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如此给力?
正常的六部观政程序即將开启,吏部办事房外的迴廊上,贾璉被晾了快一个时辰了,依旧没等到上官的召唤。原本这活隨便哪个侍郎来安排都很正常,偏偏今天次辅梁道远交代了一句,所有等待观政的新科进士,他都要当面见一见,勉励几句。
也不知道是不是为了显示对贾璉的重视,诸多进士此地进办事房,人都快走完了,还没有叫到贾璉。这就不难看出有问题了。
约好一道来吏部的李冬和林平,先后见过梁道远之后並没有走,而是留下陪著贾璉说话。
不断有新科进士进去又出来,都会看见坐在廊下的贾璉,有人特意上前见礼说两句话,有人远远的抱手致意,也有人刻意的看一眼,不打招呼就走了。
李冬显得很沉默的看著那些刻意不打招呼就走的人,默默的记下他们的名字。
林平则是说起自己的事情,不出意外的被要到了礼部观政。
“婚事定在三日后,老泰山为鸿臚寺少卿。”林平並无炫耀的意思,语气平铺直敘。
很明显,非常在意贾璉的態度。
“好事啊,届时一定去,还有厚礼相送。”
“婚事本该早就办的,只是女方在老家,五日前才抵京。山长还特意安排见了一见,相貌平平,年龄比我大三岁。”林平的语气稍微波动了一下,似乎言犹未尽。
贾璉听出端倪,抬头看看四周道:“有机会私下里细说。”
李冬在侧幽幽开口:“一共八个人,我都记下了。”
贾璉和林平都有点懵,看向李冬时,他也不解释,只是微微一笑。
贾璉略有所思后,忍不住笑了笑,看著李冬道:“李兄,何必计较?”
李冬摇摇头:“不是计较,这些人还是好的,知道他们的立场。”
眼看这廊下就剩下贾璉一人时,林平忍不住站了起来,口中低声道:“欺人太甚!”
贾璉抬手下压,示意道:“稍安勿躁,这算的什么?”
乾清宫,上书房,承辉帝处理完一份奏摺后,抬头看看裘世安。
裘世安上前一番低语后,承辉帝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倒是有趣啊!大伴觉得呢?”
裘世安立刻微微弯腰,低声笑道:“奴才就是陛下的眼睛和耳朵,没有想法。”
“说多少次了,朕问,你就放心大胆的回答。”承辉帝脸上笑容更甚,抬手虚点。
“內阁之中,梁李之外,事功学派亦心学分支。”
承辉帝嘴上不说,心里却在默默的想,梁李之爭为正统之爭,孙化贞这一派,在心学內部被视作异端,属於绝对的少数派。这一派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开始不被承认为心学一脉,时间久了,事功派也不承认自己属於心学一脉。
孙化贞入阁之后,事功派学说实际上已经另立山头了。
嗯,应该让梁道远和李清斗的更狠一点,孙化贞的存在,无疑会令人担忧渔翁得利。
“你去一趟吏部,传朕口諭,让贾璉过来见朕。嗯,派人请一下孔相。”
承辉帝不动声色的吩咐,裘世安一个字的废话都没有,立刻就出去办事。
没一会,孔照便在书房外求见,承辉帝宣进后,示意看座。
最近朝局看似平静,实则因为陛下的手一直在背后搅浑水,搞內阁人心难安。身为首辅的孔照,单独奏对时,说一个字都要小心翼翼。
“韩宗的摺子看了吧?”承辉帝一开口,孔照心便咯噔一下。
两江总督是不是肥缺,全看皇帝的心思。这不,韩宗的摺子上来,照例问候皇帝后,接下来就是不停的讲两江稳定的重要性,尤其是夏税开徵在即,不能出任何乱子。
看似没提清欠的事情,实际上还是在说清欠不能著急。太上皇那会,两江欠税固然年年都提要清理,实际上歷任总督只是喊几嗓子,任何行动都没有,太上皇也不会有任何责备,更別提会处罚了。君臣之间保持一个微妙的默契。
如今的承辉帝,那是要来真的。当初的方白衣,倒台就倒台在清欠上头。
“陛下,老臣以为,韩督性格平和求稳,且……,帝师自居。”孔照中间的停顿很有趣。
承辉帝当然知道他的言外之意,不就是韩宗以帝师自居,心思不在地方,全在入阁么?
