,铸铁钱,还有人提议,学刘备,当百钱。
    太祖还算是有底线的,没有接受当百钱,搞了个铜三铅七。这也就导致了民间私铸,很多也都是学太祖时期的通宝。按照他的配方来。
    其实这事情也不算过分,但怎么讲呢,非要较真了,过去的差钱可以收回的嘛。只要不学太上皇那种矫枉过正,搞了个铜六铅四就行。
    现在市面上,很少能看见太上皇当政期间的铜钱了,都去哪了呢?一个是被人收去化了做铜器,一个是被铸私钱的收了,改铸差钱。这个事情你非要较真呢,那就是杀头的买卖,不较真呢,跟太祖年间一样嘛。所以这个根子,还是在太上皇那。
    大手大脚的败家,没事还喜欢下江南,费无数。
    结果自然是民间交易的时候,要不用差钱,要不直接用银子,一个天平一把剪子,非常的麻烦。承辉帝铸幣之后,这个局面有所改观,大宗商品的交易,已经基本用银元了。铜四铅六的钱,在民间反而不太流行,因为还有更差的钱。
    只要民间认可流行,这钱就能用出去不是?
    但是李亨是得到了贾璉传授秘籍的,告诉他,这就是在抢你家的钱,得给他们点狠的。
    眾人看完奏摺后,並没有人主动发言,陷入了沉默之中。这话怎么讲呢,没人兼任户部尚书啊,不是他的责任,怎么好轻易开口呢?
    最后还是梁道远出来道:“陛下,是不是问问张大人?”
    意思很明確,让张廷恩说话,他是户部尚书嘛,就算人不在京城,位子也空著呢。
    这时候李三江很明显的精神一震,贾璉有所察觉,难怪这廝刚才看自己了。
    承辉帝很不客气的给梁道远撅回去:“要不梁卿兼户部尚书?让张卿兼吏部尚书?”
    你们俩换一换唄,一傢伙给梁道远干停电了,他就是想顺口提一句,成不成也不强求,成了卖个人情,不成也不得罪人嘛。
    “臣无状!”梁道远赶紧认错,承辉帝悻悻的哼了一声道:“太祖有训,民间私铸,形同谋逆。铸钱,是朝廷威严的象徵,民间私铸钱者,绝不姑息。”
    贾璉笔走龙蛇,飞快记录的时候,突然承辉帝叫他:“贾璉,你说说私钱的危害。”
    贾璉停下手里的笔,起身看看各位阁老,先抱手,后开口:“臣不说私钱,但说邓通,以及北宋的交子。货幣能流通,靠的不是什么民间的约定俗成,而是靠朝廷的信誉作保。用朝廷信誉为私人谋利,且不说交税了没有,私钱泛滥,物价就註定要上涨。百姓明明一文钱就能买的东西,需要十文甚至更多的那一天,不远了。”
    说到此处,贾璉停顿了一下继续:“无论如何,任何人,任何理由,都不是民间铸钱的根据。太祖明见万里,臣作为后来者,拜服。”
    一番话说完,贾璉坐了回去,现场的阁臣们再次沉默。
    承辉帝略显厌烦的看著他们,这么点事情,居然都没有勇气承担责任。
    “各位爱卿,难道还指望一个未曾及冠的年轻人承担责任?”
    这句话非常的重,各位阁臣坐不住了,纷纷站起请罪。
    (本章完)

章节目录

红楼:我是贾璉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PO18脸红心跳只为原作者断刃天涯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断刃天涯并收藏红楼:我是贾璉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