从孔照的角度看,韩宗是绝对不能入阁的,一旦入阁了,帝师的大旗竖起来了,朝中官员必定一呼百应。加之韩宗在两江期间,【民望】颇高,绝对是首辅的有力竞爭者。
承辉帝要不提韩宗的事情,孔照当然就视而不见了。现在主动提了,棍子都塞手里了,那还客气个什么?这一棒,打你个难以翻身再说。
“嗯,湖广郧阳民乱,迟迟不能平定,湖广总督江朝宗称病不起的摺子是去年冬天上的吧?”承辉帝这一问很有讲究,孔照的回答自然也不能让这一问掉地上:“陛下好记性,老臣都忘记时间了,只是记得当初陛下派了御医。”
“这样啊,孔相的记性也不错,朕都忘记这事了。最近,孙相手头的事情不多吧?”
“回陛下,阁臣的事情做不完的,只是近期西域战事收尾,孔相手头无甚要紧的大事。”
“嗯,是啊。江朝宗性格急躁,民乱难平,气急攻心病倒了。不如让方相去湖广坐镇?”
君臣二人的奏对到这个份上,孔照还听不明白的话,那就別赖在首辅的位子上了,回家抱孙子更合適一点。
“陛下,明日內阁会议,老臣建议以韩宗为湖广总督,孙相遥领两江,如此更为稳妥。”
承辉帝点点头,显得非常满意的样子,似乎略略思考一番道:“这样,韩宗晋东阁大学士,领湖广总督,限期两年,平定郧阳民乱。孙相领武英殿大学士、兵部尚书、总督两江。”
孔照一听这个,立刻躬身长揖:“陛下圣明!臣无异议。”
吏部,贾璉似乎被忘记了,上一个进士已经走了快一炷香的时间了,梁道远依旧没有叫进。就在此时,裘世安出现了,贾璉起身见礼,李冬、林平跟隨。
裘世安笑眯眯的开口:“陛下口諭,宣贾璉覲见!状元公,请吧。”
“臣领旨!”贾璉冲乾清宫方向行礼后,跟著裘世安走了。
两人刚走了不到二十息,梁道远从办公房里出来了,一看迴廊里空空如也,顿时脸色一沉,厉声喝问一句:“贾璉呢?”
边上的屋子里出来一个书办,上前回话:“稟梁相,適才裘公公来传口諭,状元郎跟著去了,说是陛下宣见。”
梁道远站在迴廊上,此刻突然能清晰的感受到,院子內的所有房间,窗户门都打开了,无数的眼睛正在看著他。后脊樑冷汗根本压不住,没一会便密密麻麻的。
梁道远保持镇定:“嗯,知道了,你去忙吧。”转身之后,梁道远艰难的移步,回到办事房內,伸手扶著椅子背,缓缓的坐下后,仰面闭目。
知道这廝深受陛下关注,却不知道陛下竟如此护著他。
嗯,许是因为王子腾的摺子,相似內容的摺子,王子腾已经是第三份了。再次请辞一切职务,回京待罪。贾璉,是王子腾未来的侄女婿,怎么把这事给忽略了。
思来想去,还是因为会试主考之后,对手声望大涨,受到剧烈衝击的自身心思全在爭苗头上,导致乱了方寸,忽略了这些细节。
否则以次辅至尊,晾一个新科进士,並无任何不妥。
陛下为安抚王子腾,突然出手,未必是敲打自己,更大的可能是提醒。
错矣,面子掉地上了,偏偏还没法子找回来。原本面对李清的衝击就有点手忙脚乱,现在这么一闹,吏部尚书这个位子带来的优势,再次被削弱了。
孔照这边告辞出来,迎面遭遇裘世安和贾璉,两人上前见礼,孔照很明显的多看了贾璉一眼,客气两句后,孔照觉得步履轻快了许多,往回走的路上,嘴角压不住了。
回到办事房,孔照示意长隨关上门后,终於忍不住笑了,好在养气功夫十足,没笑出声。
长隨多年身边老人,见状奉上热茶,凑趣了一句:“老爷这是有喜事?”
“嗯,谈不上大喜事。”孔照立刻清醒了一些,不能太过高兴了。
贾璉这边见了承辉帝,自然是要大礼参拜的。承辉帝受了大礼后笑道:“起来说话。”
见贾璉站起,却保持微微鞠躬的姿態,满意的点点头:“朕最近精神不济,上书房的奏章太多,处理不过来。你是真钦点的状元,为朕分担一些案牘之劳吧。嗯,明日起,上书房行走一月,再往六部观政。”
贾璉有点懵圈,但还是很严肃的下跪行礼后再回答:“臣谢陛下隆恩!”
搞不清楚不要紧,谢恩就一定不会有错。
“起来吧,时候不早了,朕这的饭菜怕你吃不惯,就不留你了。”承辉帝挥挥手,贾璉再次谢恩,起身告退。
所谓的饭菜吃不惯,真就是大实话。御膳房出来的饭菜,必须要有试菜的太监尝过,两刻之后才能送到皇帝跟前。做好的菜放半个小时,哪有不凉的?
明白了吧?皇帝真不好当啊!想吃口热的都不容易。
这一点裘世安做的不错,每次都能把承辉帝喜欢吃的菜,放在专用的草编容器內,確保承辉帝吃的时候,不会变凉。即便如此,热气腾腾的饭菜,口感能一样么?
出宫的过程,贾璉已经不记得了,从走出乾清宫的那一刻起,脑子里晕乎乎的如喝醉。
更多最新热门小说在看!
直到走出宫门,过了金水桥,贾璉才算是恢復了清醒。
回头望著紫禁城的时候,贾璉品出味道来了,这后劲有点大了。
仔细一琢磨,上辈子面对面的见过还对话的人,职务最高就是局长了。地级市,局长是正处,相当於七品。如今是面对皇帝,还是在今天这种情况下,皇帝叫过去,亲自安排了上书房行走,作为新科进士观政的起点。本朝科举选官制度出台后的进士观政第一人!
衝击感真就是炸裂,即便上辈子是个老板凳,照样被炸的神志不清,恨不得当场去世那种。换任何一个臣子,今后绝对能为皇帝赴汤蹈火。
贾璉其实也没好到哪里去,只不过他的恢復能力远远强於这个时代的臣子们。
【我知道皇帝想要什么,所以,让皇帝觉得,想要的得到了。】
心里默默的定下策略后,贾璉继续归途。今天肯定没事情了,明日卯时末刻要到岗(上午七点),今天看著要早点睡了。
话说,承辉帝午饭后又忙活了一个半时辰,处理了一堆奏摺后,起身活动手腕时,看看桌面上的奏摺,苦笑摇头后,吩咐裘世安:“今天就到这了,更衣,去张相府上蹭晚饭!”
时间已经过了下午五点,张廷恩也应该下班到家了。
承辉帝换了便衣,带著裘世安和两个小太监,前后各三十步,有便衣的內卫护著。
大周的皇帝就这点比较爽,不会像明朝中后期的皇帝,被臣子们困在禁宫之內。
所以皇帝都应该感谢本朝太祖,当初不是没大臣劝他不可白龙鱼服,结果劝说的大臣受到了严厉的处罚,並留下一句名言【尔等欲遮蔽朕之耳目乎?】
后来皇帝,皆以此为不可违之祖制。亦再无臣子敢劝諫陛下不可微服外出。
张府之外,承辉帝微微皱眉道:“此宅小了!朕当初所虑不周!”
裘世安在一旁笑道:“陛下,奴才以为,长相不会介意的。”
承辉帝点点头:“確实如此,朕却不可不以为然,施恩於张相之子,如何?”
“圣人所虑圣哉!”裘世安立刻高度肯定,並透露出他也是读过书的底子。
心情大好的承辉帝摆摆手,走侧门进了张府,管家跪在地上不敢抬头,路过时承辉帝抬脚踢一下:“起来,以后別跪著不起来,外人看了,以为朕苛待张相。”
承辉帝想到贾璉走时依旧跪地谢恩才起身后退的一幕,心里愈加自得,这对师徒朕得矣!
满意的是各种细节拉满,欣赏的臣子们,也是忠诚度拉满。
张廷恩自內里出迎,远远的长揖:“臣迎接来迟,衣衫未整,有罪。”
承辉帝看著张廷恩的一只脚上光著,露出心疼的表情道:“爱卿,何至於此?”
別人这么玩,承辉帝会觉得是在演戏,张廷恩这么一手,就是忠心耿耿的表现。
这不,后面跟著的丫鬟手里,真就是拿著一只鞋,这就是走急了,跑丟的。
示意张廷恩穿好鞋子,承辉帝才往里走,入书房后落座上茶,待张吴氏与丫鬟退下,承辉帝才说起今日之事。他倒没提贾璉的事情,而是说了与孔照单独奏对的內容。
张廷恩安静的听罢,面露思索之色,过了一会才开口道:“陛下深谋远虑,国家幸甚,万民幸甚。”承辉帝听了忍不住问一句:“朕还以为,爱卿会觉得操切了。”
张廷恩摇摇头:“陛下,王太尉的奏摺臣也看了,论跡不论心,臣无可挑剔。如此一来,两江之事在士绅也,不在勛贵。”
承辉帝摇摇头:“也未必,不是所有勛贵如王、林、贾之辈,甄家就很不安分。”
提到甄家,承辉帝的语气加重,带著强烈的恨意。
“王太尉表態,京营整顿大事可成,韩督可曾知道此事?”张廷恩还是很谨慎的问一句,有没有把王子腾的奏摺抄一份送给韩宗看呢?看过和没看过,那是两回事。
裘世安在一旁低声道:“第一份摺子上来时,陛下便令人抄送,快马加急奔两江。”
张廷恩听到此言,忍不住皱眉道:“韩宗,不识大体!不明陛下苦心!陛下还能念著旧情,许他一个湖广总督,如果韩宗不能醒悟,在任上有所作为,再次辜负陛下,绝不可轻绕。”
承辉帝听了微微頷首,看似张廷恩在劝他到时不可心软,实则还是在旁敲侧击,韩宗总归是帝师出身,体面一定要有的。
臣子做到张廷恩这个份上,承辉帝真是没有任何不满的地方了。
到时候韩宗真的不能如期平定地方,张廷恩上奏弹劾,承辉帝出手缓颊的格局定下了。
真就是方方面面,为皇帝考虑进去了。
“宫里吃不到现成的热菜,朕来就是蹭饭的。”承辉帝转移话题,开起了玩笑。
张廷恩知道贾璉的经歷,却就是不提,承辉帝知道张廷恩知道,他也不提。
饭后,承辉帝才提起孙化贞的安排,张廷恩表示,陛下英明。
承辉帝又提到,孙化贞到地方,內阁缺一人,兵部尚书空缺,如何应对。
张廷恩建议,空著挺好的,反正也不耽误事情。
承辉帝表示,大善,就这么空著吧。
嗯,承辉帝没说的是,隔著一个空出来的三辅之位,李清的斗志会更加旺盛。
清晨,卯时初刻,贾璉起来了,抓紧时间梳洗吃早饭,连日常的锻链都停了。
提前一刻的时间,卯时三刻,贾璉出现在乾清宫外等著。
上午挺凉快的,让人有点想打瞌睡的时候,裘世安身边的小太监小贵子出现了。
“状元公,请隨奴婢来。”贾璉谢过后,跟著走了一段,发现来到了內阁会议会场,顿时人都清醒了许多。承辉帝出现时,抬手示意免礼,交代一句:“待会负责记录!”
贾璉內心震撼无比,【这么给力的么?】
(本章完)
正常的六部观政程序即將开启,吏部办事房外的迴廊上,贾璉被晾了快一个时辰了,依旧没等到上官的召唤。原本这活隨便哪个侍郎来安排都很正常,偏偏今天次辅梁道远交代了一句,所有等待观政的新科进士,他都要当面见一见,勉励几句。
也不知道是不是为了显示对贾璉的重视,诸多进士此地进办事房,人都快走完了,还没有叫到贾璉。这就不难看出有问题了。
约好一道来吏部的李冬和林平,先后见过梁道远之后並没有走,而是留下陪著贾璉说话。
不断有新科进士进去又出来,都会看见坐在廊下的贾璉,有人特意上前见礼说两句话,有人远远的抱手致意,也有人刻意的看一眼,不打招呼就走了。
李冬显得很沉默的看著那些刻意不打招呼就走的人,默默的记下他们的名字。
林平则是说起自己的事情,不出意外的被要到了礼部观政。
“婚事定在三日后,老泰山为鸿臚寺少卿。”林平並无炫耀的意思,语气平铺直敘。
很明显,非常在意贾璉的態度。
“好事啊,届时一定去,还有厚礼相送。”
“婚事本该早就办的,只是女方在老家,五日前才抵京。山长还特意安排见了一见,相貌平平,年龄比我大三岁。”林平的语气稍微波动了一下,似乎言犹未尽。
贾璉听出端倪,抬头看看四周道:“有机会私下里细说。”
李冬在侧幽幽开口:“一共八个人,我都记下了。”
贾璉和林平都有点懵,看向李冬时,他也不解释,只是微微一笑。
贾璉略有所思后,忍不住笑了笑,看著李冬道:“李兄,何必计较?”
李冬摇摇头:“不是计较,这些人还是好的,知道他们的立场。”
眼看这廊下就剩下贾璉一人时,林平忍不住站了起来,口中低声道:“欺人太甚!”
贾璉抬手下压,示意道:“稍安勿躁,这算的什么?”
乾清宫,上书房,承辉帝处理完一份奏摺后,抬头看看裘世安。
裘世安上前一番低语后,承辉帝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倒是有趣啊!大伴觉得呢?”
裘世安立刻微微弯腰,低声笑道:“奴才就是陛下的眼睛和耳朵,没有想法。”
“说多少次了,朕问,你就放心大胆的回答。”承辉帝脸上笑容更甚,抬手虚点。
“內阁之中,梁李之外,事功学派亦心学分支。”
承辉帝嘴上不说,心里却在默默的想,梁李之爭为正统之爭,孙化贞这一派,在心学內部被视作异端,属於绝对的少数派。这一派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开始不被承认为心学一脉,时间久了,事功派也不承认自己属於心学一脉。
孙化贞入阁之后,事功派学说实际上已经另立山头了。
嗯,应该让梁道远和李清斗的更狠一点,孙化贞的存在,无疑会令人担忧渔翁得利。
“你去一趟吏部,传朕口諭,让贾璉过来见朕。嗯,派人请一下孔相。”
承辉帝不动声色的吩咐,裘世安一个字的废话都没有,立刻就出去办事。
没一会,孔照便在书房外求见,承辉帝宣进后,示意看座。
最近朝局看似平静,实则因为陛下的手一直在背后搅浑水,搞內阁人心难安。身为首辅的孔照,单独奏对时,说一个字都要小心翼翼。
“韩宗的摺子看了吧?”承辉帝一开口,孔照心便咯噔一下。
两江总督是不是肥缺,全看皇帝的心思。这不,韩宗的摺子上来,照例问候皇帝后,接下来就是不停的讲两江稳定的重要性,尤其是夏税开徵在即,不能出任何乱子。
看似没提清欠的事情,实际上还是在说清欠不能著急。太上皇那会,两江欠税固然年年都提要清理,实际上歷任总督只是喊几嗓子,任何行动都没有,太上皇也不会有任何责备,更別提会处罚了。君臣之间保持一个微妙的默契。
如今的承辉帝,那是要来真的。当初的方白衣,倒台就倒台在清欠上头。
“陛下,老臣以为,韩督性格平和求稳,且……,帝师自居。”孔照中间的停顿很有趣。
承辉帝当然知道他的言外之意,不就是韩宗以帝师自居,心思不在地方,全在入阁么?
从孔照的角度看,韩宗是绝对不能入阁的,一旦入阁了,帝师的大旗竖起来了,朝中官员必定一呼百应。加之韩宗在两江期间,【民望】颇高,绝对是首辅的有力竞爭者。
承辉帝要不提韩宗的事情,孔照当然就视而不见了。现在主动提了,棍子都塞手里了,那还客气个什么?这一棒,打你个难以翻身再说。
“嗯,湖广郧阳民乱,迟迟不能平定,湖广总督江朝宗称病不起的摺子是去年冬天上的吧?”承辉帝这一问很有讲究,孔照的回答自然也不能让这一问掉地上:“陛下好记性,老臣都忘记时间了,只是记得当初陛下派了御医。”
“这样啊,孔相的记性也不错,朕都忘记这事了。最近,孙相手头的事情不多吧?”
“回陛下,阁臣的事情做不完的,只是近期西域战事收尾,孔相手头无甚要紧的大事。”
“嗯,是啊。江朝宗性格急躁,民乱难平,气急攻心病倒了。不如让方相去湖广坐镇?”
君臣二人的奏对到这个份上,孔照还听不明白的话,那就別赖在首辅的位子上了,回家抱孙子更合適一点。
“陛下,明日內阁会议,老臣建议以韩宗为湖广总督,孙相遥领两江,如此更为稳妥。”
承辉帝点点头,显得非常满意的样子,似乎略略思考一番道:“这样,韩宗晋东阁大学士,领湖广总督,限期两年,平定郧阳民乱。孙相领武英殿大学士、兵部尚书、总督两江。”
孔照一听这个,立刻躬身长揖:“陛下圣明!臣无异议。”
吏部,贾璉似乎被忘记了,上一个进士已经走了快一炷香的时间了,梁道远依旧没有叫进。就在此时,裘世安出现了,贾璉起身见礼,李冬、林平跟隨。
裘世安笑眯眯的开口:“陛下口諭,宣贾璉覲见!状元公,请吧。”
“臣领旨!”贾璉冲乾清宫方向行礼后,跟著裘世安走了。
两人刚走了不到二十息,梁道远从办公房里出来了,一看迴廊里空空如也,顿时脸色一沉,厉声喝问一句:“贾璉呢?”
边上的屋子里出来一个书办,上前回话:“稟梁相,適才裘公公来传口諭,状元郎跟著去了,说是陛下宣见。”
梁道远站在迴廊上,此刻突然能清晰的感受到,院子內的所有房间,窗户门都打开了,无数的眼睛正在看著他。后脊樑冷汗根本压不住,没一会便密密麻麻的。
梁道远保持镇定:“嗯,知道了,你去忙吧。”转身之后,梁道远艰难的移步,回到办事房內,伸手扶著椅子背,缓缓的坐下后,仰面闭目。
知道这廝深受陛下关注,却不知道陛下竟如此护著他。
嗯,许是因为王子腾的摺子,相似內容的摺子,王子腾已经是第三份了。再次请辞一切职务,回京待罪。贾璉,是王子腾未来的侄女婿,怎么把这事给忽略了。
思来想去,还是因为会试主考之后,对手声望大涨,受到剧烈衝击的自身心思全在爭苗头上,导致乱了方寸,忽略了这些细节。
否则以次辅至尊,晾一个新科进士,並无任何不妥。
陛下为安抚王子腾,突然出手,未必是敲打自己,更大的可能是提醒。
错矣,面子掉地上了,偏偏还没法子找回来。原本面对李清的衝击就有点手忙脚乱,现在这么一闹,吏部尚书这个位子带来的优势,再次被削弱了。
孔照这边告辞出来,迎面遭遇裘世安和贾璉,两人上前见礼,孔照很明显的多看了贾璉一眼,客气两句后,孔照觉得步履轻快了许多,往回走的路上,嘴角压不住了。
回到办事房,孔照示意长隨关上门后,终於忍不住笑了,好在养气功夫十足,没笑出声。
长隨多年身边老人,见状奉上热茶,凑趣了一句:“老爷这是有喜事?”
“嗯,谈不上大喜事。”孔照立刻清醒了一些,不能太过高兴了。
贾璉这边见了承辉帝,自然是要大礼参拜的。承辉帝受了大礼后笑道:“起来说话。”
见贾璉站起,却保持微微鞠躬的姿態,满意的点点头:“朕最近精神不济,上书房的奏章太多,处理不过来。你是真钦点的状元,为朕分担一些案牘之劳吧。嗯,明日起,上书房行走一月,再往六部观政。”
贾璉有点懵圈,但还是很严肃的下跪行礼后再回答:“臣谢陛下隆恩!”
搞不清楚不要紧,谢恩就一定不会有错。
“起来吧,时候不早了,朕这的饭菜怕你吃不惯,就不留你了。”承辉帝挥挥手,贾璉再次谢恩,起身告退。
所谓的饭菜吃不惯,真就是大实话。御膳房出来的饭菜,必须要有试菜的太监尝过,两刻之后才能送到皇帝跟前。做好的菜放半个小时,哪有不凉的?
明白了吧?皇帝真不好当啊!想吃口热的都不容易。
这一点裘世安做的不错,每次都能把承辉帝喜欢吃的菜,放在专用的草编容器內,確保承辉帝吃的时候,不会变凉。即便如此,热气腾腾的饭菜,口感能一样么?
出宫的过程,贾璉已经不记得了,从走出乾清宫的那一刻起,脑子里晕乎乎的如喝醉。
更多最新热门小说在看!
直到走出宫门,过了金水桥,贾璉才算是恢復了清醒。
回头望著紫禁城的时候,贾璉品出味道来了,这后劲有点大了。
仔细一琢磨,上辈子面对面的见过还对话的人,职务最高就是局长了。地级市,局长是正处,相当於七品。如今是面对皇帝,还是在今天这种情况下,皇帝叫过去,亲自安排了上书房行走,作为新科进士观政的起点。本朝科举选官制度出台后的进士观政第一人!
衝击感真就是炸裂,即便上辈子是个老板凳,照样被炸的神志不清,恨不得当场去世那种。换任何一个臣子,今后绝对能为皇帝赴汤蹈火。
贾璉其实也没好到哪里去,只不过他的恢復能力远远强於这个时代的臣子们。
【我知道皇帝想要什么,所以,让皇帝觉得,想要的得到了。】
心里默默的定下策略后,贾璉继续归途。今天肯定没事情了,明日卯时末刻要到岗(上午七点),今天看著要早点睡了。
话说,承辉帝午饭后又忙活了一个半时辰,处理了一堆奏摺后,起身活动手腕时,看看桌面上的奏摺,苦笑摇头后,吩咐裘世安:“今天就到这了,更衣,去张相府上蹭晚饭!”
时间已经过了下午五点,张廷恩也应该下班到家了。
承辉帝换了便衣,带著裘世安和两个小太监,前后各三十步,有便衣的內卫护著。
大周的皇帝就这点比较爽,不会像明朝中后期的皇帝,被臣子们困在禁宫之內。
所以皇帝都应该感谢本朝太祖,当初不是没大臣劝他不可白龙鱼服,结果劝说的大臣受到了严厉的处罚,並留下一句名言【尔等欲遮蔽朕之耳目乎?】
后来皇帝,皆以此为不可违之祖制。亦再无臣子敢劝諫陛下不可微服外出。
张府之外,承辉帝微微皱眉道:“此宅小了!朕当初所虑不周!”
裘世安在一旁笑道:“陛下,奴才以为,长相不会介意的。”
承辉帝点点头:“確实如此,朕却不可不以为然,施恩於张相之子,如何?”
“圣人所虑圣哉!”裘世安立刻高度肯定,並透露出他也是读过书的底子。
心情大好的承辉帝摆摆手,走侧门进了张府,管家跪在地上不敢抬头,路过时承辉帝抬脚踢一下:“起来,以后別跪著不起来,外人看了,以为朕苛待张相。”
承辉帝想到贾璉走时依旧跪地谢恩才起身后退的一幕,心里愈加自得,这对师徒朕得矣!
满意的是各种细节拉满,欣赏的臣子们,也是忠诚度拉满。
张廷恩自內里出迎,远远的长揖:“臣迎接来迟,衣衫未整,有罪。”
承辉帝看著张廷恩的一只脚上光著,露出心疼的表情道:“爱卿,何至於此?”
別人这么玩,承辉帝会觉得是在演戏,张廷恩这么一手,就是忠心耿耿的表现。
这不,后面跟著的丫鬟手里,真就是拿著一只鞋,这就是走急了,跑丟的。
示意张廷恩穿好鞋子,承辉帝才往里走,入书房后落座上茶,待张吴氏与丫鬟退下,承辉帝才说起今日之事。他倒没提贾璉的事情,而是说了与孔照单独奏对的內容。
张廷恩安静的听罢,面露思索之色,过了一会才开口道:“陛下深谋远虑,国家幸甚,万民幸甚。”承辉帝听了忍不住问一句:“朕还以为,爱卿会觉得操切了。”
张廷恩摇摇头:“陛下,王太尉的奏摺臣也看了,论跡不论心,臣无可挑剔。如此一来,两江之事在士绅也,不在勛贵。”
承辉帝摇摇头:“也未必,不是所有勛贵如王、林、贾之辈,甄家就很不安分。”
提到甄家,承辉帝的语气加重,带著强烈的恨意。
“王太尉表態,京营整顿大事可成,韩督可曾知道此事?”张廷恩还是很谨慎的问一句,有没有把王子腾的奏摺抄一份送给韩宗看呢?看过和没看过,那是两回事。
裘世安在一旁低声道:“第一份摺子上来时,陛下便令人抄送,快马加急奔两江。”
张廷恩听到此言,忍不住皱眉道:“韩宗,不识大体!不明陛下苦心!陛下还能念著旧情,许他一个湖广总督,如果韩宗不能醒悟,在任上有所作为,再次辜负陛下,绝不可轻绕。”
承辉帝听了微微頷首,看似张廷恩在劝他到时不可心软,实则还是在旁敲侧击,韩宗总归是帝师出身,体面一定要有的。
臣子做到张廷恩这个份上,承辉帝真是没有任何不满的地方了。
到时候韩宗真的不能如期平定地方,张廷恩上奏弹劾,承辉帝出手缓颊的格局定下了。
真就是方方面面,为皇帝考虑进去了。
“宫里吃不到现成的热菜,朕来就是蹭饭的。”承辉帝转移话题,开起了玩笑。
张廷恩知道贾璉的经歷,却就是不提,承辉帝知道张廷恩知道,他也不提。
饭后,承辉帝才提起孙化贞的安排,张廷恩表示,陛下英明。
承辉帝又提到,孙化贞到地方,內阁缺一人,兵部尚书空缺,如何应对。
张廷恩建议,空著挺好的,反正也不耽误事情。
承辉帝表示,大善,就这么空著吧。
嗯,承辉帝没说的是,隔著一个空出来的三辅之位,李清的斗志会更加旺盛。
清晨,卯时初刻,贾璉起来了,抓紧时间梳洗吃早饭,连日常的锻链都停了。
提前一刻的时间,卯时三刻,贾璉出现在乾清宫外等著。
上午挺凉快的,让人有点想打瞌睡的时候,裘世安身边的小太监小贵子出现了。
“状元公,请隨奴婢来。”贾璉谢过后,跟著走了一段,发现来到了內阁会议会场,顿时人都清醒了许多。承辉帝出现时,抬手示意免礼,交代一句:“待会负责记录!”
贾璉內心震撼无比,【这么给力的么?】
(本章完)